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明珠之南北朝 » 047 纪瞻贺循

047 纪瞻贺循

    纪瞻的祖父叫纪亮,在三国时担任过吴国尚书令,父亲叫纪陟,在吴国担任过光禄大夫,所以纪瞻也是干部家庭出身,一般来说,这种家庭出来的人在文化和视野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西晋平吴之后,纪家就从丹杨郡的秣陵县搬到了历阳郡。

    纪瞻年少的时候“以方直知名”,就是说这个人非常正派,说话不带拐弯的,因为这个在乡里出了名气。这种人往往有个特点:只能被发现,而不会自己钻营。

    那时候还没有科举考试,当官主要通过推荐和考察进行,纪瞻曾被考察为孝廉,后又被推荐为秀才,这时候,尚书郎陆机不知怎么跟他见了一面,一连问了他好几个理论问题,纪瞻对答如流,问得高深莫测,答得玄妙非常。纪瞻的传记前半部分主要就是记录这几个答问,可能就是这个问答让像陆机这样在中央工作的干部看到了纪瞻的才能。

    晋惠帝一共有11个年号,其中有7个是“永”字头的,西晋唯一一个不是晋惠帝的“永”字头的年号是晋怀帝司马炽的永嘉,所以除了永嘉以外,只要看到西晋“永”字头的年号,就知道是晋惠帝时期的。

    在永康初,就是晋惠帝那个时候,公元300年,纪瞻所在的州又一次开展推举有才能而又没有当过官的人的活动,大司马(这位大司马是谁?语焉不详,有人说是齐王司马冏,但齐王司马冏担任大司马职务是在301年晋惠帝重登皇位之后,之前这个职务是空缺的)聘任纪瞻为东阁祭酒,同年又被提拔为鄢陵公国的相,相就是实际主持工作的人,但纪瞻没有到任,第二年,被降职为松滋侯相。从公到侯,对上负责的对象级别降低了,确实是降职了,可能和他这种不到任的态度有关吧。

    不过,如果看到公元300年不是一个太平年,纪瞻的非暴力不合作行为也许能得到一些解释。前一年,就是299年,皇帝司马衷的儿子、太子司马遹中计,醉酒状态下抄写了反动文字,被贬为平民,软禁在金墉城。这个司马遹,就是当年宫中大火时拉爷爷司马炎衣袖提醒炎爷爷注意防范危险的那位聪明孩子,到这时候已经被调教成了一个纨绔子弟——这里面一半是他自己的责任,一半是贾南风等人有意引导如此,因为这样对他们更有利。300年初,皇后贾南风再次搞事,说司马遹要谋反,金墉城也不能呆了,要将其押往许昌。到了3月份,司马遹在许昌被谋杀,随后赵王司马伦以此为理由发动政变,逮捕贾南风,4月9日,贾南风在金墉城被迫喝下金屑酒死亡。从司马遹被谋杀开始,西晋就像一辆在半山腰失控了的车一样,无可救药地往山底冲了下去。

    300年初,司马遹被迫前往许昌的时候,皇帝的诏书(这当然是贾南风的意思)要求不准任何人前往送别,但还是有一些人到伊水边和司马遹哭泣告别,这些人包括太子洗马江统、潘滔,太子舍人王敦、杜蕤、鲁瑶等,都是有名有姓的,明明白白记录在案,随后这些人也被逮捕起来送进了监狱。在当时的政治态势下,敢于违反禁令而同情被诬陷的太子,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也因为如此,可以说这些人是有骨气的。在这份送行落难太子的名单上看到王敦这个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起四个字:卿本佳人。

    到了太安中,就是303年左右的时候,纪瞻干脆弃官回家了。别人是千方百计想当官,纪瞻好像对此兴趣不大。这一点和陈敏差别很大。纪瞻的一生是疾病缠身的一生,经常称疾辞职,不过和历史上很多称疾辞职的人情况不一样,他称的疾是真的。辞职报告递上去,有时候皇帝准了,有时候不准,不准的时候其实挺可怜的,状态不好却还要硬撑着去为国家工作,只有生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难处。有一次,皇帝说,你就是去躺着摆摆样子就行了,纪瞻就这么被抬着现身于军中,结果非常振奋士气,一个人的气场就能大到这种程度。

    小结一下,纪瞻这个人文武双全,做人非常仁义,有不少人临终时向他托付后代,他都照顾得很好。但是,纪瞻性格偏内向,不喜欢热闹,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书,对于社交活动的兴趣不大。他和顾荣一样,都曾经在洛阳当过官,后来回到了吴地,所以,他俩之所以成为王导建议司马睿要积极争取拉拢的对象,主要不是因为他俩是“当地人”,而是因为他俩是到过首都洛阳当过官的当地人。

