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医治大唐 » 第一百一十八章:吓唬老头儿(下)

第一百一十八章:吓唬老头儿(下)

    武卓一番话说的满屋子老头儿心里七上八下的。

    甄碧嘴唇都有点儿哆嗦了,毕竟此次义诊署令已经全权交由他来负责。

    一旦出了纰漏,最受牵连的自然是他。

    见甄碧站那光哆嗦嘴不说话,卢正林急不可耐的追问:“皇后娘娘到底因何不满?”

    “两点。”武卓竖起两根手指:“第一,宫人报与娘娘说,昨日前半段秩序井然,一众病患及家属既满意又感念娘娘的恩德。

    但后半段诸位来了之后,两面起了竞争的心思。诊病的速度虽然快了很多,但正因为追求快,对一些较轻的病患,都出现了潦草敷衍的情况。

    尤其是咱们这边,很多病患就医后表示,此次不像是承娘娘的恩惠,反倒像是进了衙门,见的尽是一张张冷脸。”

    “嘶~”一帮老头儿全都牙疼似的吸起了凉气。

    武卓说的情况他们心里都有数,主要是人太多太闹,下面的后辈分诊和预诊时免不了有些不耐烦,甚至还会冷脸训斥几句。

    事儿在他们看来很正常,一帮贫民给你免费瞧病免费抓药就不错了,还想当祖宗似得被供着怎么着。

    可话虽然是这么个话,惹得皇后娘娘不满,那可就是罪过了。

    甄碧琢磨了一下,试探着问:“清风啊,可是……那面儿,待人接诊时比较热络?”

    “嗯~”武卓点头,直言不讳的说:“宫人们观察到的情况是,民间医者们非常珍惜此次为娘娘出力的机会。和咱们这边两相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

    “哼!一帮泥腿子,还想鱼跃龙门怎么的。”急脾气老头儿恨恨的骂了一句。

    “就是,给他们脸了!”另一位紧跟着表达不满。

    “还别说,娘娘确实答应,事后会保举最为尽心尽力的民间医者进入太医署。”

    武卓一句话,让所有老头儿的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太医署当年托瑞国公的福,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事情很明显,以后不缩编就不错了,想再扩编绝对是不可能的。

    一帮老头儿整日琢磨的都是自己到年龄后,选自家哪个后辈接班儿。如果民间医者进来抢上几个位置,就意味着自己后辈会被顶掉几个。

    那可还行!

    一帮老头儿正又急又没什么办法,就听着武卓又说:“诸位前辈,我还要提醒大家一句。”

    老头儿们听闻还有后话,一个个赶忙收敛精神仔细倾听。

    “娘娘此次最位关注的是治愈率,因为只有切实的为贫苦百姓解决了疾患,义诊办的才有意义。

    接诊时存在谢谢瑕疵可以改的,毕竟这才刚刚开始。而且只要能治好病,态度差些也就差了。

    但最后统计时,咱们的治愈率要是低于那帮民间医者……”

    武卓有手指点了点桌上的一打文案,砸吧着嘴说:“事后恐怕不止娘娘不满,陛下也会对诸位是否配得上太医署的位置,而感到疑惑。”

    “陛下……”旁人面色发青的时候,卢正林抓住了重点。

    “跟诸位透个实底儿,此次义诊其实是陛下提议的,只是以皇后娘娘之名实施罢了。

    甚至恐病患就诊后无银钱买药这点,也是陛下想到的。”

    “嘶~”一帮老头儿就跟约好了一起牙疼似得,再次同时吸凉气。

    要说太医署上下最大的隐忧是什么?就是怕皇帝陛下不愿意养一帮闲人白吃俸禄。

    其实户部和吏部一直有呼声,说各部衙人员臃肿冗复,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徒费国帑。

    每每提及此事,太医署都在其中。

    只是这种喊声年轻人居多,上了些岁数的没人愿意为了些许俸禄开罪一帮医者,所以才压着。

    但如果此次皇帝对一帮人的能力起了质疑,傻子都知道,后果绝对不妙。

    见一番话彻底把老头儿们吓住,武卓站起身来,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摞文案。

    带着些许畏难的说:“诸位前辈,我现在进宫跟娘娘汇报下昨日的义诊情况。顺便请罪……”

    一句话说完,不再理会一屋子老头儿自顾自的往外走。

    甄碧想喊住武卓再多问两句,可又不敢耽误他进宫,只能吸着凉气站那握拳顿足。

    正琢磨着今日该如何改进呢,就听卢正林冲着外面大吼:“外面的,都给老夫滚进来!”

    吼声实在是有点儿吓人,院子里一帮二代三代弟子们听到招呼赶忙战战兢兢的进屋。

    有个心思灵巧的见一帮老头儿脸色铁青,悄悄回头看了眼花门处那个正在离去的背影。

    以为是武卓说了什么惹怒了一众前辈,顺势往外tui了一口,愤愤的说:“算什么东西,就显着他了!”

