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本是,灵台山下一樵夫 » 第十章 妖邪命丧骸骨洞 藏魔窟里遇同俦

第十章 妖邪命丧骸骨洞 藏魔窟里遇同俦

    入了密林,离开众人视线之后,道缘便腾空而起,踩着云雾向那山中妖气最盛之处前行。

    他没有问那几个伥鬼具体地址,那几个伥鬼也没有明说。一则,是怕周边猎户知晓之后,贸然通报官府去除妖,平白害了性命;二则,道缘乃是真正修行人,自然能判断这方圆百里中何处妖气最盛,最盛者自然就是那老怪藏身的洞窟。

    驾云乘风,就不必逡巡于路程了,也不消一时三刻,眼见得前方妖气浓郁,道缘从空中落下,施法遮掩住自身气象,信步便往前去。

    这密林之中,鸟兽无声,万籁俱寂,只有道缘一人的脚步声响。他手持如意,缓缓而行,也时刻注意着周边的动静。

    走了不远,景色晃然一变,草叶萎靡,树木干枯,无有一点生气。地上散落着各色骨骼,鸟兽之骨居多,但也有些骨头一眼可知来自人身,数量还不算少。道缘见了,心中惊怒,这老怪究竟吃了多少生灵,才能凑出这足以铺地的骨骼来?

    须知,这天地间大道,于修行生灵是有些说法的。无有灵智之物,如草木鸟兽之类的,若被有灵妖物捕食,其实并不会带来多少因果劫难,因为这些生灵无智,纵死也无有怨恨之意,就不会增加什么血煞,故而道缘也敢食肉而不怕劫难加身。但若是有灵之物,如开智妖精,如人族,若被妖怪吃了,死后怨念就能牵连因果,降下血煞。

    天道自古酬有情,若是无情生命,就连大道都不眷顾,这也是阴司把投入畜生道视作对阴魂的一项较大惩戒的原因。

    所以但凡妖族要正修,最大的忌讳就是捕食有情众生,有其是人族。本身妖族修行就不易,没有奇经八脉,修行缓慢,又受本身寿命限制,若是肆意吃人,再为自己增添血煞,不知何时就要有天劫加身了。

    但反之,若有妖孽肆意吃人,无视因果,又能撑过各色劫难加身而成了气候的,它们在同等境界的道行上就比正修妖族要高,也能悟出各种邪法,为祸一方。这种妖孽就是为三界所共诛之辈,如四海龙族,如天兵天将、如各类正修妖族和修道之人,都以剿灭这些妖孽为己任。

    这类妖孽为大道所弃,剿灭他们不仅无有血煞,还有功德加身。功德能消磨劫难,也有助于修行,故而这世间作孽为祸的妖类并不算多。但是,只要出现了一个,哪怕只是小妖,对周边有情众生都是一场大劫。

    就如现在这般。

    骸骨包围之中显出一座洞窟,真是狰狞可怖之貌,无有牌匾,门前立着两颗硕大獠牙,獠牙上还沾染鲜血。洞口虽大,却是怪石嶙峋,根根凸出如刺,又有妖气盘旋其上,便是寻常小妖,见了都难免胆颤心惊。

    这般景象自然唬不住道缘,但他心中也颇有些思量。若是以人身进入,哪怕收敛周身气息,也难免会被察觉。之前望气可知,这老怪修行不高,但谁知他有没有什么独特的邪法在身上的?况且,他也吃了这许多人,难免会对人类气味有什么特别的感知。

    道缘正在思索时,忽然自洞内传出阵阵咆哮,夹杂着痛苦恐惧,却莫名得让道缘想起那孽虎的哀嚎来。咆哮声先是惊恐,再是凄厉,最终,就只剩了有气无力的呜咽之声。道缘在外面听得清楚,但法眼看不透石壁,也不知晓里面情况,并不敢随便进入。

    他现在的修为,说低不低,说高也实在有限,若是被人设下埋伏,怕是也会步了那些山中猎户的后尘,成了妖怪口中之食。

    又等了一会儿,洞中咆哮之声彻底平息,道缘再睁法眼去看,这洞中妖气虽还磅礴,却已成无根之物,渐渐向四周逸散开了。

    “这……”道缘一怔。

    这洞中妖孽,就这么死了?

    这算什么?

