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少林出道小生 » 第二十七章:试镜

第二十七章:试镜

    中囯儿童剧场位于DC区东安门大街,地处王府井商业街繁华地带,宋庆龄同志曾亲手为中国儿童剧场题字命名,

    中囯儿童艺术剧院前身是1941年在岩安成立的岩安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儿童艺术学园。

    后几经易名,1949年成为中囯青年艺术剧院儿童队,1953年改建为中囯少年儿童剧团。

    42年来,中囯儿童艺术剧院累计推出了120余台剧(节)目,演出已有万场之多。

    段霁云赶到儿童艺术剧院的时候,胡一非导演正在指导一场《马兰花》儿童剧的表演。

    正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段霁云和小张师傅买了两张票,然后找了个角落坐下,来观看这个号称儿艺’镇院之宝’的经典童话剧。

    《马兰花》是得到过周縂理亲自指导的大型经典童话音乐剧,该剧赢得了新中国三代观众的喜爱,不仅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国儿童戏剧事业的第一块光彩的里程碑。

    《马兰花》全剧共3幕10场,描写勇敢的青年马郎搭救了上山打柴坠入山崖的王老爹,并托他把一朵神奇的马兰花带给他的女儿。

    懒惰的姐姐大兰看不起这朵野花,妹妹小兰接受了它并与马郎成亲。

    大兰十分嫉妒,恶毒的老猫唆使大兰带它潜入山林,杀害了小兰,夺走了马兰花。

    马郎在山林中朋友的帮助下把老猫推下悬崖,救活了小兰,马兰花重新回到善良的人们手中,小兰和山林中的动物小伙伴又过起幸福安宁的生活…

    ***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

    听到舞台上演员这熟悉的台词,段霁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果然,神话故事大多是相通的…

    同时又有些感叹,城里受到精品教育的孩子和农村山里长大的孩子还真不一样,就像这种精品儿童剧,人家城里人的家长经常带着孩子接受这种艺术的熏陶,儿童剧、音乐剧、芭蕾剧…

    知识培训、舞蹈培训、音乐培训…虽说相比农村孩子少了些自由,但长大后这些都会成为安身立命的本钱,毕竟行走江湖,艺多不压身…

    怪不得刘强栋感叹:“以前农村和城里孩子教育理念差距虽大,但顶多也就五六年,孩子们努努力,还是能追上来的,但是现在,从上幼稚园开始,城里孩子已经把农村孩子远远的甩在后面…”

    段霁云心想:“看不到希望,这大概是后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原因吧…”

    表演结束之后小张师傅带着段霁云来到后台,而办公室里的胡一非导演也已经等候在彼处,

    胡导是儿童剧的导演,每年要接待无数来剧院看表演的小朋友,因此他很懂的跟小朋友们打交道。

    胡导笑眯眯的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段霁云看着胡一非导演,眼睛一闪一闪的道:“我叫段霁云,今年10岁了。”

    “冯导打电话过来说,你想演《蜜里逃生》这部戏?”

    “嗯呐,”

    段霁云轻轻的点点头。

    “那我可得好好看看你,”

    胡导又仔细的打量了段霁云一番,而后满意的点点头:“嗯,外形倒是挺不错,冯导说你会功夫,而且曾经拍过戏?”

    “是的,我自幼在少林习武,曾在93年的华国郑洲国际少林武术节表演中,获得少林通臂拳、罗汉棍两项优秀奖,94年获得全国少林拳武术冠军,香江国际武术节冠军。现在签约在台弯长虹影视公司,和小龙合作过电影《十兄弟》,和王京导演合作过电影《赌圣二街头赌圣》,和星爷合作过电影《回魂夜》…”

    胡导闻言后微微一怔,这小朋友可以呀,他本以为冯导说他拍过戏不过只是一种’“包装”,没找到这小子还真不简单,年纪轻轻就跟这么多名角大腕合作过。

    胡导心中揣测,面上却不动声色:

    “小朋友,我们这部戏虽然不如知名IP《三毛流浪记》那么引人关注,但陆陆续续也收到了数百个小朋友的面试和推荐,其中也不乏跟角色契合度比较高的,你觉得你跟他们相比,你的优势在哪里?”

    段霁云沉默片刻,而后组织语言道:

    “第一,我有过表演经验,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不会哭,不会怕镜头,不会在演戏的时候盯着镜头看,能省不少麻烦。

    第二,男主角旦旦在戏里面变成了一只小蜜蜂,需要经常钓着威亚高来高去,一般的小朋友未必能接受,就算接受了也未必能驾驭,但这对我不是问题。

    第三,这部戏拍摄我不知道要耽搁多久,但我想怎么着也要两三个月吧,一般的小朋友请假演戏还要耽误功课,我在少林寺时间相对灵活一些。”

    胡导一听心里大体有数,不过嘴上还是继续’刁难’道:“我们这部戏不是功夫片,武戏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倒是文戏主演的功力必须要跟得上。

