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关东 » 第三十七章 民初

第三十七章 民初

    东北的柞蚕丝行业,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开始兴起,至二十世纪初期,已经超越烟台成为最大的产地。世界上的柞蚕丝有百分之八十产自中国,中国的柞蚕丝有百分之八十产自东北,而东北的柞蚕丝又有百分之八十产自辽宁。

    日俄战争之后到中华民国之前这段时间,辽宁的柞蚕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年十多亿茧,丰年更甚。就连HLJ和吉林两省,也到海城和安东取种,并高价聘请技师回到当地的山场放养柞蚕。但终究因为受到天时地利等因素的制约,产量还不及辽宁的四分之一。

    一年十多亿颗蚕茧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一箱生丝净重十斤,一百六十两。由于春茧儿和秋茧儿的生长周期不同,所以出丝率也相差甚远,春茧生长周期短,韧性差、多节,但是柔软、细、白,每千枚仅能出丝五到六两;而秋茧儿的生长周期比春茧儿多十五天,纤维粗、韧性好,每千枚最多出丝十二两,最差也能出到七八两。二者一平均的话,一箱生丝大约需要二十万颗蚕茧儿,那么辽宁每年的柞蚕丝产量就是七千到八千箱。每箱的价格最低在七八百两,多则上千两,总价值七百万两安东银。再加上HLJ和吉林两地的产出,整个东北三省每年的蚕丝交易额都在千万两安东银上下。

    然而这还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烈打压之下,如此巨大的利益,吸引了本土的各方资本趋之若鹜,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列强。起初是法兰西,日俄战争之后则是日本子。这些国外的资本强行垄断柞蚕丝出口市场,将低价收购来柞蚕丝高价销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

    辽宁的柞蚕行业首推安东,自一九零六年安东开埠以后,这个边境小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木材、蚕丝出口市场。其次就是海城,因为海城自古便是战略、交通要道和商业重镇,曾被闯关东的人称为关外第一站。

    柞蚕行业以山东资本为主,因为山东人在柞蚕养殖和纩丝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此之外,就是山西和直隶的资本,也大多都是参股的形式。因为闯关东的人群里,山东、山西和直隶的人数最多,势力也相对庞大,这些本土的资本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份额。安东开埠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日本资本的进入,他们在辽宁地区购买或租赁山场、雇佣工人放蚕、统一收购,还兴办缫丝厂和纺织厂,并使用化学产品对缫丝工艺进行改进,形成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在日本的多家商行联合下,他们抢占了余下的百分之十的份额,给本土资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东北的柞蚕产业迎来了第二次爆发,短短几年的时间,蚕茧儿的产量就翻了数倍,一时间,辽南地区的丝厂、货栈、手工作坊林立而起,竞争也日趋激烈。

    本土和外来资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在工艺流程上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包括“三合永”在内的本土老牌儿丝厂,采用的都是古法纩丝工艺,人工成本大,生产能力低下,费时费力。而且柞蚕属于野蚕,采用古法纩丝技术生产出来的是灰丝,在煮茧的时候需要加入草木灰或者火碱等物质,缫出来的丝颜色暗黄发灰,被称为土丝。日本子改进了缫丝工艺之后,用化学药水浸泡、漂洗,出丝率高、颜色淡黄,比土丝美观,但是弹性和韧性有所降低。且使用缫丝机作业,成本低、效率高,被称为厂丝。

    土丝和厂丝各有优缺点,可应用在不同的方面。但是柞蚕丝这个行业,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收茧儿的问题上。只要你手里有货,销路就不是问题。所以哪家收的数量多、质量好,哪家挣的钱就多。

    自从“三合永”率先使用上打租的方式跟茧农签约,收茧儿的问题基本有所保障。但是其他各家纷纷效仿之下,“三合永”也没吃上几年红利。如今日本子又搞出来个买地、承包山场的法子,相对于从源头上逐渐蚕食了放蚕的山场,再加上蓄意的收购,搞的本土资本在蚕茧儿的收购过程中也屡屡受挫。

    其实不单单是柞蚕行业,整个东北的工商业都面临这种情况。很多地方的工商业者为了保证自身利益,都纷纷成立了商会。在海城,自古就有三籍会,即山东帮、山西帮和直隶帮的商贾所组成的共同团体,总部就设在海城大南门里的山东会馆。

    会馆在起初的时候兴建于京城,其主要职能是为了给同乡的应试子弟提供临时住所或同乡聚会所用,所以又被称为试馆。光绪三十一年之后,满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会馆的作用也逐渐转向为同乡的官僚士绅或者同行业者的行会聚集之所。光海城一地就建有三家会馆,分别是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和直隶会馆。

