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常安传 » 第三十一章 原我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第三十一章 原我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阮应诚不停的挥舞着马鞭,胯下的骏马嘴里快速的喷吐着白雾,四蹄将白雪踏烂变成黑泥。

    十多日前离开天京时他很着急,但心里满满全是兴奋。

    今天离开兴平时更急,但心里又多了一丝恼火,埋怨自己的三弟连两个人都看不住。

    可当他出城不远竟然看到路边有人在贩卖印着阮家族徽的货物时,差点暴跳如雷。

    如果不是方业成拉着他,或许阮应诚会直接下马打杀了那个庄家汉子。

    一番询问后得知这些货物是被丢弃在几十里外官道旁的一块草地上时,方业成便知道大事不好。

    当他们赶到那个地方,发现了河边的脚印,又顺着脚印找到山林里阮应平的尸体,当时阮应诚的脑子里便只剩下了暴怒,只想杀了那个少年和小丫头片子,管他是什么千年不遇的修道奇才。

    两人又快速将附近几座小山包扫了一遍,除了几具阮家护卫的尸体再也没有其他的发现。

    方业成当机立断继续沿着官道向北追,因为阮应平的信里提到过那个少年是带着自家妹子去五原寻亲的。

    所以两人没有任何停留,甚至连阮应平的尸体都没有处理便重新上马向北疾驰。

    在路过的村镇一打听,果然有个少年带着一个小姑娘买了马匹衣裳和干粮往北去了。

    阮应诚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眼中闪起精光,根不不去理会还打算多问些有用信息的方业成,猛地一夹马腹,在马匹略显有些无力的嘶鸣声中飞快远去。

    方业成叹了口气,也只能立即纵马跟了上去。

    他们终于在第二日的傍晚赶到了一个岔路口,往左是朝西北到平远,往右则是向东去五原。

    阮应诚两人都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一拉缰绳,马首往右侧一偏,直奔五原而去。

    或许是冬日傍晚的光线太过昏暗,也可能是地上的积雪已经被往来的旅人踩乱,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两行向左延伸的崭新蹄印。

    而常安载着小菀,沿着往西北的官道刚刚弯到一座小山,拐进路旁一个冒着数缕炊烟的小村落,也不知道身后数百丈外有两骑快马刚刚与他们擦身而过。

    ……

    平远是西北第一雄城,城墙高逾百尺,宽约两丈,守着大周的门户。

    往北是无尽的沙漠,往西穿过茫茫的戈壁是相邻的越国,一个受天殿控制的所谓天国,在边境上不时便与大周有些小的摩擦。

    所以两百多年前,大周在平远城往西一百里左右的戈壁里,从北到南设立了十个哨所,用来监测对面的举动,以便提前做出应对。

    后来随着流民以及往哨所贩卖物品的商人聚集,这些哨所慢慢发展成了一个一个规模不太大的军镇,永宁便是其中之一。

    据说这个文绉绉的名字是由永宁第一位镇守所取,寓意大周边疆能够永保安宁之意。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名字取得好,永宁镇的守军与邻国的军卒在中间隔着百余里的戈壁滩上相爱相杀,却一直好好的立在大周的西北边陲,经历了两百余年的风吹雨打。

    永宁镇很小,长宽大约各五百丈左右,四周有一圈半人高的低矮土墙,只有东西两个用几根大的整木做成的门。

    横着的那根整木上挂着一块匾,不知道被戈壁滩上的风沙刮了多少年,面上满是裂痕,只能依稀辨认出上面还写着“永宁”两个大字。

    门外摆着拒马,几个手持长枪腰挂佩刀的官军站在门口查验着进出的人。

    虽是边陲军镇,但承平百年,城内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门口的检查也不严,除了不能携带武器入城,其他也没什么太多的禁忌。

    守城的士卒看着一个少年牵着个小丫头,背了个也不大的包袱,直接挥挥手就让他们进去了。

    小菀好奇的左顾右盼,不停的观察着这个她将来生活的小城。

    他们从东门入城,一条压实的土路一直笔直向前延伸,隐约可以看到路尽头的另外一道城门。

    两旁几乎都是黄土和着干草砌成的房子,两层高的小楼,上面住人,下面是铺子。

    常安随意找了家路旁的食铺,要了两碗西北特色的面片,一碗加辣一碗不加。

    掌灶的老板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从有些发黄的白布盖着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团,在撒着薄薄一层面粉的木板上快速的搓揉,然后擀成薄片又切成小块,丢进锅里翻滚的清水中。

    待方形的面片全部浮在水面上,老板用木篓乘到两个大碗里,舀入一勺熬煮发白的大骨汤,再浇上一层牛肉做的卤子,撒上葱花,香喷喷的煮面片便能上桌了。

    小菀夹了一块面片,噘着小嘴吹凉后咬了一小口,好吃的弯起了眉眼。

    常安笑着将碗里的碎牛肉夹到她的碗里,笑着说道:“喜欢吃就多点。”

    铺子里暂时没有其他的客人,老板用围腰擦着手坐在另外一张桌旁,闲着没事,看着常安两人问道:“小兄弟以前没见过,第一次来我们这?”

