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三百二十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百二十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

    见到老人此番反应,袁淼心中不由就是一个咯噔。

    这个时候,便听到老人继续说:“官府何曾管过我们……”

    只不过,刚说完这句话,老人便是目光小心的看向了袁淼,周围的人也都有些担心的看向了老人家。

    民不与官斗。

    老人这番话,要是不知道的,还都会以为是将新丰侯也给算进去了。

    在此处的百姓,虽然都领了新丰侯的肉粥。也知晓新丰侯远比长安的官府和那些只煮着清粥的勋贵要好上不少,但是没有人敢肯定新丰侯就不是和那些官员一条心的。

    袁淼微微一笑,心中自然是知晓这些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

    于是,摆摆手便解释着:“老丈但说无妨。要是河东道的官员当真做的不好了,袁某不才,但在朝廷里也能说上那么一两句话的!”

    见新丰侯不似作伪,面露真诚。

    老人清了清嗓子,才又开口说道:“咱们苦啊!灾情头一个月,咱们都只以为,今年这雨水只是比往年里要晚上一些。谁能想到,时至今日,天爷爷的也没有下一场雨。官府倒是做了不少的事情。不过,那都是张贴出告示来,让咱们啊自己去山林找水源,打了水井看看能不能出水。

    等这些事情咱们都做了,还是没水后。官府又说,让咱们不要担心,朝廷已经有了对策。但是这个时候,州县城池已经是开始封锁不让咱们入城了,就算是入了城那些粮商也都关了门。

    咱们这些苦哈哈家里没了粮,一家老小都嗷嗷叫了,那些个乡绅们便拿出了家里的存粮。说是一亩田五石粮食,有人做了这笔买卖,有人没做。五石粮食啊!那可都是上好的良田,搁往年好年头里,怎么都得要三四十石才够的……”

    此时,袁淼的脸色已经逐渐阴沉下来。

    老人家说完,目光小心的看着身边年轻的侯爷,不知是不是自己的话说错了,于是也就闭上了嘴。

    然而袁淼的心中,却已经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气愤的不是这些百姓,而是河东道的官府,和那上上下下无数的官吏。

    “朝廷不许粮商关门,亦不许乡间士绅低价购地。难道老丈你们就不知道吗!”

    如果不是老丈家乡远在河东道,此刻的袁淼绝对会提起横刀,点齐兵马就杀了过去。

    而老丈却好似经历的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脸上带着些凄惨,淡淡的笑了一声。

    “知道!咱们怎么不知道啊!乡里头读了书的穷秀才,特地给咱们这些人读了陛下的旨意。但是啊,人家粮商就是说没了粮食,咱们也找不到他们的粮仓在哪。那些买了咱们地的人,也都事先就说了,灾年来的突然他们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卖地换粮,全凭自愿绝不强迫。一家子都饿着肚子,半大的小子们更是成天吵吵着,能不卖了地吗……”

    老人很是平淡的诉说着。

    然而,袁淼却怎么都觉得,这番话说的,却是充满了凄凉和对现实的麻木。

    遥想从河东道到长安那遥远的距离,袁淼好奇追问:“那你们为何会到长安来?又是如何过来的?”

    老人看了看新丰侯,又看了看还在施粥的新丰侯府,长叹一声后:“乡里有人带路,说是朝廷在长安有吃不完的粮食。又有人托了关系,从县里的户房拿到了批文。咱们这些人,这才能到长安来的……”

    这边是实锤了地方有人勾结在一起了!

    没人会好心带路,长安也并没有吃不完的粮食。

    而各地本就有牧守百姓的职责,掌管地方百姓户籍出行的户房,更是不可能开出通行批文的,尤其是众多百姓同时出境的批文。

    事情的来龙去脉,到这个时候便已经算是清楚了。

    将已经凉了的半碗粥喝完,袁淼扭动了几下脖子。这个时候,就算是再没有脑子的人。

    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件事情是那些个世家做的。

    至于是哪一家?或者说哪几家?

