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政者王莽 » 第三章 宛城起兵,众人相肋

第三章 宛城起兵,众人相肋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国力哀败。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又专宠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使朝场黑暗腐朽不堪。

    而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先右立了汉平帝、孺子婴两伶幼主,其地位历经“安汉公”、“摄皇帝”,表面上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但在,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帝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终于在此时走向了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义军遍地,攻打新莽。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所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刘秀的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小.。刘秀经过了深思熟虑,见天下的确已经大乱,方才下定决心要起兵,争天下。

    地皇三年(22年),南阳饥荒,刘縯手下宾客抢劫别人,刘秀为了躲避官吏,前往新野的姐夫邓晨家躲避。[邓晨(?―49年),字伟卿,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元勋,豫章都尉邓宏之子,光武帝刘秀的姐夫。

    邓晨在新朝末年随内弟刘秀起兵,更始帝刘玄称帝,任命邓晨为偏将军、常山太守。邓晨先后与刘秀攻占颍川,参与昆阳之战,打败王寻、王邑,夺取阳翟以东地区。王郎反叛时,邓晨作为刘秀后援,为他增派士兵,输送给养。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封邓晨为房子侯。建武三年(公元27年),任光禄大夫,受命监督贾复等人平定叛贼。邓晨喜欢郡守一类的职位,因此任中山太守,吏民都很称赞他,在冀州各郡政绩考核中常名列前茅。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封南䜌侯,迁汝南太守。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兼任廷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定封西华侯。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邓晨去世,谥号惠侯,与妻新野长公主刘元合葬于北芒。]

    同年秋,刘秀到宛城卖谷(粮食),与当地人李通及其从弟李轶密谋起兵。李通计划在材官都试骑士日起事,让李轶和刘秀到舂陵(今湖北枣阳市吴店镇)起兵。[李通(?~42年),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1]。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

    世代经商,成为南阳豪族。起家五威将军从事,迁巫县丞。跟随刘秀兄弟起兵,参加舂陵军。更始帝刘玄即位,拜为柱国大将军,封辅汉侯,迁大将军,封西平王。迎娶刘秀之妹刘伯姬为妻,忠心辅佐光武帝,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恩宠。历任卫尉、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为固始侯。

    建武十八年(42年),去世,谥号为恭,其子李音袭爵。

    李轶(?~25年),字季文,南阳郡宛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出身宛城豪族,随从刘縯、刘秀兄弟起兵于舂陵。舂陵兵和绿林军结盟之后,投靠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协助杀害大司徒刘縯。更始政权面临崩溃时,便暗中投降了光武帝刘秀。

    更始三年(25年),事情败露,被大司马朱鲔刺杀于洛阳。]

    十月,刘縯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决定起义,并派遣亲客,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刘秀、李通、李轶等在宛城起义,自己则率领七八千人在舂陵起义,自称“柱天都部”,联合新市、平林等绿林军。十一月,刘秀带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使其兵与长兄刘縯会众起兵,共推新朝。

    起初刘縯在起兵时,宗族都不愿意跟随他,纷纷逃跑,直到看见刘秀穿绛衣大冠(当时的将军服饰),惊叹“谨厚者亦复为之”,才安下心来。(史书有夸大的成分,原因都知道)刘祉、刘良等也追随起兵。

    [刘祉(前8年—35年),字巨伯,汉朝宗室,光武帝刘秀族兄舂陵康侯刘敞之子,玄汉时封定陶王,东汉时封城阳王,谥号为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