    道缘微微皱眉,戒备着缓步朝洞窟中走去。

    也不知是这老怪自信,还是真不喜别人打扰,这洞窟内居然无有一个侍奉的小妖,也没有什么陷坑暗刺之类,从门洞入得内窟,也只有这一条直路。道缘顺着洞窟行走,眼见得前方光明,心中戒备,再往前去,四周于是豁然开朗。

    这洞窟是贴着一座小山挖的,从内里看,眼见得是把这座山挖空了,四周空旷地诡异。道缘观瞧四周,这四周并不像外界那般骨骼满地,反而干净地一尘不染。眼见得远处有一巨物,身长过丈,却是血肉模糊,无有声息,竟是一具无头的死尸。

    看那残存的尸首,四肢短健,毛发暗黄又满布黑色环斑,赫然是一只硕大花豹。道缘于是了然,这洞中老怪,正是一积年花豹成精。

    只是,为何却只有尸身在此,方才又是谁除了这孽障?

    心有思虑,道缘正欲近前细看,那尸体后面却转出一个人来。道缘一见,不由得微微一怔。

    入眼的是一个男人,年纪不大,一身大红衣袍,尽显富贵之态。若看长相,此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自有些英雄气概,却又透出些许仙风道骨的意思来。不用法眼,道缘只一看便知,此人也是个修行之人,而且真身已成,境界似乎比他道缘要高得多。

    其实,真要论修为的话,道缘的修为其实不算低了。虽说修行至今也不过月余,但却已经修得了真身。此前,白衫客一番话说得不假,凡俗妖类经逢三灾九难、千年苦修都未必能够真身得成,道缘不过是了却了一个心愿,居然就能褪去凡壳,如何让人不嫉妒。

    但道缘自己也不知晓为何如此。他前世不过是个普通道人,今生也只做了五年樵夫,却被菩提祖师点出说是什么“道心圆融”。他此前都未曾学过仙法,如何就能道心圆融了?

    不过,道缘也明白,这是他对于四洲三界之地了解太少。此世毕竟不同于前世,自己的复生也有些古怪,焉知不是祖师看出了什么,以此来提点自己呢。

    他这里思绪万千,那红袍的年轻人却走了过来,拱手施礼道:“道友,缘何深夜至此?”

    道缘回过神来,也拱手回礼道:“本为除妖而来。不成想落后一步,让道友拔得头筹了。”

    “哈哈哈,降妖除魔,自是本分,哪有先后之说!”那人朗声大笑,“只是让道友白跑一趟了!”

    道缘也是笑着摇头,问道:“敢问道友,尊姓大名,仙府何处?”

    “贫道自号孤九,无甚仙乡,云游天下而已。”年轻人说,“敢问道友您是?”

    “鄙人道缘,亦是云游四方,现在阳城县中暂居。”

    “我以为道友是这南云国中仙修,原来竟不是吗?”孤九看起来有些惊奇。

    “这南云国中,原来也有仙修吗?”道缘却是愣了一瞬。

    “道友这话如何讲得,这世上哪里没有仙修,无非是道行高低罢了。”孤九又笑,“不过,这阳城乃是小县,实无甚入眼之人。如你我这般境界者,恐怕只能去那南云都城中找了。”

    听得此话,道缘却是心中一动。自离灵台山以来,他还未曾见过人间仙修,也想与人探讨修道之事。他还以为,这世间仙修之人都隐于名山大川,但既然南云国中就有同道,道缘就有了前去探问的心思。

    其实,于他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回转灵台山,去向菩提祖师求教。

    但他却不敢回去。

    当时与祖师所言,并非假话,但也不是全然为真。想去云游四方不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敢与猴王同处一地。

    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猴王学法,乃是天时、地利、人和,各种阴差阳错才有了后来大圣的齐天本事。而若是道缘真上了灵台山,和祖师、和猴子之间难免就有交集,真要是因此带来差错,齐天大圣不再出世,那道缘可就难辞其咎了。

    其实道缘也清楚,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自然就会带来变化,但他希望能尽量让这变化小一些。他见到了美猴王,见到了孙悟空,他还想亲眼再看见那个神鬼无惧、战天斗地的齐天大圣。

    这才是他离开灵台山、四方云游的主因。

    按书中载,猴王在灵台山上应该呆了不到二十年。这二十年足以让他适应这个世界了,那么,二十年之后,或许就应该去东胜神州,去亲眼看看那些天地大事。

    他原本的目标,自看到猴王之后就算圆满,但莫名得成真身之后,这悠长的寿命又给了他一个新目标。

    就算他修为到此为止,这寿限也足以让他活到西行时候了。

    想通此节,道缘缓缓点头,忽然又回过神来,方才察觉到自己闭目沉思,竟是把孤九冷落了,忙拱手致歉:“适才心有思量,唐突了道友,还望见谅。”

    孤九也是仙修之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俗礼,只回道:“看道友颇多思量,莫非是想去那南云国都一游了?”

    “正有此意,”道缘颔首,“不过,这城中还有些事务未曾了结。待得尘埃落定,我就该往那南云国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