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二十章 觉醒事件

第二十章 觉醒事件

    88505587

    这是韩二辉自高中以来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串数字。

    韩老海带着在省会郊区工地干了两个多月的力工省吃俭用攒下3000多块钱,加上大儿子立辉带回来的部分工资,里里外外一共5000多块,在电信局眼都没眨便在安装申请书上签上自己名字。要知道,那时候城市普通上班族一个月工资才五六百,五千块钱,这可是小一年的工资啊。别说农村,就在城市,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

    韩老海夫妇就这样,自己可以吃糠咽菜,县城的一碗饸烙面都舍不得吃,但为了孩子,却可以做到“失去理智”般大方。

    韩二辉没有马上给家里打电话,他的嘴巴没有完全恢复,怕引起父母恐慌。为了早点康复,二辉每次课间都偷摸按自己方式做面部按摩,甚至在体育场没人的地方,狠狠抽过自己几个耳光,想通过猛烈击打的方式,让嘴巴尽快恢复。

    其实,韩二辉得的是面部神经炎,在民间有中邪面瘫之说。按照中医诊断,需要针灸配合吃药,否则会留下后遗症;西医则会采用专门药物加上激素静脉点滴;症状特别轻的吃点维生素B2,配合面部按摩,也能逐渐康复。冀州中学校内有专门医务室,虽然设备简陋,但医生很负责。韩二辉以为就是普通感冒引起面部不适,没有多想,便没去医务室。

    上次去铁路边也确实有些受风,那几个可气的女生,非得“指指点点”。

    庆幸的是二辉年轻自身抵抗力不错,一个星期后,眼斜嘴歪症状基本消失。韩二辉便迫不及待跑到学校唯一的公用电话点,排了十多分钟的队,拨通那个已经每天在心里默念几十遍的号码。

    韩老海近几年变得有些耳背,电话里边有时听不太清楚;李翠花便充当起家庭接话员。这个差使她很乐意干,能听见孩子的声音,比多挣一份工钱都高兴。

    不过李翠花很在意电话费,一分钟要七毛钱呢!所以每次通话,她都尽量减少时间,能控制在一分钟内,绝不通话一分十几秒。每次通话,她都一边说话一边盯着墙上挂钟的秒针,那神情和姿势,跟中医把脉简直一模一样。

    通话内容简短精要,而且极具模式化,简直就是公文版的电报。

    “天冷了,多穿点,多照顾自己,家里都好,你不用惦记,没事就挂了吧。”

    二辉本身也不知道电话里该说些什么,梦里哥哥要求自己报喜不报忧,也只能捡着几句报平安的话跟母亲说,所以整体的通话节奏都是由母亲掌控。

    通完电话,韩二辉并没有像孙悟空刚从五行山下逃出那样兴奋,反倒有一丝伤感。他知道目前安装一部电话的成本,也很清楚母亲为什么着急挂断电话。

    儿行千里母担忧,没有哪个母亲不惦记孩子、不想跟孩子多说几句话。

    他恨自己现在没有一个好成绩,没能像初中那样每次回家都有让父母高兴炫耀的事情。如果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一个平安消息确实价值千金;但现在,却是那样空白无力。

    怅然回到教室,韩二辉随手翻开书桌上的数学练习册,没精打采做了几道题,便愣在那里发呆。因为是周日下午,教室没几个人。这样的环境正好适合二辉现在的心情。

    “又在放飞思维啊!”韩延津的出现,让韩二辉尴尬一笑。

    他对这个同桌本来没有太多好感,近视眼但不带眼睛,每天上课都是眯着眼睛问韩二辉老师黑板上写的什么;自己的教材放一边不乐意看,就习惯抻脖子和同桌共用一本。韩二辉对这种奇葩行为很是不解,言语中也多次表达过厌烦。但韩延津对二辉的反感表现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仍然按照自己习惯做事。

    期中考试后,韩二辉极度低迷时,韩延津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经常劝解二辉。只是他的劝解对二辉来说可能有些不痛不痒,毕竟能让一个人真正重新振作的,只有当事人自己。

    直到那天韩延津数学课帮自己解围,反倒引来全班同学一顿哄笑,韩二辉才突然发现这个同桌没那么烦人,而且有点乐天派的特点,不光自己乐天,还愿意帮别人摆脱困境。从那天开始,二辉对同桌习惯和自己共用教材的行为,变得习以为常。不过,韩延津自己配了一副眼镜,上课不用再问东问西。

