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开业 » 第42章 赵匡胤喜得良将

第42章 赵匡胤喜得良将

    赵匡胤面带笑容,立刻反驳道:“高将军的话,我有一点不解。赵普颇有才智,在滁城一战中献计立下汗马功劳。破格提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扩军之事,如今寿州还没攻下,淮南战役也没平息,更有北汉的残兵,不断侵犯我朝边土。若陛下南征北战,护驾攻战,怎可缺少精锐士兵呢!”

    高怀德还想争辩,柴荣挥了挥手说道:“无须再争!赵爱卿之言有理。赵普任定国军节度推官,襄赞军务。殿前诸班每班扩充至一千人,其兵源既可招募,亦可在各军中挑选,诸将要大力支持,不得敷衍!”

    自从柴荣在高平痛斩大将樊爱能、何徽,后又整顿禁军,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诸军将领再也不敢存骄矜轻慢之心。此时见柴荣说得斩钉截铁,无可移易,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也不敢抗旨。

    有了柴荣的圣旨,赵匡胤与赵普开始大张旗鼓,进行御林军的扩编整顿,事情进展极为顺利,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殿前诸班不仅人数已满,而且新补的军士大多选自各军精锐,素质极佳,战斗力大大提高,柴荣自是十分满意。

    赵匡胤为了禁军的事,整天在外面忙碌奔波着,李良便从中协助他。这天下午,李良从校场回家,路过开封府衙时,只见衙署前挤满了人,闹哄哄的。

    李良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忍着人群中那股难闻的汗臭味,挤了进去。只见衙门前的旗杆上,绑着一个赤着上身的年轻人。他走过去仔细打量。那人与自己年龄差不多,方脸大眼,眉宇间流露出剽悍之气,尤其让他惊讶不已的是,那人的左脸上,也有一道伤疤,只不过因时日已久,不那么明显罢了。李良不由对这人有了几分好奇,便拉住旁边一位熟悉的军官,打听是怎么回事。

    原来此人叫张琼,开运三年时,契丹入侵,天下大乱,群盗蜂起,张琼全族一百余口,被大盗孙道英杀害。张琼当时才十几岁,侥幸一个人逃了出去。为报血海深仇,他四处投师学艺,因为报仇心切,刚学有所成,便下山去找孙道英。两人一交手,便满身是伤,脸上也被划了一刀,只得落荒而逃。从此便专心习武,来往于燕、蓟之间,结交江湖豪杰,练得一身好武艺,尤精射技,每发必中,人称“小由基”。

    可是等他功夫学成,却也找不到仇人了。原来那孙道英明知道不是他的对手,早已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张琼就在父母坟前发誓,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杀死全家的仇人。他四处苦苦寻找,一直找了三年,才终于打听到,原来孙道英已避居开封。张琼立刻来到京城,潜入孙道英的住宅,杀了他全家,然后将孙道英带到郊外,设置父母灵位,摆上酒菜,把孙道英绑在前面。他一边哭,一边用鞭子狠狠抽打,割其肉、挖其心以祭。报完仇后,张琼立刻来开封府衙署自首,唯求速死。

    那军官一边讲,一边感叹道:“这张琼确实是条汉子,如果他仅杀孙道英一个人的话,也就不至于治死罪了。实在可惜!”

    李良听了那军官的话,忍不住向张琼望去,正巧张琼也抬起头来,四目相对,张琼向他微微一笑,那微笑带着一种饱经沧桑、洞察人生的沉静与豁达,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李良心中一阵莫名的冲动,拔腿向衙署内走去。

    李良来到衙署大堂,府尹王全斌知他是赵匡胤的亲信,不敢怠慢,连忙起身离座,问道:“李将军到此有何贵干?”

    李良拱手作礼说:“不敢。请问王将军,门外的张琼如何治罪?”

    王全斌回答道:“张琼纯孝,杀人乃为报仇,确有苦衷,但他杀了孙家八口,按我周朝律条,当凌迟处死。”

    “莫非就无法可想了?如此忠孝之人,杀了可惜,王将军能忍心吗?”

    王全斌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略一思忖道:“张琼乃义士,又是主动自首,老夫亦怀不忍之心,然国法如此,焉可徇私?不过当下用人之际,淮南战事,正急需此等人才,若赵将军认为此人可用,或可破例也。”说完,向李良使了个别有含义的眼神。

    李良心领神会,大喜过望道:“王将军,请你驱散衙门口的百姓,将张琼带进来,我这就去请赵大哥!”

    赵匡胤听了李良的一番话,亦对张琼心怀同情,况且如能将他救下,必能让他甘心效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带上几个亲兵,与李良一起急赴开封府。刚进大门,王全斌领着一班官员急忙迎了上来。赵匡胤跳下马,将缰绳递给旁边的亲兵,吩咐把张琼带上来。

    五花大绑的张琼被推到赵匡胤面前。王全斌大声喝道:“张琼,见了赵将军,还不快快跪下!”

    听说眼前这位赤脸大耳的汉子,就是当今权倾朝野、大名鼎鼎的赵匡胤,张琼心中不禁一惊,但他本江湖中人,一身傲气,且抱必死之心,虽因犯法而被囚于官府,却不愿下拜权贵。听了王全斌的话,不仅不跪,反而昂头向上,一声不吭。

    王全斌正要斥骂,赵匡胤向他做了个制止的手势。他见此人身姿挺拔,威风凜凛,更有一副铮铮傲骨,心中已有几分喜欢。他令李良替张琼解去绳索,说道:“张琼,听说你十八般武艺无所不精,我给你一个机会,果真如此,则免你杀人之罪,准你带罪投军!”

    赵匡胤命人在墙下设了一个箭靶,叫张琼站在距箭靶六十步以外的地方,交给他一张弓和三支箭。只见张琼活动了一下手脚,将箭横咬口中,左手持弓,右手拉弦,猛一用力,那弓“啪”的一声,从中断裂。旁观者不禁张大了嘴,赵匡胤也微微点了点头。

    王全斌吩咐军士找了一张大黄强弓,张琼接过去,在手里掂了掂,又拉了拉弦,便站了个弓步,右手将一支箭扣在弦上,瞄准靶心,随即发力。那箭矢带着轻微的啸声,快如闪电,直奔靶心,锋利的箭穿过木质的靶,只剩下三寸箭羽留在外面。

    众人尚未来得及喝彩,张琼将余下的两支箭同时扣在弦上,身子微侧,改为右手持弓,左手拉弦,那两支箭同时射出,挟着破空之力,钉在第一支箭的左右两侧,把那淡黄色的箭羽紧紧地夹住。

    衙署内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过了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叫好声响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