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天下第一哲学》(六十一)

《天下第一哲学》(六十一)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学译解

    第六十一篇《周易·中孚》文译解

    (原文)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虞,吉,有它不燕。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月几望,马匹亡,无咎。有孚挛如,无咎。翰音登于天,真凶。”

    (译文)

    “六十一、中正爱民,即使用小猪和鱼献祭,一样的吉祥,更是利于事业成功,利于未来。

    事先有谋划,有准备,吉祥。相反,若发生了意外,就没有了安逸。仙鹤鸟在树荫下鸣叫,而它的小鹤鸟在一旁应答,‘我有好酒,愿与你一同分享’。战胜敌人,有人击鼓欢庆,有人停下休息,有人为胜利高兴得热泪盈眶,有的人欢呼高歌。月亮圆后就走向亏蚀,马匹走失,也没有什么怨咎。正是有了爱,才能连结人心,没有害咎。山鸡高飞且鸣叫,后果就有了凶险。”

    (解说)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中”:不高不下,适合之。“孚”:爱民如子之意。“中孚”:中正爱民。“豚”:小猪。“豚鱼”:小猪和鱼献祭。"利涉大川":以涉大川大河比喻有利事业的成功。

    本句内容就是本篇的题目,即立论内容。本句的意思是“中正爱民,即使用小猪和鱼献祭,一样的吉祥,更是利于事业成功,利于未来。”这是以“中孚”为命题,倡导的是“中孚”原则,即爱民原则,也就是《周易》里构建的民本思想。让君子爱护其统治下的百姓,即使薄祭,一样的吉祥,这正是理性的人文思想。

    “虞,吉,有它不燕。”

    “虞”:意料,预料;(又)谋划好,事先有准备。“它”:别,其它的,意外事故等意。“燕”:通宴,安逸,安闲之意。本句意思“事先有谋划,有准备,吉祥。相反,若发生了意外,就没有了安逸。”这是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鹤”:仙鹤鸟。“阴”:树荫。“好爵”:好酒。“靡”:共。本句意思“仙鹤鸟在树荫下鸣叫,而它的小鹤鸟在一旁应答,‘我有好酒,愿与你一同共享’。”本句是运用比兴手法,也是一种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老仙鹤与小仙鹤的一唱一和,表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寓意“共享”的思想。即“君子”与“小人”应共享社会成果。也寓意着“君”与“民”和睦“一家亲”的那般情景。“孚”是《周易》构建的政治理念,即民本思想。无论先儒与后儒的政治观,均是体现让统治者爱护其被统治者,像家长爱护其子女那样。中国先秦的民本思想,本身与宗法制度是个血肉相连的关系。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者所论述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正是那种宗法制度里,只能产生“民本”思想,根本不可能产生出民主思想。“家长制度”与“民本思想”能够"血肉连体",正是所谓“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决定。《周易》首先构建了“民本”思想,整部《周易》贯穿着“民本”思想。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得敌”:战胜敌人。“罢”:停止。

    本句意思是“战胜敌人,有人击鼓欢庆,有人停下休息,有人为胜利高兴得热泪盈眶,有的人欢呼高歌。”这是描写取得胜利后的情景,表明胜利来之不易,这也隐喻着取得胜利是爱民与谋划的结果。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几望”:既望,指月中十五。“马匹亡”:马儿走失。本句是用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来象征事物的转化。如月亮满时开始亏蚀,马儿会迷失。这里是寓意事物会相互转化,所以,就应更好地把握事情,也就没有什么怨咎。

    “有孚挛如,无咎。”

    “挛”:联系,牵手。

    本句又是紧承上句之意,而强调爱民(有孚)是根本,爱民才是消弭事情向坏处转化的根本。本句意思是“正是有了爱,才能连结人心,才没有害咎。”

    “翰音登于天,贞凶。”

    “翰”:天鸡,锦鸡。“翰音”:飞向高空的声音。“登”:由低处向高处。本句是说“山鸡高飞且鸣叫,后果就有了凶险。”这是用山鸡高飞且鸣叫,寓意居其高位,而名不副实,一定会带来凶险的后果。这是从相反的一面教育君子牢记爱民是根本,否则就会招致凶险。

