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十三章 古城文会

第十三章 古城文会

    辛陆二人行了几日已进入河东地界,三晋大地古来崇军尚武,民风彪悍。自古有“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之说。辛弃疾为陆之淇一路讲述河东古今名将。从西汉卫青霍去病开始,讲他们甥舅二人征讨匈奴,卫青收复河朔河套地区。霍去病更是旷古军事奇才,十七从军,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又讲到武圣关羽,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只身闯入万马军营斩杀名将颜良。后单刀赴会威压江东,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三晋大地表里山河,古代名将,个个盖世英雄。

    陆之淇听得入迷,缠着辛弃疾再讲给她听。辛弃疾便又给他讲唐朝薛仁贵,“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又讲道唐末李存孝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李存孝手下五百人的飞虎军,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曾传他十八飞骑破长安等故事。

    陆之淇听完说道:“我们大宋时山西将军却是不行了,让那金人打得端了老窝。”辛弃疾听完叹了口气说道:“这你却是错了,大宋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山西先后有杨家将征辽,狄青征讨西夏也是名将辈出。”说完叹息不已。陆之淇说道:“金人打擂不是让你三拳两脚解决了,看来也是稀疏平常,怎么就把我大宋打成这样?”辛弃疾便又讲起宋朝自开国之后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打战却是文官指挥武将。文官懦弱,一败则逃,胜则求和,以图苟安。再加上奸臣当道,宋主昏庸才有了今日结果。辛弃疾说完又是叹息,陆之淇道:“你总是叹气,又是怎么了?”辛弃疾说道:“当年冠军侯也是我们这般年龄已是领军打战的将军了。”

    陆之淇看了看辛弃疾,这次却是眨巴着那水汪汪眼睛,认真说道:“我看若是给你几万兵马,封你当个将军却也不差,看你一日来画那地图,却定是想着排兵布阵,捉拿敌人了。”

    这话却说到辛弃疾心窝之中了,他立马面露笑容,转而表情严肃盯着子淇,象个老夫子一样感慨道:“知夫莫若妻,古之人不余欺也!”陆之淇看他时而微笑,时而一本正经,先是一怔,立即反应过来辛弃疾调侃她,拿起马鞭要抽辛弃疾,辛弃疾策马便跑,二人乘马嬉戏追逐,好不开心。

    时光过得飞快,眨眼之间已是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去年正月金国群臣上书,尊金主完颜亮为“圣文神武皇帝”。完颜亮沉迷女色,常数月不上早朝,若有急奏,召左右司郎中在卧室批阅。时至今年春,完颜亮不知腻烦了后宫生活还是要有所动作,上朝时间风雨无阻,也变得与群臣勤议国事。有阿谀逢迎之徒便上奏完颜亮,说下月二十四日是完颜亮三十五岁诞辰,征求完颜亮有何打算。完颜亮龙颜大悦,说道:“朕未赏南朝词赋久矣,若觅得新章,却胜于美人珠玉。”群臣会意,便欲蛇计鼠策,讨其欢心。

    辛弃疾与陆之淇这两人这几日正在夏县游玩。夏县古称安邑,因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中条山雄居县东,鸣条岗横亘县城之西,自古人杰地灵。这夏县县令姓王名伯庭,虽是七品县令,却是大有来头。原来这王伯庭是奸相秦桧死党王次翁与杭州著名娼妓紫嫣私生子,从小寄养族弟家中。

    王次翁算起来还是辛弃疾老乡,也是济南历城人。王次翁,何许人?鲜有人知,但一提起奸相秦桧,就妇孺皆知了。秦桧的狗头军师便是王次翁。

    王次翁(1079-1149年),字庆曾,小时候便入太学学习,家境甚贫,也曾学西汉匡衡凿壁见光。年轻时便聚徒授业,从学者遍及齐鲁。23岁起,开始担任地方官员。后来结识秦桧,二人臭味相投,引为知音,并立即封他为吏部员外郎,接着又升为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可谓是一步登天。

