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少林出道小生 » 第二十六章:选择

第二十六章:选择

    《三毛流浪记》是魔都电视台的重点项目,大IP,高投入,精制作,又是少见的儿童剧,一经立项,不知道被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盯上,

    这种未播先火的热门IP是典型的戏捧人,主演会因此获得巨大的关注度,等到戏播出的时候说不得就会像《新乌龙院》里的小龙那样一炮而红,这对于那些渴望年少成名的年轻人来说同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段霁云选择这个剧本并不奇怪,

    但冯导却并不看好他,

    “《三毛流浪记》剧组立项之后就发布了全国海选小演员的招募信息,并且陆陆续续已经收到了超过六千多位面试者的信息资料,你觉得你能在这六千多个人里面脱颖而出,并且顺利拿到三毛这个角色么?”

    段霁云听到有六千多个人在争抢这个角色后也是吃了一惊,随即摇摇头道:“说实话,我没有把握,但总得试试吧…”

    冯导摇摇头:“首先你外形就不合适,三毛的形象是皮包骨的身材外加一个斗大的脑袋,冲额角,翘鼻子,阔嘴巴,而你呢家庭条件很好,吃得好睡得好,在加上从小习武,一身精健的肌肉,你演三毛不合适。”

    “导演,我可以减肥的呀。”

    “这可不是减肥就可以解决的,你身上没有那种民国气质。”

    “民国气质?”

    《三毛流浪记》讲的是一个在大城市挣扎求生的边缘人。那个时代的流浪者、乞儿生活非常艰苦,很多人营养不良。(抗战时期就连梁思成、林徽因这些学者都饿的只剩下皮包骨)反应在脸上,就是面容比较消瘦,肌肉比较紧,很多人颧骨就比较突出,他们的面容跟现在的人看起来是有差别的。

    后来贾樟可在评价李鞍的《色戒》时就曾说:“从同行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有个遗憾,没有拍出我想象中的气氛。电影里的面孔没有古相,有些一看就是吃麦当劳长大的,那样身体和长相绝对是不一样的,你能看出来。梁朝玮再像民国人,周围的不像有什么用。”

    这段话其实有道理,但好歹《色戒》里不像民国人的只是配角群演,除了专业导演一般人不会太在意,而在《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可是主角,他的人物形象必须要贴合那个时代。

    “不仅如此,三毛这个角色是个在大城市里挣扎求生的边缘人物,他独自一人来到十里洋场寻找妈妈,却没能如愿,只能孤独的漂泊在这座城市里,所以他身上有一种淡淡的孤独和漂泊感,但你身上没有…”

    “我…”

    “还有三毛这个角色受尽了旧社会的嘲讽和奚落,压迫与虐待,从身体到心灵都是伤痕累累,然而他却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在那种境遇下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乐观与善良,因此他的身体里一定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而你身上没有…”

    “最重要的是,”

    冯导瞥了一眼段霁云:“三毛这个人是一个底层,大城市里挣扎求生的边缘人物,他心里想的就是活下去,为了活着,他什么都肯干,可以一点面皮都不要,这就要求主角非常放的开,没有一点偶像包袱,但是你却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你在剧里要被富少当马骑,被富少侮辱在喝的鸡汤里撒尿,被店主往嘴里塞苍蝇,这样的剧情你能不抵触么?”

    “我…”

    “不仅如此,演这部戏你需要经常理发,只留下三撮用药水粘在一起伸到前面,但这种药水用多了会刺激头皮囊,可能会导致你再也长不出头发,如果因为这部戏导致你变成谢顶大光头,你能接受么?”

    这次,段霁云倒是很肯定的回答道:“不能…”

    “那就放弃这个角色吧,”

    冯导拍拍段霁云的肩膀道:“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你一个南云省人可能很难理解魔都人的精致与骄傲,他们也不太可能把这个角色给一个外省人。”

    “嗯,好吧。”

    事实上冯导说的是对的,后来上.海籍的小演员孟志超在六千多个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得到这个角色。

    在拍摄的时候因为小孩子头发长的快要经常剃,为了让三撮毛发更加突出,往往还要用啫喱水去黏住它。

    可孟志超毕竟还是孩子,频繁使用啫喱水伤了头皮,在加上后来出演张卫建主演的电视剧《聚宝盆》,因为是古装剧需要戴头套。本来前后两次扮演三毛,就让他少年谢顶,只剩头皮两边不多的头发,这次为了拍戏,他一咬牙,把头发也都剃光了。

