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那些事儿之趣事 » 第七章(一)

第七章(一)

    【朱仙镇朱仙镇】

    正是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前面我们说过了汪乔年的悲剧,自汪乔年惨败后,李自成在河南势如破竹,每天几乎都有城县失陷的告急送到崇祯手中,望着一个个城名:陈州、睢州、太康、宁陵、归德、杞县……看着老朱家的江山一寸一寸的落入别人的行囊,崇祯内心是苦闷的……一筹莫展中,他能做的也只是“飞檄抚镇扼歼,沿河道加以堵御。”

    然而,还是无济于事……据可靠消息李自成又双叒一次逼近开封了,破罐子破摔,崇祯只好又令“鼠胆督师”丁启睿、“常败总督”杨文岳火速赶往前线。

    也许你就会问了,就这俩玩意儿,能打个什么仗?确实,这二位的确属于“蜀中无大将,廖化怍先锋”这一级别的,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援军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左良玉。

    崇祯十五年(1642年),4月,开封城的“市井新闻头条”中,再次传出了李自成“贼寇”即将到来的消息。

    这一次,是第三次了。

    可是大家对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焦虑了,一是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以及“胜利”,大家心里总是想着,再困难也会熬过去的;二是官方消息证明。朝廷已经派了40万大军集结完毕,正赶往开封方向,准备一局将贼寇剿灭。

    那也是,这还有什么好可怕呢?

    到了5月,李自成才姗姗来迟的出现在了开封城外,然而这一次他才围了14天,除了咋咋呼呼地威胁以及几次不疼不痒的试探性攻击之后,便匆匆离开了。

    于是,开封城的居民们普遍觉得,或许“贼寇”气数将尽了。

    正在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的时候,城外来了一名衣衫褴褛、失魂落魄的明军将官。他们告诉城内军民:前来增援的明军主力部队,在朱仙镇附近遭到李自成的攻击后,已经遭遇全面溃败了。

    败了?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要知道,这次的援兵号称有四十万,当中更有一代猛人——左良玉,这么大的阵势,料他李自成再神,也不会这么快,就结束了这场恶仗。

    平心而论,左良玉不愧作为明末名将,自然是很会打仗的,尤其是打张献忠,常常是胜多败少。或许就像经书上说的,五行相生相克,这左良玉刚必定是克张献忠了,那么李自成大概也刚好克左良玉吧。

    其实左良玉骄横跋扈,人尽皆知,可是却几乎没人敢对他下手(弹劾),当然,不仅仅是他手中那点人,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皇上,我们的崇祯惯着他。

    之前第二次李自成围攻开封的时候,左良玉就在一旁龟缩观望着,不论巡抚督师怎么苦苦哀求,他都无动于衷:“说实在的,我兵力单薄,日夜兼程大老远的赶过来,一旦我军有一个闪失,那你们开封就真没什么指望了,所以我先屯兵到杞县,在那里牵制贼寇行动,唉,君命难违,我才勉强北上来的。”对于左良玉这些作为,崇祯不可能不知道,可是崇祯并没有任何表示,甚至好几次颇有一种站在左良玉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感觉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崇祯决定下狠功夫了,我就不信你左良玉要这么一直拽下去,他在监狱里物色着,搜索着可以利用的旧物,经过千挑万选,他终于找到了两个人,我们先说其中一个——侯恂。

    侯恂,字若谷,号六真,与弟弟侯恪同登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东林党人,这位兄台可能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是他有一个儿子,叫候方域,是孔尚任《桃花扇》的男主角。侯恂的仕途,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都不顺利,因为之前反对魏忠贤有些小名气,崇祯继位之后,他被擢升为兵部侍郎,像他这种文人也就是在边疆体验生活,在那段时间里,他收了一个杂役,英雄不论出身,这个杂役,就是左良玉。

    据说是有一年冬天,文武百官祭皇陵时,在宴会里喝的大醉的左良玉,弄丢了四只金酒杯,左良玉便只好让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仅没治他的罪,还破格提拔他为裨将,之后几年,也都是在侯恂的提拔下,左良玉才成了副将,可以如果没有侯恂,也就不可能有左良玉后面的各种奇功。只是后来,刚正不阿的侯大人得罪了温体仁,光荣的进了大牢。

    出狱后的侯恂经过一番精心对局势的研究之后,立马便向崇祯皇帝上一份自己对局势的分析和建策奏书,崇祯接过他的奏书,并没有细看,到了这种地步,文臣写再多的奏书,都是无济于事的,崇祯只对他说了一个人——左良玉。

    崇祯很清楚,左良玉不一定会给自己面子,但是一定会给侯恂面子。

    于是,这一次左良玉在老上级侯恂的请求下,总算勉强同意和丁启睿、杨文岳会合了,不过说是四十万兵马,按照中国古代军事的“老传统”,四舍五入,实际上也就十四万。

    五月十三日,丁启睿带着官兵,齐聚传说中岳家军五百大破金军十万人的朱仙镇,说实话,不止是丁启睿,诸位将领都有点慌,毕竟许多人打了这么久的李自成,压根就没打赢过。

    一个破开封,已经葬送两拨大军了,还他喵的挺着呢,赶紧投了算了,大家该干嘛干嘛,乱战多好。丁启睿好像是知道大家想法,所以他把人带齐了才来,别打起来再说肚子痛来不了,而且朱仙镇这个地方很好,朱仙镇是开封与荆湖地区的交通节点,是北方水陆商贸重镇,能解决一部分粮草,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但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朱仙镇离开封只有十公里处,带着大伙来到这,在连营河上,想不决战也不行了,都给我拼命打吧。

