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梦回盛京 » 第九章:漫长

第九章:漫长

    大燕朝皇帝的金口玉言形成一道道旨意,从内务府发出的内旨,到外朝发布的明诏,各自加玺后快马送向各处,五日一朝的大燕惯例,让大燕外朝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味道,定国公、大燕首辅赵世离乍闻此讯也是内心一惊“皇上天资聪慧,秉政以来从无逾制之令,难不成盛京守备之女有闭月羞花之貌,狐媚了皇上?可是再狐媚也不能一面之下便违祖制。”

    想到这里放下手里的茶杯,轻抚长须进入了长时间的思虑,想了许久并无头绪,“难倒其中有什么隐情?”

    站起身吩咐“长根,持我拜帖,令御前中书吴启明进内务查阅德嫔进京的一切书札,”此令一下。方才长长的嘘了口气,坐回太师椅。

    敏感的大燕首辅赵世离已经意识到此事会引起渲染大波,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燕首辅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风波做准备,只有了解每一件事情的真相才能从容面对,自己一言可决人生死,可是皇帝一言何尝不是决人生死、绝人仕途,数十年矜矜业业从翰林、御前侍读到外放知县、州到封疆大吏,回转主政已是三十年仕途生涯,哪一日不是忧国奉公、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上报皇恩、下护苍生,大燕朝历代皇帝都是诸多皇子里德才兼备之人,哪一任皇帝不是朝乾夕惕、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之圣明之君。一向英明果决的燕皇无极断不会在毫无缘由的情形下,如此逾制,且待传回来的消息再做定夺。

    从御史台回转,坐在小木扎上的御史李一山这时候也在想着这个令人震撼的消息,皇上逾制是大事,御史台都要对此事进行上本回核,所谓的上本回核就是请皇帝收回下发的旨意,只要是御史都有职责弹劾一切违背法令和祖制的事情,这是御史的职责所在,御史起身回了小书房里提起笔墨洋洋洒洒开始写奏对之文,写到逾制封嫔这四个字时候,突然停下手中笔“缘由呢?逾制缘由我咋没想到,单纯的上书逾制不问缘由也可以,御史没有职责问缘由,但是直接在不明事实的情况下上书,这么大的事情皇上会不会恶了我,”念及此处,李一山思索良久,终于提笔写了下去,写罢奏折,摊在桌上看着面前的奏折,李一山明白这是自己的机会,十足的阳谋,十足的台阶,已经做了四年御史的李一山平淡无奇,在御史台诸多同僚里也是看不见的主,除了矜矜业业、无差无错的办差,再无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人的际遇就是这么简单,蝇营狗苟的专营之道不是李一山的长项,勤勉公正才是李一山的做人之道,想到这里李一山不由得对着自己的奏折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这种做法何尝不是自己眼中的蝇营狗苟的做法。

    盛京守备府外灯笼高挂,香案上长香烟雾缭绕,所有的亲眷、侍卫、家丁、分列两旁站在府门外,盛京守备齐格泰、齐张氏左右搀着年迈的母亲,缓步出大门在人群中站定。

    远处宫里的四角飞檐马车停在距盛京守备府二十丈之外,小太监们小心翼翼的端着金盘站成一排,等着车里的大太监下车,盛京守备齐格泰抬眼看去,头戴亮白顶冠,身着五品太监服的人不正是卫成卫公公吗!赶紧快步迎上前去,拱手作揖“卫大人一路辛苦”

    卫成弯腰行礼“恭喜齐大人,恭喜国丈。”

    齐格泰满面喜色笑呵呵的回到“同喜!同喜!”

    寒暄过后一行人步入中庭,除宣旨的卫成外,齐刷刷跪在香案两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盛京守备、文将军之女齐婉晴,德容兼备、惠淑贤良、扶危济困、聪慧可人,朕躬国事未察民情,齐婉晴忠君体国,替朕济世,朕心甚慰,特封齐婉晴德嫔,着明黄褂、准加肩,钦此!”

    知道女儿被封德嫔,其他事一概不知的盛京守备齐格泰被惊得外焦里嫩,惶恐拜地,“谢皇上,恭皇上万安!”

