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风烟 » 第二章 心思之树,回归种子

第二章 心思之树,回归种子

    刘璿意气风发,走路带风。

    现在的他直想高呼:“我乃笼中之鸟,网中之鱼,此一行如鸟上晴天,鱼入大海,再不受羁绊了!”

    锦城中医学院的学生刘璿,成了季汉皇帝刘禅的大儿子刘璿。

    现在是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诸葛亮在斜谷用以屯集粮食的邸阁应该已经修缮完毕,大量的粮秣物资正从蜀汉各地运往汉中前线,第五次北伐,即将开始。

    诸葛亮,快死了。

    适才照完镜子后,刘璿便开始谋划,如何救人。

    按理说,一名医学院大二的学生,虽然离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还差之远已,但是毕竟拥有近两千年的“技术优势”,即使在医疗水平低下的三国时代,治点风寒咳嗽,那还是手拿把掐的,就看丞相到底所患何病。

    只是无从知晓诸葛孔明现在的身体情况,着实让刘璿苦恼。

    一个十岁的孩子,该怎么去给一国丞相把脉治病?

    这是个问题。

    刘璿边走边苦索着答案,思绪飘啊飘的,从一颗种子发芽成一株树苗。

    他又想起两个人来。

    魏延字文长,性情爆烈,现在这个年份,他是当之无愧的蜀中第一大将。其作为蜀汉第一任汉中都督,镇守汉中愈十年,将汉中盆地经营得滴水不漏,铁桶一般。打起仗来不但身先士卒、勇猛无匹,更能调兵遣将,指挥军士作战,如臂使指,是可担重任的大将之材。

    第二人是杨仪,杨仪字威公,其性格特点,八个字:气量狭小、睚眦必报。其能力特点也是八个字:才兼文武,出类拔萃。他不但是蜀汉政权中极为稀缺的内政理财技能仅亚于诸葛亮的能吏相才,更因常年跟随丞相左右,全程参与北伐,而对行军练兵,后勤军备,坐筹帷幄有着相当深刻的认知和造诣。

    这二人一是武将之首,一是文臣栋梁,本应通力合作,振兴汉业,却一直以来为了些许小事闹得势同水火。

    丞相国事军事繁忙,完全低估了二人矛盾的严重性,也直接导致其星落五丈原后,魏延杨仪竟闹到一至火并!最终魏延以谋反罪为马岱所斩,更被杨仪夷灭三族,成了蜀汉唯一被灭族的将领;而杨仪也因为性傲器小、得罪同僚,加上魏延之事做得太绝,被朝中其他荆州大佬打压,流放软禁,最后生生将自己气死。

    至此大汉竟被后世无良之人嘲笑什么“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实在气人。

    总结来说,这两人是刘璿要尽力保全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清敌我,是斗争的重中之重。

    思想之树继续生长。

    姜维这时候已经跟着丞相五年,得加快他的提拔速度。

    费祎一向反对北伐,有点消极,这是病,得治,不治指不定哪天就莫名其妙被“刺杀”了。

    哦对对,还有向宠,潜力无限的荆州后起之秀,堂堂中领军,都亭侯,竟然平叛把自己平没了,这完全是笑话。

    王平也该多多提拔,善加使用。

    提防谯周,提防川地本土士族。

    思绪良多,终究长成参天大树,枝叶繁盛,无边无际。

    还是得回到根上,回到那颗种子。

    给诸葛亮延寿,并取得他的信任和培养。

    如此必须出宫,必须见到诸葛本人,最好的状态是能留在丞相府。这需要一个像样的借口。

    借口……

    刘璿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书桌上的那本青皮古书。

    张仲景,《伤害杂病论》……

    刘璿摩挲着光滑的下巴,脑中渐渐浮现出一个计划。

    ……

    且说刘璿在前疾走,刘敏带领宿卫队伍不远不近缀在刘璿身后,将董允夹在中间,因瞧不见刘璿的表情,却见他时而顿足,时而拍额,不禁好奇心大作,三两步赶上董允脚步,低声问道:“董侍中,殿下这是何故?”一边用眼神示意对方注意刘璿的动作。

    董允摇头:“刘校尉,只管跟着便是,实不相瞒,今日我观殿下行止,也颇为不解。”

    刘敏当即给他一个“是吧是吧?”的眼神,然后继续低声道:“侍中,卑职粗人一个,不会说话,可我总觉着今天殿下那一席话,说得我们这帮粗人,特别舒坦,恕我斗胆直言,殿下今天的样子,却是比以往好了不知多少。”

    董允默默颔首,表示认同,不过他生性审慎,也未再多言。

    刘敏又道:“殿下如今也才十岁吧?”

    这回董允歪头看了刘敏一眼,嘴角微翘:“正是。”

    “啧啧,不亏是大皇子殿下,我那侄儿蒋显,也是十岁,昨天还在我家中撒尿和泥巴玩呢!”

    董允正色:“刘校尉慎言,怎可将殿下与汝侄相提并论。”

    刘敏一低脑袋赧然欲退,不想刘璿竟不知何时来到二人身前,回头一左一右拽住二人,却只对董允说道:“董侍中,如今丞相身在成都否?还是在南郑?”

    南郑,汉中郡治所所在,也是丞相府汉中分府驻地。

    董允道:“禀殿下,丞相现在成都相府,不过听闻数日内便要回返汉中。”

    “真的?天助我也。”

    自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以来,已然五年有余,其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坐镇汉中,成都一应政务由留府长史、抚军将军蒋琬主持。所以刘璿才有这一问。只是想不到这位千古贤相竟然真的现在成都,这下倒更给了刘璿实施计划的机会。

    说实话,诸葛亮在本主刘璿心中,一直是遥远而崇高的形象,虽然见都没见过两次,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宫里宫外包括皇帝,都将诸葛孔明奉为圣人。所以自然影响到了年幼的皇子刘璿,可以说他对诸葛亮,是三分敬,三分怕,四分陌生。

    这种心理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现在的刘璿,毕竟这可是诸葛亮啊!

    是几乎神一样的人物啊!赞颂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为过的千古第一完人,空前绝后的权臣终极形态——权而不奸、满门忠烈的万世典范,私德公德完美无瑕之华夏第一贤相,军事内政外交一把抓的全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蜀汉政权缔造者,真真正正彪炳史册、流芳万代的猛人。

    刘璿的嘴角抽动,即憧憬又紧张。

    蜀汉皇宫位于成都城北武枝山下,形制仿照长安长乐汉宫,刘禅即位后进行了扩建,也只不过占地百十亩而已,从东宫昭阳殿到长信殿,一行人奋步疾走,不过两刻钟的功夫便到了。

    刘璿一马当先,走上殿前台阶,董允紧随其后,刘敏和宿卫队伍则停在殿旁,森然列队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