    于是,本来是李自成围攻开封,然而现在,可以说是已经转变成了明军内外夹击。

    李自探知明军又一次在自己后背十公里处要插刀,大怒,他娘的,真是不长记性,这开封城老子要定了,谁来让谁死。

    这也是前面说的,李自成突然从开封城撤兵的原因。或许是担心开封派兵与援军回合,对自己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走之后,李自成便派了几个人伪装成左良玉的报信兵对开封城说,“贼旦夕成擒矣,但恐其潜遁入城,汴兵无多,当严守不可轻出”。

    不好说开封明军信不信,但是不让自己冒险的事,大多数人还是倾向相信的。

    接下来为了截断明军的退路,李自成预先“于明军之东南要道掘长堑”,大概就是说义军围绕着朱仙镇外围挖满了两到三米的壕沟,如果明军溃逃,往哪边跑,不会摔死(当然不会摔死),也会摔伤(大概吧)。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

    四百年前,岳飞在这里打败了金兀术,成为一代战神。四百年后,同样是在这里,丁启睿不会成为岳飞,左良玉也不会成为岳飞……至少在当时,李自成的确不愧是战神的称号。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也不卖关子了,这一次,官军还是败了。

    至于究竟是怎么一个败法,我查阅了许多资料,都不尽相同,下面是其中一种说法。

    农民军和明军即将大战在朱仙镇,丁启睿发表了重要讲话,啊,开封就在前方,忠君报国之心如泰山不可撼动,我方是正义的,我方是强大的,剿灭叛军在此一举,杀尽贼寇兮觅个封候。

    然而,身为主力的左良玉却先泼了冷水:“贼锋锐,未可击也。”(打不了,不如赶紧跑吧?)

    丁启睿还是比较怂的,他不敢得罪左良玉,便下令让其他的将领先出击,这一下子其他的将领就不高兴了,我们手下才几个人,你让我们去送死?老丁也就会欺负我们,属实的欺软怕硬,一个个的板着脸,不肯受令出战。四镇总兵你说城门楼子,我说大妈猴子,吵成一锅粥,丁启睿夹在中间,劝劝这个,劝劝那个,两面不讨好。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们左良玉同志充分发挥,夜里偷偷跑到丁启睿军营,老丁很高兴,还以为是他想通了,感动的一塌糊涂,谁知道左良玉丢下一句话:“拜拜你嘞,这仗你们打吧,我先走了,到西边去给你们打掩护。”

    还没等丁启睿反应过来,左良玉便扬长而去了。

    其实到了这里,就已经可以窥见明军的溃败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败明军的并不是李自成,而是明军自己。

    此刻左良玉的内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汴梁花。速度是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

    逃跑的过程是顺利的,甚至顺利的有一些奇怪……李自成的拦截部队一个个面慈目善,恨不得想向他敬一个军礼,直接就让他过去了。才跑过去没几步,前一秒还十分和平的民兵,突然向他发起了追击,更另左良玉没有想到的,跑了没一会,身边的军士们忽然一个一个的掉到坑里去,半天爬不上来,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前有壕沟,后有追兵,于是左军只能自相蹂践,后边人踏着前边人的身体过壕,壕堑被尸体填平,骡马器械被义军扫空,顷刻之间,左良玉就全军覆没了,什么是坑啊,这个就真的是坑。

    左良玉不愧是猛人,逃跑更是猛,一口气跑到了襄阳。

    主力部队都逃了,那还打啥?于是丁启睿、杨文岳在总兵杨德政、虎大威的保护下也都逃往了汝宁。

    远在京城的崇祯,听到大败,本来没说什么,就跟电视里反派失败回来跟老大交差一样,总是会说着下次一定要反杀,不过后来渐渐都想开了,反正今天也失败,明天也失败,习惯了。

    但又听说丁启睿把敕书,印信,尚方宝剑一个没剩,全都丢完了,这才反应又来,甚至都有一点怀疑,合着你们此行就是专门为了去打败仗的吧。

    于是似乎看来从胜绩的“鼠胆督师”丁启睿,总算被革职听勘了。运气不好一点的,杨德政被斩,毕竟十几万大军又没了,总要有人背锅吧,虎大威战死,和猛如虎这个蒙古老乡一样,保持了最后的威名。

    而我们的“常败将军”杨文岳,战后没能逃出去,退败到了汝宁城中。那天,义军四面包围汝宁城,严阵以待,明军在城头的矢炮雷石如同骤雨,闯军死亡之人,堆成山峰。闯军把云梯,攻城槌排满了城墙,击起战鼓,百道并登,瞬间击破汝宁城。

    杨文岳在城头被俘。

    李自成问他说:“先生,你是朝廷重臣,自不当改节,然而天命在我,你该怎么办呢?”

    杨文岳淡淡回道:“我恨无兵以杀汝,今日死耳,复何言!”缚之城南三里铺,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而死。

    你尽可以把一个人消灭掉,可是你却永远打败不了他。

    只是这次战败的祸根左良玉,只是被崇祯说了几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惩罚,崇祯或许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指望左良玉能戴罪立功,发挥出实力,为大明扫平贼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