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春秋五剑 » 第四十三章 吴使

第四十三章 吴使

    勾践令士卒退下,叹息说:“吴国遣使来,必然有事发生……军师,你可知吴国最近的动向?”

    范蠡说:“回大王,据在吴国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吴国最近并无大动作,练兵也平常,看不出备战之迹象。”

    “情况属实吗?”

    “属实。”

    “那吴使来我越国是为何?”

    范蠡、文种沉思许久。

    范蠡突然说:“大王,臣以为吴使此次前来,对我越国乃是一个良机。”

    勾践问:“此话怎讲?”

    “吴使前来一定是为了麻痹我们,想与我们议和。”

    “哦?”

    “大王何不将计就计?答应与他们议和,一旦达成协议,我们便可以逼迫他们签订条约。”

    勾践冷哼:“即使签订了条约,他们岂非也可以随意撕毁?”

    “若果真如此,吴国必然会受天下之耻笑。”

    勾践大笑几声,说:“以寡人对吴国的了解,他们不会在意。”

    文种突然说:“据臣看来,伍子胥不怕。”

    勾践点头,沉思着说:“伍子胥老谋深算,诡计多端,有他在,我越国就别想睡安稳觉。”

    范蠡说:“臣以为,若是我们与吴国达成协议,而吴使不愿签订条约,那便足以说明吴国必定有所行动。”

    勾践点头附议。

    文种突然想到了什么,说:“大王,吴使前来,倒是解了臣一个疑惑。”

    “什么疑惑?”

    “行人大人并无叛变。”

    “哦?”

    “吴国想与我越国议和,同时将曳庸送回来,岂非是在向我越国表达诚意?”

    勾践沉思一阵,说:“话虽有理,但不能就此断定……军师,曳庸之事,你是如何看法?”

    范蠡说:“行人大人归来,范蠡也是刚刚听文种大人提起才知晓。不过据臣所知,行人大人在吴国大牢中并未遭吴国人用刑,就凭这一点,确实很难说明白。”

    “曳庸此行毕竟也有功在身,你们同朝为臣,应该一起去看看他。”

    范蠡、文种应诺。

    勾践又说:“文种,寡人暂任你为行人大夫,顶替曳庸,去接待吴使。”

    文种接纳。

    夜。

    曳庸府。

    文种拿着烛火,和范蠡走在府上。

    烛火照应的地方尽是灰尘和蜘蛛网。

    文种带着范蠡去了曳庸在的那间屋子,发现曳庸躺在地上,以破烂的外衣为被,实在可怜。

    二人叫醒曳庸。

    曳庸见他们同时前来,不胜感激。

    范蠡深感同情,眼中已含泪:“真没想到大人会落得如此下场,早知如此,当日吴国之行,范蠡应替大人去。”

    曳庸苦笑,说:“曳庸这般,还能让二位前来看我,曳庸已感激之至了。”

    范蠡说:“若非大王提醒,范蠡还不知大人已经回国。”

    曳庸眼睛一亮:“是……是大王叫你们来看我的?”

    范蠡点头。

    文种说:“大王也承认你此次吴国之行,为越国立下了功劳。”

    曳庸激动地流泪:“真……真的?”

    文种点头。

    曳庸哭得就像个孩子,让人看了都心生怜悯。

    范蠡说:“事已至此,我和文种大人一定尽全力照顾大人,大人若有需要,尽管和我二人提。”

    曳庸就像突然被人打了一巴掌,说:“如此说来,大王还是不信我。”

    范蠡、文种低头。

    他们也不知如何说。

    曳庸长叹一息,说:“二位可能有所不知,当初越国废太子之时,曳庸犯过大错……但曳庸对越国之心从未变过啊……”

    文种说:“放心,大王一定明察秋毫,也许不久之后,大王还会重用大人。”

    “我等……可要等到何时啊?”

    文种叹息:“越国有战之时!”

    曳庸微微一惊:“什么?有战?”

    范蠡说:“行人大人可能还不知,你被吴国放出的同时,吴国使者也在前往越国的路上,眼下已住进国宾驿馆。”

    曳庸更感到意外:“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种说:“军师以为吴使前来是要与我越国议和,若果真如此,他们放你回来,是要向我们表示诚意,那你的嫌疑就可以洗清了。”

    范蠡说:“大王还让文种大人暂任行人大夫,去接待吴使。”

    曳庸这才明白。

    文种思量着说:“只是我不明白,若果真是议和,大王为何要我去接待吴使?”

    范蠡说:“照我看,大王是想让你去麻痹他们。”

    文种说:“万一大王不答应议和,而且决心要与吴再战,那该如何?”

    范蠡摇头,苦笑。

    文种又问:“你就不想劝阻大王?”

    范蠡说:“眼下越国已是进退两难,只要开战,越国必败。如果议和,等吴国缓过气来,越国会更加危险。”

    “以我之见,应该抓住眼前的良机,试图化解吴国对越国的仇恨,从而实现达成的议和。”

    范蠡笑了笑,说:“你太乐观了。越国刚刚取得一场胜利,国内士气高昂,恐怕没人愿意议和。再说,你我都是异国人,大王会接纳我们的意见?”

    文种思量一阵,说:“大王既然让我去接待吴使,说明他心中还是有议和之心……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力争议和。”

    范蠡又笑了笑,说:“你怎么还不明白?眼下吴国已有备战之迹象,大王也已经意识到,所以今日在大殿上,大王才会向我问吴国之动向。一旦吴国有个风吹草动,大王一定会先发制人。”

    “可我们为了夫差继位花了那么多心血,为何看到议和的机会就如此放弃?”

    范蠡苦笑:“因为大王对吴国的看法与你我不同。”

    文种长叹一声,忽然想到了什么,问曳庸:“楚将军还未回来吗?”

    曳庸摇头。

    范蠡感到意外,问:“楚将军回越国了?”

    曳庸说:“这次正是楚将军送我回来的,我在吴国没有受刑,也是楚将军在吴人面前替我说情。”

    “那他现在何处?”

    “他说他要去做一件非常重要之事,很快就回来。”

    文种说:“他本来让我不要将他回来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尤其是大王,眼下你已知道,可千万不要声张。”

    范蠡点头答应,思量着说:“吴使来了,他也回来了,看来他一定带回来了我们需要的消息。”

    文种说:“我也是这么想,只是不知他现在何处?”

    范蠡就像松了一大口气,说:“你明日先去见吴使,试探一下他们的口风,也许等楚将军回来,一切都好说了。”

    文种微笑:“看得出你对楚将军非常信赖啊。”

    范蠡也笑了:“楚将军于你我都有恩,此次又保全了曳庸大人的性命,等他回来,既能告诉我们吴国的机密,又可以替曳庸大人洗脱嫌疑……更重要的是,种种迹象表明,楚将军没有背叛越国!”

    文种、曳庸均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