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二十二章霸王别姬

第一百二十二章霸王别姬

    几名老乐工到是有些见识,知道这位公子爷喝开怀了,马上就要开唱啊!

    暗自记下方楠拍出的节奏,急忙调整乐器,应和他击节。

    方楠对老乐工的职业素养非常满意,调整好气息,金刀挥舞提气开声。

    “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王丰和李国桢听到歌声,才缓过神来。

    二人听完一句,感觉还不错,同样用手轻拍桌面应和节奏。

    “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好,好……”

    第二句唱完,王丰和李国桢同时高声喝彩,站起身来用双手击节。

    萧思音凄郁的情怀一扫而尽,目光中流波闪烁。

    大川,丁成,小豆子,今晚都跟随在方楠身边,正站在厅外守卫,三个人听到他唱了起来,一齐转头望向厅中。

    心想:大当家的,今天晚上有点燥动。

    几个人此时,看到方楠挥手,示意他们进入厅堂,练些平日训练时的招式,为大家助兴。

    方楠拎起一壶酒,举过头顶,仰头倒入口中,节奏又加快半拍。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

    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

    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方楠走到厅中,挥舞金刀左刺右抹,前劈后砍,照搬史可法剑舞的意境边唱边舞。

    辗转腾挪间,众人才看到方楠身前背后,露出数条斜长刀疤和很多细小疤痕。

    王丰和李国桢,被他身上的伤疤所震撼,二人没想到,方楠经历过那么多出生入死的搏杀。

    再看大川几人也是如此,王丰二人这才感觉到,方楠攻打遵化城三出大安口,并非如同儿戏一般,那可都是玩了命的。

    萧思音看到他身上的疤痕,双手拧着丝帕,紧紧贴在胸前,美目中雾气渐升。

    大川想起在大安口与曹变蛟搏击的经历,以臂代剑刺向一旁的小豆子。

    小豆子反应极快,同样以臂带剑刺向大川,“啪”的一声脆响,两个憨货的拳头都打中对方,二人也都没少用力,同时被对方震的后退两步。

    丁成倚靠在门框上,环抱着手臂,咬着右拇指上的指甲,看着大厅众人“嘿嘿”傻笑。

    他可是知道大川和小豆子的力气,在家丁中是前十名的存在。

    犹其是小豆子,别看他只有十六岁,但是块头大,而且身体力量仍在快速增长,这才几个月的工功夫,已经渐渐超过了大川。

    丁成原本想在一边耍些平日训练的招式,现在见他俩互练起来,忙快步闪到方厅另一侧,防止被二人挂蹭到,躲避池鱼之灾。

    这也是大川等人与王丰见过多次很熟络了,才会如此放松,只当在营中互练着玩。

    方楠却不再舞剑,左手持酒壶,右手只是轻挥金刀,入情歌唱。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不知何时,院中出现两条身影站在大厅之外,驻足看向厅内,由于门是敞开的,大家都以为是府中的仆役,所以谁也没有在意。

    “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

    萧思音走到方楠身旁,轻轻扶摸着疤痕啜泣。

    方楠唱罢,刚想对萧思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你什么都不要说,我懂得。”

    萧思音用纤纤玉指,轻按在他的唇上。

    方楠心想:“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怎么还懂了?”

    但看到萧思音很开心的样子,他也没有在多说。

    “啪,啪,啪……”

    门外响起几下清脆的掌声,院中两个身影随之走进厅中,容貌逐渐清晰起来。

    王承恩与一名二十多岁的锦服青年,一前一后步入大厅,为首的青年,虽然眉目清秀,但面色有些青暗,年纪不大,眼角上已经生出几丝细纹。

    方楠认识崇祯,却没有想到他会来到这里。

    “好个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还不快来叩见皇上。”

    王承恩在一旁急忙轻喝。

    崇祯这几天心情不错,听小太监们议论,香音楼近来非常火爆,萧大家几首新曲如何动听。

    所以今晚无事,换了常服在王承恩陪同下,到香音楼听了一场,是赞不绝口。

    在听完方楠唱的一曲“男儿当自强”后,崇祯对他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好奇心起,他这才来到王丰府阺,看这几个年青人,又会是什么样子的表现。

    结果并没有让他失望,听到方楠一曲“霸王别姬”崇祯心中也是血气翻腾十分亢奋。

    众人伏在地上煽呼万岁,崇祯呵呵笑道:“都起来吧!”

    逐个看遍方楠几人身上的伤疤,崇祯情绪有些激动:“拟旨,游击方楠,忠勇过人,每临战阵,身先士卒,麾下敬服,特此加封,方楠为都指挥同知,分守通州东路参将。”

    方楠忙跪伏谢恩,心想:分守通州东路参将,这个封赏还不错,听起来要比那个“张家湾团练”强多了,这还不到两个月,番号又变了。

    戏谑之余,方楠心里清楚,崇祯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谪系了。

    “你呀!让朕怎么说你好呢?”

    “看看你干的那些事,与土匪有什么区别?”

    “让你补充兵员,你吭哧瘪肚才招募了九百人。”

    一想到方楠可恨之处,崇祯伸手点指,声色俱厉。

    “两年,两年。”

    崇祯伸出两根手指,反复在方楠面前晃动,六个月内兵员补充到五千,两年内兵员补充到八千,朕就封你为总兵。”

    “若是不然,方小子,朕就送你一件兽皮,滚回山里去吧!”

    “哈哈哈哈”

    一想到方楠穿着兽皮的模样,崇祯忍俊不禁,竟还笑了起来。

    “还不快点感谢皇爷恩赏?”

