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14.2.1掰苞米

14.2.1掰苞米

    14.2.1掰苞米

    我们没有说,这里默认的是苞米棒子还在苞米秆子上面并没有分离开来。把苞米棒子从苞米秆子上面分离下来小村人们叫做掰苞米棒子,不过人们并不这么说,更常见的说法就是:掰苞米;比如收获苞米的那段日子里,小村人们见了面,往往就问:

    “今儿掰还是明儿掰?”

    “明儿掰,我安排人明儿上地。”

    “掰几天了?”

    “两天,明儿一天就差不多了。”

    这些话,离开了具体的环境,别说不是小村人,就即便是小村人,也不容易理解,省略了主体,省略了客体,光说动作,而这个光说的动作,还不是唯一的,怎么能说明白呢?假如放进具体环境中去,那就好理解了,就比如这个对话的前提是:掰苞米。

    我们接着上一节继续往下说。割倒了之后的苞米秆子还带着苞米棒子,一起放在两条垄上,这就是小村人们说的苞米铺子。从割苞米秆子到掰苞米棒子,可能会有两三天的时间,具体看实际情况,小村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在这两三天里面下了一场雨,哪怕就是下了一场小雨。淋雨之后的苞米秆子、苞米棒子是没有办法完全晒干的,往往上面的一层晒干了,下面的还湿漉漉的,干活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什么的就在所难免了。还有的就是小村掰苞米的时候已经冷了,有些冻手了,再赶上湿漉漉的苞米秆子苞米叶子,活儿就更不好干了,小村人就说干这个活儿遭了罪了。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也不由小村人说了算,不过赶上的也并不是很多,比如十年中赶上一两年、两三年;大多数年份都不会赶上下雨,好像是老天爷很眷顾小村人,不是吗?人们同大自然共同生存的年月里,逐步了解了大自然,也知道大自然并不是依靠小村人的力量就能够轻易改变的,小村人们也明白,自己的活动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够更好的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小村人们也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多年的生活积累之下,又加上多少辈小村人前辈的经验传承,让小村人知道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点来干自己的活儿,比如掰苞米,小村人就知道在什么时间点掰苞米是最有利的。宝宝们(2022年)说了:不是吧,是苞米成熟了这个条件给小村人们干活儿设置了时间吧?

    掰苞米用到了我们之前说过的柳条筐。掰苞米的小村人可以蹲在苞米铺子旁边掰苞米,不过这个姿势并不能维持多久,多数都是坐在苞米铺子上把上面的苞米棒子掰下来,装进柳条筐里面去;苞米棒子就挎到一个地方,倒在一起,小村人也说倒成铺子;掰完了苞米棒子,小村人顺手要把苞米秆子整理一下,让苞米秆子根齐整一些,为后续捆苞米秆子打下基础;掰苞米到捆苞米秆子有几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苞米秆子铺子就实成了一些,等到捆苞米秆子的时候,人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变化。

    通常情况下,掰下来的苞米棒子不在地里面过夜,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时候,都是在当天就把掰下来的苞米棒子拉回家里面去;之前在几十年前的事后,有过苞米棒子在地里面过夜的事情,这个也看到过。

    拉苞米棒子小村人们就说是拉苞米,其实有的时候有些说法是省略了一些,而有的时候,同样的一个说法,干的活儿可能并不一样,我们可能在我的叙述里面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早期拉苞米还是牛马车,后期的时候有了一种叫做12马力的小四轮这样的拖拉机,可以拉着拖车来拉苞米。拉苞米通常都是摽沙箱板的,苞米棒子直接装在车铺面上。这个沙箱板我们在相关的章节里面有一些交代,说的是牛马车是用的,小四轮车早期有拉着牛马车拉的胶皮车干活儿的,就使用同样的沙箱板;后来小四轮车都是拉着铁托车拉苞米的,铁托车也就与我们见到的汽车相似了,沙箱板也是铁的,与托车连成一体,那个好像可以叫做栏板车吧,不太熟悉这说法是不是正确。当然也还可以用麻袋种苞米棒子,之后装在车上拉回家里面去,也还可以混装,比如下面是用沙箱板,上面在装上麻袋,这样混合装车也是见到过得。不论你怎么恨活儿,也不论你使用的是牛马车还是小四轮车,都有一个度,比如你不能因为恨活儿就无限制的把过量的苞米棒子装上车去……

    苞米棒子拉回家里去并不就会立即脱粒,恰恰相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