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城客 » 第二章 核糖体们(9)

第二章 核糖体们(9)

    过为已甚,大仁不仁。孟老夫子两千多年前的省诫,苏廿上学时,的确是认真拜读过的,也大致明白其中过犹不及的道理。但事实上,真知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往往不仅仅只是隔着一汪伤心太平洋那么简单,有的时候,横亘着的,是一条马里亚纳也未可知。古今中外,溯远观近,探文究理,研学品生,其实,概莫能外。不然,自己的恩师也不会在得到杰青支持后,果断放弃陷身“长江”名头的百般周旋,终其不算寿长的一生,致力于俞城与治朔县的资源环境物理化学产学研成果的研发与推广。

    导师是心性朴纯的工作狂,也是红日边上云头里的傻子,苏廿认为,她为导师定义的形象名副其实,虽然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不是因为不可以、没礼貌,而是,苏廿了解自己的授业子,即便如成年女儿担忧年迈父亲一样,秉烛七谈,也是无济于事的,充其量,是让自己个儿的气急徒增三分。

    毕业第10个年景夏末最后一日的傍晚,苏廿在古城的中医医院里,接到了师妹的电话,导师走了,15min小憩里走的,很安详,走前刚刚连续主持完三场研讨会。苏廿在电话这端发了半分钟的呆,想着再有半年吧,导师就该申请退休了呢,不过,他应该是不会完全退下去的吧,被返聘至哪个具体的学院,或者P大以外的研究机构什么的,再干上个三年五载,甚至是十年二十年的,也是有可能的吧。毕竟,就算是按俞城现今82+的平均寿命来计,导师也还有20多年的阳寿未尽……

    “师姐,师姐,你有在听么?”手机里传来师妹不断哽咽、有气无力但很显急促的声音。

    “听……到了,”苏廿觉得嗓子有点儿噎得慌,“一会儿就去加急核酸,做单管的,如果顺利,明天就能到俞。”苏廿近来身体不大舒坦,又逢老母亲三次病发,将将请了长假返乡拾掇自己和双亲的健康问题。她想着,母亲这边暂时不打紧,且医院离唐东图在原的住处很近。微信上得知,前两天他刚刚从岗市休假返原,已完成7天居家观察,现下里应个急请他帮下忙,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东去的列车上,苏廿想起,上一次这么奔命似地去见一个人,还是11年前祖母离去的时候。只不过,见到祖母时,老人家还能用冰凉的手掌努力握住苏廿的四根手指,而这一次,不会再给她近望眼睛、迎收回应的机会了。原来,生活,就是在细胞匆匆忙忙的生生死死里,角逐着日子的细水流长,尾随着蛋白的变性、解旋、构建、重组、装配和分泌,融恋春秋,看尽冬夏的。生命有几万亿个细胞,人体有几十亿亿个原子,我们不过是物质变幻历程中多种形式的载体之一罢了。这么想了,也就不会在人刚走的那段日子里,伤熬到天明才能睡得着,时间上,也会好打发许多。

    然而,决定我们究竟是谁的,并不是这些原子和细胞,而是历经过的岁月与故事。过往种种,不论荣辱,无论悲喜,都如同细胞里担负着合成蛋白重任的核糖体们一般,不断建构着新的细胞器与细胞,整日整夜里分化着,周而复始地更新着个体,也刷新着认知。

    很多时候,来不及准备,就会迎面遭遇到新蛋白合成事件。害怕是没有用的,闪躲也是越翻不过去的,既然是生平必经,不如就当作重生的机缘,直面接受、坦然面对,重新认识和定位周遭与自己吧。这样的想法,随着换宿事态的意外演变,在苏廿的心里,从血泪凝结成琥珀,黏盘入骨,再难剥离。即便往后的日子,难免再遇不良人无良事,也有了抵御的躯壳,明晰的参照,可以做到走脑不从心,不至于输情伤心,尽做些无谓的惆怅,不能自已。

    至于开篇提到的孟轲语录,其中蕴含的至纯至真、至性至诚,直等到跌入了癸巳年的料峭春寒之中,才像仲秋时节的钱塘江潮水一样,醍醐灌顶般地涌向了苏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