    一开始他也没当回事,不过因为要粘贴头套,毛囊再次受到了刺激。所以当这部戏拍完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连一点头发都长不出来了。

    当时的孟志超可正是青春期,又考进了上戏,在上戏那种美女、帅哥云集的地方,他这个造型,可以想见他的内心有多自卑,也因此拒绝了很多演出的邀请。

    最终,临近毕业的那一年,他去做了植发手术,脑袋上缝了三百多针,经历了3次手术植发,才算勉强成功,但等他想再次回到娱乐圈的时候,却发现娱乐圈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

    这大概就是过早成名的代价吧?

    所以段霁云不能出演这个角色,还真未必是件坏事。

    段霁云想了想后道:“那我就选《蜜里逃生》吧。”

    《蜜里逃生》是根据何署坤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六年级小学生旦旦无意间带走了被爸爸关在实验室的蓝眼睛蜜蜂——蓝蓝。

    蓝蓝回报旦旦吐了一口蜜让旦旦尝,旦旦终于如愿变成了一只自由飞翔的小蜜蜂,与蓝蓝飞上了晴空,开始了一段奇特的旅行...

    冯导点点头:“这个角色你倒是可以演,也比较适合你,不过你确定要演这个角色么?”

    段霁云反问道:“为什么不呢?”

    “旦旦这个角色很不讨喜,男主角调皮、任性、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有小聪明无大智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演出来可能比《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神话》里的易小川还不讨喜,

    而且这是一部看起来让人不太舒服的儿童剧,很暗黑,充满了算计与阴谋,最后的大结局因为旦旦的任性导致蜂巢被烧,蓝蓝也死了,你演这部戏可能会被小朋友骂,

    我建议不如去演《金猴小队》吧,电视剧《金猴小队》描写的是“金猴小队”的少先队员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认识世界、增长知识、锻炼自己、茁壮成长的故事。

    这个故事相对简单,也不需要穿那种动物造型的紧身衣,也不需要吊威亚,简简单单的就把戏拍完了。”

    段霁云想了想后摇摇头道:“冯导,我还是觉得《蜜里逃生》比较适合我,

    第一:这部戏是小说改编影响比较大,

    第二:这部戏旦旦是绝对男主,《金猴小队》却是一部群戏,我只能演少先队员的其中之一,

    第三:这部戏有十八集戏份较多,而《金猴小队》只有八集,

    第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演一部戏被人夸被人骂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被人记住,

    哪怕像陈强老师出演《白毛女》那样,演完后差点被解放军叔叔给毙了,但最起码说明人们记住他了,像《金猴小队》这种戏,人们看完之后就忘了,也不记得剧情也不记得剧中人物,那我干嘛还要演他呢?”

    “好呀,你小子”,冯导指着他笑道: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心机,好吧,明天我让司机小张带你去见《蜜里逃生》的导演胡一非先生,先想办法把这个角色定下来,

    这部戏不像《三毛流浪记》那般受人关注,以你的条件我觉得应该问题不大,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全力以赴知道吗?”

    段霁云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

    “这部戏的拍摄大概要等到明年年初了,如果面试过了,记得把这部小说好好读一遍,仔细揣么揣么旦旦这个人物角色。”

    “冯导,您就放心吧。”

    ***

    一夜无话,第二天,冯导的司机小张早早下来开车,载着段霁云前往胡一非导演的公司所在地驶去…

    胡一非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就职于燕京儿童艺术剧院,

    他执导的第一部童话音乐剧《雪童》便收获了如潮好评,获得了众多奖项,如今已是燕京儿艺的保留剧目。

    之后由胡一非执导的大型现代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剧情发展充分结合当前备受关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问题,传递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现如今,胡导已是儿童剧导演中的扛鼎之人,他的作品曾五十余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导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话研会优秀导演金狮奖、全国儿童剧优秀导演奖、全国戏剧文化大奖和编剧、导演金奖等国家级奖项。

    对于这么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来说,这次儿童剧《蜜里逃生》的执导最多只能算是牛刀小试,

    段霁云心中暗暗想道:

    “能与这么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合作,倒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