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一手执明 » 第六十一章 赵府有客

第六十一章 赵府有客

    宣德元年,农历的四月十三,还有七天便是谷雨。

    春天将在谷雨过后结束,谷雨,古人取其意,乃为“雨生百谷”之意。谷雨开始,降水便增多,田中的秧苗及各式作物也在此时出插,亦是各种作物新种受土的最佳之时。

    陕地上,先是关中地区,其所辖的各县衙门。最近也是忙翻了天。

    自月初之时,便有省部里的公文下发,急递至各县的衙门里。

    各县里,仅个一两天,便知要从府衙上下来了大人。视察察各地的初苗下种之时,并督查各级衙门里的官仓和储粮。

    明朝建朝初始,草根皇帝——朱元璋,还是深知“广积粮”的重要性的。

    老朱建都南京后,一旨御令,下令全国各府州县都要设仓储粮。其九字方针中的,“广积仓”“预备仓”这类的仓储基地也是那时候便有的。

    一纸公文,无过百字,但,其中的信息量却不小。

    这大人乃是一省里的三把手,此次又是为了督粮盘存而来,是以各县的衙门最近都跑前跑后的做着准备,等着迎接这位大人。

    这准备,除了迎接大员的用意之外,多数的县衙则是用意更深、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说两个字,“心虚”。

    为何心虚?究其原因,也恰巧就在一个“粮”字上。

    关中地区,自古以来便被成为宝地。说是关中宝地,除了地势,文化底蕴外,还有一层。秦川八府,乃是自古的粮仓。

    言说陕地的作物报熟之时,平原和山脉,皆是黄云连天,其譬喻的确是作物如云彩般相连相接,成片如海。

    可自前年,去年、陕地上旱灾过后紧接着便是蝗灾。如遮天蔽日的蝗群们,由远及近、铺天盖地的架势横扫多省。

    别说庄稼了。蝗祸来时,庄稼地里的土都能被掘地数尺,作物更是连根都没了,又怎么可能有粮?

    就算是侥幸得个一二三成的粮,便是大幸!但那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又有什么用?几成的粮又哪里够养活十成的人?

    再论陕地的官仓储粮,地面上,百姓中传着几句话,“十储六空,剩三余一。三返两运,吃不死人。三返五运,不胜观音土。三去其二,余一做十,纳府入中。”

    其中的直面意思是,十成的粮仓里,六成近空。剩下的四成里,三成是能吃的粮,一成是不能吃的腐粮、陈粮。三返两运则是各县之中缺粮时会押着别处的存粮借用,倒手的次数越多,这粮的质量便越差。所以百姓说三返两运之粮,尚且还能吃。但三返数次运的粮,便不能再吃了。

    最后,再从官仓中能吃的那三成里分出一成来,要用作官府明年耕种之时,分给农人的粮钟。

    十成的官粮,便在这民语中,被分好了作用。但,让人细想的话,为什么明朝建朝至今,现在才到了老朱的重孙辈。算来也无过了五十几年,现在竟然这么缺粮了?

    其中真真假假,自然是有。但这种话,能传成这样,想来也并不是什么完全空穴来风的事情。

    既如此,便可想而知,陕地灾年时,粮食的紧缺会到达什么样的程度。

    没粮,粮少、粮价自然就高。而粮价一涨,则什么物价就都会上来了。

    正常来说,逢丰年时。百姓们除了交朝廷的税粮之外,往往也都会在自己家里存备点粮应急。

    但,即是应急的粮,其储粮则只能满足应急的需求。而往往小户家,仅有薄田。而薄田的产出则不能满足自家长久的用粮需求。

    大户家的粮则除了巨大的余数外,甚至产出太多了的时候、也会私底下里拿出来入市买卖。

    是以,稳粮之道,除了官仓,还得从大户入手。

    秦云这次的出差,也不仅仅是巡查官仓而已。

    与此同时,长安主街上,赵奎赵大人的府邸里。

    赵奎此时正在自己的内府的中堂里,和粮道上的一众官员们喝着茶。

    “粮道”亦称“粮储道”。自明始置。其多为布政使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官制隶下,十三布政司各一员,俱驻省城,督理税粮之事。

    这些与赵奎同坐一室的官员里,倒有个赵大人的亲人——赵雄,是赵奎赵大人的亲侄子。

    看着是瘦瘦高高的身量,浓眉大眼国字脸,看上去应该有个三十来岁的样子,整体看上去倒还算是个面容不错的硬汉类的形象。

    赵奎呷了一口杯中茶,说道:“这茶是上月内人娘家托人拿来的,诸位,你们觉得如何啊?”

    听见自己的舅舅发话了,这赵雄于是赶紧接话。马屁什么的早已备足,就等直线起飞了。

    赵雄:“论起这茶,倒是恕属下失礼,见识浅薄。平日里,属下也不常品茶。但,饶是如此,也觉得这茶好喝。清冽又有余甘。香味最佳,呷一口,唇齿留香啊。”说完,装模作样的赶紧低头品茶,掀开茶盖又嗅了几下。

    虽然赵雄这马屁,从技术水平上而言,差了不止一点意思。但,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赵奎也不好直接说什么,便跨过了赵雄的话茬,又举起茶杯,摇摇晃晃两下后又说到:“这茶呀,是个好东西哩。什么是是非非,问题答措的,倒也都在这茶里。”

    “倒是受教了,这喝茶里还有这么多学问?愿闻大人高见!”赵雄闻言也放下茶杯,抬手做了一个礼,继续着自己的马屁。

    赵奎却摆了摆手,心里翻了个白眼,但嘴上还是保持了形象。说道:“要说要讲,却也没什么讲的,喝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见自己马屁没拍到位,还从舅舅嘴里听出了嫌弃的味,赵雄便赶紧的收住了嘴,低着头静静的听着。

    赵奎:“近日以来,秦云秦大人已下各县去盘点个县衙门里的储粮了,其意为何,想来诸位应该也知道。”

    赵奎这句话说完,先是用眼睛环视了一圈。见这群粮道上的官员之中,大多数人都点了头示意自己知道此事,于是赵奎便接着往下说。

    赵奎:“近两年,陕地上先是大旱又是蝗灾,民生大苦!!秋收之粮,几近于无!所累之百姓何止数万?...今请诸位大人至府上,便是为了借诸位同僚之力,协助秦大人此次的下视......”

    隔着一面墙的偏房中,此刻也坐着两个人。这二人皆是今日破晓时分刚至长安府的,现下便在偏房里饮茶休息。

    此时,站在二人身边侍候的,正是赵府的管家。

    管家不时的为这二人添茶续水,原因确实这管家深知这二位爷,乃是自家老爷的贵客。

    其中一位,他也有过几面之缘。此人正是上次来至府里私会自家老爷的大官,自家老爷见了都得行礼的驸马都尉——王宁。

    看着来客是王宁,管家也知道了他旁边坐着的那位自己不认识的人,也是贵客、得好生伺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