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10.1.1.5.2淅置篓

10.1.1.5.2淅置篓

    10.1.1.5.2淅置篓

    从水中捞出来的大黄米要经过控水之后才能够送去磨成面粉的。这个用来控水的工具那时候在小村叫做淅置篓,是由秫秆篾条(小村那时候叫做秫秆迷子)编织的,这个淅置篓的编织需要一些技术,不是小村每一个人都能够完成的,那时候小村大多数都是编织手艺好的人来编织,给各家编织的也都是免费的,不收钱,真的过意不去也就是送一些鸡蛋什么的,或者就是比较难买得到的白糖什么的东西。至于当年这个是不是被指定为必须生产的物品我就不记得了。

    我用过的淅置篓是方形的,有五六十公分高,五六十公分见方的样子吧,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秫秆迷子编织的“大高筐”的样子或许就更容易想象了。

    那时候淅置篓就放在小村常见的八仙炕桌上面,方桌子一个边垫起来,在它相对的那个边下面放置一个用来接水的盆子;淘米使用大盆(或者是饭锅,也就是十印左右安装在灶台上的铁锅),从大盆里面捞出来的大黄米放在淅置篓里面,大黄米里面的水分沿着倾斜的炕桌流下来,淌到下面的接水盆子里去;一段时间以后,大黄米里面的水分就控干净了。

    控干净水之后的大黄米装在面袋子里面,准备送去磨成面粉,小村人们叫做大黄米面。淘完的米要送去磨成面粉才能用来发面,这是一定的事情,不然的话,可能就会造出一个新的词语来了,比如说是发米,发大黄米或者其他的什么的;不过这仅仅是一厢情愿,小村那时候是没有这个词语的。在送去磨成面粉之前,通常都会让刚刚淘完的米有一个醒的过程,就是放在滚热的炕头上,那刚刚淘完的米就在滚热的炕头上,把它表面的水分一点点的吸收进去。

    淘米不仅仅是淘大黄米,还有苞米碴子也要一并淘制。大黄米面太黏了,不能够用纯大黄米面来包豆包,否则就没有办法从蒸屉(小村人们说蒸干粮帘子)上面完整的取下来了,这是一方面,另外的一个方面是这样包出来的豆包口感也不好。

    大黄米和苞米碴子通常在磨成面粉的时候是分离开来的,并不就直接磨在一起。分别磨成面粉之后,在发面的时候才按照一定的比例兑在一起。

    宝宝们(2022年)可能有一个问题了,就是比如你们在把大黄米面与苞米面子兑在一起的时候,比如不是正好的比例,那么剩下的面怎么处理呢?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经验就是,我们经常在做的事情,在又一次从新开始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约略估计的,小村人们在淘大黄米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预估的,在数量上面不会相差的太多,每一年至少要有一次淘米这样的事情,多年的经历之后,对于二者的比例是有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估算的,换句话说,是小村人们祖辈的经验结合着小村的实际情况在指导着小村人们的生活与生产。

    假如是某一样面多了的时候还是可以处理的,比如这一次大黄米面多了,剩下的可以用来临时制作黄米面饼这样的食品。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多余的苞米面子可以用来制作一种叫做大饼子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