    贺循是会稽山阴人,祖先本来姓庆,高祖贺纯为了避讳汉安帝的老爹刘庆的讳,改姓了贺。庆贺庆贺,可能是按照近义词的思路改的姓。

    贺循长期在地方上工作,颇有政绩,但朝中无人莫做官,一定要做官的话是比较累的,后来在陆机的推荐下,才担任了太子舍人,算是到中央工作了。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的时候,贺循转为侍御史,他发挥了身体不好的优势,称病辞职了,后来任命他为南中郎长史,他也没有就任。

    贺循和纪瞻很相似,两个人都得到过陆机的举荐,都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经常因此辞官,在动乱时期能够保持清醒,给人感觉经常能够及时生病,及时脱离是非之地。

    被称为“南金”的这批人的特点是识时务,不蹚浑水,不恋官场,随时可以回家。纪瞻和贺循虽然经常是病恹恹的,但在政治上脑子清醒得很。

    纪瞻的优势是对于哲学、太极、阴阳、易经之类非常熟悉。普通人结伴而行是吃吃喝喝推杯换盏,纪瞻和顾荣在前往洛阳的途中,讨论的是易经太极,这真是老乡见老乡,谈的都不同。

    那么,贺循的优势项目是什么呢?答案是礼仪。司马睿在建业初创,做什么事情,要走什么程式,君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没关系,贺循知道。

    石冰占据扬州的时候,前南平太守王矩、吴兴内史顾袐、前秀才周玘等人首先起来反对,贺循也招呼了人响应。贺循的主要战绩是打败了石冰手下的大将抗宠,抗宠逃走后,手下的将领投降,贺循就势收复了会稽郡,把原来会稽郡的相——张景——迎了回来。那时候,各个郡实际的行政长官称谓不一样,有的叫相,有的叫内史,都可以理解为是郡长。贺循和陈敏不一样的是,事情办完之后,他就解散了士兵,自己闭门不出,也不要封功领赏,他的所作所为传递的信息是: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敏叛乱的时候,给贺循封了个丹杨内史的官,这是接近于首都市长的职务,贺循说自己的脚有病,走不了,手也握不住笔,写不了公文,为了让人看起来确实有毛病,他还吃了寒食散,披头散发,袒露上身,看着确实是不能当官了,陈敏看他这个样子,竟然也不敢再逼迫他。

    寒食散是名医张仲景为了治疗伤寒类的病开的方子,吃了以后身体会发热,走的是以热制寒的路子,本身有毒副作用,但只要把握好剂量,是可以用一些的,用来治病也算是以毒攻毒了。一些身体健康的有钱人看到寒食散有促进血液循环、让人亢奋的作用,就两眼放光:这是好东西啊,可以推动情绪啊!于是,这些人纷纷带头吃寒食散,领风气之先,后来社会上就以能吃寒食散为时髦。吃了这玩意儿以后,全身会发热,披头散发、袒胸露背也就不足为奇了。麻烦的是,这种药吃了会上瘾,严重的到最后会死得很难看,这就有点像吸毒了。

    贺循吃了寒食散,也就真作假时假亦真了,对他这种文人,不吃点药刺激一下,真要做披头散发袒胸露背的行为艺术,还是有点心理障碍的,这个时候寒食散就起到作用了。

    所以,贺循在中央工作的经历、反击石冰叛乱而不邀功、拒绝陈敏官职这三个方面的事迹,就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在领导和群众心目中有影响力的正派人了,进入司马睿、王导的视野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和顾荣、纪瞻不同的是,贺循的个人身世还比较悲惨,他的父亲贺劭是吴国的中书令,由于多次梗直进谏,被当时掌权的暴君吴王孙皓以残忍的方式杀害,这是贺家的一场大难,贺循和家人因此流落他乡,一直等到西晋平吴之后,才回到家乡。父亲是忠直之臣、英雄之躯,为儿的也深受影响,品德非常高尚。贺循,是和腐朽的原吴国统治集团有着血海深仇的人,根正苗红,政治上非常可靠。

    顾荣、纪瞻、贺循这三个人是江东当地诸多士人的突出代表,擒贼先擒王,拢心先拢贤。只要把这几位贤人的心收拢了,其他的贤人就会跟随而来,英才毕至了,江东自然就归心了。应该说,这是一套非常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政治手法。这一套手法,司马睿虽然聪明,但想不出来,王导虽然想得出来,但要借助司马睿来实施。他俩可说是互相成就。

    司马睿能拢到顾荣、纪瞻,也有司马越的一份功劳,因为顾荣、纪瞻本来是要到洛阳的,结果半路上被司马越吓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