    四年后,王次翁升任工部侍郎。他誓为秦桧死党,助纣为虐。御史中丞廖刚无意充当秦桧的鹰犬,被秦桧视为眼中钉,绍兴十年,让王次翁接替其职位。受到秦桧重用,王次翁自然感激涕零。秦桧的投降政策,招致了金人更大规模的入侵,爱国臣民纷纷痛斥秦桧罪行,秦的地位岌岌可危。朝廷内外,惟独王次翁为秦桧开脱,并上奏皇上说:“前日国是,初无主议,事有小变则更用他相,后来者未必贤于前人,而排斥异党,收召亲故,纷纷非累月不能定,于国事初无补。愿陛下以为至戒,无使小人异议乘间而入。”宋高宗耳朵根子本来就软,信了这番话,秦桧的相位更加巩固了。

    王次翁依附秦桧,并为其所用。他力主和议,排斥打击主战派不遗余力,曾经力劾宰相赵鼎出朝。绍兴十年,王次翁被秦桧推荐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又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这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事后,王次翁回到家里还不无得意地对他大儿子王伯庠透露“吾与秦相谋之久矣”。

    副宰相当了两年,王终因逢迎秦桧,而得罪了皇帝。秦桧劝他退位以避祸,王遂辞去参知政事,归居明州(今浙江宁波)。但秦桧对他一直恩宠不衰,馈问不绝。绍兴十九年(1149年),王次翁卒于明州,时人称秦桧擅权19年,只有王次翁一人始终与其沆瀣一气,未生嫌隙。王次翁在临终之前,托人给秦桧送信,称唯一挂念之人便是小儿王伯庭。因王次翁被高宗贬为平民,王伯庭又系私生子出生,毫无祖荫,在宋朝不便安排。秦桧临死前两年推荐王伯庭去金人辖区就职,便成了夏县县令。

    这王伯庭本是汉奸与娼妓所生,秉承了父母劣根,他不满足当个七品县令。听闻金主完颜亮下月生日,朝中大员都在收集南朝名人词赋作为寿礼,便也想趁此发挥一下,作为升官发财资本。但王伯庭深知河东人素来忠义,自己若亮明此事,不但征不得词赋文章,还要落得众人臭骂,遗为笑柄。他便心生一计,想图个名利双收。

    这几日的夏县城中,名人雅士络绎不绝,墨客骚人云集而来。原来夏县正举办一场瞻仰司马光的文人大会,邀请四方才子咸来参加。夏县处于金人辖区,举办夏县前贤司马公瞻仰大会,却是深得汉民人心。除了官方,地方豪士便也请一些文人名士前来聚会,光耀故乡门庭。这次文人大会,名为“古城文会”,文会由夏县官方主办,会场设在夏县城内。

    会场周围挂着几张臣幅图画,画上面又附文字介绍司马公生前之事迹。

    第一幅画《破翁救友》

    司马光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缸破水涌出来,小孩得以救出。

    第二幅画巜圆木警枕》

    司马光从小就很勤奋好学,为了每天都能有时间学习,他找到木匠,做了一个圆木枕头,只要一睡着,枕头就会移动,他就会被惊醒,醒来继续读书。从此,司马光每天枕着这个圆木枕学习,并给它起名叫“警枕”。正是靠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司马光二十岁便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了仕途,最后官至图龙阁大学士。

    第三幅画《诚信卖马》

    有一日,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会肺病发作。临出门时,司马光特意嘱咐管家:“这匹马夏天会肺病发作,这一定要告诉买主。”管家不解:“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解释道:“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

    于是,管家在集市卖马时,诚实地告诉买马的人,这匹马在夏季时会生肺病。此事也被广为流传。

    第四幅画《节俭清廉》

    司马光在洛阳时,好友范镇从许州来看他,见到他家除了四壁的书架上摆满图书之外,别无他物。床上的被服更让人感到寒酸,布料早已褪色,补丁连补丁。

    范镇深感司马光太清苦,返回许州后,让夫人做了一床被子,托人捎给司马光,司马光非常感动,在被头上用隶书端端正正地写着:此物为好友范镇所赠,一直盖到去世时。病逝前,他给儿子司马康留下遗嘱:死后仍穿平时衣服,盖上这床被子,启奏皇帝国家财力困乏,不要实行国葬,将他的灵柩运回老家,予以薄葬。

    第五幅《坚不纳妾》

    司马光是北宋极为少见的不纳妾、不蓄妓之人。那时,士大夫们生活豪奢,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可司马光一辈子只有一位妻子,夫妻二人非常恩爱。

