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三十二章:理论知识,咱肯定是不会差的

第三十二章:理论知识,咱肯定是不会差的

    “哦?如此说来,你师徒所用医理,都是从猪狗甚至老鼠身上验证?”李昂脸上尽是讶异。

    “那肯定呀!”武卓没有丝毫觉得不妥,理直气壮的说:“要是都拿人试,得死多少才够。”

    “啧……也是,只是这……”李昂砸吧了一下嘴。觉得对,又觉得哪里好像不对。

    武卓没理会皇帝老子的纠结,自顾自的说:“就算经过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依然有各种不受控的情况。

    就拿麻醉药来说,同样的人,年龄不同体质不同,甚至饮食习惯不同,都会影响麻药的功效。

    同样份量的一碗麻药,有的人喝下去能作用两个时辰,有的人半个多时辰便有了感觉。

    还有的人天生过敏体质,接触麻药后全身长疹子。别以为疹子只是出在身体表面,实际上严重时消化道和呼吸道都会长。

    生在消化道,稍微吃些硬的食物便会磨破出血。呼吸道更加危险,丘疹挤压,轻则影响呼吸,重则直接堵死气道,活活把人憋死。”

    听武卓说的吓人,帐内所有人的脸上,全都下意识的肃然起来。

    “这样啊~”李昂点了点头,叹道:“怪不得民间对另师有诸多讹传。

    想来当年便是施术中,这些不受控的意外频发。这才让无知百姓以为,王神医杀人的本事要强过救人的能耐。”

    “是啊。”武卓一副痛心的模样说:“这还仅仅是麻药一道。

    进行手术时,还涉及到解剖学、药理学等诸多知识,各种意外情况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师父在汝州时,沉下心努力将各种不可控因素整理出来,并加以总结研究。

    仔细完善手术中每一处环节,力争将各种意外都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就算不可控的,也要摸索出有效的应对之法。”

    “哦?可否大成?”李昂眼中神光亮起。

    控制手术中的各种意外,连现代大型综合医院都无法做到,更何况是眼下这个年代。

    武卓一副无奈的模样摇头,感叹着说:“我师父常说,医学和数学相同,习得皮毛时,自觉一切尽在掌握。

    可越往精深处研究,就越觉得自己无知。随便一处血管、肌肉、脏器、哪怕是一滴血,一滴唾液,里面都包含了海量且复杂的学问。

    更何况血液、骨骼、神经、脏器之间,脏器与脏器之间,还有诸多让人根本无法捕捉的内在联系。

    穷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潜心研究能窥破门径,便已经是幸事了。”

    李昂年轻时曾对数学起过浓厚的兴致,只是以他的脑力,研习到三元二次方程之后便吃不住劲了。

    所以,对于武卓的比方他理解的很深。

    点了点头说:“那你师父此次出山,是为了验证已经论证过的医理吗?”

    这个问题武卓有些不太好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王禄恩为什么带着徒弟出山。

    余光看了眼张文仲,奈何老倌儿专心艾灸,没有给他任何回应。

    想到丢失的四辆大车里,尽是些试验用的玻璃器皿,便硬着头皮说:“我师父此次出山,实在是因为无奈。”

    “无奈,具体说说。”李昂很有兴趣的开口。

    “随着我师父的研究深入,对器皿器具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

    汝州偏僻,少有高明的匠人,所以,只能到洛阳想办法。”

    “确是如此。”张文仲熄了手中将要燃尽的艾条。

    拿起一根新的,趁着点燃的空档说:“外科之术想要精深,需不断往细微处着手。

    而人力总有穷尽,遂唯有借助于器具,这些年都是我们几个老友协助子善订购锻铸。

    但子善之研究时下愈发精深,对器具的材质、精细的程度,要求也愈发的高。

    毕竟道不同科,我们几个老友已经无法单从图纸和文字中推断出他之作需,细微处只有他亲自与匠人表述。

    而且,很多所需之器形过于精巧,且对材质之韧性,强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寻常匠人根本无力锻造。

    所以,他只得出山,至洛阳寻良匠订制。”

    洛阳与长安并为天下之都,和现代人有点能耐都往北上广凑一样,大唐的能人,尤其是高明的匠人,也喜欢往两都挤。

    一方面只要能立住脚,就是能力被认可的表现。另一方面,同样的手艺,在大都汇自然有更高的报酬。

    运气好一旦被哪家贵人看中,衣食无忧不说,还能博个前程。

    这个情况李昂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也理解为什么王禄恩选择进京寻良匠。

    思量了一下,问武卓:“那你以后打算如何,是回汝州还是留在洛阳?”

