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屁孩杂忆录 » 5.野游

5.野游

    夏日炎炎,往往是水中的世界。有一首顺口溜,“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春又至,要想读书待明年。”是最为乡间的孩子喜爱的,几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吟唱。当然乡间的顺口溜是不止这些的,各有各的特色,最具思辨的还是一些考孩子的题目,譬如“木马板凳三十三,一百个小脚地上翻,几许木马几多凳子”这大概就是对小孩来说较难的“鸡兔同笼”问题了。这问题,城里孩子大多是答不上来的,倒不是乡下孩子多么的高明,只是此木马非彼木马,是少了一只脚的,不用来骑,而是木工活的工具。这问题还有一些个趣味,时常会引来孩子们的一阵思索,虽然结果来得不容易,毕竟还是凑出来了。

    老实孩子还记得这些考教大都来至于一位木匠师傅,因而也时常去他那接收一些新鲜的玩意儿。有一回木匠就出了一个量井的问题,让他想了好几天也没什么眉目,只好放弃。直到后来念完初中才知道那家伙是要用到三元二次方程的,也不禁惊出一身汗。

    乡村孩子的夏日往往是多姿多彩的,虽说是夏日炎炎,那是对念书而言,对玩耍却不起一点作用。天气一热,孩子们便要下水去泡泡。尤其以胖孩子最为积极。要说乡间的夏有一个特点,就是吵。到处都是知了的叫声,小的知了还好一些,有些大的的叫声真的会让人心烦意乱。也有不叫的知了,后来老实孩子们才猜出那是雌的。知了的叫声是会预报雷雨的,只要有雨将至,知了们便都住了嘴,还了人们一个难得的清静,然而随之惹来的狂风炸雷又吵吵了起来,雷声大,雨点却并不小,扎在地上,鼓起了一个个透亮的大泡,一瞬间又消逝了。雨后便有“涨水蛾”四处飞,还有蛙叫,不知是那只知了开了头,一片聒噪之声又渐渐的大了起来。

    雨后的晴天是很闷热的,以村里人的说法,就是地气很重,通常是不会让孩子出去乱跑的。待到檐渠里的水跑干了,大人们就停下了经常性的娱乐活动——搓麻将,出工去了。孩子们便又玩了起来。

    孩子们游泳是要选时机的,通常都在午后两三点,大人们也都聚在一间屋子里“码长城”。这一天,照例很热,胖子便又鼓动几人去下水,还带上了一个自制的救生圈,也就是一个汽车轮子的内胎,充满气便可以了。其实那也是一个好东西,打鱼的时候便在圈里嵌一个用铝溶制的盆,就可以当一个小型的船,供半大孩子下塘去赶鱼。当然,往往是玩的成分居多,一不小心,孩子便“掉”进了水里,欢快地游了起来。自从人们发现用电打鱼来得更有效,便少了这一道独特的风景,当然,鱼儿也是越来越少,只用了几回功夫,就几乎无甚收获了。

    胖孩子等一行四人吵吵嚷嚷地向着塘堰去了。乡间的孩子是不会被溺爱的,因而就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比如早早地就学会了游泳,做饭之类的技能,农忙时候便充当起了半个大人的角色,以致对生活的感悟与年龄相去甚远,不该懂得的艰辛也能觉察得到,虽如此,倒还多出了几分甜蜜与幸福来。

    那时的水是很清的,虽不能算得上澄澈见底,相比之于城里的污水渠一般的河流,也可放言是凤毛麟角。水虽不能见底,捧在手里却有矿泉水一般的质地,究其原因,大概是水位稍深,加上周围茂盛高大的树木荫蔽,便欲见底而不得了。话说“水太清则无鱼”,这在乡里似乎不见得行得通。由于水质好,大人孩子都喜欢不时的去利用利用。要声明的是,那并不是男子的专利,傍晚,许多妇女也会在一个角落里泡上一泡,唠唠家常,倒也和山光水色,鸟鸣虫叫很是谐调。

    这天午后当胖子们来到塘边时,意外地发现有两个汉子也在泡澡,于是都兴奋起来,连只下过一次水的老实孩子眼里也隐隐有了一丝期望。相比之下,老实孩子是很受管制的,家里下了命令,不准随便下水,除非有大人在旁边。记得那次下水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还是他老爸带他去的,由于很小,只能扶着塘边的阶梯练练假把式,如今只记得入水后轻飘飘的,仿如一片叶子,荡来荡去,觉得能浮起来了,一撒手,又沉了下去。今日有机会好好摸索一翻,实践一下自己在岸上想了不下十次的技巧,难免有些兴奋。小女孩似乎不怎么感兴趣,以往也只是远远地躲在树荫下瞄上几眼,如今也不例外,在树下凉快去了,顺便捂几只知了耍耍。

    三人很快地在水边上做着准备工作。胖子和高瘦个儿是很有经验的,捧了水,拍打着自己的关节,老实孩子也学样拍打起来。三个裸孩子身上不时传来拍打的声音。那时候孩子们是很开放的,觉得游泳无衣理所当然,因为也有汉子这么做。直到各自长大了,进了稍正规的游泳池后,才知道,游泳是需要穿泳裤的,光屁股去便是“耍流氓”了。

