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新元乱事纪 » 第六十四章 逃跑

第六十四章 逃跑

    【1】

    “——呼——呼”

    黎塞尔已经跑了很久,

    摔倒又爬起,她从来没像这样在黑夜里沿着山脊奔跑,发现树林如此深,周围的景物都差不多,一直逃到天边泛起鱼肚白。

    不知是为了逃避罪恶感,还是为了逃避天亮后展开的搜查,有那么一瞬间,黎塞尔觉得现在十七岁的她又回到了七岁时离家出走的样子。

    十七岁,温妮莎和她年龄相仿,演员工期也是十年,再过几个月就能出门旅行了。

    同样灰蒙蒙的夜空,如阴云笼罩的树荫,迎面的枝叶划破脸颊,飞溅的泥泞。

    不同的是,七岁那年她为了逃避人口检查,一连跑了几个小镇。既然世界不许她活着,那就东躲XZ,仅仅是出于如此低劣的求生欲。没错,她不需要任何人期待她活着。

    温妮莎劝过她回去,但是两个小孩沿路打听下来没得到任何线索,天真的她竟然也不记得精灵群落在哪。

    “既然不想回家,要不要和我去打工?”

    温妮莎拿着一纸招聘广告,稚嫩的脸在阳光下透着朦胧的红。

    可是现在不会再有谁向她伸出援手了,不曾有过被期望的天分,总是善于把一切搞砸。

    因为是怪物,人人避之不及的怪物,黎塞尔突然很想笑,可是音带还没恢复完全,只能发出抽气筒吸气时的残喘。

    天蒙蒙亮,黎塞尔猜想现在将近五点,因为头顶上透过叶隙投射下来的微弱月光逐渐变成更亮的,那是太阳升起的晨曦。

    远处野鸟鸣啼,黎塞尔稍微看清了一点现在穿过的树林地貌:

    没见过的彩色蘑菇、地上断枝碎叶的残渣、粗壮长霉的树根、蚯蚓、受到惊吓飞窜过去的老蛇。

    人迹罕至。

    她放心了,也顾不得嵌入脚底的碎石,只是上下左右不停转动头部,用眼确认所见无误。细细听去,扑腾的流水声正在地下源源不断地穿过,引发地表轻微抖动。

    此前以为那是脚步声,原来不是,她打了个冷颤。

    向前寻去,一条半人深的小溪由于倾斜的高度落差从上流向下冲刷,飞沫洁白,水面上浮着几片腐烂的枯叶。

    就在这清澈的溪水上,黎塞尔终于看清了她现在的外貌,脏兮兮的身子粘着黑乎乎的血痂。

    “扑通”一声,黎塞尔跳进小溪,清洗干净血污。再上岸时,拧起及腰的长发,地上啪嗒啪嗒地落着水珠。

    黎塞尔不知道那三团肉沫有没有被发现,能跑多远就多远。

    自从加入剧团,她只关心演出的效果和剧团长的奖励,没注意每次巡演的地点,这也是她现在迷路的原因。

    黎塞尔这次往山脚下贴近了一点,远远地发现一个小方块,那是栋用圆木搭成的小屋,门前插着几根晾衣杆,几件衣服随风飘扬。再远点的地方停着辆破旧的敞篷车,横锯面切割平整的大小木头堆积在车上。

    黎塞尔猫着腰够到小屋门边,几双鞋子随意地摆放,屋里应该住着至少一人。

    看起来很结实的长靴吸引了她的注意,

    黎塞尔将它抱过来,再溜到晾衣杆边上,眼疾手快地扯下一件上衣和裤子,在屋主出现前小心地跑开一段距离,穿起衣服。

    白色衬衫下摆极短,裤子也够不到膝盖,单就靴子穿上就很麻烦,不过好歹能合身。

    黎塞尔又走了一段距离,四处张望,一只发霉的路牌出现在树丛中:

    ‘向前10公里溪源,向后3公里碑林,向左8公里南山,向右9公里海关’

    来时的方向和路牌刚好是反的,所以之前剧团帐篷的位置应该在溪源镇,现在她正朝碑林镇靠近。那边没什么人气,但是黎塞尔在剧团见过碑林镇的照片,是一座座形似丰碑的沉积岩,还有洞窟,也许可以考虑作藏身用的临时住所。

    正盘算接下来的法子,身后的树干窸窣响动。

    “谁!”

    【2】

    有什么从树干后面直奔而来,

    黎塞尔捡起一根尖锐的树枝,退远几步,看清那是头白色的巨鹿。

    不该说是鹿,因为它的脑门上眼睛呈竖式排列,腿有六条,一双扁平的鹿角像柏树枝。两只深渊般的瞳仁定定地俯视着黎塞尔。

    她将树枝横在胸前,怎料白鹿对她视而不见,朝身后奔去。

    “喂,你是谁?”

    黎塞尔朝它大声质问,同时她也联想到自己,因为它很像怪物;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只白鹿也是人,遇到了相同的境况,也在逃跑?

    要不要追上去,跟着它也许有出路?

    白鹿没有回应,窸窣几声,化成一个白点消失在下山坡中。

    身后别的人声打断了犹豫:

    “小姐,请问你有没有看见一只外表近似白鹿的人跑过去?”说话的是个白发蓝眼的少年:“别紧张,我在追它,”

    黎塞尔疑惑地打量少年,他苦笑一声,从风衣袋里取出证件:

    隔着五米,她看清了字迹;

    视力从昨晚开始变清晰了?

