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零一章 堂兄长庚

第一百零一章 堂兄长庚

    柳河村的船厂和酒坊,现在名气越来越大,吴石头每天忙的是不可开胶。

    他不仅要陪同粮商参观船厂订制漕船,另外还要监管酒坊的工艺流程。

    方楠回来两天,只不过看到他三次,见吴石头一天忙的脚不沾地,方楠每天练完字,都要去船厂转转,陪同粮商讲解漕船和游艇的性能。

    游艇也还罢了,不过是游玩工具,但漕船可不同,那可是粮商的饭碗。

    虽然铁壳漕船设计新颖航速更快,使运粮效率提高了近一倍,但在方楠看来,还是太慢。

    “如果有柴油机就好了!”

    方楠不由感叹了一下,然后摇头自嘲的笑了笑。

    “别说是柴油机,就连蒸气机自己现在也造不出来。”

    前生自己虽然做过很多模型,但都是只具其形而矣,至于其中的构造,也是不知其所以然。

    “李国桢公子来了,正在军营喝茶。”

    一名护卫跑过来,打断了方楠的思绪。

    “看样子,这小子今天是有正事,不然的话就直接进村了。”

    军营官厅中,李国桢与卢九德正在闲扯,见方楠披挂整齐进来,一同拱手道贺。

    寒暄了两句,卢九德展开圣旨,方楠率领老兄弟们扶膝而跪。

    “守备方楠,勇悍善战,心系边关,忠君报国。大安口两战奴骑,斩敌无数,加“游击将军”衔,巡守通州东路。赐号“宣武将军”,锦衣卫千户,荫一子,钦此……。”

    “总算是升官了。”

    方楠虽不是个官迷,但成为“游击将军”又跨上一个台阶,而且还有了武散阶,心里还是挺美的。

    话说在明朝,实职,军阶,散阶齐备的武将可并不多。

    很多草头总兵都还是临时工,在五军督都府,连个实职都没混上,更别说武散阶和将军名号了。

    (明后期文官掌军权,战时可升任亲信和挚友为将领统兵作战。但属于临时编制,战后即被解除,也可长期保有,但需要文官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将领军职高,实职低。除了京营,边镇地方上的武将,少有武散阶封号。)

    “听得出来,圣旨中崇祯对自己评议还是很高的。”

    “巡守通州东路,这是一个什么编制?还没有听李国桢说过。”

    具方楠所知,神机营的编制是“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

    自己原来干的守备,不过是“中军”下辖的内卫后勤部队,纯属打酱油的编制。

    现在这个巡守通州东路,到底归属哪个方面呢?

    李国桢知道他肯定不明白,随即笑道:“这个巡守游击不过是神机营中军,下辖的一个临时编制,与这座军营原驻军是一样的职责,主要是保护通州附近仓库,只是不归地方指挥。

    方楠暗忖:“还是个打酱油的!不过这也很好,事少没人管。”

    李国桢见他似乎明白了,呵呵一笑:“方大哥要尽快将兵马补齐,以报圣恩”。

    说着话他看了一眼卢九德。

    方楠心领神慧,马上塞给卢九德一张二百两的银票。

    宣读完圣旨后,李国桢并未回京,而是与方楠一同进入书房。

    他翘着二郎腿,倚靠在官帽椅上歪嘴说道:“方大哥,你可得抓点紧,赶快招些人手将空额补上。”

    “王承恩已经放出口风了,给你的编制是五千,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现在一个参将也带不了这么多兵。”

    “不过即然吩咐下来了,咱们还得照做,三大营现在都在补充兵员,我爹去了几次通州码头,也没招到几个人。”

    “方大哥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小弟过两天就给你送一个月的响银过来,这次是全响四千五百两。”

    “咱们再加点,肯定能招募到足额的士卒。”

    “对了,听说你去了两次大安口,单是战马就弄到五百匹?”

    “唉?”

    李国桢突然一拍大腿,“方大哥小弟明白了,皇上这是让你出点血啊!”

    说完,李国桢马上用手捂住了嘴巴,贼偷贼脑的向窗外看了看。

    方楠早就感觉崇祯是这个意思,今天听李国桢这么一说,马上冒出了一脑门子黑线。

    心想:“这都是什么事啊!怎么都把自己当做有钱人了。”

    “崇祯小算盘,这也打的太精了,不都说古代皇帝,都担心臣子拥兵自重吗?崇祯这还真是放的开。”

    李国桢笑道:“大安口一战的封赏今天是同时发出的,皇上对这场战役非常满意,杨肇基“授五花封诰,左都督”。

    杨国柱进两阶,调到宣府升任副总兵。

    史可法升任户部员外郎,主事户籍,田亩。下辖的抚宁军并入蓟镇。

    (员外郎,户部所辖诸司之长官,分别冠以各司之名号,各司所设,员额不等。)

    李国桢端起茶碗若有所思,“到是杨国柱获益最多,不但被调往宣府任副总兵,而且兵部还拨银万两,定六千兵额,用于整饬延庆州稳固边墙。”

    李国桢说完,轻轻吹了两口茶水。

    方楠这时感觉自己的封赏,到是最差的一个。

    送走了李国桢,方楠与宋桥同返柳河村,经过一条小河时,他看到水边放置了一部游艇上的蹬踏设备,只不过是简化了很多。

    两个老汉一边闲聊,一边坐在一条木椅上踩动踏板,通过链条传动,带起一个直径三尺的木轮转动。

    两个十五公分粗的铁筒中,各有一个活塞连杆,与木轮两侧上下的对应点,用梅花轴承活接。

    木轮转动,两个铁筒中的活塞交替推拉,将河水抽入田地中。

    这让方楠联想到了蒸汽机的原理,不禁停住战马观望。

    宋桥指向抽水设备笑道:“这本是堂兄设计的,以前他在江西做教谕,前段时间准备应试,这才出来游学会友。”