    起身接过圣旨,刚退两步,只听卫成接着道:

    “盛京守备齐格泰之母齐周氏、齐格泰之妻齐张氏接旨!”

    齐婉晴的祖母和母亲赶忙上前跪倒在地,

    “诏曰:闻盛京守备齐格泰之母春晖寸草、德善传家、慈颜育后、世代忠良,进齐国夫人,钦此!”

    齐周氏封齐国夫人、齐张氏封盛国夫人,一道道旨意,一次次跪拜,惊喜麻木双重考验的盛京守备齐格泰再次跪倒,

    “诏曰:盛京守备齐格泰勤政守任、黜幽陟明、廉洁奉公、忠君克己,加文德将军,擢任刑部右侍郎,赐明黄豹披,进京述职,钦此”

    来来回回磕了十几次的齐格泰不禁带泪连连叩拜。

    “谢圣上隆恩,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圣旨宣罢,卫成再次拱手道贺“恭喜齐侍郎、贺喜齐侍郎!”

    挂泪未干的齐格泰向卫成深躬行礼,“谢卫大人,请上座。”

    卫成侧身,“您位高我不知几何,不敢受此大礼,”

    齐格泰预期深沉的道:“卫大人受皇上传令旨,我行大礼,有何不可?真心谢过卫公舟车劳动传旨之苦。”

    说罢又行一礼,卫成点点头和齐格泰进正厅歇坐。

    盛京守备府外礼炮声齐齐响起,随后鞭炮声响成一片,左邻右舍的官员、百姓站在齐府远处互相议论着,

    一个身着蓝衫的小吏不无嫉妒的讥讽道“齐将军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话刚出口一群人恶狠狠的盯着他,其中一个身着八品鹌鹑补服的官员厉声斥责道“齐家这么多年慈善之心遍及北地,庆元四年北地雪灾,成千数万人饥寒交迫,齐家小姐!不!德嫔娘娘月余亲手施粥,满手冻疮,你可曾见,德嫔娘娘德泽北地、良行于道,多少穷苦人受过她的接济,你又可知?”

    人群中受过齐家恩惠的人不在少数,见过齐家小姐亲手施粥的人非常之多,更有接受过齐家小姐救济的人流着泪,跪在地上为齐家小姐祈福,被责骂的小吏面带羞愧、脸色惨白、连滚带爬的钻出人群消失不见。

    万人塾内,众人耷拉着脑袋听着先生坐在桌前讲着子乎者也,心思却飞到了九霄云外,惦记着他们的帮主家的一切事情,帮主不知道在宫里好不好!埋怨帮主扔下他们不管他们了,帮主是不是穿着明黄的凤袍在皇宫里到处收兵呢。。。。。。各种预想的情景在他们的脑子里预演着。

    先生一早就发现了这一切,只能无奈的放下手中书,

    “去吧,早去早回!”

    “谢先生!”

    众人大喜,向先生行过读书人的大礼,感谢先生开恩放行,挤出门外直奔盛京守备府而去。

    人群还在驻足观礼,都在赞扬中带着对齐婉晴的祝福,站在人群中的一个灰衣人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一切,内心也不由得赞叹“仁德之家、必有余福,积善之人、必有后报,人心所向、莫过于此!”感叹之余仍旧盯着齐府动向,听着盛京里百姓的议论。

    封嫔过后,燕皇无极平静的像往日一样看着奏本,思虑着国家大事,黄河水患历年困扰河南、安徽、山东之地,每年拨补的银两能占到整个户部的十分之一,加之长江下游的水患也是屡有发生,绝收、欠手后百姓复耕、救济、安置都是支出,大燕朝富户多有仁慈之心会接济穷苦百姓,但是大头还是朝廷的支出,想到大笔的开支,无极不禁深深的犯愁。

    看着大朝会上众臣工一一上奏,偶尔燕皇才会在朝堂上征询官员们的意见,能在朝堂上决断的从来不带到政事堂议事,能在政事堂决断的都是大事,如果不能决断的才会提呈皇帝一言而决,大燕朝慢慢的形成了良好的政坛风气,每年的课考也将人浮于事、懈怠懒政的官员照的纤毫毕现,对私权损国、拉帮结派的官员的手段更是严厉到无以复加,所以各部官员奏对之事很快结束。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白玉台侧的魏公公宣罢

    “臣有事启奏,”国子监祭酒楚修墨出列,

    “臣弹劾皇上逾制封赏,伤国体、误风化,请皇上收回圣命!”

