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州降魔驱鬼录 » 第四十七章 司天巡查使

第四十七章 司天巡查使

    重九虽然被监正安排了个巡查判官的职务,可是钦天监每日按部就班地运转,他又不好去鸡蛋里挑骨头,因此他整日除了阅读钦天监的馆藏资料,半点正事也无。

    可是近来他被流言所扰,借阅而来的资料竟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重九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长久如此,道心渐乱,难免会滋生心魔,因此只能每日打坐念诵道藏以定心神。

    重九心中感叹,怪不得师父一定要他下山历练,炼心这一关果然不好过,红尘炼心所言不虚,若是不经这一关,以后的修行指不定还要出什么大乱子呢。

    想到此处,重九不知不觉中将心神沉入了内视之中,灵觉收敛照见五脏六腑、经脉、丹田等内在。

    重九仿若变成了一个旁观者,他在梦中仿佛看见一个学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考中了进士,还娶了一位大家闺秀,生了几个儿子,本该是幸福美满的一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在人生最得意之时,被人诬陷入狱,等他洗轻冤屈之时,已是垂垂老矣,妻子早已去世多年,几个儿子也是死的死,残的残,老人在穷困潦倒之中病死在茅草屋中。

    一个梦境破碎,另一个梦境接踵而至,他又仿佛看到了一位农家小伙,家中一贫如洗,可他依旧开朗乐观,每日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忽悠一日,他捡到一枚奇大的田螺养在缸中,没想到那枚田螺竟是一个成精的女妖,每日在他外出的时候,偷偷帮他生火做饭,纺线织布,小伙无意中发现了女妖的来历,趁女妖出来做饭的时候,偷偷把螺壳给藏了起来,女妖变不回真身,无奈只能与小伙结为连理,生儿育女。

    一个梦境接一个梦境,重九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看到了多少梦境,他在梦中看到了书生、高官、乞丐、农户、军卒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的悲喜人生,有欢乐、有哭泣、有平淡、有光耀等等人生五味。

    庄周梦蝶,亦或蝶梦庄周,重九分不清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总之他似乎被代入了形形色色的人的角色之中,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咸。

    他又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格格不入的旁观者,无论他焦急、憎恨还是欢喜,他都不能改变梦中人生的半分轨迹。

    重九重新睁开眼睛,明亮的眼眸中沧桑之色一闪而过,他感觉已经过了几百年之久,但是又似乎仅仅只过了一刹那。

    不管外界的真实世界过去了多久,重九心里明白,自己无意中进入了类似庄周梦蝶的深层入定的状态,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好处,重九原本最大的短板就是人生阅历不足,道心不稳,这次无意中的梦境之旅,竟大大稳固了他的道心,让他收获了莫大的好处。

    有了这次神奇的经历,原本困扰他的流言根本就不值一提,在梦中比之糟糕万般的场景他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重九心中坚信这场风波不过是红尘历练中的一场小小的波折而已,静心观之,沉着应对,未必没有更好的结局。

    一种难以名状的静气从重九的身上慢慢升起,又缓缓融入他的一言一行之中。

    重九敛去眼中的光华,拿起桌上的卷宗慢慢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姜还是老的辣,在重九静观其变的时候,皇帝选择了快刀斩乱麻,一封敕封诏书发到了重九的手中。

    重九被敕封为幽州司天巡查使,巡查幽州与钦天监有关的事务。

    才入职钦天监一个月不到,他才刚刚摸清钦天监的大体职司,连自己这个判官具体是干什么的都没弄明白,就被一封敕诏发往了幽州。

    其实说白了皇帝就是找个借口将重九调离京都的漩涡,七品判官代行五品巡查使的职务,谁也不能说他是被贬出京的。

    这样既能快速平息风波,又保全了皇帝的颜面,是一举多得的妙招。

    至于这封诏书背后的朝堂博弈,重九完全没兴趣知道,他只需要知道皇帝还是站在他这边的,他不用着急辞官,家人也不用受到牵连就够了。

    按理说,重九出发前是要进宫谢恩的,可是皇帝的口谕却是让他免去这些繁文缛节,尽快动身。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重九也不愿横生枝节,收好诏书,便孤身一人踏上了北上的旅途。

    “九郎,此去路途遥远,你要保重,这是你爱吃的糖糕,带着路上吃。”大嫂崔氏将一包糕点塞进重九的怀里,说完就背过身去偷偷抹去眼角的泪花。

    “九郎,保重!”大表哥李景瑞和小表哥李灿抱拳拱手相送。

    “诸位也多保重,此行不过区区数月,不用太过伤感,等完成朝廷使命,小弟就能归来了。”重九牵着马,与前来送行的家人一一道别。

    十里亭拜别了前来送行的大哥大嫂与表兄李灿,重九回望高大雄伟的长安城,顿时心中生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

    在重九的眼中,一尊墨绿色的麒麟盘踞在皇城上空,金黄色的帝王之气、朱红色的官气、黑白交织的生民之气等等五颜六色的气从麒麟的鼻中吸入,又从他的口中呼出,这就是大乾的国运。

    国运就是一个国家的气运,如果国运维艰,则国家前途晦暗,发展困难衰退,百姓民不聊生;如果国运兴隆,则国家前途光明,发展顺利壮大,百姓安居乐业。

    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气运,一个家族有家族的气运,个人有个人的气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气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有些模糊的感觉,如果一个家族或者个人气运不好,则事事艰难,霉运不断,反之则是家族兴旺,心想事成。

    有些修行了望气秘术的炼气士,可以稍稍窥探到国运的一些端倪,只有像重九这样修行有成之士才能准确看到国运的显化具象。

    如今大乾的国运虽不能说是炽烈,但也算是鼎盛,长安城是帝国国运的汇聚之地,重九这样能看到国运的人在长安城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扰动了国运,引来国运的镇压。

    国运鼎盛,正气昌隆,诸邪辟易,在盛世的时候,一国之都一般都会被称为首善之地就是这个原因。

    别离长安城,除了有摆脱纷扰流言的轻松感,还有一个让重九感到舒适的原因就是远离国运的笼罩,让他没了那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重九调转马头,徐徐向北方行去。

    “小姐,既然来了你不去送送重公子?”

    十里亭不远处的柳林中,有一辆马车停驻在河岸边,马车上的人遥遥望着十里亭。

    “现在正是多事之秋,相见不如不见,尽到这份心意便可。”带着面纱的李淇坐在马车中凝望着重九远去的背影幽幽地说道。

    “小姐,我们该回去了。”

    “先不着急,难得出宫,我们先去东市逛逛再说。”

    “不回去也行,不过小姐,能跟你商量个事不?”

    “说来听听。”

    “咱下次想出来的时候,能不能别总盯着太子殿下一个人的令牌偷?”

    “为什么?”

    “上次出宫,太子殿下被罚抄书,这次出宫,不知道陛下又该怎么罚他呢,画儿怕太子殿下一气之下,以后就不让我们偷令牌了。咱能别盯着一个人祸祸吗?”

    “什么叫祸祸?该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是该换个人了,那么我们下次就去找二哥吧!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马车上一连串的银铃般的嬉笑打闹声传来,缓缓驶入依旧繁华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