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明珠之南北朝 » 063 张宾加盟

063 张宾加盟

    这个人就是张宾。张宾对于石勒的重要性,相当于诸葛亮对于刘备。与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不同,张宾是主动投奔石勒的。

    张宾字孟孙,汉族,赵郡中丘人,放到现在就是河北人,父亲叫张瑶,担任过中山太守。张宾从小就热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史方面,但他读书不是死读书,一句一句地死抠,而是以泛读为主,这一点跟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读书法相似。行为做事大开大合,能抓住重点,史书记载“阔达有大节”。张宾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常常跟弟弟们说:“我自认为智力、谋算、知识不比子房差,只不过没有遇到高祖罢了。”子房就是张良,高祖就是刘邦,可见张宾自视甚高。

    等到307年永嘉大乱后,石勒投靠刘渊,担任了辅汉将军,跟若干将领到山东工作的时候,张宾注意到了石勒,对他进行了关注和研究,结论是这个人不错,值得追随。张宾对亲近的人说:“我看了很多的将领,唯独这个胡人将军可以跟他共成大事。”于是就提了剑,到石勒的军营门口,大声求见石将军。石勒接见了他,一开始也没当回事,因为还没看到他的本事。等到张宾几次献策,结果很令人惊喜,石勒才对他刮目相看,任命他为军功曹,要做什么事,都先想到问问张宾的意见。张宾跟石勒相识的时间,推测是在308年,最迟在309年初,因为到了309年3月,石勒就已经非常信任张宾了,总要给他俩一点相互了解的时间吧。

    张宾主动投奔石勒,生动阐释了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还有一个人跟他很像:王猛。王猛是苻坚的重要谋士,王猛的故事等讲到苻坚时再说,他起到的作用和张宾类似。这两个人的不同,就藏在他们的名字中。张宾相对来说,性格柔和一点,王猛则性格生猛。人的名字天天被别人叫,无形之中会形成一种暗示,天天叫你“宾”,跟天天叫你“猛”,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起名字还是要当回事。

    309年4月左右,汉赵帝国安东大将军石勒进攻晋帝国的钜鹿郡(今河北省宁晋县西南)和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过程不详,但战斗结束后石勒的队伍人数到达了十来万,估计用的还是308年收买人心和吸收子弟兵的套路。这些不足为奇,令人称奇的是,石勒居然别出心裁地在这些新收拢的人中挑选出“衣冠人物”,就是有文化的读书人,尤其是在职的官员或者退休的官员,组成了一个叫做“君子营”的组织。这种做法在五胡十六国中的其他国家、东晋和北魏都没有见到过,要知道石勒几乎就是个“文盲”,一个文盲居然组织了一个集中了知识分子的智囊团,实在是太让人感到意外了!

    同时,石勒让张宾充当了“谋主”,以刁膺为重要干部,夔安、孔苌(cháng)、支雄、桃豹、逯明为骨干将领。所谓“谋主”,看字面意思是相当于首席智慧官之类的职务,这时候,并州的各个胡人部落、羯人部落都愿意跟随石勒,此处的“胡人”主要指匈奴。在汉人看来,羯人也是胡人,这点石勒也是同意的,在羯人看来,有些场合就要细分一些,说到胡人指的是匈奴,因为他们羯人的长相跟正宗的匈奴是有点不一样的,他们的肤色要白一点。

    石勒这一番操作下来,就在文武两方面都有了充分的干部储备,尤其是他别出心裁搞出来的君子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分明就是他的智囊团,这种重视智库的思想非常超前。张宾在这时的职位还不高,但石勒已经把他作为“谋主”,说明已经摆到了一个受到重视的地位。石勒在此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政治活动,其中关键的几步都是张宾协助制定的谋略,史书上对张宾有八个字的评价:“机不虚发,算无遗策。”这个评价相当的高,但放在张宾身上可谓是名副其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石勒有了张宾,真的是如虎添翼,如果没有张宾,石勒的事业会发展到如何,真不好说。

    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说设立君子营是否也出自张宾的主意,但从记载看,张宾加入石勒团队的时间很可能早于309年进攻钜鹿郡和常山郡的时间,因此,君子营的设立很可能有张宾参与的因素。

    跟石勒打一个地方,就团结一批当地的百姓、壮大一下队伍的做法不同,汉赵帝国的另一位大将的做法就大不相同,他是打一个地方,就灭掉一个地方的百姓,增加一大波怨恨。他的这种做法,反衬出了石勒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