    “我们的班冠多久不去打球了,最近赵伟很是猖狂,扬言142班无敌啊。”韩延津不知道二辉因为什么事情闷闷不乐,也不好意思直接问,便想着借乒乓球话题当做切入点。

    “有时间我去会会他,抽空练练手重出江湖。”韩二辉本身也属于幽默乐天型,只不过上高中几个月来由于没有很快适应节奏,成绩波动进而造成心理压力过大,便显得郁郁寡欢。

    两个人仿佛没有丝毫学习兴致,索性天南海北闲聊起来。韩二辉讲自己初中时用圆规把班级一男生自行车胎扎爆,圆规针头却卡在车胎拔不出来。结果害的那位同学在修车铺给车胎冲完气,骑到半路又被迫推回去重新补胎。

    韩延津笑得直喊肚子疼。

    正当两人说笑时,陆飞从外边进来,看到两人想笑却又强忍着趴在课桌上,上身又控制不住被刚才狂笑引发的颤动,便以为他们是在笑话自己那天晚上在走廊哭泣。

    “你们是不是在笑话我!”陆飞虽然声调不高,但很明显已经愤怒到极点。

    二辉和韩延津对视一眼,都猛然怔住。他们没想到陆飞能这样无端猜疑。不过,对陆飞的行为,二辉多少有些理解,自己当时不就认为身边的人都在笑话自己吗。看来,陆飞现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自己当初大很多,因此其外在行为表现也更极端。

    韩二辉赶紧把自己初中的窘事又重新讲一遍,陆飞才相信他俩刚才确实没有嘲讽自己,因为他也没忍住笑了。

    “笑就对啦,我们的队长不能这么伤感。”韩延津送给两人一人一个很堂皇的头衔。韩二辉是班级乒乓球冠军;陆飞是班级足球队队长,其地位和重要性相当于国足队长。

    “怎么就不伤感了,他们因为我成绩差,球场都不肯给我传球!”这个陆飞像是钻进牛角尖,刚才气冲冲回到教室,就是因为在球场有两个该传到他脚下的足球,结果到了别人那里。

    韩二辉不懂足球,替补队员都不是,从足球的角度,不知道怎么接话;但插科打诨倒有两下子,“他们是不是不会踢啊,实在不行你就动用队长特权,把他们撤了,换我上去!”

    “我也上!”韩延津也趁机调侃。

    “他们就是不会踢,那球怎么能往那边传呢!应该传我这!”谈起足球,陆飞就满脸认真,但这次没说是因为成绩。

    “他们就是不会踢,估计碰到球也紧张,没看见你。”

    “换我上,我更看不见你,十米之外一片盲区!”

    ......

    “当队长压力大啊,比我们学习压力还要大。”见陆飞情绪好转,二辉便马上把话题引到学习压力方面。谈这个,他有发言权,毕竟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心理涅槃。虽然目前已经从心理低谷走出,但仍时不时会再次触碰到那根感伤心弦。

    从内心讲,也急需有人开导劝解。

    “你俩别看我整天嘻嘻哈哈,心里的苦闷不比你俩少。”韩延津的话让二辉和陆飞很惊讶,没想到这么乐天派的人也会有和自己同样的压力。

    “虽说我是择校生,但中考成绩其实没比你们低几分,无端多花8000块钱。”

    本身需要安慰的两个人,现在却要想办法去安慰别人,陆飞和韩二辉一时语塞。

    “行啦,不用你们安慰我。其实咱们都一样,每个人都有压力,就看能不能自己内心化解。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慢慢熬。”一个乐天派的人,说出这样正式的话,感觉怪怪的。

    “对了,有句话叫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不知道你们怎么看?”韩延津刚才提到凤凰和鸡,正好帮着二辉把话题引到鸡头和凤尾的谈论话题。“我觉得选择鸡头不选凤尾,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弱者的选择。”

    “是啊,几个月前,我还是班级数一数二的,现在成了四十多名,在宿舍排倒数第一,真丢人。”陆飞很大方说出自己成绩,虽然有些叹气。

    “其实没什么丢人的,就算把各个初中学校的状元集中起来,组织一次考试,也会分出个一二三来。各国的竞赛冠军,集中到同一个赛场,成绩不也是有高低好坏之分吗!虽然我是择校生,但初中时也一直都排班级前三。”韩延津果然乐天,也善于举例子。

    ......

