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宋金英烈传 » 第三十一章 瞒天过海

第三十一章 瞒天过海

    再说辛弃疾与时遁二人留在燕京之后,完颜雍已认识他俩,只能进行秘密跟踪。他俩白日分工负责,晚上在客栈碰头交流一日所获。时遁负责在完颜雍王府周围监视來往人员,辛弃疾负责跟踪完颜雍,观察他的动向。这几天来完颜雍府中并无异常人员来往,完颜雍每日也只是例行公事,循规蹈矩,二人均毫无收获。

    二人决定重新寻找方法接触完颜雍亲近之人,这日傍晚时分辛弃疾与时遁二人用过晚餐之后从客栈出来在城中闲逛,不知不觉便又逛到完颜雍王府前。这时只见府中出来一绿衣女子,辛弃疾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元夕节晚上见到酷似子淇女子。辛弃疾好奇的紧,等那女子离开府中一段距离之后便悄悄尾随。

    只见那女子匆匆向城西方向走去,来到城效处静云庵便停住脚步,她向四周环视一眼,不见有人便走到庵门前敲门,这时走出一个中年尼姑,看见绿衣女子赶忙迎进庵中,便又掩住庵门。辛弃疾与时遁赶忙跟了过来,他让时遁在门外守候,自己翻身跃入庵中。只见那中年尼姑对绿衣女子施礼道:“永乐郡主连夜来到小寺,定是有急事吩咐,敢问郡主所为何事?”永乐对中年尼姑耳语几句,那中年尼姑频频点头,辛弃疾伏在窗外却无从听得对方在说些什么。二人说完永乐便匆匆离开静云庵。辛弃疾也出了庵中,令时遁跟随完颜永乐看她去向何处,自己仍然蹲守静云庵,看是否有异常人员往来。

    原来那绿衣女子正是完颜雍与已故妻子乌林答氏所生长女完颜永乐,母亲乌林答氏投河自尽之时永乐虽未成年,但她已隐隐约约明白了母亲的死与这位皇帝伯伯有直接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明白了母亲的真正死因,后来她奉父命看望了几次出家为尼的奶奶李洪愿,李洪愿见孙女已长大成人,便把她母亲死因原原本本讲述给她。完颜永乐此时已把失母之痛转化为对皇帝伯伯完颜亮的切齿之恨。

    静云庵的这位中年尼姑正是李洪愿旧日通房侍女阿春,二人虽为主仆,但自幼相处情同姐妹,李洪愿当年出家之后,她也来到静云庵出家为尼。近几年李洪愿为了儿子完颜雍之事四处奔走活动,但她又不便出入儿子府中,静云庵便成了她与儿子完颜雍的秘密联络点。

    时遁一路跟踪完颜永乐,见她径直回到完颜雍府中便不再跟踪。辛弃疾守在静云庵中,大约等了一个时辰,天已入夜,辛弃疾腹中饥饿,见无人再来庵中,正欲离开这儿回到客栈用餐。正在此刻,只见一个人影忽地飞入庵中,进入阿春住处,辛弃疾赶忙跟进伏在窗前观看二人。只见进来之人也是尼姑打扮,年龄大约六十几岁,一身黄色道袍,虽然暮年,但仍仪容秀丽,气质高雅。阿春见到此人,赶忙拜倒在地,口中说道“小姐近日安好!”那黄衣尼姑扶起阿春道:“不必多礼,这段时间可有事情发生?”阿春说道:“今日永乐郡主来过一趟,未曾说有事发生,只是说王爷想见小姐一面,具体时间地点请小姐就近安排,又说府中近期受人监视甚紧,勿请小姐不要随意行动。”那黄衣尼姑若有所思,微微点了点头。