    王承恩挥动拂尘瞪了方楠一眼。

    自从和王丰玩在一起,王承恩似乎对方楠有了些好感,这时急忙出言提醒。

    “万岁有所不知,在历次战斗中,末将虽获得微功,但都是众将舍命拼杀的结果。”

    “浒山,吴彪,牛聚明等将士功不可末。”

    “末将希望万岁,能够赏赐给他们正式出身。”

    毕竟讨要封赏并不是件好事,方楠在心里仔细斟酌过措辞。

    “这小子一点也不鲁莽,并非只懂得匹夫之勇。”

    崇祯可不知道方楠手下都有谁,只是看到大川憨头憨脑有点可爱。

    做为一个皇帝,崇祯当然不会随意开口封赏。

    “这件事就由王伴伴堪合,核,过几天把名单交到兵部便可。”

    崇祯见别无它事,双手向后一背,转身面向院中,随着王承恩唱诺了一声“起驾回宫”,身影渐渐在夜幕中消失。

    王丰和李国桢,一同向方楠道贺,萧思音也很高兴,但突然感觉与方楠有了距离,而且是难以跨越的。

    现在他不但成为分守一路的参将,而且日后也会才名远播,还有一个收入丰厚的工坊。

    他如此年轻,必会引起众多大家闺秀的关注。

    想到这里,萧思音脚步挪动,靠在方楠身旁,用手握住他的一小块衣襟,低头不语。

    第二天一大早,方楠就赶回外城驻地,只留下大川和几个家丁,帮助王丰训练家仆。

    他以前虽然是按照现代方式,训练部队阵列,但是出战频繁,训练都是断断续续的,士兵战术配合搏杀技巧,到是经过实战淬炼,运用精熟。

    但队列训练,却都还比较生疏。

    距离校阅不过半个月,方楠暗暗决定,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按后世的阅兵要求重新整训。

    每天他都泡在清理出来的校场中训练家丁操演,并且设计出一套受阅时的军姿。

    半个月时间眨眼而过,这些天方楠过得很惬意,兵部正式任命也下来的很快。

    还别说,王承恩办事还很上心,浒山,吴彪,大川,丁成等人均是五军督都府指挥佥事,就连牛秀才和宋桥也都获得了一个镇抚的实职。

    但有件事让方楠哭笑不得,近来坊间传言,他凭借一首歌曲,获得皇上青睐,成为独守一路的参将。

    近段日子,方楠每天都能收到几封京城大型妓馆的拜贴,当红名妓为求一面,甚至上门拜访。

    萧思音让自己的大丫鬟,坐镇在方楠大院门口的牙房中,专门处理这些事情。

    现在他的大名,已经传遍京城,有人送方楠一个新的名号,叫做“方一曲”,而方楠却暗自庆幸,没有人喊他“方一炮”。

    在阺报中,方楠看到山东闻香教民乱加剧,已经干挠到漕运,他估计这次朝廷肯定要派出兵马,配合刘荣嗣维护运河安全。

    而神一元战死,涌入山西的流寇,暂时受到山陕总兵杜文焕遏制,他认为这不过是一时现像,历史证明,山陕流贼日后规模会更加庞大。

    下午,方楠邀请王丰和李国桢到香音楼一聚,萧思音见他到来非常高兴,状态满格将几支歌曲唱得满堂彩赏银番倍。

    在包厢中,萧思音小鸟依人般坐在方楠身旁,与几人笑语连连。

    幽香四溢的身体,让方楠费了半天劲,才收住心神,与王丰和李国桢一同讨论时政。

    李国桢相比王丰这个每天只知道跑马溜狗的纨绔子弟,对朝堂中变化更加关注。

    所以多数时间,都是李国桢在述说。

    “昨日,崇祯派遣吴甡携带十万两白银前往陕西,赈济灾民和边军,很多人私下议论,山陕形势并不乐观。”

    “而豫鲁地区的闻香教之乱,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虽然山东总兵张大可,派曹泽清去镇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土匪多如牛毛,大股三四百,小股数十人,是剿不胜剿,而且大多数土匪都与闻香教多有连系,气息相应。

    “近日来,几股强匪多次劫掠漕运,只是打一下抢完就跑,所以损失并不大,没有造成漕运停滞。”

    漕运总督刘荣嗣,在冬月初六赶到京城,早朝上对豫鲁土匪劫掠漕运的事情,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言之若不清剿,待匪情严重时,定会截断漕运。

    刘荣嗣请求重设漕运总兵,整饬沿河守备,保护运河不受匪患影响。

    周延儒力荐登莱巡府孙元化为漕运总兵,但却受到了张宗衡的反对,几名东林出身的御使,也一同称孙元化是文臣,调任总兵是大才小用了,而且还不符合规制。

    各方势力,好像谁也不在意漕运安全,互相拆台,总之南北东西,是乱成了一锅粥。

    张宗衡言及孙元化驻守登莱,侧应蓟辽二镇防御后金,才是大明战略重点,并且认为匪贼虽重,但多是小股,可设一部巡营,多派骑兵驻扎匪情严重地区,一边守卫漕运一边清剿。

    崇祯否决了周延儒的提义,认为孙元化不是适合人选,如此就断了孙元化进入漕运的谋算。(周延儒与孙元化有旧,并且在孔有德叛乱后,曾连合徐光启,想要保住孙元化的性命。见明史。)

    崇祯很赞同第二个方案,但将哪支部队改编为漕巡营,进入豫鲁淮等地搅匪,却又成了一个问题。

    河南的卫所兵,大多都调往黄河沿岸,剩下部队驻守重镇不敢轻动。

    如果重新组建巡营,又远水不解近渴。

    崇祯询问众臣,周延儒这次没有答腔,心中暗想:除了京营无兵可派,现在三大营,多是勋贵子弟混日子的地方,他可不会多嘴,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