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即大明 » 第007章 大明国防军

第007章 大明国防军

    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主要是由宗族进行管理。正所谓“皇权不下县”,农村的宗族往往可以制定乡约乡规对农村进行管理。

    在传统的宗族社会之下,士绅、地主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普通的农民要么成为佃户、要么只能在地主家做工。

    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和地主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强大的自治权和组织关系,容易对国家权威造成挑战。

    但经过了农业改革的凤阳府,曾经的宗族关系完全消失,所有的农民几乎都加入了凤阳皇庄的互助组。

    互助组有着廉价的稻种、有着详尽而丰富的生产原料、有着朱慈烺从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专业指导人员。

    加之农民们都翻身做了主人,在地位上除了效忠大明天子、太子以外,一律平等。

    每个互助组由十户家庭组成,每十个组又组成一个里、每三个里构成一条村。

    按照朱慈烺的吩咐,组长、里长、村长和城市的街道办主任由居民们在官府的监督下自行选举产生。

    而村以上的镇长、县令、同知和府尹则由朱慈烺亲自任命,比如张煌言就被朱慈烺任命为凤阳府尹。

    如此一来,朱慈烺就能保证自己这个振兴大明的大本营的一切事物,都通过这种层层集中的方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改革了农村的关系,朱慈烺收获了第一批的支持者,而且通过经济利益的捆绑,他们对朱慈烺自然是忠心耿耿。

    “父老乡亲们,孤知道你们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此以后不用再给地主们做工,不需要再给士绅们服徭役。

    俗话说,有了自己的土地那就是给座金山也不换。但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地主老爷们会不会心甘情愿把土地送给我们?”

    诉苦大会上,朱慈烺的身影出现在了台上,冲着台下的大批农民,朱慈烺循循善诱的说着。

    “他们肯定不愿意!”

    “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怎会心甘情愿!”

    “他们要是敢回来,咱把他们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听了朱慈烺的话,台下的农民们激动的喊着,毕竟好不容易有了土地,谁又愿意轻易的还回去。

    “孤看陈老二就说的很对,地主要是敢回来,咱们就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不过,地主家里面有钱、在朝廷里有人,他们可以用钱雇一些打手,到时候他们回来,肯定会狠命报复咱们。

    想想你们的父母兄弟、子女亲朋,你们愿意看着他们死在地主老爷们的屠刀下吗?”

    成功的将农民们的气氛给调动了起来,朱慈烺自然一鼓作气的继续说着。

    “不愿意!”

    “太子殿下,您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帮我们保住土地?咱们都听您的!”

    “没错,咱家土地是太子爷给的,太子爷您有啥吩咐,直接下命令吧!”

    看着众人热切的目光,朱慈烺明白自己要的效果达到了。对于朱慈烺而言,自己要的就是这个契机。

    看着一众乡亲,朱慈烺由衷的说道;“要孤说,其实要保护咱自己的土地很简单,那就是咱们自己建立起一支队伍。

    这个队伍专门为了咱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不论是地主、闯贼还是北方那群养不熟的建奴,谁敢来咱就让他有来无回!

    为此,孤决定组建大明国防军。国防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所以这队伍的宗旨也简单:保家卫国!

    如果你们不想脚下的土地被地主抢走、不想自己的亲人被北方的建奴屠戮,那大伙儿就要踊跃参军。

    不过孤也不会白让你们过来,你们若是愿意参军,孤给你们一个月二两白银。

    如果将来你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孤不仅让你们升官发财,还给你们爵位,让你们裂土封侯光宗耀祖。

    若是你们不幸为国捐躯了,你们的妻儿咱大明帮你照顾、保证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

    孤的命令只有一条,效忠大明、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组建国防军,靠的就是这数十万的流民、百姓。再加上一个月二两的白银,百姓们的眼睛顿时变得雪亮。

    莫说是一个月二两,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一年能挣二两已经是奢望。

    “奉太子令,效忠大明、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奉太子令,效忠大明、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

    朱慈烺话音刚一落下,在场的百姓们全都高声的呐喊起来,而后便是大量的人踊跃报名参军。

    类似这样的宣讲活动,朱慈烺做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过年前后,凤阳的农改工作基本完成。

    城内城外的流民、百姓加起来超过了朱慈烺的预期,足有整整六十万人,而八十万亩的土地自然全部被消化。

    与此同时,报名参加国防军的人数更是突破了二十万人!