    辛弃疾听二人说话,却如坠云里雾里,不知这位中年尼姑为何称这老尼为小姐,中年尼姑口中所称王爷又是何人,只知道她口中所说永乐郡主便是刚才离去的年轻女子。辛弃疾虽未理清几人关系,但凭他直觉这两个尼姑与那绿衣女子定与完颜雍有密切关系。辛弃疾正思索间,听得屋内中年女尼对黄衣尼姑说道:“今晚小姐就委屈一下在静云庵住上一宿,等明天再考虑如何与王爷见面吧。”那黄衣尼姑说了声:“也好。”二人便准备休息,辛弃疾不便再看,也便回到客栈。

    次日一早,辛弃疾招来正在燕京潜伏的顺风堂堂主张昭,张昭久在燕京潜伏,对燕京城极为熟悉,现已在燕京建立了屠龙帮两个秘密联络地点,顺风堂也发展了二十几个帮众共同活动于燕京城内。辛弃疾与时遁将昨晚所见情形叙与张昭,张昭听得二人描述,便道:“这几人我与手下也曾跟踪过两次,后多方打听得知那绿衣女子是完颜雍与亡妻乌林答氏所生长女完颜永乐,那年长尼姑却是完颜雍母亲李洪愿,静云庵尼姑是李洪愿昔日贴身侍女阿春,道名无尘师太。”

    辛弃疾听罢张昭所言,思索片刻对张昭说道:“张堂主近日派手下得力人员日夜监视完颜雍府中,一旦发现完颜永乐与完颜雍动向立马禀报。看来完颜永乐就是完颜雍与其母李洪愿的传话之人。近期完颜雍母女要会面一次,此次会面关系重大,我们必须打探清楚他们会面时间地点。”张昭说道:“依照以往跟踪情况,李洪愿从来不去完颜雍府中,她活动场所一般不是尼姑庵便是和尚庙,一旦完颜雍或者是完颜永乐去寺庙之中一般都是与李洪愿碰头联络。”

    辛弃疾说道:“若是如此,只要我们密切跟踪,他们会面地点却不难发现。”张昭又道:“近期完颜亮妻兄高存福手下对完颜雍跟踪也甚密切,完颜雍活动相当谨慎,我们也需特别小心才是。”于是辛弃疾安排时遁紧密监视静云庵动向,张昭手下帮众轮番监视完颜雍府中。辛弃疾亲自跟踪李洪愿,他认定一旦能和李洪愿正面接触上,大事便可成功。

    当日张昭离开客栈便带领四名手下赶往完颜雍府外监视情况,连续两日毫无动静。第三日晚上,见完颜雍府中抬出一顶轿子,并有几名侍女跟随,看样子是完颜雍府中女眷出行。张昭急忙派人通知辛弃疾,自己先紧跟于轿子后面,辛弃疾闻讯急忙赶来。二人尾随于轿子后面,那轿子向城东方向一直前行,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来到通教寺中,通教寺是一座尼寺,只见一位尼姑打开寺门并不言语。那轿子便径直进入寺中,但不消一刻时间,轿夫便又将轿子抬出,几名侍女也跟随轿子出来原路返回。

    辛弃疾觉得蹊跷,命张昭跟随轿子回去,自己在通教寺外悄悄等候。张昭跟随轿子回到完颜雍府中,那轿子进府之后只见轿中走出完颜永乐,并无其他事情发生。张昭又匆匆赶到通教寺报告辛弃疾,二人又在寺外等了一会,此时天已漆黑,只见一个人影飞入寺中。辛弃疾命张昭在寺外等候,自己随那人影飞身进入寺中。

    那黑影并未惊动寺中任何人,而是径直进入一间禅房,旋即将房门紧闭,辛弃疾紧跟于禅房前,用舌头将窗户纸舔开一个小孔向里张望。那黑影一进屋中便摘掉面巾,辛弃疾定睛一看,正是李洪愿,房中之人急忙拜倒于地,口中呼道:“母亲大人安好,孩儿拜见母亲。”说话之人正是完颜雍,原来刚才那顶轿子之中除过完颜永乐还坐着完颜雍,悄悄放下完颜雍之后,完颜永乐便又返回王府。

