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孤儿 » 第四十八章 解忧公主

第四十八章 解忧公主

    太史公的流水账没法看。

    味同嚼蜡。

    元朔元年,嫡长子刘据出生,卫子夫母以子贵,立为皇后,孝武皇帝时年二十九岁;

    元狩六年,刘据七岁,立为太子,这便是卫太子;

    ......

    天汉四年,李广利等兵出朔方,李夫人子刘髆立为昌邑王,卫太子时年三十二岁;

    太始三年,刘弗陵生,母为赵婕妤,号钩弋夫人,妊娠十四月而生,与尧帝同,武帝乃命其所生门为尧母门,卫太子时年三十五岁;

    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父子死狱中,公孙贺夫人卫君孺,本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是年,卫太子三十八岁,擢刘屈氂为左丞相……

    哪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三言两语,言简……意不赅!

    这什么呀,这一桩桩、一件件冰冷的事实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联?有什么隐秘的因果?有什么骇人的阴谋……

    一切都得自己咂摸,要从寡淡的味道中辨别出我想要的真味。终于,竹简上几个字跃然而出——巫蛊之祸起,死亡大幕逐渐拉开......

    “四月,大风毁屋拔树,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长平侯卫伉皆坐巫蛊诛……”

    这些惨死的可不是一般人物!

    公主是孝武皇帝的骨肉,地位尊贵,这有违常情,让人难以理解......卫伉是大将军卫青的长子,袭爵长平侯,卫青功高柱国,是孝武皇帝最亲信的大将军,怎么他前脚刚走,孝武皇帝却杀他的儿子,一点情面也不讲......

    太史公惜墨如金。

    我尽量平复心情,一句一句看下去。

    每一句都让人心惊肉跳。

    每一句都事实清楚。

    每一句都不明不白。

    我终于看到了卫太子之死。

    我的祖父!

    痛苦蓄积到了极点,像是闷烧的熔岩,几欲喷薄而出。

    为什么?

    这个疯狂的世界!

    我想立刻把太史公抓起来,暴打一顿!他不说实话,他不敢写,他是懦夫,他和稀泥......他将矛头都指向了死去的孝武皇帝,暗示他老迈昏庸,迷信神仙,疑神疑鬼,他痛恶巫蛊,他忍刻好杀……

    可是,打他一顿也没什么卵用。

    人皆有情非得已之处,就比如现在的我,一个挂名皇上。

    太史简、董狐笔,谈何容易!

    我把书简扔了一地,心绪也稍微平复了些,太史公不能指望,一切答案都得我自己去找。

    虎毒不食子。

    这是常识。

    卫太子是孝武皇帝的嫡长子,是他的心头肉,是他精心培育的储君!虽然他有时也笑谈‘太子仁恕,不类我’,可他在太子身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每次出游寻仙,或者耀兵出巡,都让太子监国,留守长安处理一切政事,太子有治世之能,忙而不乱,井井有条,孝武皇帝放心得很。

    孝武皇帝让谁死,也不会让卫太子死......

    卫太子偏偏死得悲惨!

    人性奸邪,阴谋夺嫡?我阴暗的内心影影绰绰,可是......没人能威胁卫太子的皇储地位!

    孝武皇帝其他几个儿子,养尊处优可以,但没有一个能和卫太子相提并论。

    这就奇了怪了。

    我有些狂躁,准备让韩增去找题侯张富昌,我有话急着问他……我随之苦笑,真是急糊涂了,张侯爷起身卒伍,平步青云,朝廷的事儿他怎能知道……

    真相从来不好看,难看得令人畏惧。我之所以找太史公来,只不过是一种逃避......我咬咬牙,又捧起了那卷《东山野史》,胡乱地来回翻弄。可以印证的是,太史公记载的一些大事,道玄这卷怪书里也有,我越翻越急,但就是看不到心里,方寸乱矣!

