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本是,灵台山下一樵夫 » 第二十三章 探地府黄泉观景 访阴司樵客解缘

第二十三章 探地府黄泉观景 访阴司樵客解缘

    “为什么地动这般大事,那些拿着君王俸禄的国师们,却无一人肯开口呢?”

    此话一出,道缘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他轻叹一声,揉了揉云落的脑袋。

    “你说,这谷城县中有多少人?”他忽然问了一句无干的话。

    “似这般县城,也得有四五千人吧。”云落虽不知他的用意,但依然认真回复道。

    “这四五千人,理应死于今日地动之中。”道缘的声音非常低,几不可闻,“但是,如果因为一个人的参与,却让这四五千人扭转了应有的死命,那这个人,又应当承受什么代价?”

    “可是……”云落目瞪口呆,“救人性命,难道不是这天地间一等一的大功德吗?为什么还要有代价?”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果循环,则饮啄皆由天定。”道缘眼望着前方,声音莫名的有些沧桑,“修道之人,须得顺天应命,才能为大道所钟,也就是所谓出世的修法。”

    云落顺着他的目光往前看,明明眼前什么都没有,可他却莫名地打了一个冷颤。

    “先生……您看什么呢?”他不由得出声问道。

    但这次,道缘却没有为他解惑,而是转言道:“云落,你且在这里守着,一会儿不论见到什么,不要惊讶,不要好奇。我去去就回。”

    “……是。”云落心思剔透悟性高绝,知晓这是有大事发生,没有纠缠,只是出声应承下来。

    他看着道缘盘膝坐下,闭目阖眼。不多时,道缘的呼吸愈来愈浅淡,甚至于听不出了。他大着胆子,伸手去探了探道缘的鼻息,却发现道缘的呼吸已是几不可察。

    他这里惊慌失措,暂且不提,且说道缘,盘膝坐下之后,肉身不动,元神却悄然离体,面朝前方,拱手道:“劳烦二位久等,实是我那徒儿道基初肇,内外不稳,见不得两位真身。”

    “先生不必多礼,我等晓得的。”

    虽然云落看不见,但其实,这里早有一黑一白两道身影在这里等着了。见得道缘行礼,两人也拱手还礼致意。

    来人正是阴间黑白无常,两人对视一眼,黑无常先开口道:“敢问这位先生,这谷城县今日当死之五千五百四十二人,为何仍旧太平喜乐,并未亡于地动?今日之地动,又为何方圆二十里竟未伤损一人?”

    “实在劳烦二位亲至,此事实乃鄙人一人所为。”道缘并不否认,而是大方应下,道,“只是看这县中多老小,不忍见骨肉分离之痛,方才插手此事。若有因果报偿、劫难加身,鄙人一人承担便罢。”

    “……”黑白无常对视一眼,再回头,道:“先生倒是好气魄。只是,虽然先生真身已成,有些法力,但这平白干涉人间生死之事,先生怕还是要担些罪责。将来劫难加身,这五千五百四十二人的死劫都由先生一人承担,您所享受的那些功德愿力,可未必能护您周全。”

    无常所言相当的现实,这才是那些修行中人不敢随意泄露天机的原因。

    对于未得正果的修行者来说,三灾九难不是玩笑,而是修行中的头等大事,若为别人挡了死劫,自己就要承受相当的因果,哪怕是已经修成道果的那些仙神,轻易也不肯破此大戒,一旦触犯,不知何时灾劫临头,平白的就为修行添了坎坷。

    且不说寻常修士,就说西方灵山如来,他曾于不可数之前世为顽童,打鱼头三下,今世纵然天生道体,修法时仍头痛三天以还其果报,因果之事,在此方世界可绝非虚言。

    “我已有准备。二位来此,可是要带我去那阴司地府,核定罪责?”道缘面向二人,笑道。

    “不敢,只是请先生去做客罢了。”二人同声道。

    “那……请?”

    “请。”

    黑白二人头前引路,三道人影隐于群山,原地却留下了道缘闭目盘坐的身姿。云落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也盘膝坐下,守护起道缘的肉身来。

    阴司,地府。

    黄泉渡,鬼门关,阴魂厉鬼皆纠缠,生前不德死后报,功名利禄尽枉然。

    地府乃阴气蔓延、生人止步之地,若无高深修为,肉身接触阴气便要折寿损阳,轻则一场大病,重则一命呜呼。四大部洲亿万生灵死后皆要魂归此地,受阴司核定生前功德罪孽,以备转生,故而阴司鬼来鬼往,常年忙忙碌碌。

    黄泉之宽不亚于八百里通天河,其中尽是生前作大孽的恶鬼,十八般地狱都不足以赎其罪孽,便被投在此间受苦。黄泉之上自有金桥、银桥,路途平坦宽阔,远离水面,引着善人往生;惟有奈何之桥,险峻崎岖,寒风阵阵,长有数百里,宽只三马并行,两旁无有扶手栏杆,又紧贴黄泉苦水。不断有恶鬼扒上桥梁,却转瞬即被他鬼扯下,往复循环,吵嚷不休。

    道缘在半空中看了,叹息道:“若只有苦水难熬,倒也其次,可偏偏有奈何能渡,却又不能尽渡。这河中大奸大恶之徒,又有谁愿倾尽全力,与他人作嫁衣呢?”