    本篇以“中孚”为篇名,为命题,更进一步体现《周易》所构建的“有孚”理念,即“民本”思想。古今把《周易》里的“孚”字释为“诚信”,是不符合“孚”在《周易》里的意思。《周易》一书里共有二十三篇中出现了“孚”字,共出现了三十四处,并且还有以“中孚”为题目而专列为一篇文章内容出现。可见《周易》一书对“孚”这一理念的重视与重要。《周易》之前没有这一理念,“西周文”里没有构建出“孚”这一政治理念,只见“德”的思想,不过那只是“以德配天”的思想,还是天命神巫的观念。而《周易》却建立了一个全新世界观,即理性地,辩证地看待这个世界。《周易》构建出新的政治理念,即“孚”的政治理念,为“君”制社会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标杆,即“爱”这一普世价值观,是“以爱配民”的全新理念。打破“以德配天”的神话,而构建出政治上配合民众意志的新理念,这正是哲学的突破。

    本篇的“中孚”是中正爱民之意,“孚”不当“诚信”讲,《周易》里的《无妄》篇则是讲诚信内容的。《中孚》的中心是讲“爱民”,犹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当然,《周易》里的“孚”体现在政治上是让君子(有国有家者)去体恤关爱其治下的百姓,所以,有了“爱民”的行为,薄祭一样的吉祥,归根到底“爱民”才是根本。本篇用拟人化的比喻,“老鹤鸟在树荫下鸣叫,而它的小鹤鸟在一旁应答,‘我有好酒,愿与你一同分享’”,这诗意般的比喻,是“中孚”思想的核心表现,也体现了《周易》一书思想内涵。

    “孚”在前面已讲过,甲骨文字形似手抚爱小子,《说文》解释为“禽鸟伏卵”。《周易》正是借“孚”之意,而寓意到政治上,让君子爱护其百姓。正如本篇通过仙鹤鸟拟人手法,诠释了“孚”这一政治理念。通过这美如诗画的表现,仿佛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是多么美好和谐共享的社会景象。鸟是不会喝酒的,通过鸟儿问答来比兴,引出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理想国”。“我有好酒,吾与你一同共享”,这就是《周易》所向往的和谐共享的理想社会。

    我们再看看朱熹的《周易本义》里对《中孚》卦的注释。

    “兑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孚,信也。为卦二阴在内,四阳在外,而二五之阳,皆得其中。以一卦言之为中虚,以二体言之为中实,皆孚信之象也。又,下说以应上,上巽以顺下,亦为孚义。豚鱼,无知之物。又,木在泽上,外实内虚,皆舟楫之象。至信可感豚鱼,涉险难,而不可以失其贞。故占者能致豚鱼之应,则吉而利涉大川,又必利于贞也。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当中孚之初,上应六四,能度其可信而信之,则吉。复有他焉,则失其所以度之之正,而不得其所安矣。戒占者之辞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九二,中孚之实,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实应之,故有鹤鸣子和、我爵尔靡之象。鹤在阴,谓九居二。好爵,谓得中。靡与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虽我之所独有,而彼亦系恋之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敌,谓上九,信之穷者。六三,阴柔不中正,以居说极,而与之为应,故不能自主。而其象如此。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六四,居阴得正,位近于君,为月几望之象。马匹,谓初与己为匹,四乃绝之,而上以信于五,故为马匹亡之象。占者如是,则无咎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九五,刚健中正,中孚之实,而居尊位,为孚之主者也。下应九二,与之同德,故其象占如此。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居信之极,而不知变,虽得其贞,亦凶道也。故其象占如此。鸡曰翰音,乃《巽》之象。居《巽》之极,为登于天。鸡非登天之物,而欲登天,信非所信,而不知变,亦犹是也。

    看朱熹不伦不类这说法,即"理不理、筮不筮"的妄说,与《周易·中孚》的本义有半点关系吗?可朱熹撰写的《周易本义》却成了元、明、清帝制里科举考试教习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