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5.1.10.1.2.4.1.5码麦码子

5.1.10.1.2.4.1.5码麦码子

    5.1.10.1.2.4.1.5码麦码子

    在很多情况下小麦不能够当天就拉回场院里面去,农历六七月份的季节,在小村是多雨的季节,随时可能来一场你想不到的小雨或者中到大雨,割完的小麦个子立在麦地里面,一场大雨下来,就浇透了;几天之后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合的时候小麦就发芽了,会从麦个子上面看到发了芽的小麦,甚至于会看到小麦苗儿;假如雨水特别大,地里面的麦个子被雨水冲走了,那损失就严重了。

    还没有收回去就生了芽子了,这样的事情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而麦个子被大水冲走了,没有了收成就惨了;为了防止与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是越早拉到场院里面垛起来越好,一时不能拉回去的,就只能在麦地里面就地码起来。每一天割完麦子之后都需要码起来,这就是小村人所说的码麦码子,抱成团抵抗力就增强了,这理论怕是也说得过去;然而事无定式,偶尔也就有小村人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判断今夜就没有下雨的可能性,也就不码麦子,这个也是有的,不过那后果自然也能够想象得到。

    码麦码子也是小村每一个人都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每一天在收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停下割麦子的活计,来把这一天割下来的麦个子码起来。这个活儿通常由几个人配合着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年纪稍微大一些的人来码麦子,他们有经验,码出来的麦码子不容易漏,也就是不容易被雨水浇透了;年轻人负责把麦个子按照一定的数量集中起来,也就是小村人所说的捞(lao4)个子。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后期的时候已经有了手表了,也普及了,人们割麦子多数不戴在手腕上,通常就放在衣服口袋里,或者干脆就放在家里面不戴出来;放在口袋里面的手表,也是不带在身边的,比如衣服距离干活儿的地方也有几十上百米、甚至于还远一些;小村人们也不就非要看看手表是不是该收工了,而这时候通常都是比较原始的做法,看看日头到哪儿了,比如到了小树梢下面去了,被长庄稼挡住了,那就赶紧停下来,把麦子码起来;等到码完了,日头了没山了,到家的时候,也就万家灯火了。

    麦个子站着的状态,用手把一半的数量向上面的方向掰起来,让这一部分与麦穗部分的方向重合起来,之后把它按倒在地上,麦穗在上面,这个就是码底儿,小村人们也说叫做打底儿。

    我们这么说容易说清楚,实际上操作起来,往往就是把麦个子放到在地上,掰开远离麦穗的那一端,让一半左右的麦秆儿朝向麦穗的方向,然后把它翻一下,让麦穗朝向上面的方向。

    或者就是拿着麦个子,斜着戳在地上,然后斜着向麦秸根儿的方向按下去,就有一半左右的麦秆儿压在地上了,继续按下去,一直到麦穗压在那些麦秆儿上面,也就完成了打底儿的动作了。

    码底儿之后按照四个方向在它上面码上其余的麦个子,麦穗儿的方向朝向里面,也就是朝向中心的方向;这样四捆一层一共三层,后面的每一捆,都压在前面的那一捆上面;这时候已经有了十三困了,麦码子也有差不多一人高了,再往上码的话,就不方便了,这时候就停下来,不再继续往高码了;再高起来,大风天也容易被吹倒了,倒了也就没有了码码子的意义了。

    同样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减少雨淋到下面的麦个子,我们需要在上面再码上一捆,这最后的一捆我们做成一个帽子的形状,麦穗朝向上面的方向,这个盖帽能够阻止雨水淋到码子里面的其他麦子(的麦穗儿)。

    为了这个帽子能够稳当的戴在码子上面,需要把这一捆的麦要子向上撸一下,尽可能的让麦要子靠近麦穗儿。然后把远离麦穗儿的那一端从中间向四周掰开来,形成一个草帽的形状;帽子做好了,就扣在最后码起来的那一捆上面,四周再同它下面的麦个子连在一起,这样即使刮大风的时候也不容易被刮下去,可以更好地保护下面的那几捆麦穗儿不被雨水淋湿了。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一码子麦子一共有十四捆麦(个)子。麦码子在地里面一段时间之后,麦子全部割完了,接下来就有功夫把它们拉回场院里面去了。

    割小麦是不需要割车道的,这道理不难懂,苞米地里面就需要割车道了,这个也不难懂:小麦地是平整的,苞米地是有着垄沟垄台的,车轱辘只能够在垄沟里面走。小麦地虽然不需要割车道,却也不是随便走的,还是形成了一个车道,第一次压过的地方下一次走的时候就更好走一些;不能随便的拉着车走,小村人们不希望地里面被压出来车道,那样地就硬了,不利于庄稼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