    李洪愿忙扶起完颜雍,并问道:“我儿召唤为娘,却是何事?”完颜雍说道:“近日已经和仆散忠义将军取得联络,他虽未极力赞同起事,但却已默认此事,不知舅舅那边情况如何?”李洪愿答道:“渤海那边情况你尽管放心,为娘与你舅舅已与几家望族约定,一旦起事,他们必将响应。”李洪愿稍顿又道:“以为娘之见,现下朝中善于带兵打战之人,一位是仆散忠义,另一位便是纥石烈志宁,烈志宁现手握重兵,若能争取过来,便可稳操胜券。”

    完颜雍答道:“母亲有所不知,当年梁王宗弼二次南征之时,我大金将帅乏人,梁王曾选五位新秀带在身边培养,梁王当年最欣赏之人是仆散忠义,其次便是其女婿纥石烈志宁。”李洪愿插话道:“为娘知道你当年也随梁王南征,其他两位却又是谁?”完颜雍答道:“另外两位却是蒲察世杰与完颜亮,当年纥石烈志宁与完颜亮相交甚厚,后来南征归来,完颜亮成立黑龙会,纥石烈志宁便是首批黑龙会成员,此人是完颜亮死党,断不可与之谋事。”

    李洪愿听完叹息道:“梁王不愧是我大金战神,其目光何其毒也,所选五位新秀,确是我大金顶尖人才。”

    原来当年金国战争狂人完颜宗弼击败朝中主和派之后,撕毁绍兴和约再次带兵南征,此次出征,大金完颜阿骨打手下第一批将才几乎全部年老病死,第二代中不是战死便是死于党争。当时金国确实将帅乏人,完颜宗弼便带上了五位金国女真族中的第三代年轻才俊,目的是为了替金国培养一些优秀的青年将领。

    头一位名叫仆散忠义,是阿骨打宣献皇后仆散氏的亲侄子,不过仆散忠义能被完颜宗弼作为培养对象绝非他的外戚身份关系,而是凭借自己卓越军事能力。在十六岁时仆散忠义便跟随完颜宗辅出征陕西,并在一次战斗中,仆散忠义一箭射杀了宋军将领,从此以后开始在金国的军事舞台崭露头角。

    第二位名叫纥石烈志宁,他的妻子是完颜宗弼的女儿,烈志宁是宗弼的女婿。完颜宗弼只有一个儿子,但女儿很多,在他的这一群女婿当中宗粥最喜欢纥石烈志宁,原因是志宁沉毅而有大略,具备一名优秀将领的潜质,所以完颜宗弼举贤不避亲便把自己的女婿也带上了。

    第三位是完颜宗干的儿子,当今皇帝完颜亮,也就是他的亲侄子,由于完颜宗干是当时金国皇帝完颜禀的养父,使得完颜亮也格外受照顾,年仅二十岁的他就当上了行军万户、骠骑大将军,跟随完颜宗弼出征沙场。

    第四位是完颜宗辅的儿子完颜雍,也是宗弼的亲侄子,不过完颜雍当时只有十六岁,以前还没有上过战场。

    第五位年龄更小,年仅十三岁,但自小身材魁武,神力过人,他便是当今女真第一勇士蒲察世杰。

    完颜宗弼选择的五位年青人的身份也相当特殊,仆散忠义是其表弟,纥实烈志宁是其女婿,完颜亮与完颜雍是其亲侄子。只有蒲察世杰这个小孩是个外人。不过我们不得不佩服完颜宗弼锐利的眼光。这些年青人中纥石烈志宁和仆散忠义后来成为金国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尤其是仆散忠义,一家三世为将,为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蒲察世杰虽然年少,但在军中作战勇猛异常,尤其是出阵单挑之时,从未落败。而两位亲侄子更厉害,完颜亮和完颜雍后来成为了金国的第四和第五代皇帝。完颜宗弼早亡确是大金国一个致命损失,相反也是南宋赵构的狗屎运。

