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八十三章 良玉现身

第二百八十三章 良玉现身

    “方老弟……方老弟……。”

    “马祥麟怎么还下城了?”

    方楠寻声看去,只见一名银甲武将,跨乘白马高举长枪急驰而来。

    “人如风马如龙,还别说,马祥麟这个纵马狂奔的造型,可要比守城那时帅多了!”

    “呵呵呵呵”

    “马大哥许久未见,真是想死老弟了!”

    偷城打人,方楠心里有愧呀,见马祥麟拍马赶到,立刻皮笑肉不笑抱拳施礼。

    “方兄弟,咱们相识已久无须客套。前面应该是紫金梁的本部兵马,能有数万之多,快点带上你的人马上城。”

    “快……”

    “你傻笑什么?还不快点撤啊!”

    马祥麟扯动缰绳,控制战马来回盘旋。

    “方老弟,我们都是外兵,战场环境陌生,现在这个情况,不可轻易犯险。”

    “今天马祥麟有点不对劲,这是话里有话啊!”

    方楠盯着他的脸心里琢磨起来。

    “显然马祥麟出兵入晋,抱着求稳的打算,这也不像是他的风格,难到出京之前,被人叮嘱过?”

    方楠仔细盯着马祥麟上下打量,像是在寻找他变化的原因。

    “瞅什么瞅,还不快点上城?”

    “你没看到所有晋兵都已经停止追杀,正在向后撤退。”

    马祥麟见方楠没有下令,急得带动战马不停打转。

    “呵呵呵呵”

    “马大哥思虑老成,在离京之前,不是受到了什么嘱咐了吧?”

    方楠不想乱猜,便直接开口询问。

    “俺娘,是俺娘说的!”

    马祥麟失口回答,立刻感觉到不妥,呲牙裂嘴面露尴尬之色。

    “原来是秦总兵的吩咐,无怪乎马大哥会这么认真。”

    方楠正色抱拳,表情非常正重,算是缓解了马祥麟的囧态。

    “姜还是老的辣啊!看来秦良玉早已看出陕晋之地,局势错综复杂。”

    方楠到是真想退进太原,只是眼看曹文诏孤军深入,三千关宁铁骑身陷重重包围,自己若不搭救,叔侄二人必然九死一生。

    “马大哥勿急,你看许鼎臣仍在南门,想必对如此局面,他应该早有准备!”

    “他啊?”

    马祥麟翻了翻眼睛看向空中,似在快速分析许鼎臣可能作出的应变。

    “这个许巡府,老哥还真不了解!”

    马祥麟歪脖看向南门,目光凝滞片刻,晃了晃脑袋。

    虽说方楠曾经偷袭得手,兵不血刃强夺自己把守的朝阳门,但马祥麟也知道那是一场误会,而且还白拿了几百件盔甲,忿忿之气早已消去。

    事后琢磨起那场战斗,总是感觉自己输的冤枉,直到大凌河战役结束,他才不得不佩服千里营的战力。

    关外之地,萨尔浒,浑河,埋葬了数千白杆兵和马家几个兄弟,马祥麟深知建奴战力,方楠火中取栗,出人意料救出祖大寿和几万军民,让他惊讶同时,心中残存的怨气,也就烟消云散了,并且还生出惺惺相惜之情。

    “呜~呜~”

    正在两人说话之际,太原东侧城墙之外,一千骑兵四千步卒,由北向南疾行。眨眼之间由旗卫大队旁边擦肩而过,急吼吼冲向几里外的流贼,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模样,定然是经过长时间行军。

    “咦?竟然是左良玉,兵锋所向,必是解曹文诏之围,看似此人到还是有几分胆色!”

    “方老弟若是直意进攻,那为兄就提调白杆兵奉陪到底。”

    马祥麟也不等方楠表态,说完立刻打马返回城墙。至于说左良玉是谁,他可没那份好奇心。

    说起左良玉这个人,在文献记载上,名声可不怎么好。方楠不由多看两眼。

    一杆左字大旗,这时出现在百步之外,战马上端坐一名武将,年约三十许人,锋眉星目长的非常英武,只是面色异常凝重,显然对即将展开的进攻并不乐观。

    左良玉的出现,还是让方楠颇感意外,犹其是挥兵前突摆出攻击架势。

    沉思片刻他才恍然而悟。

    左良玉(1599年~1645年),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市)人。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侯。

    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三年任都司曾受曹文诏节制,加入收复永平之役,四年入陕清剿流贼,其间与曹文诏多次配合均是大胜。

    看着左良玉率军经过,方楠此时大概明白了,他这也是勉为其难,不得不打,一方面是与曹文诏有旧,另一个方面,两人同属于宣大总督张宗衡麾下,曹文诏若有什么闪失,他也不好交待。

    在罗汝才和马回回加入后,太原城南流贼不下八万之数,随着艾万年指挥官军,缓缓退至城下集结,匪众摆脱混战局面,多则万人少则几千,各自排列出方形军阵,虽然规模大小有异,但间隔有距。