    三个班级中等生,你一言我一语,高谈阔论一个多小时。他们的意思很明确,虽然现在班级排名不理想,但绝不会轻言放弃。鸡头也好,凤尾也罢,做好现实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不住气,没有走出低谷的信心和勇气。

    现实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正视学习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调整好心态,端正学习态度。

    “我估计前边那些同学学习起来也不一定就很轻松,你看他们每天不也都加班加点、点灯熬油地学嘛!”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经过仔细观察后的客观猜测,韩延津的话让几个人更是茅塞顿开。

    没错,班级所有同学都面临学习的压力和困惑。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相比,各科都存在一个悬崖式断层。尤其是数学,最难学的就是函数部分,这部分又偏偏被安排在高一。很多高中没能及时调整适应的同学,就折戟沉沙在这道悬崖峭壁。有毅力的同学,咬着牙攀爬过去;懦弱的则是选择了逃避或者始终没能成功翻越。

    “就像长跑运动员,前边和后边的人都在拼命向前跑,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韩二辉想起那些体育生锻炼时的场景,有感而发。

    提到运动员,陆飞便要求二人都进足球队,当替补队员。这里事先剧透,韩二辉自从加入班级足球队,每次上场都会手球,而且还是在后卫位置,气得陆飞直咬牙。韩延津则是因为眼睛近视无法上场,他看不见球!

    几人的谈论,让韩二辉内心一直纠结的被择校生反超问题,也得到释然。

    中考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永久的实力,一次期中考试同样不能给某个人做最终盖棺定论。

    直到教室陆续进来不少同学,三个人才停止继续讨论。

    在外人看来,这可能算是三个中等生的抱团取暖,殊不知这在几个学生三年的高中生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后来韩二辉给这场讨论定义为“觉醒之论”,其影响力不比文艺复兴差。

    “觉醒之论”没几天,142班掀起一场学生要求撤换英语老师的事件。

    校方说是恶性事件,学生这边则称为正义事件。

    事情起因是英语老师有一天上课时,顺嘴说了几句接近讥讽学生的话。从老师的角度,应该就是怒其不争的斥责;但在一帮青春正盛的高一学生看来,就是人格侮辱和诋毁。这个老师讲课,很多同学反应听不懂,班级英语成绩整体偏低。

    好巧不巧,就在英语老师讥讽学生第二天,学校针对高一所有班级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给老师评分!

    最后统计结果,这个高级英语教师在142班所有任课老师中排名最后,甚至有学生在测评表上写着“强烈要求撤换英语老师”的意见。

    其实学生对老师评价的最终统计分数,学生是不知道的。但这名老师因为面子过不去,在课堂上对学生大发雷霆,事情才变得有些严重。

    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因为几句训斥的话就乖乖就范呢。师生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有学生在英语课堂公然罢课。气得英语老师急火攻心,卧床不起,每天都是医务室的大夫上门给输液。

    英语老师的丈夫是教导主任,在学校除了几个校级领导,就属他权利最大。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两口子觉得在冀州中学面子丢尽,便把所有怒火都发泄到142班班主任康老师身上。

    康老师刚从下边乡镇中学调来,在这边就像刚入门的小媳妇,处处谨小慎微,没想到刚上班不到半年,就遇到这么大个雷。

    “你能不能干,不能干就辞职!”教导主任把康老师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收拾一顿。整个走廊能听到教导主任的怒吼声。

    遭到训斥的康老师,本能地选择把怒火又发泄到班级学生身上。当天晚上便召开班会,学着教导主任的样子,劈头盖脸把自己受到的训斥,转移给142班的50多名学生。

    “一个个不好好学习,一天天就知道给我添乱!”这个康老师个头不高,体态偏胖,怒气叉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发泄。

    那神情举止,让人看了不禁想笑。“像一个山药蛋发了芽!”后排男生甚至有偷着乐出声的。

    班会的结果只能进一步将矛盾激化。就连班长、学委几个主要干部帮着安抚都无济于事。排在班级前几名的学生也义愤填膺,整个班空前团结,就是不妥协。

    甚至有人扒出教导主任黑料。这位主任很喜欢管事,上管老师,下管学生,晚上还跟着查寝。有一次晚自习时间,他在学校水房旁边一个黑暗角落,发现处对象的两个学生。责问对方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好好上自习。男生见状,解释说在帮女生辅导数学。

    “你的数学很好吗?数学需要辅导找我,我是教数学的!”这本来是一名教学管理人员比较幽默的教育学生方式,但在现在情况下,也被传为专门跟学生找茬,传来传去被传成这个老师想单独给女生补课。