    其实孩子们也试过穿裤下去,但是每次一游动便掉了下来,胖子那回跳完水,游了几圈,发现前面有一块布,一扯才发现是自己的小裤在飘荡。很快,三人做完了准备工作,预备下水去了。那两个汉子也十分高兴,大概是有了一个教授和显摆的机会。在汉子激将法的作用下,胖子和高瘦个儿先后从岸上跳入水里,胖子不得跳水的要领,拿肚皮撞了水面,一声“啪”的响动之后,胖子便游到岸边抚摸自己发红发烫的肚子去了;高瘦个儿略为好受一些,是用脚先入水的,虽无疼痛,倒也被呛了一鼻子的水,火辣火烧的,一个劲地揉搓着。这倒引来了其中一个汉子的笑声。老实孩子记得那个汉子有个绰号,叫“跳水工人”,名字的由来也是听其他大人讲的,大概是那汉子小时候很淘,每次父母那棍子追打他,他就一下子跳到屋前的田里去,以此躲过暂时的“灾难”。当初胖子听说后两眼放光,竟在还实践了一次,大概是技艺不精,跳到半空中被他老妈一把逮了下来,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从此以后,胖子就更为佩服那汉子的技艺。

    老实孩子是不敢跳水的,毕竟不会游,担心跳下去就起不来了。于是也不管汉子的吆喝,自顾自的慢慢顺下水去。一入水才发现纸上谈兵果然行不通,自己苦想的招式一点也用不上,于是只有慢慢的重复打水的动作,一只手还抠着岸边的腔缝。练了一会儿,觉得无趣,便捉起腔鱼来。所谓腔鱼,其实是一种寄居在石缝里的小鱼,行动灵活,极为难捕。老实孩子和它们较上了劲,也忘了是下水学游泳的,专心致志的围捕着。

    汉子也来了劲,教胖子和高瘦个儿潜泳,胖子一看,觉得不过如此,一试,自我感觉挺良好,却听到一阵哄笑,瘦高个儿笑的最为起劲,老实孩子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潜泳在乡村被称为“打密头儿”,潜下去是见不到人影的,甚至连一个气泡也不会冒起来,只是起头时有气泡成簇上涌。胖子一个密头打下去,自己觉得隐了身影,却是顾头不顾尾,白白胖胖的屁股在水面上游荡着,甚至还能看见一块灰色的胎记。等到镇静下来的高瘦个儿将实情告诉他时,他自己还一副半信半疑的样子。

    汉子大概是觉得泡得差不多了,便上了岸,嘱咐了胖子们几句就走开了。胖子便一个劲的练起潜泳来,高瘦个儿则是懒懒地仰游在水面上晒太阳,老实孩子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是上去还是继续在水里呆着。或许是觉得自己在靠岸边是很安全的,便拿定了主意,继续捉腔鱼。

    危机便往往在放松时产生。高瘦个儿正在享受阳光,突然发现水面上少了胖子,起初还不太在意,以为他练习潜泳有了收获,终于可以不把屁股暴露出来了,却觉得腰上一紧,被什么东西给缠住了。高瘦个儿大吃一惊,以为是大人讲的水鬼找上索命来了,顿时不知所措,片刻之后就被拖进了水下。大概是出于本能,他拼尽全力扑腾起来。老实孩子却在迷糊,他分明看见胖子和高瘦个儿纠缠在一起。当他看见那两人似乎越来越无力,才醒悟过来,二人是溺水了。他也是慌了起来,打算游过去却一抬脚就灌了几口水。老实孩子定了定神,突然想起了胖子带来的救生圈,便急促的唤小女孩将它扔下来。小女孩也不知所以,一听老实孩子急促的叫唤,马上就将那个救生圈扔了下去。待清楚了怎么回事,便呆住了,竟忘了哭也没去叫人来。

    老实孩子迅速的抓住救生圈,本打算扔给胖瘦二人,却觉得不保险,于是套在自己的身上,游了过去。那二人溺了一会儿水,神智却还清醒,毕竟是熟手,稳住了慌乱,却由于耗尽力气,不得不在那一上一下的沉浮着,见到老实孩子的到来,便安了心。老实孩子游到了二人身前,二人立即各自抓了老实孩子一只手,喘息起来,也不急着上岸,打算力气恢复了自己游回去。

    原来胖子潜得太急,憋气不足,又完全沉了水,没坚持多久就头脑发胀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浮在水面上,便缠了上去。没想到那就是瘦高个儿,更没想到差点因此害了二人,幸得老实孩子及时赶来,救了二人。

    明白真相后,三人中却没人生气,彼此望了望,长长地笑了,那一笑好久远,似乎要贯穿三人的一生。

    上了岸,没了再下水的心思,三人围在一起,静静地回味着,似乎那是很早就有了的情谊,只是这一刻稍浓了几许。

    阳光依旧,今日,有什么东西发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