    燕皇无极嘴角翘起,微微一笑,对下面的诸多臣子说道,“还有谁弹劾朕的所作所为,一并呈上来,”

    七八位官员陆续出列,弯腰将奏本抬过头顶,魏德宝赶紧走下台阶,一一收回,转身跪放在燕皇手边,燕皇一目十行的看完奏表,不动声色的吩咐“传奏事房卫成进殿”,随后卫成抱着一摞书册进入殿中,无极道“弹劾官员跪着看,轮流看,看完还有要上奏的一并奏来。”

    随即又加了一句“御史李一山就不必跪了!”

    其他几位官员面面相觑的赶忙跪倒,拿起卫公公送进来的书册一一看了起来,待几人看完,众人站的腰疼,即位官员已经浑然不觉膝盖跪到地上已半个时辰,看罢书册,面色惨然,双手拜地“天佑大燕,皇上恩泽四方,广夷四海,臣等有罪,”

    燕皇无极笑呵呵的道“有罪?卿等何罪之有,朕不怕你们弹劾朕,就怕你们欺上瞒下,朕得感谢你们,朕也得感谢诸位臣工能给朕时时刻刻的警醒。”

    “起来吧,让你们跪,是让你们对上天之德要存敬畏之心,让你们跪,是让你们对我们大燕百姓有体恤之意,让你们跪,是让你们对我大燕的每一位子民有德仁之情。这一次德嫔给朕上了一课,朕也不责罚你们,但你们要对我大燕的子民时时抱有善意,立德立心、躬身为民、知行合一、导人向善这都是祖制,你们学到哪里去了?回去自省三日。”

    这最后几句近乎苛责,但是这几位许是良心有愧,都爬伏着不敢稍动,魏德宝见状上前喊道“退朝!”

    这是本朝有史以来最漫长的朝会,本来就事务繁忙的各部堂倌快恨死了这几人,可是想到卫成手里的书册里是什么就又提起了兴趣,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低声的询问此事,羞愧的几人掩面而走,再不好意思和人谈论。

    大燕首辅赵世离上了马车,欣慰的笑容足以证明这位位极人臣的宰相心里很高兴,他幼年父母双亡,十二岁唯一的祖母离世,经历过悲苦至极的生活,靠着村里邻人救济过活的大燕首辅给自己自名“世离”,前朝燕皇私服途中偶遇在市井之中求活的赵世离,察觉此人行事蹈矩、言谈诚挚,便带回当时的王府,不想一番培育之下,堪能大用,一步步走上如今的大燕首辅之位。因提前看过德嫔的一切讯息,大燕首辅也是心生感叹,大燕如有如此德行兼备之女入后宫辅佐皇上,皇上后宫可安,即使专宠又能如何呢?皇上再无忧愁可言,亦可一心理政。感叹归感叹,话还是不能说出口的,即使贵为首辅后宫也不是他能掌控和推动的,但是德嫔对百姓的仁爱之行,已深深的印在这位大燕首辅心里,相反感觉今天的朝会并不漫长,而是很短,很有趣,想到有趣这个词,这位大燕首辅不由得嘿嘿笑出了声。

    坐在车辕上的管家听着老爷的笑声,很奇怪已经上了三个时辰朝会的老爷也许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了,觉着老爷的心情好,就催促车夫快点回府。

    赵世离大人没有想到的是,关于德嫔的一切事迹却在皇帝无极的授意下略去了德嫔晴记产业的信息,尽管如此,关于德嫔娘娘的事迹还是让几位上奏弹劾皇帝的官员看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各种事迹足以让几位不明就里的官员脑子都成了浆糊,这是人干的事情吗?万人塾!高达几十万担粮食的施粥,万两白银的菩萨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