    海城的柞蚕行业商会,就是山东资本和柞蚕行业的工商业者为了对抗其他资本而建立的攻守同盟。“三合永”作为山东资本的翘楚,自然也要参与其中。成立商会的意义在于议定市价、制定行规、互相帮扶、资源共享、合理分配利益等。

    当时海城比较大的丝厂有“和泰号”、“和聚涌”、“元生利”等,其中的“和聚涌”是海城第一家生产“厂丝”的丝厂。“三合永”与这些丝厂、丝栈联合,共同进退,采用“上打租”的方式收茧,通过垄断茧农的货源来对抗其他资本的侵蚀,收茧儿的数量与出货的数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九一三年,海城成立了矿业公司,前来报矿人接踵而至。海城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采矿、陶瓷和缫丝三种。矿产资源以滑石和菱镁为主,但是菱镁矿国人探测不到,也开采不了,全都便宜了日本子。

    一九一四年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窃国大盗袁世凯却想瞎了心的一门儿搞复辟,同时民国政府宣布中立。日本子看准了时机向德国宣战,妄图趁乱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进而达到在中国领土扩张势力,并逐步霸占中国领土的目的。转年,日本子挟大胜德国之威,以武力向民国政府施加压力,提出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经过多次谈判,最终袁世凯妥协,日本子开始明目张胆的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

    同年,张作霖到BJ面见袁世凯,表示拥护袁世凯“正位”。袁世凯于十二月称帝之后,张作霖受封二等子爵。未几,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次年三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六月,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而张作霖在东北得势之后,日本子也想拉拢张作霖,企图通过扶植张作霖的手段达到控制东北的目的。而张作霖打的算盘是在民国政府和日本子之间左右逢源,日本子对张作霖也是恨的牙痒痒,当时就策划刺杀张作霖,未遂。

    民国以后,海城没什么变化。新政府成立,除了县太爷不叫青天大老爷了,改成了县知事。名字虽然改了,人还是那个人,干的事也是换汤不换药。该抽丁抽丁,该发生瘟疫还是瘟疫,该盘剥百姓还是盘剥百姓。

    一九一四年七月,海城县牛庄地区爆发大规模的霍乱,导致很多人死亡,一些贫民甚至无钱下葬,插草卖身者比比皆是。

    牛庄位于海城往西二十里的地方,严格的说,海城的重要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牛庄。当地人都知道,先有牛庄、后有海城。清末的牛庄,创造了关外很多的第一。比如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个巡检司衙门、第一个英国领事馆、第一个红十字会、第一个邮局、第一个百年水文站等。

    瘟疫发生之后,县知事老爷对瘟疫蔓犯的延并不重视,反而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成立图书馆上。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把书上的字认出一半儿的都算有学问的了,也不知道成立图书馆除了搞政绩还有啥用。

    牛庄的瘟疫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逐渐波及到周边地区,导致海城也跟着遭了殃。“三合永”的很多工人都感染了瘟疫,由兆盛的一个同乡大成也未能幸免,落了个客死他乡的结果。万幸由兆盛当时没有在海城,躲开了这场灾祸。

    因为七月初的时候,烟台孙家发来急电,孙二爷病逝。兆盛听闻噩耗,嚎啕痛哭。在由兆盛的一生中,孙二爷不是兆盛唯一的贵人,但却是最大的贵人。没有孙二爷的提携,兆盛万万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兆盛给二爷当助理时候,形影不离的伺候了二爷好几年,比跟自己媳妇儿在一起时间都长,也跟着二爷享了好几年的福。二爷回烟台之后,也时常跟孙大老板和兆盛通信,对于兆盛的一切,二爷也是了如指掌。得知兆盛打赌赢了,二爷也跟着高兴,逢人便说自己带出了个好苗子;得知兆盛用“上打租”收茧儿,二爷急的连夜给兆盛写信,把兆盛好一顿臭骂。可是第二天,二爷又写信给兆盛,把他能想到的弊端完完全全悉数一遍。之后的几年里,兆盛也时常给二爷去信,询问二爷的身体状况,请教一些生意上的问题等。谁知前一阵时间还好好的,转眼便阴阳两隔。

    在兆盛看来,孙二爷不单是自己的贵人,也是良师益友。对于二爷的恩情,兆盛始终牢记在心。是以兆盛恳求孙大老板,要跟孙大老板一同回烟台送二爷最后一程。孙大老板感念兆盛有心,又恰逢春秋交际之时,便携同兆盛一起回到烟台给二爷发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