    常安咽掉嘴里的面片,停下筷子应道:“是啊,刚到。”

    “来这干嘛?”

    “也不干嘛,就是到处瞧瞧。”

    “这风一吹到处都是黄沙的破地儿有什么好瞧的。”

    “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嘛。”

    “我这瞧了几十年了,咋就没瞧出啥风景。”

    老板嗓门很大,说话也直,习惯了大漠的风沙,想什么说什么也不怎么在意语气。

    第一次和这些边陲的糙汉子打交道的人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常安却没这种感觉,反而没来由觉得轻松,不用去猜是不是话里有话。

    他很自然的将话题一转,说道:“老板,你这面片够劲道,味道又好,可有什么诀窍?”

    老板听到别人称赞自己的手艺,不免有些得意,悠哉的喝了口手边的浓茶才缓缓开口:“不是我跟你吹,平远城里咱不敢比,但要说这周围十个军镇里,那还真找不出哪家的面片有我做的好。”

    说完,他得意的瞟了眼常安,意犹未尽的说道:“老哥跟你说啊,要想面片做的好吃,你得……”

    “得什么得,你在那装个什么劲儿!没看到有来客人了,赶紧滚回去煮面!”

    老板还没来得及向常安炫耀自己的绝技,铺子里已经响起一阵浑厚低沉的女声。

    老板被这一声大吼吓的一哆嗦,原本翘着的二郎腿也落到了地上,回头看了眼铺子里那个拿着块抹布,膀大腰圆的泼辣妇人,觉得这个蠢女人在外人面前落了自己的面子,想要站起来骂两句,但对上那双带着“杀气”的虎目,气势不自觉的就弱了几分。

    老板愤愤的瞥了妇人一眼略微有些不满,但很快便重新笑着和刚走进铺子的中年儒生打起了招呼:“陈先生来了。”

    被换做陈先生的儒生拱手道:“是啊,老板好啊,一个人,还是老规矩。”

    “好嘞!”

    老板拖着嗓子一声吆喝,重新走回了灶前开始揉面。

    妇人拿着抹布上前麻利的将儒生面前那张本就擦的很亮的桌子又擦了一遍,有些讨好意味的说道:“陈先生您先坐,面片马上就好。”

    中年儒生笑着点头道了声谢,缓缓坐了下来。

    妇人又赶忙给他道了杯热茶,一改和自家男人说话时的凶样,满脸笑容的说道:“我家那小子在学堂您得多担待,要是不乖您往死里揍,那小子随他爹,皮实,抗揍。”

    中年儒生笑着应道:“嫂子放心,孝贤在学堂很用功,已经可以背诵《幼学琼林》的《祖孙父子》篇。”

    妇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幼学琼林》也不明白什么《祖孙父子》篇,但知道是在夸自己儿子,脸上顿时笑开了花,一个劲儿的感谢那名儒生,不停的说着以后那孩子要是能考中个秀才定是忘不了陈先生的恩情。

    妇人常年操劳,嗓门也大,坐在旁边的常安不用刻意也能很清楚的听到他们的对话。

    此时常安也有些好奇的打量着那名中年人,一身灰布长衫,脚踏黑靴,头发规整的束成一个发髻,两鬓夹杂着几缕华发。

    看着像是个说不上落魄但绝对不能算得志的读书人。

    常安礼貌的点了点头,中年书生笑着回礼,目光自然而然的扫过小菀。

    常安回过头,准备继续吃面,却愕然发现自己碗里多了许多碎牛肉,再看向小菀的面碗,无奈的叹了口气。

    小菀贴在碗壁吸溜着面片,眯眼笑的很甜,脸颊上还挂了些油花子。

    常安掏出帕子帮小菀擦了擦嘴,又向老板单独要了份卤牛肉放到了小菀面前。

    中年儒生坐在桌前,两腿微分,双手放在膝上,腰背挺的笔直,看着常安二人会心的笑了笑,轻声吟道:“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