    不过朱慈烺给孙传庭的任务也很简单,那就是宁缺毋滥,为此孙传庭制订了较为严苛的选拔规矩。

    这些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体能、力量的测试,忠心程度的考验。

    毕竟这是在大明,受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忠君爱国始终是第一位的,也因此这一点成为了考核的重点。

    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家军队出现二五仔。

    ……

    大明国防军临时司令部内,朱慈烺将孙传庭、周遇吉、郑先、黄得功、楚云龙等武将全都凑到了一起,开始为军改做指示。

    “殿下,按照您的命令如今咱们国防军主要分成了三个梯队,分别是正规军、预备役和民兵。

    其中通过正规军考核的有五万人,五万人加入了预备役,剩下十万人也没有浪费,有八万人成为了民兵。

    不过剩下两万人实在是无法适应部队的生活,不过郑将军从里面精挑细选了五千人,说是可以培养为锦衣卫!”

    对于这两个月的情况,孙传庭做了个简要的汇报,听了孙传庭的话,朱慈烺自然非常的满意。

    点点头,朱慈烺说道:“你们的工作做的非常扎实,但这仅仅是咱们军改的第一步。

    既然咱们肩负着中兴大明的重任,那许多的东西就不能按照老规矩来做。

    首先就是这军队的建制得重新规划一下,其他的人孤管不着,但是咱国防军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

    首先以十二人为一队,每三个队组成一个排、每三个排组成一个连、每三个连组成一个营。

    每三个营组成一个团、每五个团组成一个师、每三个师组成一个军,如今咱们五万正规军正好组成三个军。

    剩下的五千人刚好可以组成直接隶属于孤的大明近卫师!”

    与此同时,十夫长、百夫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这些职务,也取代了之前传统的督师、总兵、千户等官制。

    之所以进行官制的改革,自然是朱慈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军衔方面,曾经的大将军、将军这些传统的称呼也完全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四等十级的全新军衔制度。

    最高等级是元帅,不过暂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担任。将官则分成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和尉官则以此类推。

    比如近卫师师长郑先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国防军第二军军长周遇吉、第三军军长黄得功则被授予了中将。

    至于孙传庭则被任命为国防军第一军军长兼国防军陆军总司令,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是全军唯一的上将。

    “殿下的改革吾等没有异议,但是关于锦衣卫和东厂,言官们似乎意见很大,他们总喊着要裁撤厂卫。”

    听着郑先无奈的话语朱慈烺笑了,大明的言官虽然不都是废物,但大部分的人却都只会添乱,甚至还喜欢和新政作对。

    “传令下去,南迁的锦衣卫改组成大明中央保卫局,由郑先任提督。南迁的东厂改组成大明中央调查局,由王隆基任提督。

    以后凤阳乃至大明的安全、情报工作交由你们二位处置,若是言官还有意见,都给孤抓起来。”略微思忖,朱慈烺说道。

    不是朱慈烺不愿意大伙儿说话,相反的若是百姓们提意见,朱慈烺那是一万个欢迎。

    为此朱慈烺还专门建立了由张煌言担任提督的大明中央统计局,专门用来征求和收集百姓的意见。

    但这些言官天天拿了钱还骂人,国事艰难他们是一点都不关心,就喜欢抓着朱慈烺的新政做文章。

    朱慈烺自问自己不是什么大善人,所以对于这些嗡嗡叫的苍蝇,他不会留面子。

    “殿下,如今农改军改都在稳步推行,咱们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一切尘埃落定,孙传庭吐出一口长长的浊气说道。

    孙传庭是武将,在他看来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保卫太子、捍卫新政,至于剩下的,则不是自己该关心的了。

    “非也,想要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有自己的子弟兵外,还有两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微微一笑,朱慈烺略显神秘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