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袁盎被贬

袁盎被贬

    汉文帝十二年,长安流传一首歌谣。这首歌谣,是为淮南王刘长而吟,所以,被人称为淮南王歌。这首歌谣,是这样唱的: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此歌一出,让刘恒高大光辉的形象,一落千丈。

    话说,汉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因叛乱,被发配蜀郡,绝食而死。刘恒为了不背负杀弟的恶名,做了很多措施。比如厚葬淮南王刘长,善待其诸子,封其四子为侯。

    按道理说,淮南王刘长叛乱绝食而死,他的封国就该被废除。然,刘恒没有废除淮南国,也没立淮南王几个儿子为新的淮南王。

    至于,刘恒如何安置淮南国,也没消息。此歌一出,让刘恒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他依旧洗脱不了杀弟的骂名。

    听到这首歌谣,刘恒相当愤怒。

    这时,袁盎看出了刘恒内心所想,主动站出来,替他分忧。

    袁盎先说了一句话: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年。难道还能追悔!

    刘恒也知道这件事过去了好几年,可,现在为什么被人提起,还以歌谣的形势。这歌谣,让他好皇帝的形象一落千丈。不明事理的人,就会给刘恒贴上两个成语:兄弟相残、同室操戈。

    这两个词,不是好词,是一辈子的骂名。

    刘恒要听到的是谁能站出来,维护他皇帝的形象,消除不利影响。

    袁盎直接表明态度:这件事,不足以败坏皇帝的名声。

    刘恒听了,没有说话。那道眼神,是否在询问,为什么这样说。

    袁盎答:陛下拥有高出世人的三中品行。

    刘恒问:那种三种。

    袁盎说了很多话,归纳起来,有三个字:孝、勇、贤。

    为母尝药,有三年之久,普通人尚且做不到,陛下却做到了。这份孝心,远超曾参(《我在战国风云人物名将篇:吴起》,讲过这个人物)。

    诸吕当政,大臣独断专权,祸福难料之时,刘恒以六人入长安。这份勇猛,远超孟贲、夏育。

    陛下入长安,五辞天子位。这份贤让之心,远超许由。

    袁盎直奔主题,表明观点:淮南王刘长之死,和他没有关系。

    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绝食而死。

    刘恒听了很高兴,这番话是他想听的,也是他想要天下人听的。可,天下人没有听到,却听到了这首歌谣。

    刘恒沉默少许,问: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不以私害公。

    我放逐刘长,也是为了大汉江山社稷。却取得了相反的效果。

    刘恒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那就是对淮南国的处置。所以,他又说了这样一句: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

    也许,是。

    谁让刘恒没有及时处理淮南国的后续问题。

    也许,不是。

    可,他说出来,没人会信。

    为了向天下人证明,他没有贪图淮南国野心,刘恒做了一件事:让城阳王刘喜去统治淮南国。

    刘喜,他的父亲是刘章,是刘邦孙子辈中杰出人物之一,也是第一任城阳王。刘章当了一年城阳王,郁郁而终,其子,继承爵位。刘章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儿子,能够继承比他还要大的封地。

    袁盎用正确的方式,第一时间助刘恒摆平淮南王歌带来的不利影响。刘恒为了表彰他的功勋,提拔他为中郎将,一时间,他受到的恩宠,无人能及。按照事态发展,袁盎会更上一层楼。然,上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汉文帝身边有一位宦官赵同,总是说他坏话。袁盎采纳了侄儿袁种的意见,在公开场合侮辱他。袁盎等到了一个机会,刘恒出巡,张同陪侍,坐在天子驾。

    袁盎站出来,伏地进言: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独要和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这句话,先拔高了刘恒的地位:大英雄大豪杰。

    然后指出,身份卑微的宦官张同,不配与皇帝相伴。

    刘恒听了袁盎的话,没有生气。张同,却被袁盎一句话,彻底摆平。但,袁盎忘了。小人最厉害的招数:背后说坏话。

    袁盎暂时赢了张同,却得罪了一个小人。还是在公开场合,得罪小人。小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爱记仇。不久后,又一件事,发生了:袁盎劝阻汉文帝骑马。

    刘恒从霸陵上山,想要从西边骑马下山。袁盎做出一个动作,并车揽辔。刘恒见了这个举动,嘲笑地问了一句:你害怕了。

    袁盎给出这样的回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

    袁盎的这番话只有一个意思:身为皇帝要为江山社稷考虑,不要做危险的事,尤其是骑马狂奔。

    这句话,看上去是对的。殊不知,他不仅扫了刘恒的兴致,还揭露了刘恒内心的伤疤(小儿子坠马而死)。

    刘恒嘴上没说什么,但,也说了:你管得真宽,还拿太后压我。

    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彻底让刘恒生气了。这就是汉文帝时期,最有名的尊卑有序礼仪事件。

