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尸朝 » 第12章 新的赚钱门路

第12章 新的赚钱门路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用来生产蜂窝煤的流水线,也已经建成了十余条。

    不断的生产着蜂窝煤。

    董科学又去牛楼村搬空了全村一半的铁匠直接到工厂里来建高炉生产锻铁,用来扩充急需的蜂窝煤炉,光这笔买卖就花了一千两银子。

    幸亏李修为仗着自己能说会道,让等货的商人提前预支了部分钱财来应急,不然张三法已经准备好剃度出家躲开这个银子克星了。

    随着蜂窝煤流行开来,张三法与翁田那里的合作关系也愈加紧密,一些蜂窝煤和煤炉开始走水运送到京津地区,打入了一线地区,李修为要不是因为董科学太过于烧钱,还打算去京城开一家蜂窝煤店来。

    但这些都是长期投资,生产线的建立为之后商品生产提供了稳定性。

    而铁匠铺建立,是为了下一步建造武器的,因此虽然耗银颇多,但也没人反对。

    为了节省成本,张三法一度指挥工厂护卫队,上午锻炼,下午帮助拉送货物,美名曰“押镖。”

    天气像是害羞的小姑娘,冷空气总是不告而来。上次光临了山东后,又阳光了几日,随后又开始降温,冷热反复交替。

    这也给蜂窝煤厂提供了发展的时间,不断地进行铺货,不断地进行研发。

    董科学在制作蜂窝煤的过程当中,发现加入适量的助燃剂能够让蜂窝煤充分燃烧,比如从草木灰中提炼硝酸钾这种强氧化剂,这样就可以让蜂窝煤更好的燃烧了。

    或者是地里剩余的小麦秸秆,经过加工制作加入蜂窝煤中,也会更好的燃烧。

    总之,在董科学的不断试验下,几乎每周,蜂窝煤都会改革创新一次,折让他们的蜂窝煤彻底打开了市场,直接供不应求。

    赵三石和赵四理又去了枣庄峄城寻找煤炭来源了。半个月不到,他们提供的来源就已经远远不足了。

    尽管张三法使劲了浑身解数去把周围的煤炭产量全部买了过来,尽管蜂窝煤仅仅需要碎煤,需求量算是少的。但依然架不住量多。

    张三法发话了,赵三石和赵四理尽管去签,只要价格合理,来多少煤,这边就消化多少。

    比较难以解决的是铁矿,如此大规模的铁矿含量,需要上报官府,提供民用铁矿需求的证明,不然不给矿源。

    张三法又再次展现了老油条的风范,和翁田搞好关系,制作煤炉资源问题算是解决了。

    当然,很多的铁锭都被存储了下来,用来下一步制作武器,不过现在条件没有达到要求,只能先把资源存下来。

    有了已经建好工厂的掩护,外人根本不知道存这么多铁锭是什么用。

    张三法统筹这些资源的分配,忙的焦头烂额,董科学也没闲着,正在筹备肥皂,酒还有开春的纺织机器了。

    肥皂和酒对于目前是最能容易开发出来的简易商品,但对于周围的群众来说可用性并不高。

    酒能够在北方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肥皂对于富裕的南方来说用处才会更大。

    三人一合计,张三法准备先让董科学把这两种东西制作出来,先打开销路再说,届时如果火爆的话,张三法和李修为将会一南一北打开销路。

    ······

    董科学犹如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不管是在哪里,只要能够让自己搞研发,那肯定勤勤恳恳,一准能够把东西研发出来,至于能不能用,在这个大明朝,随便漏出来一点,都能轰动整个时代。

    经过缜密推理,董科学打算先制作比较复杂但更能受到北方人欢迎的高度白酒。

    准备好材料,三人有一次聚集到密闭的厂房里。

    现代酿酒工艺流程非常简单,就是:配料(大米+曲+水)—发酵—蒸馏—成品酒。

    三人先准备了百斤米、六两酒曲、三百斤蒸馏水。

    “下曲量在冬季和夏季应有不同,冬季为0.7-0.8%,夏季为0.5-0.6%。以原料的总量计算。原料与水的比例,应控制在1:2.5~3,水量多对发酵无什么影响,水量少则因酒精分子含量高而仰制酵母的生长繁殖。”

    董科学想来是昨晚复习了一夜手机上的知识,现在不厌其烦的讲给其余两兄弟听,也不管听没听懂。

    三人把大米和酒曲碾压的极碎,这是为了原料之间能够充分反应。

    董科学用自制的一个温度计,反复测量,确定好温度保持在30度。

    随后,加入稀释的白醋,将水的ph值调到4-5的范围。至于测量方式,董科学找来了胭脂铺里用的腌制,上面都是用花的汁液染成的,很容易就能变色,根据颜色的变化,就能轻易地发现水的酸碱度。

    室内的温度维持在了30度,董科学不敢大意,让佣人在外面点燃了火堆,小心翼翼的控制好温度。

    下曲水温需要更加严格的控制,无论生料和熟料,不能超过36℃。因为下曲后升温的幅度为5~8℃。水温超过42℃时,发酵剂就会衰老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发酵液只甜无酒味的原因。

    先将原料蒸煮。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过心即离锅,冷却到36℃以下时,加生料曲种搅拌、密封发酵。

    采用这种熟料发酵方法,五天左右即全部发酵完毕,然后蒸馏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将大米蒸煮成米饭,无夹心即可。

    蒸煮完成后,董科学直接把材料密封在了几个大瓮内,时刻保持好温度,开始了发酵期。

    在整个发酵期间,搅拌的次数在3-5次,即投料时充分搅拌一次,发酵旺盛时充分搅拌一次,原料漂浮于液面时再充分搅拌一次基本可以了。

    当然在发酵液由浑浊变清和由清变为淡茶色时再拌一次也可以。如上所述在搅拌时,一定要将容器底部的原料搅拌上来。

    张三法和李修为时刻担心几天后,这几口大瓮出来的都是醋,董科学告诉他俩:在有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醋酸,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其产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话,就一定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只要做好密封,肯定没什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