    “知道我在这里生活的还不错,就过来看看,便与大山一起打制了几套。”

    “宋桥的家事不便打听,只是他这个堂兄,明显是个机械方面的人才,就这么放走了太过可惜。”

    方楠踌躇片刻,又看了看抽水车,心里便有了计较。

    “这样吧,若是堂兄愿意暂住,每个月可以在秀才哥那领五十两银子的书敬。”

    工坊建成不久,刚刚有了产出,加之人材设备不齐,方楠从没想过发明蒸汽机的事情,今天看到水车,顿时让他感觉大有希望。

    只是碍于宋桥堂兄是个举人,又是游学而来,估计是留不住人家,只好想办法让他多驻留一段时间,争取带着张大山把蒸汽机给搞出来,所以才开出了天价月俸。

    “五十两?”

    宋桥双眼圆瞪,张开手掌反复晃动,满脸都是惊讶,显然这个数目已经超出了他的想像力。

    只是片刻之后,他又面带尴尬言语闪烁。

    “当家的,那个什么,你可能不太明白游学的含意。”

    “会试之前,很多仕子都要去访师会友拜访名门,这个……你懂了吧?”

    “访师会友拜访名门?”

    方楠念叨了一遍,晃然明白了是什么意思,就是拉关系找门路选择站队方向。

    会试之前,进士名额便已被各派系瓜分,只是状元,榜眼,探花的归属,需要最后议定,而且还要看应试举人自己的水平。

    简单点说,只要和朝中某一势力搭上关系,肯定会榜上有名,至于说二甲,三甲,多数要看自己。

    方楠虽说属崇祯一系,但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宋桥堂兄什么忙。

    宋桥清楚工坊凭借格物奇巧之术而兴,看出方楠也是求贤若渴,于是狠狠抓挠了两下发髻。

    “当家的,距离会试还有一年多,我尽力而为,争取让堂兄在会试之前,一直留在我们这里。”

    “若是堂兄愿意暂住,与大山一同研究器械,我会尽力助他会试入闱。”

    方楠现在也不敢做什么保证,毕竟自己只是个武将,位低职微能否在崇祯面前说得上话,还是个未知之数。

    何况距离会试还有一年之久,无法断定朝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宋桥多少知道方楠的一些关系,能与皇上近侍来往,在他看来堂兄上榜,至少就有了三成把握。

    想到这里,宋桥面带欣喜,向方楠就是躬身一礼。

    宋桥的堂兄四十多岁,身材瘦削神色有些落漠,脸上尽是忧郁之色,走进书房见到方楠,只是拱了拱手。

    显然是心情不佳,见方楠只是走个过场尔矣。

    “请教先生名讳,小子方楠,这厢有礼了。”

    方楠说着话,就是抱拳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将军莫要自谦,长庚虽然年长,但久试不第,当不起先生这个称呼。”

    见方楠非常客气,宋长庚面色一正,尽去忧郁之色,再次拱手见礼。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宋桥这个堂兄,竟还是个性情耿直之人。”

    “宋长庚,这个名号像是在哪里见过,会不会是他呢?”

    方楠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只是还无法确定。

    “先生名讳可是应星,家有一兄,名曰应升?”

    “恕小子失礼了!”

    方楠仍是十分客气,只是他盯着宋长庚,目光有些灼热,那副神态,就像一个赌徒押完赌注后,盯着盅碗,脸上流露出那种满满的期待之色。

    方楠过于热切的表现,让宋长庚有点招架不住,急忙倒退两步。

    发现自己失态,方楠立刻有所收敛,换上一副淡然的表情。

    宋长庚刚才被吓了一跳,此时他定了定神,虽然心存疑惑,但还是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应星正是长庚的名讳,将军难道不知?”

    说着话,宋长庚看了一眼宋桥,心说不应该啊,这个堂弟难道没有对方楠提过自己的家事吗?

    宋桥此时即尴尬又委屈。

    刚才方楠风风火火拉着他来找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详细谈及堂兄的一些事情。

    “竟然真的是宋应星。”

    方楠心中虽然十分欣喜,但脸上却不露声色。

    心想有了宋长庚帮助,造出蒸汽器的把握又增加了几分。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博物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记录与研究,收集了丰富的农学和博物学资料。其著作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不同学科,编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关于宋应星的资料,方楠耳熟能详,此时感觉像是捡了一个宝贝。

    方楠立刻把张大山也叫到书房,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蒸汽机。

    所性取来火盆,在上面烧了一壶水。

    方楠事先将壶盖和壶嘴用麻布塞严,待水沸腾了片刻之后,只听“嘭”的一声,壶盖便被蒸汽顶开了。

    宋长庚,张大山,宋桥,几个人看到这种现像,琢磨起方楠刚才形容的动力装置。

    而吴石头却在一旁,垂着脑袋,不住的打着瞌睡。

    方楠看得出来,宋长庚和张大山,正在心中构思设备的结构。

    他知道蒸汽机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新事物,须要突破很多认知,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设计出来的。

    方楠拍醒了正在流着哈喇子的吴石头,看他迷糊的样子笑道:“在煅造坊的旁边,规划出一片区域,用来研制蒸汽机,并且加派人手协助宋先生和大山。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满足蒸汽机研制的一切需求。”

    “并且告知秀才哥,蒸汽机的研制,优先于工坊其它事项。”

    方楠很清楚历史上,蒸汽机对工业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

    “阿嚏,阿嚏!”

    送走众人,方楠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于是迷信的想到:“这是谁在念叨本将军呢?”

    “阿嚏,阿嚏”……。

    方楠还真猜对了,此时正有人在谈自己,只是没有猜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