    李洪愿接着说道:“近期完颜亮一方面忙于南征事宜,一方面安顿出征之后京城防守人员布署,他若御驾亲征,最不放心的应该便是你这个燕京留守了。过段时间若能有个合适机会,你辞去燕京留守之职,令他放心南征却是上策。”完颜雍说道:“完颜亮并非无谋之辈,我若无缘无故辞去燕京留守,他不仅不会放心,反倒会起疑心,这样反而更是不妙。”李洪愿点头道:“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做到天衣无缝,让他彻底放心离去南征才是。”

    李洪愿在屋中踱了几步,便凑到完颜雍跟前说道:“过段时间你若是为母守孝,这个理由应该足够了吧!”完颜雍一惊说道:“母亲的意思是你……。”李洪愿答道:“不错,为娘回到辽阳之后不久便会诈死,你到时候就说娘已是出家之人,不必与你父王合葬,你回辽阳守孝即可,即使完颜亮出征之前有意加害于你,他也不敢冒然去辽阳害你。”完颜雍听完说道:“此计甚妙,既可让完颜亮放松警惕,又可躲到辽阳,免受其加害,只是委屈了母亲。”李洪愿说道:“为了千秋大计,娘这点委屈你不必介心。”

    母子二人又闲聊了几句,李洪愿说道:“近日若无大事,为娘便返回辽阳,你等候为娘消息,消息传来之日便是你辞职之时,他日完颜亮南征之后渡黄河之时,一时绝难回师,便是你在辽阳起事之日。”完颜雍说道:“谨遵母亲安排,母亲回去之后,要多保重身体。”李洪愿说道:“不必担心为娘,倒是你身处险地,应时刻谨慎才是,为娘即刻启程返回辽阳,你也马上回府,没有为娘消息之前,你千万不可妄动,免得受完颜亮加害。”说完母子二人道别,离开寺中,辛弃疾也出了寺中和张昭一同回到客栈。

    时至今日,辛弃疾心中彻底明白,当日虞允文欲见完颜雍促成其在完颜亮南征期间在后方起事纯属多余之举。完颜雍胸怀大志,又与完颜亮有杀妻之恨,他隐忍多年,等待机会举事,顺便一雪前恨,根本无需外人怂恿。辛弃疾觉得在燕京再呆下去已无必要,便安顿张昭紧密刺探完颜亮军情,并随时与杨卓联系。安排完毕之后与时遁返回济南。

    李洪愿也连夜回到辽阳大清安寺。这大清安禅寺却是大有来头,皇统五年(1145),李洪愿回归辽阳故里削发为尼。金熙宗完颜亶特拨内府金钱30万营建“大清安禅寺”,并为李洪愿修垂庆寺令其独居,御封法号“通慧圆明大师”,赐紫衣。一时间清安寺院声威大振,僧众云集,童仆达400余人。李洪愿虽说在大清安寺出家,但她从不与大清安寺僧众共处,只是独居于垂庆寺中。李洪愿在垂庆寺住了两日,便悄然离开垂庆寺。

    李洪愿离开垂庆寺,独身一人来到石城县高修远居处“苍熊洞”。之前李洪愿曾数次找高修远解释自己嫁于完颜宗辅原因,一是听闻丈夫高修远战死,二是为保全李家满门性命,但都被高修远拒之门外。此时她再次来找高修远,同样担心遭到高修远拒绝。李洪愿左思右想,于是心生一计。

    这日早晨,高修远从洞中出来,准备到洞外捕猎,刚出洞口行了几步,突然看见前面躺着一人。高修远紧走几步近前一看,大吃一惊,地上之人正是自己师妹,曾经的结发妻子李洪愿。高修远用手一探鼻息,李洪愿已无气息。他顾不了许多,赶忙抱起李洪愿准备返入洞中。他刚一抱起李洪愿,却见一书信从李洪愿身上掉落地下,他急忙捡起书信,抱起李洪愿进入洞中。

