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红衣小枪王 » 第四十五章 你走江湖我当头目

第四十五章 你走江湖我当头目

    自打薛秦儿离家游历之后,董杭的生活变得更加无聊了,边打零工边熬生活,偶尔花姐会接济一下他,董杭也都记在心里,或者帮花姐干些家务。

    自小便懂事的高大少年甚至付出才有回报,也从不喜欢欠别人的。

    独自一人过完新年,奢侈了一把,吃完那位名叫二狗的富商送来的骡子腿,董杭心满意足,甚至感觉腿脚更有气力了,便开始重新思索他的大业。兄弟薛秦儿要出去闯荡一番,还牛气哄哄地说回家之时必然鲜衣怒马,董杭嘴上不信,但心底还是希望薛秦儿能混出个样来,到时候他董杭出去和人吹牛也有的吹。

    村里的混混是董杭首先研究的对象。说书先生曾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董杭便觉得,“一村不统何以统领几个村子”?

    细想下来,的确是这么个理儿。

    至少手下先有些人马,也好有些底气。

    董杭也深知,入行之前需要投名状,否则震慑不住那些欺软怕硬的家伙,再者说了,当混混头目怎么也得硬气一点。于是将从铁匠家投来的菜刀连番打磨,没钱买刀买剑的高大少年,已经觉得相当趁手了。

    择日不如撞日,大年初五,看看哪个财神爷送上门来。

    董杭揣着那把菜刀,蹲在村口,准备拦路抢劫,顺便给自己壮壮胆。

    邻里邻居不好意思下手,那遇到个外乡人总能下得去手吧。

    虽然这寒冬腊月鸟不拉屎,但保不齐真有运气不好的外乡人从这里经过呢。

    董杭蹲在村口树下,啃完小半块早已凉透的红薯,仍是被冻得打哆嗦,伸出手哈气,然后互相揉搓取暖。

    小半天过去了,还是没个人影经过,不免有些失望,难不成老天爷都不让他吃这碗饭?

    就在这时,有一白日点灯的老翁从远处走来。

    董杭两眼放光,以树干为遮掩,将手放进破烂棉袄中,紧紧握住菜刀,只等老翁走进,就要行动。

    毕竟初来乍到,董杭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目标,这白日点灯的老翁当真稀奇古怪,身上穿得不像有钱人,走路都不稳当,怕是一只脚已经迈进棺材了。

    但董杭可不在乎这些,本来就是为了壮胆,实在不行,将老翁手上提的灯笼抢来,也算是战功赫赫了。

    老翁脚步不快,董杭心里着急,终于临近之后,董杭忽的从树后蹦出,瞬间掏出菜刀来回比划,大声喝道:“别动!打劫!姓什么叫什么,从哪来到哪儿去!”

    被打劫的老翁并不怎么惊慌,缓缓说道:“在下赵知命,从北边赵国而来。”

    董杭气急败坏道:“你这老头子怎的如此镇静,就不能尊重一下我的职业?”

    赵知命连忙做惊恐状,奈何这位年迈书生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怕,做做样子犹如邯郸学步,让董杭一时间十分无语,怒火更甚。

    赵知命唉声叹气道:“我就一孤家寡人,身上连个铜板都没有,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董杭打量着这位白日点灯的老翁,疑惑道:“当真?”

    赵知命摸着肚子,低声道:“当真。一路赶来,饥肠辘辘,要是有些银钱,早就先填饱肚子了,哪能留到给你打劫?”

    董杭沉思片刻,想了想的确是这么个理儿。

    董杭抚额,犹豫了一下,心想自己已经够穷了,怎的这老头比自己还难,于是从怀中掏出余下的大半块红薯,丢给赵知命没好气道:“得得,今日算小爷倒霉,拿着东西赶紧滚蛋吧。省的一会我改变主意。小爷我宰猪宰狗都只需要一刀,你这么个糟老头,怕是半刀都挨不住。”

    赵知命接过凉透的红薯,目光柔和,连皮都不剥直接塞进嘴里。

    董杭看得目瞪口呆,心想这家伙当真是饿急眼了吧!

    董杭揣起菜刀,催促道:“吃完赶紧走啊,这一带都是我罩的,手下兄弟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不让你在这你就不能在这。”

    赵知命连连点头,话锋一转说道:“其实在下有些看相本事,不如帮你看相?说对说错,全当一乐呵就是。”

    董杭挠挠头,有些看不懂这故弄玄虚的家伙了,没好气道:“别糊弄我啊。我听人说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今我都多大了,还能看出个什么来?你真要有这手艺,还能饿肚子?”

    赵知命笑道:“明年及冠。”

    董杭愣在原地不知所措,难不成自己遇到活神仙了?要不怎么一打眼就知道自己多大了。

    董杭轻咳两声,伸出手说道:“要不给你看看也无妨。”

    有“观人知命”一说的赵知命仔细查看,高大少年掌纹错综复杂,乱线横在掌中,金星丘与土星丘却格外饱满。

    赵知命认真说道:“是个操劳的命啊,但一点都不耽误日后平步青云。”

    平步青云这个说法实在委婉了点,但赵知命觉得此情此景,再说得多些反而让董杭生疑。

    董杭大笑,如实说道:“前几天有个老板指点我去南州来着,说什么在那边有个宗门,我去可获得机缘,被我给辞了。我现在只想着将村里的泼皮混子收了,给他们当老大,手下三五个人,多威风。”

    说漏嘴的少年赶忙闭嘴,生怕自己的高大形象在老翁心中一落千丈。

    赵知命说道:“三五人实在少了些,以后说不定要领导千军万马呢。”

    董杭笑容灿烂道:“借先生吉言!”

    其实赵知命知道这些年高大少年并不好过,但能苦中作乐成长如此心性,已经极好。

    赵知命满脸欣慰,想起高大少年的那位亲生母亲,也是个性格极佳的女子,奈何出身低微,是个被临幸的奴婢。当年赵知命从中洲回来,道心已乱,在那个以佛为本的国家,地位一落千丈,处处受到白眼,也只有那女子有耐心以礼相待,能正经地称呼他一声“先生”。

    那女子临终前曾说道:“烦请先生帮看一眼那孩子,一辈子平安健康足以。”

    于是便有了赵知命便徒步南下。

    赵知命伸手,搭在董杭手上,原本欣慰宽和的脸上骤然严肃,最后化为恼怒。

    还未及冠的年纪,手上怎得如此粗糙了。

    少年自小的片段在他眼中一一掠过。

    赵知命潸然泪下,灯笼当中烛火摇曳。

    他望向这偏僻小村,紧紧握拳,整个鱼龙村都在隐约颤抖。

    董杭看着泪流满面的老翁怔怔出神,不知这老翁为何如此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