    那就有待商榷了……

    在老人的后背上拍拍,袁淼脸上堆出笑容来:“老丈放心吧!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灾情也总是会过去的,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打败咱们!等灾情过去了,便是好日子开始了!”

    “好日子?”

    老人小声嘀咕了一声。

    没有了田地,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好日子?

    看着没有说话的老人,袁淼亦是无声的叹息着,心中也明白这些人未来的处境是怎样的。

    只是这个时候,总是要给人一点希望的。

    有了希望,再苦的生活也总是会熬过去的。

    而没了希望,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袁淼起身环顾四周,大半的百姓都已经是领到了粥。后面的百姓,也在按照规矩排着队等待着领取。

    远处,有几名仆役走过来。

    是袁氏在长安宅院的人。

    同来的,竟然还有本该待在骊山的周成。

    心中带着疑惑,袁淼对着棚子下刚才一同喝粥的百姓们,投以微笑。然后便转身,向着不知怎么入了成的周成迎了过去。

    “你怎么来了?”

    周成脸上满是大汗,平日在一干师兄弟里面,最是注意形象的他此刻更是头发凌乱、衣衫不整。

    “先生!”见到袁淼,周成先是穿着粗气,毕恭毕敬的一礼,才继续说:“是师娘让学生来的。”

    师娘?

    袁淼顿时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周成大概是说房奉玉吧。

    想明白了,袁淼却是紧张起来:“家里是不是出事了?”

    这个时候,满长安都是从各地涌入的流民,就连远在河东道姑关的人都跑到长安城来了。谁也不敢说,究竟有多少的百姓在流动着。京兆府又涌入了多少人,在长安城外是否还有没能入城的百姓。

    现在的袁家庄可不像以前了,随着袁淼成为右武卫将军,原本就驻扎在袁家庄的骊山营,也不得不按照规矩前往长安,进驻右武卫的营地。

    袁家庄虽然还有不少的护卫,但那些饥饿无比、又汇聚成团的流民,一旦看重一个地方,要是再一拥而上,除了军队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挡得住的。

    半弯着要的周成在重重的喘着气,接过赵小刀递给的水壶,便是一顿咕咚咕咚将大半壶的水灌进肚子里。

    随意的用衣袖擦了一下衣袖,周成这才摇着头说:“家里没事!师娘是想要学生来看看先生是什么情况的。先生一早就被召来长安,至今未归,师娘她们怕……怕先生出了什么事……”

    听到周成说家里没事,袁淼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谁都知道现如今的袁淼,是被皇帝下令待家的。徒然被召进宫中,难免会让人想入非非,揣测袁淼是否是要遭殃了。而这样的猜测,在袁府上下自然也是有的。

    只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袁府里的人皆是担心。

    自己现在还站在周成的面前,袁淼便也不打算解释什么,看着脸上依旧冒着汗的周成,不由好奇起来:“如今城门戒严,你是怎么进了城的?”

    周成却是脸上露出憨笑来,挠挠脑袋,嘿嘿的笑着说:“学生也是看到了长安城门封锁,所以绕了好几个城门,找到了右武卫负责的城门。报出了先生的名头,他们也就放了学生进了城。这不,刚刚学生到这边,还是右武卫派了人护着学生到了坊外的。”

    袁淼顿时一个白眼,伸手就在周成的脑袋上敲了一下。

    这孩子,什么都没有学到,歪门邪道走后门的倒是都学到的。

    右武卫那是什么地方,程知节是大将军,袁淼是将军。当初跟着袁淼去了一趟塞外建立金河营地的几位,如今也都成了右武卫的将军。基本可以说,右武卫从里到外上上下下,都和袁淼是有关系的。

    看着周成一脸得意的笑着,袁淼便没好气的骂着:“你倒是机敏,还知道找右武卫走后门进城。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是被人知道了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追究什么。你是一路从骊山过来,说说城外这一路上,现如今都是什么个情形。”

