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儒圣 » 第三十二章 秋试

第三十二章 秋试

    八月已至,金秋佳节,稻谷飘香,鱼畜肥长。

    这是收获的时节,怀着踊跃期待之情的,却不独是地里刨食的农民们。

    还有苦学了多年的学子们。

    宋代的科举盛事,便是从金秋八月起,拉开序幕的。

    通常来说,宋人的科举分为三次。

    一次在州县举行,称之为州试;一次在礼部举行,称之为省试;这最后一次,便称之为殿试,在哪举行,自不必多说。

    马蹄声响,诏书抵漳。

    与京师诏书一同抵达漳州的,还有新上任的漳州通判。

    他将要主持接下来的州试,这是宋代的惯例。

    通判官的设立,正是为了避免一州太守权力过大,做牵制之用的。

    这位新上任的通判官也是如此,可以预料到他与朱熹的关系如何。

    现在的临安朝堂,不太可能派出一个事事都顺遂朱熹的人来漳州,把这团本来就烧得很旺的火,再填上一把。

    这位有些天真的老儒,最初还真是抱有类似的期待,也许皇帝圣明,宰执用心,给他派来一位能干之人,作为辅佐呢?

    可当林登看到他那明显失望的表情时,便知道这番美梦,已然破碎了,他的打算落空了。

    察觉到了视线,朱熹抬头,见林登朝自己望来,也摇摇头,散去脸上的愁云,微笑说道。

    “扶摇,你最近也要参加这次的州试了吧?”

    林登站起来回礼说道。

    “是的,夫子,此次机会自然不能放过,弟子此番也要前去。”

    朱熹点点头,赞许的说。

    “恩,你的才学,某看在眼里,你此次当大有希望,只是你这时文做的还稍显稚嫩,能再多练习一番才好。”

    “这等偏僻乡里,能出你这等人才,已经实为不易,你尽可放宽心去考试,就算此次有所失误,也是积累了经验,来日方长。”

    林登又试探的询问起了通判的情况。

    “不知那新来的通判如何?”

    “这位名叫蔡正,颇习义理,只是过于偏狭,不通实务,是个指望不上的。”

    “至于扶摇你担心的,那倒是无妨,要知道这州试本来就不是很难,凭你的才学,断无不通过的道理。”

    “况且国朝自立国以来,最重视科举的公正,徇私舞弊之事,凭他蔡正,还没那个能耐。”

    “虽说此次科举,由通判主持,本太守无法插手,可他想在其中做一番手脚,让你林扶摇落选,那也不可能的。”

    “你回去之后,自当认真复习,此次科举如有疏漏,那必定是你自己才学不够,经验不足,赖不到别人头上去。”

    得朱熹如此说,林登的心情也大为好转,之前得知新来的通判,与朱子不对付时,他心里还咯噔了一下,蒙上一层阴霾。

    若是在此被人阻了仕途,那可就只能等到三年以后了,这简直冤到家里去了。

    人生又有几个三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林登回来后,仍然在思索科举之事。

    朱熹早为他准备了一些应试用的小书,这都是他得知情况后,提前搜集来的。

    林登已经早做了许久准备,在丈量土地的闲暇时间内,便都在补这些功课。

    他当下又拿出一本,试着做了几篇文章来。

    看着身前用毛笔书写而出的洋洋文章,林登不由得自信十足,再回想起自己前些年做的文章。

    当真是云泥之别。

    宋代的科举制度,相较于唐代,已经更加的普及。

    除了极少数违法犯罪分子外,士农工商皆可参与。再也没有了对商人的歧视政策。

    “隐匿丧服”“尝犯刑”、“亏孝弟有状”、“两犯法经赎”、“为乡里害”、“父祖犯十恶”,“皆不得与士齿”

    林登的家世清白,除了穷一点外,更无其他违法犯罪记录,他老爹更是从一开始,就对儿子的学习一事抱有希望,指望着他能考上,光宗耀祖。

    林登从小也比较争气,每每都能得到先生的称赞。

    是以十几年下来,他日夜苦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只是圣贤有言,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只知道埋头于书斋之中,不通晓外务,反倒是误了正事。

    让人脑子如同生了锈般的,日益愚笨了起来。

    迂阔不堪。

    因而这次考试,林登虽准备了十几年的时间,但他之前找不来书籍,见识浅薄,除了有一手好字外。对科举入仕,根本就不抱有信心。

    但这种情况,在他觉醒前世记忆后,已经改变了。

    他来自于光辉的二十二世纪。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光辉璀璨,用一切美好的词汇来形容都不为过,虽然人类社会必然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

    二十二世纪也绝非是理想中的乌托邦。

    他并非是没有任何痛苦烦恼。

    但熟知历史的他清楚,这些所有的烦恼,对于古人来讲,都像是何不食肉糜般的残酷。

    当下宋朝所盛行的贫富不均,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在二十二世纪就根本不存在。

    二十二世纪的人们生来就会被赋予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

    这被视作一种义务。

    当代宋代的学子,从小就要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即使如此,往往也难以考上,一生蹉跎下去。

    成为可悲的孔乙己。

    这种情况,在二十二世纪的教育制度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十二世纪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艺术,技术,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理想世界。

    作为二十二世纪的穿越者,他们已经没有了学校,但却有一个新的体系——教育终端机。

    里面以虚拟的形式,模拟了历史上的经典课题。

    人类总算是开窍了,抛弃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大工业的力量。把小作坊式的教学变成互联网上高度互联互通的交流模式。

    现代信息工业的发展,在2099年开出了灿烂的花朵。

    对于二十二世纪的学子们来说,上学如同玩游戏一般快乐。说明一下,在二十二世纪,能上北大的,都是玩原神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