    回到洞中将李洪愿放置于卧榻,再看那书信,信封几个大字“夫高修远亲启”。他扯开信封看信中内容,信中写道:“吾夫修远:当日一战,闻得夫君战死沙场,吾万念俱灰,本欲一死随君而去,怎奈已有身孕,为保全高家骨肉,妾忍辱偷生,苟且于世。……后金人朝庭降罪,欲杀吾家满门……王子完颜宗辅垂青贱妾容颜,又值阿骨打与渤海望族联姻,妾身一为留得高家唯一血脉,二为保全李家几十口性命,便屈身事之。妾怀胎整一十二月,生下你我骨肉,取名完颜雍。此子天生异相,高人言其必大富大贵之人……,昔几番前来,欲告知汝吾儿身世,恨不为所见。今仍恐汝不信,故一死以铭志节……。

    高修远看罢书信,双目落泪,呆立良久,口中喃喃自语道“我高修远竟有儿子,高家有后了…”,突然一下扑到李洪愿身上痛哭流涕道:“师妹,师兄错怪你了,我儿既已长大成人,我唯有与你同去了。”说完拨出腰中佩剑,便向颈上抹去,只见李洪愿突然坐起,一把夺下高修远手中佩剑扔于地下,抱住高修远道:“师兄,你原谅我了?”高修远一脸惊愕道:“师妹,你,你……”李洪愿忙说道:“师兄,你情急之下,难道忘了师父所传龟息大法了?”高修远此时又惊又喜,说道:“师妹,其实我盼着这日好久了。”说罢紧紧抱住李洪愿,口中喃喃念着:“我们有儿子了,我们有儿子了……”。

    二人几十年未曾见面,此时会面百感交集,尤其是高修远,知道自己有了后人更是喜出望外。李洪愿又将离别几十年所发生之事悉数知诉高修远,当高修远听得儿子完颜雍心怀大志,侍机起事夺取天下之时,赶忙对李洪愿说道:“现今我俩能为我儿做点什么暗中助他成事才对呀。”李洪愿说道:“我已与我儿约定,过段时间我便会假装圆寄,令儿子回辽阳守孝,瞒天过海。儿子一旦离开燕京便脱离险境,如龙入海。”

    高修远说道:“那我应该做些甚么才能助我儿顺利成事?”李洪愿说道:“渤海望族势力我已经基本联络上了,到时我儿振臂一呼,自会应者云集,逆亮南征之时,便是举事之日。”高修远思索片刻说道:“渤海高家本是望族,但自叔父高永昌起事失败之后,高家势力日渐凋零,已无可争取之人。我徒儿完颜纲原本是完颜亮心腹,今在漠外师父处养伤,他若伤愈归来,成就大事却是一个好帮手。”

    李洪愿说道:“正好我也多年未曾拜望师父他老人家,你我同去便是。”于是二人偕同赶往漠外云瀑洞去见师父无心上人。

    完颜纲这几月呆在云瀑洞中一边修养内伤,一边潜心研读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道;万物,人之道;人,万物之道。三道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道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生为死之根源,死为生之根源。利因害而生,害亦因利而生。”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完颜纲出生世家,熟读诗书,他反复读经书多次,却无从得到用兵之道,反而觉得这是一篇修身养性之道。他便按照书中之法调养身心,感觉身体却一日好似一日,最后感觉身体已恢复如初。完颜纲心中暗喜道,不管师公所说什么千人敌万人敌之术了,只要能把身体恢复比什么都珍贵。无心上人见完颜纲内伤痊愈也深感奇怪,这段日子他又传完颜纲一些内功心法,令其彻底清除内伤。

    这日二人正在研习武功,却见高修远与李洪愿赶到,完颜纲赶忙拜见师父,高修远与李洪愿也双双拜见师父无心上人。高修远又为完颜纲介绍了李洪愿,完颜纲拜过师叔。高修远闻得完颜纲内伤痊愈也深感高兴,便试探完颜纲道:“徒儿内伤既已痊愈,以后有何打算?”完颜纲何等聪明,见师父问到自己日后去向,此番师叔与师父同来,他又知道完颜雍是师叔李洪愿之子,心中猜到师父或有安排,便说道:“但凭师父差遣。”高修远说道:“完颜亮倒行逆施,现今已是众叛亲离,民不聊生,你若再执迷不悟愚忠于他,他日必受其害。”完颜纲说道:“还望师父指点迷津,徒儿听从师父便是。”