    刘恒有一个宠妃,她的全名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因为她被封为夫人,所以,喊她为慎夫人。慎夫人家世和生卒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她是邯郸人。

    邯郸向来出美人,还有优美的舞姿:长袖折腰舞。

    慎夫人长得漂亮,性格又好,能歌善舞,还精通乐器。她还有一项可贵的品质:不争。

    她对窦皇后很尊重,对薄太后十分孝敬,生活上也十分节俭。慎夫人成为刘恒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刘恒宠她,就想拔高她的地位。

    根据史料记载,慎夫人很多场合能够与窦皇后平起平坐。刘恒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和窦皇后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依旧如此。

    袁盎见了不妥,慎夫人怎能和窦皇后平起平坐。袁盎当着大臣的面上前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

    慎夫人见状十分生气,认为袁盎在针对她,有意在公众场合令她难堪。

    慎夫人仗着皇帝的宠爱,不肯就坐。

    刘恒见状,也对袁盎的安排十分愤怒,站起身来,带着慎夫人回宫。

    慎夫人生气了,后果严重。毕竟,她是皇帝宠妃,她说几句,袁盎的日子不好过。皇帝生气了,后果就相当严重。从刘恒的举止来看,他不仅生气了,还相当愤怒。

    袁盎羞辱宦官,他可以不计较。

    袁盎不让骑马,扫人兴致,他也可以忍。

    羞辱他宠爱的妃子,刘恒忍不了。毕竟,男人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是要脸面的。

    袁盎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也知道,自己的言行得罪了皇帝和慎夫人。要想在朝堂混下去,他就要去做皇帝的思想工作。

    袁盎见到刘恒,先说了为四个字:尊卑有序。

    窦皇后是主上,慎夫人是个妾。妾怎能和主上同席而坐。陛下这样做,不分尊卑。

    刘恒听了这句话,很不乐意。他是皇帝,想要谁富贵,就能使她富贵。他听说自己恩宠的邓通,会穷困,会被饿死。他不仅给邓通一座铜矿,让他铸钱。还封他为中大夫,让他高贵。

    袁盎见这句话,说服不了皇帝,又换了一种方式:我这样做,是为慎夫人考虑。陛下宠爱慎夫人,就厚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

    刘恒听了很后怕,戚夫人的惨状,他岂能不知。他恩宠慎夫人,同样的悲剧,会再次上演。袁盎这句话,潜在意思是问:你活着的时候,能保住慎夫人平安。你死了,慎夫人会有什么结局。当年,戚夫人得到汉高祖刘邦极度恩宠,甚至想废掉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

    结果:刘邦死后,戚夫人残死,刘如意被杀。

    现在的慎夫人,能够与窦皇后相争。

    以后,能吗?

    你能为慎夫人牺牲多少,罢免皇太子,罢黜皇后。

    答案:不能。

    刘恒很清醒,慎夫人无子,是没有实力与窦皇后相争。既然争不过,就要学会低调,不要太过张扬。

    慎夫人听到这句话,也被示警。她争不过窦皇后,就不要去争。慎夫人不仅赏赐袁盎五十斤,还大彻大悟。从此,她不再仗着有皇帝的宠幸,做僭越之事。慎夫人处处小心,态度谨慎,这也是为什么,她没有走戚夫人的悲剧之路。

    袁盎的这番话,认识问题很到位。

    现在的窦皇后,看上去温柔贤淑,母仪天下。不久后,她将成为吕太后之后,又一位霸道的太后。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以后再提。

    袁盎仗着皇帝的恩宠,以及自身的才华,得罪了很多人。有皇帝宠信的宦官张同,还令慎夫人难堪,多次令刘恒不高兴。无形之间,还得罪了窦皇后。

    史料记载,袁盎和晁错关系也不好。只要有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离去;只要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错也就离开。两个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谈过话。晁错背后,是皇太子刘启。

    袁盎说话太直,得罪了很多人,在朝中处境很艰难。终于,刘恒也受不了。

    袁盎被调离长安,前往陇西,从中郎将贬为都尉。这一走,他再刘恒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回到长安,踏入朝廷。

    袁盎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暂时离开了舞台,他还没有被上天抛弃,还会回来。现在,我们让他暂时离开。

    袁盎走了,另一个人也登场了。他就是汉初被誉为刚正不阿的执法者:廷尉张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