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明珠之南北朝 » 027 两根骨头

027 两根骨头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出来一位人才,讲出来一个妙计。

    这位爷便是左卫将军桓脩,他是桓冲的儿子,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儿武昌公主的夫君,说起来,当时的皇帝司马德宗得叫他一声姑父。桓冲是桓温的弟弟,所以桓脩和桓玄还是堂兄弟关系,他所担任的左卫将军负责首都卫戍区东区的军事,也是很重要的职位。他的社会关系天然地让他有一种知己知彼、左右逢源的优势——请大家务必注意这一点,后来桓玄掌权以后,还是重用他的。

    王恭以讨伐谯王司马尚之的名义第二次起兵后,派了何澹之、孙无终向句容进发,受朝廷委托,桓脩兼领了振武将军的名号,跟辅国将军陶无忌一起迎敌,桓脩驻扎在句容,王恭失败以后,孙无终就写信求降了。桓脩凯旋归来的时候,正是杨佺期等人到达石头城的时候,朝廷没有思想准备,也谈不上有什么组织准备,因此大小官员的精神处于濒临崩溃的地步。在这个危难的关头,桓脩站出来挽救了大家。

    他跟司马道子说:

    “西路的叛军不用去打,可以用游说的方法解决,在下知道他们的情况。殷仲堪、桓玄这帮人,所仗恃的只有王恭,王恭被灭以后,西路的叛军就陷入了沮丧和恐惧。现在只要用重利引诱桓玄和杨佺期,两人必定心中喜悦,桓玄可以搞定殷仲堪,杨佺期可以反过来拿下殷仲堪。”

    要不怎么说打仗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呢,桓脩的建议成本低,效率和效益都很高。

    司马道子采纳了桓脩的建议,发挥他擅长分发委任状的优点,先是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又把郗恢调回中央任尚书,把位子腾出来,任命杨佺期代替郗恢负责梁雍秦三州的军事,并同时担任雍州刺史。接着,任命桓脩为荆州刺史,原来的左卫将军一职保留,暂时代管,为保证安全,命令刘牢之派一千人护送他上任。罢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让担任太常的殷仲堪的叔叔殷茂前往殷仲堪军营宣读诏书,命令殷马上把部队撤回驻地。

    “广州”现在是一线城市,在当年则是一大片蛮荒之地,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两省,跟首都建康相距甚远,属于不痛不痒的地方。而殷仲堪原来坐镇荆州,军政通吃,调往广州的话,地位天差地别,所以他算是被贬职了,在桓、杨、殷三人中最吃亏。再者说,如果因为工作做得不好被贬,还有拉上来的机会,但是,如果是因为被人不信任而被贬,几乎没有被翻身的机会。所以,殷仲堪接到调令后,非常非常的愤怒和不满。太常的职责是负责宗庙、祭祀,一般不参与行政事务,让当太常的殷茂来宣布,只有一个原因,他是殷仲堪的叔叔,这让殷仲堪更为难堪。

    至于桓玄、杨佺期么,则是心中暗喜。这两根骨头来得真是时候,看着诱人,闻起来好香啊!想要接受,又有点犹豫:会不会吃相不太好看?毕竟,作为领导的殷仲堪不但没有骨头,还被敲了一棍子。

    这三个人,无论是怒,还是喜,都不是一个创业开拓者的正常心态,你们的行为本身就是要去否定司马道子的,怎么又很认同司马道子扔出来的大印呢?应该不予理睬、视而不见才对。所以,三个人都是投机者。

    殷仲堪大怒之后,催促桓玄、杨佺期赶紧进军。听说这两人因为两根骨头犹犹豫豫后,殷仲堪先从芜湖撤军南归,派人到蔡洲跟那儿的军士说:“你们如果不自己解散回去,等我到了江陵,看我全部杀了你们。”这是要牵了狗赶紧回去的意思。

    杨佺期的部将刘系率领两千人先回去。桓玄等人很害怕,只好狼狈回军,向西追赶殷仲堪,到寻阳才追上。殷仲堪这一来一回走一遭,没什么收获,反而把职务给走丢了,这时候要依靠桓玄等人作为援手,而桓玄等人呢,也需要依靠殷仲堪的军队支持。虽然因为两根骨头的因素,双方已经起了嫌隙,不那么信任了,但由于互有需要,还是不得不抱团取暖。

    怎么抱团呢?这三人相互用儿子和弟弟作为人质。10月23日,三人在寻阳盟誓,都不接受朝廷命令,联名上书为王恭伸冤,要求诛杀刘牢之和谯王司马尚之,同时申诉:殷仲堪没有罪,不应该单独被降职贬黜。

    这两项要求,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是三人盟誓的一个保险,说明我们三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至于有没有用,朝廷答应不答应,心里也没底。

    其实,殷仲堪三人率军回荆州就说明了一切。桓脩的计策已经发挥了作用,只不过扔出来两根骨头,殷仲堪的盟军内部就开始分裂了,朝廷之围已经解除。而且,单独给三人中的殷仲堪打一棍子,跟两根骨头配合得非常妙。即使后来三人盟誓,但明眼人可以看出,裂痕已经存在。

    桓脩的这个妙计为朝廷真的是立了大功,不用流一滴血,就分分钟把叛军瓦解了,比那些衮衮诸公高明不少。这是司马道子那帮人想不出来的妙计,按说这下应该好好奖赏桓脩了吧?

    但接下来的事真的是谁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