    高修远看了一眼师父无心上人,无心上人对高修远与李洪愿之事了然于胸,已知高修远与李洪愿此番来意,便默默点头应允。高修远见师父允诺,便开口说道:“你师叔之子葛王完颜雍为人宽厚,素来胸怀大志,他日离开此地,你可暗中投奔于他,助其成就大事,日后封候拜相不在话下。”李洪愿说道:“你师父对你期望甚高,你确不可辜负师父一片心意,我即刻修书一封,他日你秘见我儿,呈上此信即可。”

    说罢李洪愿立马修书一封付于完颜纲,完颜纲将信收好,谢过李洪愿,又问道:“请问师叔,我何时去见葛王合适?”李洪愿答道:“葛王不日之后便会卸职离开京城赶赴辽阳,在他离京之后,你随时见他便可。”完颜纲对师父尊敬万分,他也深知完颜亮失道,他心中暗想,趁此机会投靠完颜雍也不失为一明智之举,又可给师父一个顺水人情。于是完颜纲便答应下来。祖孙三代又聚了几日,高修远、李洪愿与完颜纲便告别无心上人,三人秘密返回辽阳。

    回到辽阳之后,李洪愿把自己诈死,完颜雍趁此机会辞去燕京留守返回辽阳的计划也告诉高修远,然后完颜纲随高修远回到石城县苍熊洞,李洪愿自己又回到垂庆寺中。过了一段时间去见了兄长李石,将自己与完颜雍计划告诉了兄长,令李石通知渤海其他已联络好的势力,静候完颜雍返回辽阳便可。

    李洪愿与兄长李石安排妥当之后,便返回垂庆寺中。过了几日,李石带几个家人来到大清安寺上香请愿,顺便来到垂庆寺探望其妹李洪愿,发现李洪愿已“圆寂”多时,李石忙通知了大清安寺众僧,又令人火速赶往燕京给完颜雍报丧。

    完颜雍得报,当日上殿奏请完颜亮道:“臣母前日不幸于垂庆寺圆寂,臣母已是出家之人,臣遵母命,欲将母葬于辽阳千山灵岩寺,臣今请辞去燕京留守之职,回辽阳为母亲操办后事,并欲留在辽阳为母亲守孝三年,望陛下恩准。”完颜亮闻言正中下怀,便说道:“朕本不忍王弟离兄而去,但感弟一片孝心,不便强留,今便准弟辞去燕京留守之职,朕封汝为辽阳留守,仍由高存福为副留守,助你料理东京事务,汝即日赶往辽阳上任并在辽阳为母守孝即可。”完颜雍谢过完颜亮,辞别完颜亮回到府中。

    完颜雍回府之后,带家人主仆三十余口快马加鞭赶赴辽阳为母亲操办后事。完颜雍遵照母亲遗命将母亲葬于千山灵岩寺,便去辽阳接掌辽阳留守之职。安葬李洪愿当夜,高修远便赶到灵岩寺将李洪愿从墓中接出,二人神不知鬼不觉返回苍熊洞安度晚年。次日高修远遣完颜纲去辽阳府秘见完颜雍,完颜雍得完颜纲这个帮手却是如鱼得水,对完颜亮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完颜雍此番由李洪愿安排从中都燕京来到东京辽阳,瞒天过海逃离完颜亮身边,虽仍有高存福跟随监视,但情形已是大转,当初做燕京留守,身边尽为完颜亮之人,自己是孤家寡人,而今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副留守高存福成为孤家寡人,已不足为惧。此番真是如龙入大海,鹰击苍空,终于来到自己大本营,可放心安排日后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