    通过证件,她得知眼前这位年轻人是名守护者。

    “我们正在追查溪源镇的杀人凶手,她叫林娜·亨特烈,原灵近似白鹿。如果你亲眼见过她,请告诉我方向。”

    凶手?那不是自己吗?

    黎塞尔捏紧了手里的树枝。

    说不定这个守护者已经知道了自己是谁,在试探她?

    “小姐,你脸色不太好?”

    怎么办?

    他伸出一只戴着黑手套的手,另一只手伸向口袋;黎塞尔猜想这个巫师会掏出来什么,刀还是麻醉针,她准备随时开溜。

    然而没有,少年只是把证件收起来,接着拍拍黎塞尔的肩膀:

    “小姐,像那样的怪物,常人很少见,我能理解你的恐惧。有我们在,它只能逃跑,你描述它的去向就行了。”

    黎塞尔朝白鹿逃窜的方向看,深吸一口气:

    “朝碑林镇去了。”

    他认真地点点头:

    “最近逃窜的犯人比较多,小姐一个人在森林里也不安全,下次探险记得叫上朋友。”

    “我知道了,谢谢。”

    黎塞尔朝他挥了挥手,

    待少年走远,黎塞尔才长出一口气。看来碑林镇不会太安全了,她重新将目光转向路牌上的“海关”。

    【3】

    海鸥的声音远远近近地叫嚣,

    穿过丛丛树荫,黎塞尔终于看见比树林里宽阔许多的大路。

    眼前的场景说得上热闹,

    不过,这不是集会。

    眼前的人群,或衣衫褴褛,或缠着绷带,携老带幼,从高耸的城墙那边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怀抱婴儿的头巾女,

    只剩一只兽耳或一只眼、拄着拐的老人,

    扶着老人的孩子,

    几辆马车停在城墙边,走不动的和行李一起被抬上去,满员了就朝这边开,

    ......

    戴圆帽的关务员站在人群边上,对眼前的难民评头论足:

    “嗤,他们来莫尔城干什么,”

    “最近荷鲁斯城又和忒修斯国打起来了。”

    “来这边的算少,你也不看看蓬莱洲?”

    “那是,陛下真仁厚,还说要扩充临时住所,”

    “啧啧......”

    黎塞尔从灌木丛探出头,摸摸短裤袋,后知后觉这不是她衣服。

    城墙入口有几个逃票被抓住的,争辩着证件在轮船上弄丢了尔尔。

    那些关务员不大像好对付,

    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喂,那边的,怎么鬼鬼祟祟!”

    他们叫住黎塞尔,

    “不是......”

    “嗯…你从哪来的?”

    边说着,关务员取下嘴边的烟斗,从瞭望台上取下一件黑斗篷,

    难不成想用这个捂上嘴,带去处刑?

    那件黑斗篷只是被扔到她头上,

    “小姑娘一定是被难民吓怕了,穿这么少,脸色很青。”

    “去吧,找临时登记员报备一下。”

    关务员们转身又去维持队伍秩序。

    黎塞尔披着黑斗篷,在原地发愣。

    不是吧,被当成难民了。

    【4】

    唔,好饿。

    时至中午,黎塞尔捂着肚子走在南山镇上,这实属反常,难道是自愈的副作用?

    最要命的是,她现在身无分文。

    *三小时前

    要是被临时登记员发现不是难民就完了。

    黎塞尔用斗篷罩住头,忐忑不安地偏离了由难民、马车构成的人流。

    再被要求检查证件就完了。

    走出森林,她通过路牌得知:

    这里是南山镇。

    建筑相比海关那边的规整,框架结构的商铺,看报纸的人,马车,小火炉。

    在剧团里关久了,黎塞尔没想到外面的世界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她看见了许多新奇玩意,比如可以发出声音的小铁块,彩色的电影片。

    出于无奈,黎塞尔一连找了几个路人乞讨食物。

    他们挥手拒绝,露出怜悯目光:

    “打哪来的,穿的这么整洁怎么可能没钱。”

    “就是,别被骗了。”

    “傻孩子,赶紧回家吃饭吧?”

    肚子咕咕地叫,黎塞尔很尴尬,慌忙跑到另一条街上,继续请求路人。

    他们有意无意地避开她这个奇怪的人,有的人回头瞥了几眼又加快脚步。

    她的目光转向小摊,戴着白手套的厨师,

    热气腾腾、膨胀饱满的吐司面包、水果盘、金黄色的火腿…

    不行,

    这样下去,会在街上饿晕的。

    “先生,请问我可以拿一片面包吗?”

    小贩没有回应,

    黎塞尔看见小贩从厨师帽下面翻出来的羽簇,意识到这是翼人。然而这些小贩相比其他路人更加轻蔑,给其它顾客包装好食物,看都不看她一眼:

    “这边开摊子的都是我们家族,想买食物就拿钱来。”

    这样吗......腹中饥饿越来越明晰,不管了!

    黎塞尔眼疾手快地拎起一块面包就跑,手指被烫得发颤,

    “喂,有小偷!”小贩变了脸色,发出愠怒的呵斥声;

    她一连撞倒几位路人,他们惊恐地退到路边,也有人追上去,试图扯住她的衣领:

    “抓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