    忽然,我感觉有一双眼睛正在注视着我。

    是许平君。

    她蛾眉微蹙,显然是在忧心我。

    我马上沉静下来,抚着她隆起的小腹,面色温润和暖,目光爱意流淌,我什么都不急,我什么都能忍,为了她,也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我决定在许平君临盆之前,不再纠结先辈的事儿,我要像进宫以前一样,时不时哄得她开怀大笑,朝廷的事儿去他的吧,天塌了反正有霍光撑着,不会有什么事儿需要我操心,不过事儿还真来了。

    霍光通知我,要打仗了。

    我问:匈奴又犯我边境吗?

    霍光摇摇头:我大汉犯他边境。

    我笑着说:朕在民间时,闻听大将军轻徭薄赋、息兵省刑,老百姓多曾称颂大将军之德。

    霍光面色如常,略过我的吹捧,等到了我的真话:古云大兵过后必有凶年,等我大汉恢复几年,再去找匈奴麻烦......

    岂不更好?

    霍光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我。

    看看吧,是解忧公主飞书求救。

    解忧公主是谁?我一脸疑惑,看了看霍光,霍光手掌指了指信,示意我自己读。

    “……前者江都公主薨,臣妾身衔国命,西行万里,和亲乌孙,无日不望乡思盼也。乌孙国王岑陬年老将死,又将臣妾赠与其弟瓮归靡为妇,蛮夷之国,素无礼仪也......”

    我顿时起了怜悯之心,可怜解忧公主,身不由己,远嫁番邦,孤身一人,望乡台上几度潸然泪下!蛮俗兄终弟及,全不顾公主是否开心......

    “......臣妾本意不从,乞天子开恩,接还故里,奈何天子诏命,令从蛮夷之俗,以利邦交......”

    汉家计拙是和亲,这话一点儿也没错!大汉君臣都是些冷血的家伙,算计着朝堂得失,全不将弱女子放在心上,哪里像我,天生就懂女人,知冷知热……

    “......妾身国事为上,无不从命,今幸有三男,皆已长成,长子元贵靡,次子万年,幼子大乐……”

    还好,解忧公主儿女成行,足以解忧了吧?

    尤其儿子这名字起得——“万年”,相当于我朝的“延年”、“千秋”、“彭祖”啊,只怕还更厉害;幼子“大乐”这名儿,也是大汉特色鲜明……我竟然没心没肺地笑了一声,很是自责!公主独居异域,遥望家乡,此情悠悠,不可断绝.......

    “……臣妾每讲大汉故事,元贵靡皆心羡不已,日后承继乌孙王位,当不负大汉厚恩也。今匈奴恼乌孙向汉,胁迫车师,并攻乌孙,欲破国杀将,立胡妇子泥靡为王。臣妾及诸子性命固不足惜,然乌孙败亡,余国慑于淫威,必叛我大汉,匈奴复称霸西域矣!我大汉凿通西域,数十年之功殊非容易,不可一日弃之也,臣妾乞圣上大展雄略,发天兵解乌孙倒悬,如此乌孙幸甚,西域诸国必心依大汉,皆望风而降矣,臣妾愚见,唯圣君裁之……”

    我将书信还给霍光,默默点了点头。

    霍光问:皇上赞成出兵?

    我心说你都定了的事儿,我不答应有用吗……不过,我还是一板一眼,认真回答他:解忧公主将其中利害说得明白,西域小国首鼠两端,只信武力,不讲道义,大汉远在天边,匈奴近在眼前,如果大汉不出兵,毫无疑问,西域就都归匈奴了。

    霍光微微端详了我片刻,这是我敏锐的感觉。

    不知他是不是拿我和刘弗陵比,刘弗陵绝顶聪明,我……还是不要表现得太聪明才好,天妒英才,惜哉不寿……

    无论如何,霍光可以去跟将军们说,皇上和他商量过了,这次非出兵不可!对了,我还没问霍光,带兵的将军们都是谁啊?

    不管是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我要认真评鉴,谁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