    “啪~”

    一个大巴掌裹着风声,重重的抽到卖乖那位的嘴巴子上,把人抽的原地转了一圈儿一头栽到地上。

    “爷…爷……”

    “你算个什么东西,堂堂太医署医正都不看在眼里,你是我爷爷!”抽人的老头气的整个人都哆嗦了。

    指着不成器的孙子吼:“王爷国公家的公子少爷都赶不上你能耐,给老子滚,家里装不下你这么大的人物!”

    老头儿越说越气,抬脚就要往下跺。

    这一脚真是运足了力道,好在身边几个老家伙及时把人拽住。

    这个一言那个一句的劝了一番,老头儿总算稍稍消气。

    指着捂着半边儿脸,人已经完全傻掉的孙子喊:“给我滚回家去面壁思过!”

    捂着脸的那位哪还敢吭声,狼狈的爬起来趔趄了一下才找准门口,头也不回的就跑了……

    且不说几个老头儿如何关起门教育后背,武卓出门后上了马车一溜烟儿的赶到宫城。

    永康门外递牌子等了一阵,一名三十来岁,女官打扮的女子出现接他入宫。

    路上聊了几句,武卓才知道这位瞅着也没说漂亮到哪去的,就是传说中的“昙”。

    由此得出结论,那位吕全礼要么是想借机傍上皇后的大腿,要么就是昙的模样确实像他的亡妻。

    总之,肯定不是觊觎美色才要娶人家的。

    昙发现了武卓总偷偷打量她,放缓脚步奇怪的问:“我们见过吗?”

    “没~”武卓憨厚的笑了笑,解释说:“我和梅姑娘荷姑娘还有阿茶比较熟。上次进宫见到了桂姐姐,这次又是您。

    所以……有些好奇。”

    “哦~”昙笑了,步速恢复正常,说道:“还有兰、菊和莲,你兰姐姐在外公干,恐怕暂时还见不到。

    菊和莲的话,多进宫几次,赶上她们当值自然就见到了。”

    “哎呀,还有些期待呢。”武卓挠着头嘿嘿直笑,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逗得昙也笑了起来。

    一路走一路低声闲聊,武卓还真有点儿喜欢这个“昙”。

    不是男女的那种喜欢,是昙最为亲和。

    相比之下梅有些腼腆,荷有些清冷,阿茶就是个小孩儿。而上次见到的桂许是年纪大心态老,说话间总给人一种长辈的感觉。

    倒是昙喜欢说话喜欢笑,一点儿也不绷着,就像是个爽朗的大姐姐。

    说话的功夫武卓跟着昙穿过永巷,到了之前来过一次的清宁宫。

    勉强算是熟门熟路的进院儿,被前次见过的赵嬷嬷唤进偏殿拾掇了一番,这才被领进正殿。

    看到裹着厚氅一副慵懒模样的皇后娘娘,武卓拱手见礼的同时高声说:“娘娘,我又来了承认错误了。”

    “又犯什么错了?”上官皇后的亲切脸瞬间变为嫌弃。

    “我来之前借您的名头,把太医署的老头儿们吓唬了一通。”武卓不太陈恳的承认了错误。

    “啊?”上官皇后先是一愣,随后哭笑不得的问:“好好的你吓唬他们做什么?”

    “要是好好的我就不吓唬了。”武卓一副年轻人压不住火的语气说:“一帮老头儿好歹有官身有资历,态度差点儿也就算了。您是没瞅见那帮徒子徒孙,跟病患欠着他们钱似得。”

    上官皇后闻言眉头展开,额首道:“那是应该敲打一下。”

    “所以嘛,我就告诉他们,娘娘您对他们待病患的态度非常不满。还告诉他们此次义诊不看治疗了多少人,要看最后治愈了多少人。

    民间医者们都争着表现呢,相信太医署的那帮今天会改观很多。”

    “满肚子坏水儿,不过话说的是正理。”上官皇后给出肯定的同时,顺道损了武卓一句。

    武卓也不在乎,上前两步把手里拎着的文案递给赵嬷嬷。

    “这是何物啊?”上官皇后从赵嬷嬷手里接过的同时发问。

    “昨日的义诊情况,民间医者出诊十七人,金吾卫军医五人,从旁辅助者三十九人。太医署出诊医者十四人,辅助者三十四人。

    共接诊危重病患五百八十二人次。其中五百四十五人完成了初步治疗,待后续复诊确定情况。三十五位极重病患被诸位医者接回了自家医所进一步治疗。

    暂时没有处理的两人都是我手上的外伤病患,因为手术难度较大,而且需要特制一些器具。

    所以暂时只能抗炎治疗,手术还得等几天。”

    “器具问题如何解决?”上官皇后关切的发问。

    “我已经讲明要求,孙少监帮忙寻工匠赶制。”武卓回话。

    上官皇后没再多问,低头翻看起武卓送来的文案。

    仔细看过上面对内容,脸上满意之色越来越浓,忍不住叹息道:“记录详实分类明了,看来属实是用了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