    司马光的夫人姓张,张夫人与司马光成婚三十载没有生育,虽然司马光总说自己不在意这些,没有孩子就从族里过继一个就行了,但张夫人心里还是非常难过和内疚。

    为了不让司马光绝后,张夫人找了两次机会给司马光塞小妾,但是每一次都被司马光拒绝了。最后,司马光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就收养了一个哥哥的孩子,取名司马康。

    第六幅画《卖地葬妻》

    司马光的夫人张氏去世,但清贫如洗的司马光根本拿不出钱办丧事,司马光位高权重,前来吊丧的人都是文坛巨星,朝庭重臣,又感夫人一生跟随自己清贫,为了给夫人办一个体面的葬礼,司马光把自己仅有的三顷薄田都拿去典当了。

    这次“古城文会”,各位文人雅士除瞻仰先贤,励志效仿司马公之外,要求每人随意写三首词赋互相交流,留作纪念。文会拟举行三天,这天是第一天,邻近各届名流几乎全部来到。另外王伯庭还请来了十几名艺妓前来弹唱歌赋助兴,文会十分火热。来的宾客中之中不泛青年才俊,他们敬重司马公生前为人,借此机会都来瞻仰颂赞。其中有党怀英,杨万里,范成大等人,当时陆游正好在闻喜办事,便也顺道过来凑凑热闹。

    这些人当时宋金都已享有盛名,王伯庭把他们几个安置在贵宾席招待。辛弃疾与陆之淇这天正行至夏县,听闻有此盛会,便径直来到会场。他看到师兄党怀英和义兄陆游,赶忙过去相见,并介绍子淇与两人认识。陆游又介绍杨万里,范成大与辛弃疾认识。王伯庭见辛弃疾与陆子淇小小年纪竟与这些人相交,不敢怠慢,也安排两人坐于贵宾席位。辛弃疾与陆游党怀英互述别后之事,其他人聊着司马光传闻轶事,等待大会正式开始。

    会场周围县衙捕快们在维持着秩序。辛弃疾此时突然觉得后面有人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回头一看却是魏胜。刚要起身说话,魏胜以手势相止,并悄悄向他手中塞入一块纸团。辛弃疾打开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纸上写着几行小字“县令王伯庭,本系私生子。其父王次翁,母乃娼紫嫣。此次文人会,欺世又盗名。窃得文辞赋,谄媚献金主。”辛弃疾悄悄传与陆游观看。陆游一看,脸色大变,便又令范成大,杨万里观看。范成大耿直,看完便要起身离去,陆游止住。耳语道:“稍后见机行事,揭发其阴谋。”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时分,县令王伯庭宣布文人大会正式开始。王伯庭当众说道:“王某此次举办文人大会,却无任何个人私心,目的有二,一是瞻仰先贤司马公,令我等后生晚进效仿其勤俭节约之古朴之风,廉洁奉公之高风亮节。二来可令四方之文士切磋交流,共同进步。”紧接着县衙当差之人给每位佳宾分发纸张若干,备好笔墨,准备赋诗作词。大家起身,在会场中游历,欣赏六幅巨画,有的正在酝酿感情要一显身手。

    陆游、辛弃疾、范成大、杨万里及陆之淇他们五人商量如何揭穿王伯庭丑恶嘴脸。有的说告知众人,有的说一起离开。这时陆之淇笑道:“我倒有个主意,我们每人就魏将军传来纸上之字词放大抄写,多多益善,越快越好,然后散于众人每人一张,令其传抄,看看狗官脸往哪搁。大家看可行否?”众人皆称妙极,五人一齐动手,每人照原文抄写了二十来张,下面附两个小字“传抄”。这时魏胜也赶了过来,六人分开所写文稿,快速分发与会场众人之手。会场众文士还未酝酿出自己新作,便见此“作品”。对于王伯庭大家并不了解,但一见写的他是王次翁与娼妓紫嫣私生子,便纷纷效仿传抄。那王次翁与秦桧狼狈为奸,国人共知,都对其恨之入骨,但老匹夫已死,把恨气便都发在了王伯庭身上。

    不到半个时辰,会场中几乎人手一份手稿,写着“县令王伯庭,本系私生子。其父王次翁,母乃娼紫嫣。此次文人会,欺世又盗名。窃得文辞赋,谄媚献金主。”王伯庭坐在台上正踌躇满志,为自己此次妙计洋洋得意,并令手下人进场中开始收集写好的词赋。一会儿收回了足足一千多张手稿,王伯庭心中甚喜。公差送到他的面前,他一翻阅,清一色都是这些文字,当即瞪大眼睛,脸色青如猪肝,气的横肉起伏,干咳几声,一口浓痰涌上堵了气息,当即昏倒在地。会场大乱,辛弃疾陆游众人见状哈哈大笑,众人大赞子淇别出心裁。