    “先生高见,这正是我阴司于黄泉之上架设奈何桥之真意。”白无常道,“令这世间大恶之人,于千般刑罚之中,受尽万种苦楚,却要给他们一丝梦幻生机,直至魂消魄散,融入黄泉之水。如此,方能令其偿还生前所造之罪孽。”

    “应当应分。”道缘摇头轻叹。

    过了黄泉,就是十八层地狱,十八层地狱各有名目,其间也多有鬼怪受刑,凡生前做恶事又不至投入黄泉的,皆在此处受苦,各受应尽刑罚之后,方能投入转世轮回,各有去处。地狱之后是阴山,过了阴山,就到了那阴司正殿,鬼门关处了。

    鬼门关乃是一座巨大城关,城内城外来来往往,多是鬼差缚锁着一队队阴魂。此刻,见黑白二人带着道缘于半空飞过,鬼队中登时响起阵阵号泣之声,鬼差们当即挥鞭乱打,一时连队伍都杂乱了。眼见此情,道缘也不敢多留,跟随黑白无常越过城门,进了一处偏殿之中。

    这偏殿中无有阴魂,只有各类阴司鬼使、判官太尉来来往往。见黑白二人来了,多有鬼使俯身行礼,但也不多留,匆匆便过。三人来至在一小屋,屋前牌匾出赫然写着“南云国”三个红字。屋内长桌上,一本薄薄册子已经摊开摆放好了。

    “今日当亡之五千五百四十二人,其生死簿便在此处,只是因着先生参与,其上字迹已变,横死之册已变为正寿之册。先生既有觉悟,还需在此处留名,以备查询。”

    黑无常伸手点指,册子上空白之处多了一个方框,道缘欣然提笔,写下名字,其上华光一闪,随即便隐去了。

    黑白二人对视一眼,皆微微点头,白无常又对道缘说道:“既如此,我们就不打扰先生了。只是,先生既知此番因果,当也知晓轻重,却为何又作出这番大事?”

    “众生存活不易,若有选择,我不愿平白让他们丢了性命,这是其一。至于其二……”道缘忽然沉吟片刻,拱手施礼道:“两位尊使,可否告知在下,众位阎君之中,司掌转世轮回的十殿转轮王陛下,可在此地吗?”

    “十殿陛下正在歇息,”白无常看着他,“先生莫非有什么要事?”

    “无他……”他沉凝片刻,轻声道,“若陛下在,便请通报一声,就说:当年界外无名子,今朝云山砍樵人,特来觐见了。”

    黑白二人对视一眼,黑无常道:“十殿陛下事务繁忙,先生道行不高,想必难以得见。先生还是请回吧。”

    “只劳烦二位通禀一声,令陛下知晓。若有怪罪,缘一力承担便是。缘非是恶徒,只是劳烦二位了!”说罢,道缘一躬至地,行了一个长礼。

    “这……”

    黑白无常乃是阴间有数的使者,结成道果的鬼仙,自能看穿他人是否诓哄。但一眼看过去,道缘却是身心如一,内外通透如同琉璃,这般景象却让两人大吃一惊。

    曾经,有那三界间有数的大人物来至阴司时,他们也曾旁观盛景,这种内外通透如一的景象被称为“道心圆融”,他们也是知晓的,只是为何,这般景象会出现在一个真身初成的修士身上?

    白无常心中转过不少猜想,又一次与黑无常对视一眼,倒是不敢再拒绝,只拱手道:“既如此,先生且在此处稍待,容我上殿禀报。”

    “二位请便。”

    黑白二人转身去了,只道缘自己在此间偏殿留候。偏殿中书架最多,其上皆是各类生死簿,正寿者、横死者、夭折者,各有不同门类,分别摆放。偶尔也有阴司鬼使前来,见到道缘一个阳气旺盛的活人元神在此都有些疑惑惊愕,但也仅限于此,并无人上前搭话。

    阴间事务繁忙,阳世间时刻有人寿终,他们这些小鬼差一刻也不得清闲。但相比于地狱黄泉中受刑的那些恶鬼,他们又多了些自在,这些鬼使多是阳世间积德行善的好人,愿在阴司受差遣,若干年后想要转世投胎了,功德簿上还要记他们一功,转世轮回时能多受些好报,故而没人肯偷懒耍滑。

    道缘也没有去翻看生死簿,只在此间静坐,不多时,白无常回转,向道缘拱手道:“劳烦先生久等,请随我来,十殿陛下诏先生觐见。”

    “如此,须演礼否?”道缘认真问道。

    白无常却笑:“先生说笑了,我等鬼神之辈,先生修道之人,何须在意些许世间俗礼?请随我来,十殿陛下适才听得此事颇有意动,想也是久候先生了。”

    转过偏殿,前后走过不知多少路途,终于来至在这阴司正殿之前。这正殿高大远胜凡间宫阙,只是并不华丽,反而自内而外透着阴森。寻常鬼怪们行经此处便是两股战战,作奸犯科者只看一眼就要吐露实情。因着凡间四大部洲祭祀阎罗的香火不旺,这宫殿外也看不到什么香火愿力护持,更显得此处鬼气森森,愀然可怖了。

    大殿之中高坐着十殿阎罗的法身,各有阴司鬼使、判官太尉列作两侧,处置公务,并无人多看一眼。道缘略以法眼观瞧,便知道这殿中高坐的并非真身,只是各有一丝元神意念附着罢了,但他依然俯身拱手,以后学晚辈身份认真施了一礼。

    果然,黑白无常并未在此停留,从正殿经过之后,便引入一旁过道,进了后面的内殿。

    比起正殿的阴森可怖,后殿却显得平和多了,各色装饰大都与凡间仿佛,只是并无凡间帝王喜爱的珍禽异兽装饰。室内有一张坐案,一人身着常服,跽坐一侧,桌上摆放手谈之局,另一侧坐垫空无一人。白无常将道缘引入内室之后便自顾退去。道缘看着眼前一幕,自然知晓其中意思,却没有立刻上前去,而是整肃衣冠,拱手一揖至地。

    “凡俗樵客道缘,特来拜谢陛下。再造之恩,缘永世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