    142班一个星期没人上英语课,哪个老师都不敢给代课,并不是因为害怕这些学生,而是教导主任不允许,他要凉着全班学生,直到向老师妥协。

    无奈之下,康老师只能挨个宿舍单独做工作,软硬兼施。说英语老师水平很高,只是看同学们学习不在状态跟着着急上火;由这个老师给上课,总比没人上强。

    班级同学态度出现松动,毕竟还要面临期末考试。最后学校由教导处抽调部分英语骨干教师联合到142班听课评课。评课结果是原142班英语老师教学水平高超、授课方法灵活易于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紧贴教材和高考,但班级部分学生听课状态偏差,需要班主任严加管理。

    学生的正义诉求最终以这种方式结束。

    校方完胜,应该说是英语老师夫妻二人完胜。胜的是矛盾解决结果,却也大伤颜面。

    班主任康老师事后调查事件起因,想知道有没有幕后挑事的人。调查来调查去,学生都说是自己的真实意愿,没有任何人组织挑拨。但也有人反映事发前几天,韩二辉、韩延津、陆飞三个人在教室不知密谋什么,见班级回来人才停止;而且那天之后三个人精神面貌出奇的好。

    于是,班主任又把这三人分别叫到办公室,连哄带吓,想从他们口中套出有用的真相。三人把那天谈话如实相告,也坦然测评时给英语老师评分很低,至于要求撤换老师的意见是谁写的,他们心知肚明,却也守口如瓶。

    这个节点,他们内心的阵营划分十分明确。

    康老师意识到自己判断有误,但碍于面子,并没有向几个人表示歉意,反而却又拎着大包小裹的跑到教导主任家赔礼道歉。

    事后,康老师找到韩二辉,问他为什么要给英语老师那么低的评分。

    “她讲课听不懂,态度也不好!”韩二辉说的全是事实,倒也坦然。

    “你知不知道你期中考试英语成绩班级第二!虽然你总成绩和排名不是很理想,但只是数理化往下拉分拉的厉害,其他科目还是不错的。”康老师并不是不负责任,全班五十多名学生,他都需要关注。只不过像韩二辉他们,小学初中时被重点关注习惯了,现在没有被重点关注反倒有一种被遗忘和放弃的错感。

    “别对自己失去信心,咱们老校长跟我提到过你。你要正确看待自己现在的情况,要清楚自己的相对优势。”能从一个普通乡镇中学,调到这样一所省重点中学,康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同行之中的佼佼者。

    从康老师那回来,韩二辉反复想着刚才班主任的话。原来自己一直没有被放弃,一直在被老师和领导关注。

    “相对优势”这个词第一次听,但意思不难懂。现在细想也确实如此,除了数理化,其他科目学起来很轻松啊。

    一叶障目,自己是三科障目。

    韩二辉赶紧找到韩延津,主动停止了他们的一场行动,否则康老师当天就得半道推着摩托走回去。

    “觉醒之论”和英语老师事件后,韩二辉课堂开始变得活跃,尤其是数理化以外科目。

    在学习韩愈《师说》时,老师要求全文背诵。结果第二天老师点名的几个同学,没有一个能够完整顺溜背诵下来,期中就有好几个班级前十的学生。

    “谁能背,请主动站起来。”语文老师很期待有人能主动站出来。

    “韩二辉能!”同宿舍的陈驰主动举手,向老师推荐韩二辉。

    看见他举手,韩二辉还以为这小子要自告奋勇,没成想却把皮球踢给自己。

    “韩二辉,请起立。”语文老师的话音,此时此刻像极了颁奖台上的主持人,她也很期待韩二辉的表现。

    韩二辉站起身,背着手偏侧着脑袋,平复了两秒钟,便开始滔滔不绝背诵。

    “《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全文没有一个遗漏的字。

    只是刚才站起来时,有些紧张,全程语速有些偏快,导致几个长句背诵语调和断句不十分合理。但这种因为紧张导致的偏快语速,又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是因为背诵的太过熟练,用不着停顿细想。

    “哇塞!”“MYGOD!”

    全班哗然,这个最后排男生,以前给前排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几次回答数学问题时吱吱呜呜,被老师批评过。

    今天的表现,判若两人。

    “很好,请坐。”语文老师高兴地不知道怎么去表扬二辉,只是很满意地说了句“很好”。

    这就足够了,韩二辉期待这样评价很久了。至于前排学生投来的羡慕眼神,已经变得无所谓。

    韩二辉从内心深处抬起头。

    “对于过去的不足和遗憾,我们要学会放下,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