    武卓当然不想回那个四处漏风的破道观,但肯定不能说怕苦。

    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下,回话:“我师父说,眼下得出的很多成果需要印证,不然就成了闭门造车。

    所以,我打算在洛阳行医一段时间。一方面等待合要求的器具被锻造出来,一方面对之前的理论收获进行印证。

    而后,再回汝州继续之前的研究。”

    李昂显然对武卓踏实的言论非常满意,逗趣似得问:“听长公主说,你自称医术已经可以与令师比肩,可有此事?”

    武卓有点囧,刚被拎到长公主府的时候,他确实说过类似的话。

    当时是为了自提身价,没想被传到皇帝的耳朵里了。

    不过,倒也不慌。

    武卓脸上浮起腼腆的笑,很认真的解释说:“手术解厄我师父虽然精研几十年,但所得与与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医科道理相比,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而且外科一道,除药理方面,医理相对独立,少与传统医道相交。

    所需的知识也并不十分驳杂。

    小子年少记性好,又协助了师父几乎所有的实验和验证。

    所以……嘿……”

    武卓的话没说完,但脸上腼腆的笑意任谁看了,都觉得他确实继承了王禄恩的所有。

    再加上手术治疗疾病,确实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时下阴阳经络为主的医学体系。

    几乎不需要传统望闻问切,加汤药丸剂的诊疗手段作为支撑。

    王禄恩几十年慢慢总结积累出的学问,被“清风”用几年的时间全都学会,细想下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武卓的话不单李昂信,连张文仲都信。

    长公主入宫探病时,和李昂叨咕了很多,什么营养啦、末梢神经迷走神经啦、细菌病毒啦,一些既高深又新颖的名词没少往外冒。

    李昂一想到这是一门几乎全新的医学理论,不由得心中隐隐升起一丝希望。

    试探着问:“清风啊,你师徒精研于手术一道,对其它疾病有无研究。”

    “很多疾病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些看似与手术病症无关的病症,在术中也会造成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

    所以,各种疾病的关联,我师父也有些研究,只是没有过深的钻研。”

    “这样……”李昂点了点头:“关于风疾方面,你师父了解多少?有无独到的见解。”

    说到具体疾病,武卓认真了起来。毕竟这是展现能耐的时候,一旦获得皇帝的认可,以后混起日子来难度必然大大降低。

    思量了一下说道:“以我师父的理解,风疾其实是一些列疾病的统称。

    归其根本,就是长期高血压引发脑动脉硬化,以及其它一些关联病症。

    动脉硬化部位,最终因缺乏弹性承载不住血压而破损出血。

    所出之血液,会压迫触及颅内的各路神经,从而引发半身不遂,失明、失语等等一系列后果。

    一旦出血压迫主管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的神经,则会在极短时间内危急生命。

    如出血量不大,受压迫的神经也不致命的话。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渗出的血液会被机体一点一点的吸收掉,从而后遗症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武卓的一番话说完,别说李昂了,连张文仲都升起了巨大的兴趣。

    皇帝连问了几句都不在正点上,他心急之下干脆放下艾条,逐个问出心中的疑惑。

    对于张文仲的追问,武卓从容应对,毕竟他解剖学基础还算扎实。

    对方真要印证,找来只猴子撬开脑壳。他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所有的反射区,以及相关联的机体机制。

    从动静脉心脏供血理论,到大脑如何通过神经指挥机体运转。一番解答下来,精妙神奇的人体简直惊掉了李昂的下巴。

    同时,也为张文仲推开了一道崭新的大门。

    不知不觉间太阳开始西斜,武卓也说的口干舌燥。

    李昂下意识吧嗒了两下嘴,看了眼完全陷入沉思的张文仲。

    带着无限寄希的问:“有何治疗的方法吗?”

    “高血压的成因复杂,谈真正意义上的根治还太远。现在来看,还是以控制为主。”武卓实话实说。

    “那如何控制呢?”李昂追问。

    “首先是控制饮食和情绪,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注意休息,不要动怒过劳。

    低脂是为了控制血脂降低血粘,少盐是为了减缓动静脉的老化速度。

    适量运动和良好的休息,可以平缓身心舒缓焦虑。

    动怒和劳累是大忌,都会造成血压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血压越高,硬化的动脉受到的冲击就越大,出血的风险就越高。”

    武卓的一番话,说的李昂这个皇帝老子前所未有的兴奋起来。

    虽然清淡饮食戒躁戒怒,都不是什么新奇的说辞。

    但是以前包括张文仲在内的所有医者,都是用些内火、外邪、风邪、湿毒之类玄而又玄,既看不到又摸不着的理论,来解释病因和医理。

    唯有今天,有人居然用如此清晰明确的语言,通俗精准的描述出何为风疾。

    不止于此,还详实的说明了不同手段和禁忌,会对风疾造成怎样好的或是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