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儒圣 » 第二十七章 真凶何人?

第二十七章 真凶何人?

    可这寄名寺产,逃脱税赋之事,不是整个宋朝,都在上行下效吗?

    什么时候这也能算是,可以拿到公堂上说的了?

    若是真如此细细论下,那这天下又有几人无罪!

    一时之间,颜师召怒如泉涌,只觉得受了天大的冤屈,朱熹不公,何故单是针对他颜家!

    想及往日,族兄颜师鲁多有朱子有故交,自己还曾蹭过几顿饭呢,何至于今日如此薄情!

    莫不是族兄何时得罪了这朱子?

    他这里思绪万千,落在嘴上,便似有万千话语堵着,全不知该说些什么,竟成了一个结巴来。

    “我,这,不······”

    朱熹这话说出来,却不是让他来申辩的。

    就算他是个哑巴,傻子,该有的判罚,一个也不能少掉。

    “颜师召,除了侵占土地,偷逃税赋外,你还指使家奴行贿!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颜师召这时的状态要好上不少,已经可以狡辩了,当即为自己申诉道,一张口,却如同昏了头般。

    “大人,这么做的可不止我一个啊,您虽是天下儒宗,却也能担得起此怒火吗?”

    果不其然,朱熹大怒,当即丢下一个令签,命人用刑。

    “住口,你这无耻之徒!且不知你所逃之赋,尽会落到寻常百姓头上!你餐后喂狗的一只鸭子,也许便是饥困小民的救命粮也!你真是枉读了圣贤书,还敢在此威胁本官,给我打,狠狠的打!”

    颜师召这时候也明白,自己情急之下说错了话,连肠子都悔青了,平日里威胁龙溪知县惯了,全忘了这大儒的来头。

    这可是天下理学宗师,门徒无数,恐怕连皇帝来了,都得以礼相待,不敢随意处置,更不要提自己了。

    杀威棒重重的落下,轻轻的打在了颜师召身上,衙役们明显存了些心思,不愿意得罪死了。

    这次朱熹也并未多说些什么,只因那颜师召多年养尊处优的身子骨,恐怕经不起杀威棒的凶残。

    果然,这还没用上三分力的棒子,就打得他哭爹喊娘,涕泗横流。

    朱熹见打的差不多了,便命人停下,只冷冷的看着颜师召。

    多年未曾受此皮肉之苦,颜师召只觉得天昏地暗,分不清东西南北来。

    几人衙役对此甚有经验,上去一番操弄,这个耆老终于清醒了过来,只是失了所有威风,再不敢嚣张一点了。

    这时,朱熹又提高了声音,厉声问道。

    “颜师召,我最后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可诚心回答,不敢有丝毫隐瞒!我问你,这蔡元定受袭一案,可否与你有关?“

    颜师召本来还在迷糊中,一听此话,立马清醒了起来,身上冷汗直冒,连忙摆手道。

    “不不不,此事绝对与我无关啊!请朱相公明鉴!”

    “哼,我看你还是不老实!”

    朱熹又是一声厉呵,吓得颜师召腿的软了下来,却还是死命的摇头,坚决否认此事与他有关。

    又是一阵沉默,接下来又威吓了颜师召几次,见实在问不出什么结果来。

    这才对衙役们下令,让他们把颜师召关进大牢之中,好生看管,不能让此人出了分毫差错。

    等颜师召以行贿罪,被收押进大牢之时,又有一批衙役们出动,将颜家之人,挨个请到了衙门中,逐一审问。

    朱熹早知地方官吏们的懒政,便又借着此次审案,召集齐了众官吏。

    把他们集中到一厅之中,集中办公,饮食同坐,议事办案,皆在明处,以取君子慎独之意。

    若是简单案件,则分头审理,若是复杂案件,则共同会审,他在此亲自示范,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又定下规矩来,要求统一标准,防止乱判。

    这几日对颜家的集中会审下来,反倒是解决了漳州龙溪等地,多年来的积案。

    翁德广不停的在一边赞扬朱熹的英明,其余官吏对这老儒的手段,也是心生警惕,不敢懈怠。

    可朱熹却仍是闷闷不乐,心生疑云。

    林登这几日来,全程在一边打下手,自是知道朱熹为何阴郁。

    自从查这颜家以来,已将近一周的时间,就连颜家往日里的许多隐秘,都被一一查清,主持了公道,可这颜家行刺蔡元定一案,却是迟迟没有一点头绪。

    莫说是颜家主事之人,颜师召的一脸决绝,一口咬定,不是自己所为。

    就连颜家的其余家丁仆役,也都是找不出一点消息来。

    甚至就连隐身衣,匕首这样的物证都找不到踪影,莫说从颜家中找到相似之物了,就连颜家从何处购得此物,都没有丝毫线索。

    这一切都在说明,袭击蔡元定的并非是颜家。

    可这太离谱了,除了颜家,这龙溪之地,又有谁会对他林登和蔡元定心怀不满,要行凶杀人呢?

    按照谁受利,谁行动的原理,那么颜家就必然逃脱不了干系。

    若是林登和蔡元定都死了,朱熹手下一下子少了两员干将,颜家便再不用担心,会有人清查出他们侵占了多少土地来。

    从这里来看,颜家是最有动机做下这桩案件的。

    几日以来,虽然毫无线索,可所有人都在心中笃定,这件事十有八九,就是他颜家人干的。

    只是那颜师召确实高明,能做的如此滴水不漏,看来这是个做脏活的人才啊,难怪颜师鲁会让他来做主事人。

    可惜大宋毕竟是个文明的王朝,没有证据,就不能随意定人罪责。

    尤其这一家,还是他颜师鲁的家,这位在朝堂中地位不凡的泉州知州的家。

    贵为一地“太守”,前监察御史,吏部尚书,这位从宣和元年活到现在的老人,在听到消息时,差点没直接气死过去。

    宣和元年是什么年份啊?那是北宋王朝对宋江招安的年份,也正是如此盛世时期,他颜师鲁出生了,可惜从他出生起,宋王朝就一路江河日下,往谷底滑去。

    等到他颜师鲁中进士时,已经是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了。

    那一年,他朱熹还是个半大小子,连字都认不全呢!今日竟敢如此辱他?

    想他颜师鲁多年为国为民,尽忠职守,遇事尽言,无所阿挠,为理学,为忠良们说尽了好话,他朱熹竟毫不顾及往日情分!

    他当即修书数封,让亲信往四方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