    周成脸上露出些不自然,细细想了片刻后,才作答:“不太好!长安戒严了,好多没了进来的百姓,都在四下流窜。学生来的时候,听说新丰县城遭了难,百姓聚集在一起想要冲击县衙的粮仓。不过所幸,十六卫的军队及时赶到了,这才帮着新丰县守住了粮仓。如今,似乎也在会同京兆府赈济灾民们。一路上,也到处都是流民,不少散落在城外的村庄……”

    不用说了,那些地处京畿之地,处在城外的村庄,基本都算是富裕的。没能进到长安城的流民,这个时候不可能再顾忌唐律森严,自然是要进到那些村庄里面大肆抢掠一番。

    虽然朝廷动作也算是快的,但整个京兆府实在是太大了,城外的村庄也实在是太多了,一时之间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地方。

    现在袁淼也只能祈祷,那些城外的村庄百姓,能够少受一点灾。哪怕是家里的存粮被那些流民抢走了,只要人还活着还在,便还是有希望的。等到灾情结束,朝廷必然是要最先让京畿之地恢复过来的。

    想清楚此事,袁淼抬手拍拍周成的肩膀。

    “你且看着此处,某入宫一趟!”

    说完这句话,便是丢下周成,袁淼带着赵小刀往皇城方向赶。

    袁淼今日才入了宫,又出了宫。

    等到了皇城外,早已有众多的皇城禁军守卫在城门前,城墙上有着更多的禁军将士来回巡视走动着。

    取了自己的腰牌递给守门将,说清了目的,袁淼便算是入了皇城。

    这一次进宫,袁淼却是要去东宫一趟。

    东宫前半部分,基本是在朝廷到了一定的品级,便能自由通行的。但到了正殿往后,便需要额外的通传禀报,得了皇帝的准许才行。

    站在往东宫后面去的宫门下,袁淼独自一人静静的候立着。

    直到进去通传的内侍跟着干台走出来后,袁淼才稍稍活动了一些有些僵硬的身体。

    干台有些奇怪,如今城中这般混乱,为何新丰侯偏偏要选在这个时候入宫面圣,但皇帝的意思已经下达了,干台也不得不来传递。

    到了近前,干台先是有些不解的向着袁淼递了个眼神。

    要知道,如今严格来说,袁淼还算是和那河东道都知兵马使王德厚的案子扯着干系的。

    袁淼神色如常,面色平淡。

    看到好伙计都这样了,干台嘿了一声,便淡淡的说:“陛下允了,新丰侯陛见。”

    而后,便是干台在前头领路,袁淼在后面跟着。

    因为边上有其他内侍在,两人之间也没有说什么话。

    直到东宫一处偏殿外,干台才停下脚步。

    “陛下正在殿内批阅奏章,最近各地的奏报多了不少,都是在说灾情。新丰侯入内了,还是要谨慎些的。”

    干台打眼看了一下边上的内侍,等到小内侍推开后,这才终于是压着声音,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袁淼投去感激的目光,点点头便步入殿内。

    皇帝不差饿兵。

    而治理整个帝国的皇帝,所处的环境自然是要最好的。

    一进殿内,袁淼便感觉浑身被一股凉意包裹着,方才在外面的酷热,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此处偏殿,乃是李世民在东宫处理政务的地方,所以装饰上也没有太过繁琐奢华。简单之中,尽显大方清爽。

    靠墙到顶的书架上,堆满了朝中各部呈上的奏章。

    宽口的御案上,也同样堆满了新的需要批阅的奏章。

    在这些奏章中间,便是提着一支朱红毛笔的皇帝。

    尽管袁淼已经是将自己的脚步压得很低的,但似乎就是这细微的动静,还是被李世民给听见了。

    李世民将面前的一份奏章快速的批注完,便是将手中的朱笔放在了笔山上。

    抬头,目光平淡的看向袁淼。

    “臣新丰侯袁淼,拜见陛下,陛下福顺安康!”

    李世民目光之中带着些许微笑,抬手指着一旁:“自己搬了凳子坐吧。”

    原本心中还有些忐忑的袁淼,被李世民没来由搞了这么一下,顿时是愣住了。

    李世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

    这怕是个假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