    县衙中当差之人赶忙对躺倒在地的王伯庭又掐人中,又捶胸推背。王伯庭好不容易舒醒过来,心中愤怒之极,但又顾及颜面不敢声张,灰头土脸落荒而逃。

    辛弃疾等六人离开会场,赶往县城找了家酒店喝酒庆祝去了。酒足饭饱,众人去了客栈休息。下午范成大与杨万里辞别而去,只剩下陆游魏胜辛弃疾陆之淇四人。辛弃疾与义兄陆游自燕京分别己有三年,两个人互诉别后情形。辛弃疾把回去召开泰山武林大会之事及后来遇魏胜杀金兵之事一一说于陆游。也讲述了拜师武松学习武功,后又赶赴河南路遇陆之淇参加打擂比武等事。陆游讲述了他在晋陕甘活动经过,也是收获颇丰。魏胜对二人所做大加赞赏。辛弃疾又提起黑龙会之事,魏胜大惊道:“最近也有潜伏在北方各地的细作报告关于黑龙会的传闻,好象近期活动尤其频繁,说不定完颜亮要有所动作。我们应及早考虑对策。”辛弃疾便把他四位师父重出江湖分头打探黑龙会之事说于魏陆二人,并把初步得到的情况一一述说。又说了黄佐成功策反杨卓之事,杨卓在完颜亮身边也逐步取得信任。魏胜大喜道:“这个最是重要,杨卓深谙敌匪,以后必能建树奇功。”

    辛弃疾对二人说道:“金人有黑龙会,我们不如也成立一个专门与之对抗组织,若探明黑龙会具体成员,可伺机逐个诛杀,断其联系脉络。”魏胜说道:“成立专门与之对抗组织可以,但要逐个诛杀其会员,却需仔细斟酌。若要杀黑龙会金人领导层人员,难度较大,其下层江湖人物,却多为汉人,除罪大恶极之江湖败类,有很多却是受其利诱威胁,迫不得已为其服务。我们应积极策反他们使之迷途知返,为我所用,方为上策。”辛陆二人称善。

    魏胜看了看辛弃疾说道:“辛兄弟武功卓绝,要成立对抗黑龙会组织,你当首领最合适不过,不知辛兄弟可愿担此重任?”辛弃疾说道:“坦夫义不容辞,但只怕我年少无知,难堪大任。”魏胜说道:“我安排的细作,精选几名归你领导,又有你四位师父助你,他们便算作帮中元老,再秘密发展一些精明强干之江湖奇人异士,必能成功。”这时陆游说道:“铲除黑龙会对完颜亮而言无异于遮其双目,塞其双耳,至关重要。既然是铲除黑龙会,我们便叫‘屠龙帮’如何?”魏胜辛弃疾齐声赞同。

    三人初步拟定,辛弃疾为屠龙帮帮主,陆游魏胜负责前期帮辛弃疾健全帮会,拉扰得力人员,并筹备前期帮中活动经费。洞庭四侠封为帮中四位护帮长老,负责辅佐辛弃疾处理帮中大事,打探黑龙会高层动向。魏胜推荐四位他的得力帮手封为帮中“风云雷电四使”,负责收集黑龙会下层人员活动情况,地位次于四位长老。魏胜推荐的四位,以前曾是魏胜亲兵,个个武功高强,办事机智,而且都是忠义之士。分别是张昭,刘烈,赵凯,宁信,因暂时不在身边,之后魏胜安排分别找辛弃疾报到领取任务。

    三人谈到经费问题之时,魏胜说道:“我现在虽只有二十几个细作安插入北方各地,但这些人经常在外奔波,遇到事情不能吝啬钱财,所以消费极大,常显捉襟见肘。屠龙帮经费问题,以后恐怕需要更会庞大,不妨效仿一下你结拜大哥耿京做法,非常时期,当需非常手段,贪官污吏收刮的民脂民膏,让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罢三人哈哈大笑,心领神会。第二天魏胜辞别众人,返回安微办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