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豪强 » 第三十七章 发家致富

第三十七章 发家致富

    而这第一笔生意,要向哪方面发展,这就要需要深思熟虑,不能异想天开,毕竟要考虑到古代的生产力,所制作的物品就一定要贴合实际,石清泉深知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一上来就造火枪大炮,那绝对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石清泉用大部分的钱,准备在乡县建设小型的工厂和作坊,产品的重点放在玻璃,砂糖,酒精,香水等等合法的商品上,调拨大批量的劳工与匠人,投入到各项产业的实验当中,以便加快生产线的建立和运行速度,为将来做好铺垫。

    至于销售渠道与产品的推广等问题,都可以慢慢来,毕竟有了超越时代的技术,还怕没有人买吗?

    至于原材料,则在山寨当当中挑选,以精明强干,有经商经验的人来负责采购,为了防止他们携款潜逃,一家人里面只挑选其中一个人去办理采购事宜,家眷容留在山寨,由专人看管,如此一来,也算是保证了原材料供应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虽然这些事都有专人去办理,但是石清泉也没有荒废了最为主要的任务——培养私人武装。

    在石清泉的规划之中,私兵的数目不会太多,但是必须具备足够的战斗力,否则即使有钱,也在乱世之中很难打开局面,古代战争的基础,并不在于武器与理念,而是纯粹的拼搏士气。

    他这些日子里,会在闲暇时观看兵书与史书,总结出了士兵的大致溃逃率,像是民兵只要人员伤亡达到百分之五及以上,就会一触即溃,甚至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员,在短兵相接后,一触即溃,逃得比兔子还快。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民兵身上,甚至常见于军队当中,而在宋朝更加极端,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领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这就陷入了一种“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尴尬局面。

    试想,宋朝的主力部队,大小将领都会定期轮换,士卒们不会有固定的“主心骨”,而且军中必定会有文官来担任监军,文官不懂打仗,但是为了避责,就会胡乱调遣部队,严重干扰了武将的指挥判断。

    这样一来,导致宋朝军队内部的权利构架非常复杂,武官将领几乎全部都是由文官控制,文官把持着军队的一切大全,甚至连军饷、粮草等补给都归属于文官掌握。

    毕竟不是所有文官都是虞允文,也不是每一支军队都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大多数军队还是会进行抢掠,乃至于屠城等残暴举措的为主要获利手段,来保持军中士气高涨。

    毕竟一个月就那么几百文钱,我跟你玩什么命呢?

    而战争的爆发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死伤,尤其是底层军官与士卒的损失,无论是仓促受训,就被推上战场杀敌的新兵,还是那些百战不死的老兵油子,在短兵相接,与敌军面对面时,都难免会心慌胆颤,想要支撑他们卖命,就要有足够的利益。

    宋朝的军队都经历了什么?他们被官僚集团肆意地榨取劳动力,吃绝户,自己的军饷,果腹的粮食被肆意克扣,就连死后的抚恤金都不知会“花落谁家”,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那才是真正的奇迹。

    而不拆屋,不掳掠的岳家军,为什么战斗力高昂,能与金军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输少赢多?那都是在保证了充足的后勤,以及按时发放的军饷以及抚恤金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事情,而这些在石清泉眼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北宋军队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钱从哪儿来?

    山寨现如今的规模,已绝非他已不是昨日的他,小丘山也绝非是昔日靠劫掠为生的小寨,现今,除了原先的八百名青壮外,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招募了足足六千余人,这些,有些是从其他地方逃难过来的流民,有的是本土的农民,亦或是被官军围剿,生存环境被严重挤压的山匪。

    看似拥有了近万人之众,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只是吃干饭的而已,所携家眷只有区区两三百人,而且这些人里面,绝大部分还是妇孺,男丁能占四成,还是把老头子也算了进去。

    石清泉现在要管理足足六千人的温饱,饷银,衣食住行,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这种缺乏足够的资本让他继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他才会迫切地想要找到一条财源,来解决当前的困窘状态。

    天赐良机,周如珍的到来,让这三千余名老弱妇孺,有了一丝用武之地,虽然她们没有足够的体魄,不适合参与战斗,但是她们却有许多的特长,譬如纺织,女红,烹饪,酿酒等等,都能为山寨赚来一份不菲的收入。

    而这些人的到来,也令得石清泉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安排一下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贩卖私盐。

    盐铁自古以来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之一,尤其是宋这一朝,尤为突出重要,对内花费在宫女,思源,皇家礼仪,以及高薪养廉上,就要花费千万之多,对外更是要投入“岁币”,来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和平。

    自然而然对于官盐的盈利要求,比以往的任何朝代都要高,这也就导致了官盐的价格居高不下,百姓们也不得不为了生存,铤而走险,私煎私卖,偷偷摸摸地倒卖。

    风险与利益并行,没被抓到,家财万贯,享受富贵,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安生日子,自然是不亦乐乎,但稍微不慎就会被抓到,就会“喜提”杖责一百,刑狱三年,如果在贩盐的途中,携带武器,就会罪加一等加罚流放,重者诛灭九族。

    不过这对于石清泉来说,就完全没有任何约束力,毕竟就凭他做过的事,杀过的人,斩首都是轻得,真要是落得个兵败被俘,最起码也是个凌迟。

    而想要贩卖私盐,就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制盐,而无论是黄河,还是渤海,亦或者是距离最近的黄海,都有五百里路程。

    在当地没有背景,又没有势力,想在人家的地盘上制盐贩死,这无异于打着灯笼上茅厕——找死!

    既然海盐没有希望了,那石清泉便将目光瞄向了邹县的白石池。

    袭庆府下辖十县,其中以仙源县最为富饶,而邻近的邹县因为水源稀薄,植被稀疏,交通闭塞,人口也非常稀少,而且临山匪患猖獗,而白石池这一片,则是整个邹县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原因无它,咸水湖可以制盐。

    石清泉想要贩盐,哪里无疑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可也有一个麻烦事,白石池由古树川的盗匪占据,在邹县这块地界上,基本就没有敢招惹他们的势力,即使是官军,遇上这帮亡命徒,都不得不暂退三舍。

    “去将二头领请到聚义厅来议事。”

    自从吸取了上次冒然袭击孙家庄失利的经验后,石清泉就变得小心谨慎了不少,凡是与带兵打仗有关的事,就势必要向讹祁请教,以免再闹出什么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