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商阀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商阀

    有句话怎么讲?

    “说曹操,曹操就到。”

    几人正在谈论生丝收购的热闹场景,汪福光在侍女引领下走入牡丹厅。

    见闵昌宗在此,他忙拱手寒喧,心道这个年纪轻轻的方总兵,果然不是简单角色,竟然能和闵家搭上关系。

    世人皆知闵洪学现在是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出任吏部尚书之职,是温体仁铁杆嫡系,两个人关系十分密切,穿一条裤子都闲肥。

    当下政局多变,以汪福光的角度和人际圈子,还无法揣度时世变化,因此他没有冒然依附某一派系,但这并不等于他没有接交权贵的心思,所以对朝中各方人物都有所了解。

    大河商号与北方巨商亢家,存在一些商业合作上的契机,所以汪福光落座之后,厅中气氛不但未显尴尬,反而谈论有色,变得活泛了许多。

    汪福光向几人拱手笑道:大多来到金陵的徽商,现在都聚集在丙字楼吃茶听曲,众位若有兴致,就一同过去坐坐。

    方楠挥了挥手:“汪大哥稍待片刻,小弟在这里歇息一会。”

    闵昌宗和亢嗣鼎闻言摇头苦笑,二人都知道他不是个省油的灯,过会不知还要闹出什么事端,现在他俩都已经后悔留下来了。

    汪福光洞彻人情事故,马上在几个人表情上发现倪端,但方楠给他留下了多才多艺的印像,根本就无法与传闻中凶悍的形像连系起来。

    是以汪福光现在还感受不到,闵昌宗和亢嗣鼎内心中的惴惴不安。

    一声声小二唱喏由楼下传来。

    “张员外,严员外请上三楼桂花厅。”

    脚步嘈杂声随之响起,首先上到三楼的是四个精壮武士,有的腰悬长剑,有的背负宝刀,让人一见便知,他们并非是易予之辈,必是武功高强之人。

    张国纪四十许岁,身材微胖,带着满脸笑意步上三楼,与出厅相迎的张采拱手见礼。

    “受先兄来到金陵,怎可不过府一敘,让小弟以尽地主之仪?”

    “呵呵呵”

    “国纪兄,太客气了,受先只是途经此地,这已经多有讨扰。”

    严金见过“受先”先生。

    一个年近四十,身体虽然削瘦,但目光却很锐利的中年文士也步上三楼,拱手与张采寒喧起来。

    陈子龙在一旁相陪,众人边说边笑进入了桂花厅,只在楼梯口处留下两个护卫。

    闵昌宗摇动折扇叹道:夕日东林两大豪商,如今也与复社走近,用不了几年,张溥张采二人必会出现在朝堂之上。

    众人闻言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对他这个论断深感赞同。

    亢嗣鼎到不似闵昌宗般忧心忡忡,呷了口茶水,缓缓说道:“严金工坊所产的苏钢声冠大明,不过那已经是从前的事情了,椐小弟所知,德州工坊所产的钢铁用于打制刀枪,并不比苏钢差,只是并不外售。”

    亢嗣鼎随即叹口气,向方楠眨了几下眼睛。

    “说吧!想要什么?”

    方楠轻靠梨花木椅,歪着头戏谑轻笑。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他看出这个富家大公子脾性有些直率,而且又带着点愣头青的性格,让人感觉与他交往,言谈间非常轻松。

    亢嗣鼎放下折扇身体略微前探,笑道:“也就是家丁护院用,两千柄钢刀足够了。”

    说完,他又尴尬笑了笑,右手在桌台上轻搓了一下。

    “呐个啥?”

    “最好是千里营制式的。”

    “呵呵呵呵……”

    “千里营制式刀具,样式与军武战技相应,并不适合其它部队使用。”

    方楠笑着点出武器款式的差别。

    千里营士兵使用短钢剑,投矛,火铳,根本就没有刀矛,武器大多是方楠敲定的,他当然非常清楚。

    “没关系~没关系~”

    “就要制式的。”

    “呵呵呵呵”

    亢嗣鼎作为一个商人,有着独特的分析角度。

    在他看来,千里营能在大凌河战场上全身而退,绝非单靠勇武那么简单,没有精良装备相辅,那肯定是玩不转的。

    “行”

    “过几天让运河商帮的李青山给你送去。”

    现在工坊中炼制钢铁,全部用于造船和造炮,若不是考虑到将来可能会进入山陕作战,如果得到亢家支持,就会为后勤运转减轻很大压力,方楠还真不愿意抽掉人手打制钢刀。

    几人正在闲聊时,楼下小厮又高声唱喏:“王员外三楼请!”

