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41章 回开封爱妻离世

第41章 回开封爱妻离世

    次日到了开封城,赵匡胤顾不上与前来迎接的文武官员寒暄,带了几名随从,急匆匆的直奔家中。正是六月三伏天,赵匡胤顶着烈日,催马急驰,心里不停的祈祷着:“绮云,千万不能有事!”来到家门口,忐忑不安的推开大门。

    当他看到管家老张身上穿着丧服时,脑袋里“嗡”的响了一声,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老张见他脸色发白,身体摇晃,急忙上前扶住他,带着哭腔说道:“少爷,少夫人她……她……”

    梦境果然变成了现实吗?难道她真的就这样走了吗?赵匡胤擦了一把汗,推开老张,急步穿过庭院,走进正房。母亲杜氏、匡义、匡美、妹妹、婉君和自己的三个儿女全在房中,全都是一身刺眼的丧服,见他进来,全家人都愣住了。

    赵匡胤注视着母亲,眼光里满是惊惧。杜氏望着他,过了许久,点了点头。赵匡胤心中不禁一阵剧烈的抽搐,在母亲点头的一刹那,他终于承认了这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绮云,你为何不等等我,让我见上你最后一面!”赵匡胤拼命压抑住内心的悲痛,泪水却不由自主的往下流。他狠狠的在那满是泪水与征尘的脸上抹了一把,说道:“我想去看看她。”

    杜氏掏出手绢,轻轻地擦了擦双眼,说道:“胤儿,绮云过世已有七日。天气太热,不能久停家中,四日前收敛下葬了。这几个月来,绮云重病缠身,已是痛苦不堪,如今西去,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你休息一下,去她坟前烧炷香吧!”

    “不用休息,我现在就去!”

    “婉君,你带几个家人,陪胤儿去一趟吧!”杜氏叹了一口气,转头对婉君说。

    绮云葬在城外西郊的一座山冈上,那里松柏横立,青草葱葱,倒是安静。赵匡胤摆好祭品,点燃一把线香,面对那堆起的新坟,恭恭敬敬的鞠了三个躬,心中默默说道:“绮云,我看你来了。我君命在身,弥留之际也未能守在你身边,今生有负于你……”

    赵匡胤将线香插在坟头的黄土中,伫立坟前,望着那缕缕青烟,脑海里浮现出绮云新婚时的娇美羞涩,别后重逢的激情洋溢,还有生下德昭时的幸福……

    赵匡胤悲伤难禁,在坟旁坐了下来,右臂搭在墓碑上,仿佛在搂抱着绮云。他保持着这种姿势,一言不发,直到一把线香烧完。

    婉君在旁边心酸的看着他,见线香熄了,又点燃一把插在坟头,柔声对赵匡胤说道:“表哥,天色不早了,回去吧。”

    婉君云鬓零乱,美丽的脸庞憔悴不堪。这段日子以来,为了照顾绮云和一帮孩子,还有料理绮云的后事,忙得心力交瘁。

    赵匡胤缓缓转过头,看了一眼婉君,轻声说道:“你带着他们先走吧,我在这里多待会儿。”

    婉君没说什么,吩咐几个家人先回去,自己仍然站在坟冢不远的那棵柏树下,默默的望着赵匡胤的身影。线香又燃了两把,夜幕也已经降临,树木、坟冢,皆融入沉沉夜色之中。赵匡胤用手在坟堆上深情的拍了拍,站起身来,转身离去。

    婉君默默的跟在他身后,慢慢走着。在他们的身后,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那是绮云,也是每一个人的必然归宿。

    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再加上悲伤过度,赵匡胤当晚就病倒了。他发着高烧,嘴唇和舌头溃烂了不少,整个晚上不停的说着胡话。母亲杜氏急的直掉眼泪,婉君守在床边,一会儿摸摸他的额头,一会儿给他喂上一口水,不断的更换冷敷的毛巾,一夜没合眼。直到天将破晓的时候,赵匡胤的高烧慢慢退了,她才搬个椅子,在床边坐下,不知不觉趴在床沿上,迷迷糊糊睡着了。

    天亮了,晨光从窗中斜射进来,柔柔的洒在婉君的身上。赵匡胤醒来,一睁开眼,看到趴在床边熟睡的婉君,那张秀美而略显苍白的脸,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无比生动。

    赵匡胤凝视着婉君,情不自禁的伸出右手,将她额前垂下的头发,轻轻地拢上去,睡梦中的婉君,脸突然红了,柔嫩秀气的小手轻轻颤抖了一下。赵匡胤不禁握住了她的手,婉君并未抽回,而是听任赵匡胤就这样握着。

    房间里一片安详静谧,两人默默无语,就这样握着彼此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母亲杜氏的脚步声,两人的手才松开,相视一笑。

    杜氏见赵匡胤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不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胤儿,你昨晚真是吓死娘了!全身烫得像火炭,还一个劲地说胡话。多亏了婉君,又是喂水,又是擦洗,照顾了你一夜……”说完,用手在赵匡胤的额头上抚摸了一下。

    为了让婉君更方便照顾赵匡胤,杜氏叫婉君搬到他隔壁的房中住下,两房之间有一扇小门相通,这样婉君可以随时过来送茶端药。

    在婉君的悉心照料下,赵匡胤很快恢复了健康,唇舌上的溃烂也都消了。生病期间,柴荣曾多次派人来赵府探视,还诏令宫中御医每两日就来把脉问诊,关怀备至。

    病愈后,赵匡胤开始上朝,柴荣仔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对他说道:“朕亲征淮南,历数诸将,爱卿之功当先。朕当重赏,以为诸臣楷模。”

    赵匡胤叩首道:“此次取胜,乃陛下指挥有方,诸将同心协力。臣蒙皇恩,唯肝脑涂地以为报效,不敢邀功。”

    “有功当赏,有过则罚,此乃天经地义,卿无须过谦。”柴荣站起来,当廷宣诏,令赵匡胤为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一人兼任殿前统领和节度使,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而柴荣对赵匡胤的信任和器重,也就可想而知了。

    殿中诸臣对此任命虽感意外,却也没有什么异议,只有高怀德、李筠、韩通等人,心中不满,或忧虑赵匡胤权重难制。但君无戏言,定局已成,也无法反对。

    赵匡胤拜谢之后,又说道:“臣尚有两件事要启奏陛下,望陛下明察。”

    “爱卿只管说。”

    “今有幽州赵普,饱学之士,当世大才,可否任其为定国军推官。还有,淮南之役,殿前诸班御林军,浴血奋战、功勋卓著,却也伤亡惨重,金枪班所余无几,恳请陛下准许,对其加以补充,并将每班人数扩为一千人。“

    柴荣摸着下巴,沉吟未决,高怀德出列反对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赵普本是乡野草民,入破例擢升为官,于法不合。再有殿前诸班可照旧制补全,无须扩充。兵员足以担当皇宫宿卫之事。至于对外征伐,自有禁军和各镇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