    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段,让我看看你的水平,你按照剧本里写的来一段,把这个水杯当装了兰兰的标瓶,而你因为考试只考了98分,被妈妈取消了去张家界度假的福利,妈妈给你报了假期补习班,而你表现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对着小蜜蜂这么说…”

    段霁云看了看导演给的剧本,这段戏其实并不太难表达,段霁云只需要表现出被束缚在家的旦旦对自由的渴望,

    他默默的背着手里的台词,心里开始酝酿情绪,段霁云望着手中的水杯,然后开始一段无实物表演:

    “小蜜蜂呀,小蜜蜂,我真想有一个你这样的蜜蜂朋友,我真的想变成像你这样的小蜜蜂,我真想你,真喜欢你,你就是我最好的朋友,说真的,我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

    我们城里的小孩子,一放学回家,就被爸爸妈妈关起来写作业,哪儿都不让去,最多只是通通电话,有时连电话都打不了,

    他们只是怕我们,怕我们吃不好,怕我们睡不好,怕我们热了,又怕我们冻着,怕我们出门找不到家,怕我们走路摔倒,怕我们考试得不到满分,怕我们升不了重点中学,

    可是,他们就不怕我们长不大吗?

    段霁云这时已经入了戏,眼中噙着泪水:“他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我已经10岁了,已经长大了,可是他们依然把我当小孩子,你说是么小蜜蜂,我的好朋友…”

    这段表演段霁云将超长的一大段台词一气呵成,眼泪流的也是自然而然没有丝毫刻意,情绪给的也很到位,其实类似的情景很多城里孩子都会有,只要代入那个场景一般都能把它演出来,

    胡导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对这个孩子的演技大加赞叹,心中默默认定,不过他还是想看看这个孩子在特殊环境下的爆发力,

    “小段师傅,你再按照接下来的这段剧情在演一段。”

    《蜜里逃生》这部戏为什么说是许多九零后少年的童年阴影,就是因为那时候的童话剧作者喜欢在自己的小说里夹带私货,就跟金庸在《笑傲江湖》中用武侠影射政冶一样,

    像郑渊杰的《魔方大厦》《皮皮鲁驯兔记》,孙幼君的《小贝流浪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邋遢大王奇遇记》《十二生肖》……无一例外地用童话的载体,来展现真实的世界,

    在这部剧里,WD蜂是旦旦爸爸培植的一种人工蜂虫,破坏力巨大,及其具有攻击性,且有极大的野心,在他被旦旦无意中放出之后,他就无时不刻的不在想着统一整个蜜蜂王国。

    为此他收下鼓眼睛、花金龟、黑蚂蚁等小弟为己所用,并且从旦旦口中套出女蜂王所在的位置,将其绑架、胁迫,在旦旦等人费劲千辛万苦将女王解救出来之后,他想出了更为可怖的一招’克隆人’,

    他抽出旦旦的血液注入自己体内从而让自己变成旦旦的样子,返回旦旦的家里,打算放出旦旦爸爸培植的全部WD蜂幼苗,从而实现自己一统蜜蜂王国的野心,而接下来的一段剧情,就是WD蜂野心的总爆发,

    段霁云开始酝酿情绪,说实话,上一段戏对于很多小朋友都不算困难,因为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有引导得法,很多人都能演出来,但是这一段不一样,

    这一刻旦旦就如同一个左冷禅附身的阴谋家,必须演出他的偏执,他的野心和他的疯狂,

    但一般小朋友哪有这么大野心?

    他们可能连野心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演的好?

    原世界张磊小朋友在处理这段戏的时候就相对一般,

    好在,段霁云有,自从重生踏入这行以来,他就对自己成名的未来有着极大的野心,成年人的心理在把控这个角色要容易的多。

    抱起胡导递过来假装是培植WD蜂昆虫幼苗的小木盒,段霁云眼中写满了疯狂,而胡导也过来搭戏:“旦旦,你把他给我,你给我。”

    “我不给,我不给。”

    然后二人开始争抢这些昆虫幼卵,最后因为体力不如大人而导致还是被胡导抢了过去,

    段霁云抄起一个打碎的玻璃杯,缓缓走上前:“你给我,给我。在不给我杀了你,”

    “你简直疯了,你可是我儿子。”

    段霁云闻言疯狂一笑,表情阴鸷:“哈哈哈哈,我不是你儿子,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只WD蜂,”

    “什么?你是WD蜂,不,不可能。”

    “真的,我就是WD蜂变的,我是不是变的很像,我喝了一口你儿子的血,就变得跟你儿子一模一样了,对不对,”

    而后又是一阵疯狂的怪笑:“我想做你们儿子,可我看得出来,你们不喜欢我,那也就罢了,我只想求你在给我造一些跟我一模一样的WD蜂,我要他们,我要他们跟我一起去征服整个蜜蜂王国…”

    胡导看着段霁云那狠厉的表情,凶戾的眼神还有那富有攻击性的话,胡导暗暗点头:“看来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