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风烟 » 第八章 丞相

第八章 丞相

    暮色渐浓,日斜西山,橙黄的阳光洒在成都城巍峨的城墙和鳞次栉比的房屋之上,金碧辉煌。

    成都东西两市的街头,消解了喧嚣与吵闹,三三两两的行人已是出多入少。西市的西南角上,一间木梁泥胚的灰砖房子,门口两根柱上挂着副“架上丹丸能济世,壶中日月可回春”的楹联,上悬方匾曰“济世里”。

    褐色木头大门“吱嘎”一声阖紧,关门打烊。

    刘璿三人背对药铺而立,刘璿站于正中,霍弋、刘敏分侍左右。

    半天时间,东西两市十数家药铺医馆跑了个遍,一无所获。

    本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自然谈不上什么沮丧。如果十数年前,张仲景的晚年时光真的是在成都度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又是悬壶济世的神医,不可能刘璿身边之人竟无一知晓,只是梁蜀之地,地广物博,山高水远,又要去何处找寻?

    也不是说找不到《伤寒杂病论》便治不了诸葛亮的病,而是没有这本奇书,刘璿何以服众?又如何说服诸葛亮接受自己这十岁孩子的治疗?

    实在不行,便找机会孤身一人出行,寻个避人耳目之所在躲上几天,然后编个奇遇故事糊弄一番,再稍稍展示一点过人医术,想必便能震住众人,瞧病之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唉,怎么别个小说里,穿越之后,猪脚立时大杀四方,无所不能。真轮到自己了,却时刻束手束脚。

    是不是我想得太多太复杂了?刘璿自问。

    是不是就应该直接冲到丞相府,跟诸葛亮说你别忙了,我来给你看病,我梦游三千世界,现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诸葛亮的病,我来治;你刘阿斗也别做这个皇帝了,让给我了事,看我速通曹魏、东吴两大副本,快速完成一统华夏的终极成就。你们这些大臣将军都别瞎忙了,下面的事,生杀予夺,全听我的就行!我有猪脚无敌光环附体,都给我老实听吩咐!

    “可惜不是系统文的剧本啊,没有这样的外挂!”刘璿仰天长叹。

    感慨之余,却听得侧后二人正在闲聊。

    “老刘,你何时有的表字?今日听公子直唤你迅雷,开始我还以为听错了。”

    刘敏与霍弋,一个是蜀汉政权实际上的二号人物蒋琬的表弟,一个是荆州派元老功臣霍峻之子,虽然刘敏这边是零陵人,霍弋这边是南郡人,放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之前,可能互相之间还会有所嫌隙与斗争,但在荆州派失去根据地荆州全境的当下,所有自荆州进入益州的士族大夫,便都自然地团结在一起,共同簇拥在诸葛孔明麾下,同气连枝,不断打压东州与益州本地士族,巩固自身地位。这群荆州士族算是落根在了川地。

    故此刘敏、霍弋二人本就是熟识,也才有了霍弋这一问。

    听霍弋问起,刘敏自豪地拍拍胸脯说道:“嘿嘿,绍先有所不知,这是公子今天刚给我赐的字,刘敏刘迅雷!”

    霍弋恍然:“原来如此,迅若疾风,动若雷霆,迅雷二字确实与你老刘的气概相符。”

    “那是当然,也不看是谁取的!公子的文采如何你还不知道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般人能写出来诗句?”

    刘璿听得一乐,转头呵呵笑道:“别拍马屁了,今日无获,明日继续,现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经过半天的相处,二人对刘璿口中时不时冒出的奇怪言语,已经有了些许抵抗力。

    又听刘璿说道:“对了,霍侍郎,烦劳你明日准备一份蜀中地理图志予我,不用十分详细,也不需要涉及兵事据点部署,有重要郡县和主要山川河流即可,可有困难?”