    花雨楼是金陵第一名楼,能让小厮唱喏之人,定是富绅名流。

    方楠吩咐侍女挑开纱幔一角,向楼梯口看去。

    首先走上来的是两个头戴六瓣帽,身穿黑色劲装手提阔刀的壮汉。

    “西北刀客”

    亢嗣鼎对两人装素十分熟悉,随即便脱口而出。

    两个刀客遇到严金护卫,将手中阔刀略向上提,双目微眯散发出冰冷寒意,直直看了过去。

    范三拔由云海厅中走出,向刚刚步上三楼的王登库躬身施礼:“王世伯多日未见风采依旧。”

    王登库五十多岁,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绛紫色五福捧寿道袍,虽衣着文雅华美,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狠厉之色,这可能是与他从事典当商号有关。

    王家子承父业,在全国开设百余家大型典当行,到了王登库这一辈开枝散叶,变成多种经营模式,逐渐发展成经营粮茶铁器为主的大型商号。

    近些年,晋商口外生意日渐增长,他经常帮助其它几家晋商处理些来历不明的易货(在明末边塞的贸易中,以物易物是极为常见的),因此虽然财力并不是最为雄厚,但与范家交情非浅。

    “贤侄不必多礼。”

    王登库眉眼舒展,左手轻捋短须右手虚托了一下。

    范三拔正待引领王登库走向云海厅,几声轻笑这时在二人的身侧响起。

    “唷”

    “这不是王老弟吗?”

    严金听到小厮唱喏,在桂花厅中走出来,阴阳怪气打起了招呼。

    “严老弟也在这里啊!真是失敬,失敬。”

    王登库拱了拱手,脸上是皮笑肉不笑。

    “近日听闻,运河上堵了不少支北上装载苏钢的漕船,都快形成一道风景了,煞是壮观。”

    “哈哈哈哈”

    王登库张狂的大笑声,在三楼回荡,惊得唱曲女子都停了下来。

    笑声中略带阴涩的穿透力,让人一听便知,他是个练家子。

    严金护卫此时手握刀剑,抽出半尺多长。

    刀客们立刻也拉动阔刀,三楼立显刀光剑影。

    双方在气势上,一时间竟难分伯仲。

    王登库随同晋商集团,这两年投资北方势力,因此与东林系豪商泾渭分明,而且两家因买卖苏钢的事情,闹的很不愉快,还小打几场,算是结下了仇怨。

    当下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集团,自崇祯登基后,在其遏制东林,扶持阉党余将和北方势力趋势下,先与高捷和王永光搭上了关系。

    这才视边墙如家壁,什么东西都敢卖到关外去,在与建奴和蒙古诸部交易中,赚的是盆满钵满。

    至于说历史上八大晋商,被封为皇商的事情,不过是建奴入主中原得了天下,将南方仕绅势力摧毁殆尽,大量财团在战争中死的死逃的逃,使新朝物资流转,和经济陷入萎靡停滞的状态之中。

    满清这才册封与他们交情不恶的晋商,鼓励和支持他们恢复社会经济轶序。

    若说当下晋商与建奴商业合作密切还过得去,但言及相亲相爱的苟合,那就是扯淡了。

    至少现在晋商集团,仍旧在依附于国内的党系生存,根本也不会想到建奴会夺得天下。

    历史证明,满清能够问鼎,完全是因为吴三桂和所率的关宁军的反水。

    不然的话,他们只能绕路由西北入关,先不说关宁锦的军事力量,钉在满清东北老家门前,使八旗兵马不敢向南深入。

    再说他们由西北山陕入关后,面对受战乱侵挠多年的地区,不但经济匮乏而且贼匪盈野,根本就无法建立起南侵基石。

    所以说满清夺取天下,只须感谢一人,那就是“吴三桂”。

    而当下的晋商,在建奴眼中只是个运输大队,帮助后金稳定社会经济,获得先进生产技术和物资。

    说起晋商,他们对建奴掘起和发展,还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满清入主中原的关系并不大。

    毕竟满清是在统一蒙古诸部后,才拥有政治和军事上夺取大明天下的基础,但也并非是拥有了稳得天下的实力,论经济和人口数量,在总体实力上,满清还是处于绝对劣势。

    八旗之众之所以统一天下,与朱家老幼的折腾,和明末诸多势力搅动时局,有着必然关系,而且还须吴三桂加持一下,最后应了那四个字。

    “时也,运也。”

    话题扯的有点远了,再说方楠来到明末已经四年有余,无须细心揣摩,他已大概了然各方势力,所以看到严金与王登库对峙,是幸灾乐祸。

    他轻呡着茶水,嘴角上露出淡淡笑意。

    而闵昌宗此时却眉头微皱,他清楚晋商自四年起,便与温体仁建立联系。

    正是有了他们支撑,崇祯才会有银钱,投入到西北和东北两大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