    远远望去,几十股流贼如同星罗棋布,呈现出一个长宽各五里的方形军团,好似个布子已毕,铺设在天地间的巨大棋盘。

    曹文诏此时率领关宁铁骑,穿梭于各个方阵其间,专挑小股土匪冲击,偶有击破,但也只是散而不溃。

    当下已不同于往昔,流贼军阵相依,长矛丛丛竖起,这使骑兵难于靠近,三眼火铳噼啪打响,但贼兵势众,打掉一排便又顶上来一排,是源源不断。

    三千关宁铁骑左突右冲,在如此大的战阵内,形同一叶小舟,漂荡于汪洋之中,在一些门板和简陋粗糟盾车的防守下,忽尔转向忽尔掉头,始终无法冲出重重包围。

    曹文诏这时颇为着急,毕竟战马体力有限,在高强度冲锋迂回下也坚持不了多久。

    他心知指望不上许鼎臣,只有方楠可能营救自己,但看到似海水翻滚的流贼,心中却感觉突出重围,如是镜花水月。

    而左良玉的出现,又像似一抹曙光,瞬间被层层流贼所阻断。

    若说马祥麟参战,方楠还是信得过的,但是左良玉能否打开局面,他心里还真没有底。

    流贼方阵依次相连,这种场景是方楠最不想见到的。

    旗卫大队装备优良,但并不适合这种攻坚克阵,不是他们打不了,而是流贼势众,逐个方阵突破,自身也必将付出巨大代价,何况其中有数千骑兵,这也是个不小的羁绊。

    四门小炮在城墙上不停怒吼,但数量太少,加之准确性差,炮弹在人群中炸开,就像小石子在水面上飘过,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波浪。

    “许鼎臣难道会见死不救吗?这还真不好说,毕竟曹文诏不属于晋系兵马,面对漫无边际的流贼,他又在作什么打算?”

    方楠看向太原南门,暗自猜测许鼎臣的想法。

    许鼎臣在众兵簇拥之下,缓缓把大旗交予护卫,此时他脸色晦暗不明,与战场形态到是十分吻合。

    “毓华(艾万年字),各家人马都通知到了吗?

    “巡府大人放心,各支部队交替掩护正在后退,未及料到罗汝才等贼寇,竟然洞悉我们调动兵马,暗中尾随而至,这是毓华失责。”

    艾万年翻身下马抱拳拱手,神态极为恭敬。

    “流贼多如牛毛,聚众而来其势若海,岂能一举而定之。”

    许鼎臣轻挥马鞭,“单凭毓华一军怎可力敌,今后莫要自责,这等变化早在许某意料之中,尽可安心统带部众,来日兵马齐备,必会斩紫金梁于城下。

    许鼎臣说话时眉头微簇,显然是心中有所隐忧。

    “府尊机谋深藏,定然可剿灭匪患,毓华厉兵秣马谨遵号令。”

    许鼎臣轻轻颔首,对亲信将领的态度十分满意。

    山无常势,水无常形,罗汝才和马回回率兵杀到,眼前战局变化,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料。许鼎臣调回艾万年,就是担心罗汝才等人与紫金梁会合,围点打援阻断分割各路援兵。

    单凭手下几万卫所兵和民壮,想斩杀十余万流贼,可不是什么好的谋划。

    许鼎臣此时陈兵于城下,虽处于守势,但却不失先手,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可以一举歼灭的时机,

    “许大人请看,那曹家叔侄已被流贼围困,若不及时援手,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两千家丁出战,范永斗怎能放下心来,艾万年统率卫所兵马伏杀而出,太原城转危为安,他立刻就来到城外观战。

    “呵呵呵呵”

    “范东主莫要担心,关宁铁骑纵横山陕可曾有过对手?不肖片刻便可杀出!”

    “疏华,且带上一队骑兵突前接应。”

    “唉~”

    “曹家叔侄虽然勇悍,但于万军之中搏杀,也并非易事,我等还是尽力承其周全吧!”

    “来的好快啊!”

    许鼎臣手捋须冉看向战场,心中暗自惊讶。

    他可不是在关注曹文诏能否突围,左良玉和方楠才是心思所在。

    “方老弟,密旨有喻,此次入晋作战,白杆兵唯你调遣。”

    “说吧!怎么打!”

    马祥麟尽调白杆兵下城,此时已然列于旗卫大队之后。

    “猛如虎,狡如狼”,这就是方楠在马祥麟心中的形像。

    面对近十万流贼这个场面,马祥麟脑袋也很迷糊,所性连建议也不提,只等方楠定下打法,自己执行就是了。

    “马大哥,贼兵此时势众形稳,军阵相接前后呼应,无论由何处进攻,都难以顷刻间解曹家叔侄脱困!”

    “呵呵呵”

    “方老弟,你可要快点决断,曹文诏在贼阵里冲杀半天了,不抓紧时间,一会我们只能为曹家叔侄收尸了!”

    “咳咳咳咳”

    方楠看到马祥麟一脸不负责任的表情,心里是一阵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