    霍弋干脆拱手道:“喏。”

    “好,那便打道回宫。”

    行不多时,便又路过丞相府,天色渐暗,府墙四角的望楼上都已点燃灯火,一队卫士正在门前巡逻。

    刘璿如来时一样,没有耽搁,径直出了咸阳门,回宫去了。

    ……

    时间回到今日早些时候,就在刚刚刘璿路过的相府门前,却不似此刻这般冷清。

    皇帝陛下驾临。

    随着天子所乘由六匹骏马拉驰的龙辇停在相府门前,一众宿卫仆从、天子旌旗、华盖招风、仪仗卤簿和其后数辆驷马之车、骈骖之驾,纷纷停驻。

    丞相府门户洞开,数十名大小官吏鱼贯而出。

    当先一名五十多岁男子,身材颀长,须发花白,面容严肃。他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皱纹参差,但却未显颓废,而是精神矍铄,尤其一双眼睛,明亮有神,目光炯炯。头戴玄色纶巾,穿着一件素色的长袍,上面没有任何装饰,腰间系着一条简单的腰带,脚踩着一双布鞋。

    正是季汉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当先一揖到地:“臣诸葛亮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身后一众长史、参军、主簿、诸曹掾属官,纷纷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相父快快请起,诸位臣工也请起。”换了身青袍金冠,刘禅踏下乘辇,几步来到诸葛亮身前,伸出双手要扶诸葛亮。

    入手却是臂如枯槁,干似薪柴。

    刘禅不禁大恸道:

    “几月未见,相父,相父怎么如此清瘦,朕竟毫无察觉,尤浑浑噩噩,悠然无事,真是……”声已哽咽。

    刘禅真情流露,诸葛亮万分感动,反握住刘禅双手道:“陛下不可伤心难过,臣还好,臣还好。”

    刘禅道:“混不该将这泱泱大汉,万千琐事,俱付相父一身,朕之错朕之过也。”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本来安静立于君臣身侧的几位心腹重臣,闻言俱是心中一震,从相府中出来时便紧随诸葛亮身后的一位正服正冠的中年男子,反应最为剧烈,竟直接抬头欲言。

    不待他说话,却又被身旁同样身着黑色官服,头戴进贤冠的中年男子悄然按住。

    后者年岁稍长,只是对前者微微摇头,紧接着别又回到恭敬颔首的状态。那冲动男子也便默然,只是神色中隐含不忿。

    此二人正是相府两位“二把手”,显冲动者是杨仪,稍年长者为蒋琬。

    身后的小插曲,并未干扰君臣二人,诸葛亮道:“陛下言重了,皆赖陛下圣明,加群臣策力,内外用功,各尽其职,实非亮一人之力耳。”

    “也罢,相父速速进府,勿受了这烈日暑气。”说罢,刘禅挽住诸葛亮,结伴而入,路过杨仪蒋琬时,不知有意无意,淡淡扫了二人一眼,没有感情,全是技术。

    后行的刘理、刘永、董允等人遂会同一众府臣簇拥二人进入相府。

    秦汉以来,凡朝廷设有丞相者,则往往开府治事,丞相府作为全国的行政中枢,职权极大。

    刘备死后,蜀汉之偏守一隅,更是将一切军政国事,全权交由丞相府决策和执行。所以整个季汉丞相府规制极大,官吏员属极多,府内编制属官如军师祭酒、前军师、后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东曹掾、西曹掾、仓曹掾、令史,记室、门下督等,光是奉二百石以上官员便有两三百人之多,分别于成都和南郑两处丞相府驻地办理公事。三十六曹各属其事,将校郎官各守其责,是实实在在的权力中枢。

    而对于一些极受诸葛亮重视之人,会出现既在宫中任职也在府中任职的现象,如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向宠向巨违,因深得诸葛亮器重,既是朝廷中掌管禁军的中领军,也是丞相府司马。又比如杨仪杨威公,既是相府长史,也是九卿之一的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