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活开元 » 第七章 唐朝的第一顿火锅

第七章 唐朝的第一顿火锅

    如果说想要在当下做一些什么事情,那在饮食上的改变大概是最快的了。

    清晨,姚阀起了个大早就想去买东西了,只是在和郑念晴说的时候,被郑念晴拦了下来。

    长安的坊市并不像是后世的市场那样,清早是最繁华的时候。长安的坊市其实是中午才开市的。几十年后的白居易有一手诗名为卖炭翁,其中有一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之所以卖炭翁要在泥中歇息而不是去卖炭,不是因为没有人买,而是还没有到开市的时间。

    唐朝目前对商业的态度是有些割裂的,一方面对商业不征税,由此造就了商业的空前繁荣,似乎是在鼓励经商,但是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思想和农业社会的本质,上层又认为士农工商的次序不可动摇,在坊市贸易之类的方面又在实际上限制商业。比如长安的东市和西市实际上开放时间只是从正午开始到日落。

    关于买东西这种说法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在唐朝形成的,其中长安的东市的达官贵人多一些,西市则是市井小民更多一些,两个超级市场颇有包罗万象之意,常人能想到的东西都可以在东西两市买到,购物无非就是买东或者买西,合称为买东西。

    在家中又陪着姚奕雨玩耍了一会以后,实在甩不脱姚奕雨这个粘人的小家伙以后,姚阀只好带上姚奕雨和两个家仆一起出门了。

    姚阀到达东市门口的时候,已经人山人海的在这里排队了。

    许久没有见到这么多的姚阀内心感叹道:“怪不得犯了大罪被判处死刑的人要午时问斩弃市,这农业社会平时很少聚集这么多人。挑人最多的地方广而告之,确实能起到震慑作用。”

    不过今日倒也并没有这等血腥的戏码,姚阀也只是带着妹妹和家人在市场门口等了一会便进去了。姚阀心心念念的辣椒似乎近在眼前了,进入市场后就直奔之前的南诏茶叶店总店。到了这茶叶店门口,牌匾上写着听雨二字,名字倒是颇为雅致。而店铺里那一簇簇花花绿绿的植物,可不正是姚阀心心念念已久的小米辣!时间已经六月了,不少果实已经开始发红。红艳艳的小果实像是灯笼一样挂在枝头,煞是好看。

    南诏这里的店铺作为全国总店,店铺内反而并没有看到直接拜访的茶叶。问询了小二以后姚阀得知,这里的店铺通常都是接待大客户的,不少周边地区的外邦大客户都会来此直接洽谈大宗贸易。

    姚阀表示想要多买点小米辣的种子,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现在就可以买一些果实。

    可能是也有其他人有来购买过小米椒作为观赏植物,小二表示种子这边就有,不过如果量大的话他们其实也没有也没有那么多,直接购买果实他还没有听过这种要求,便先去请示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小二带着一个老者前来。那老者拱了拱手后颇为好奇的说道:“鄙人谢升,南诏人士,恬为听雨掌柜,不知公子要这果实作何用处?”

    姚阀还了一礼后说:“小子姚阀,洛阳人士。不瞒阁下,我自幼便喜食辛辣之物,先前有幸在洛阳尝到了这辣椒,甚是喜爱,打算种植一批自己食用,多种植一些,说不得还可以做些生意。”

    谢升听闻后很是高兴:“可是姚太仆家公子?”见姚阀点头称是后,老者又说道:“叫它辣椒倒也不错,此物为南诏独有,在南诏名为象鼻辣,只是长安很少有喜欢食用它。小人也偶尔食用一些,以解思乡之情。公子若是喜欢,便送与公子一些。至于做这象鼻辣生意,小人也曾尝试过,只是太过辛辣,在这长安也很少有人喜爱它的味道,望公子三思。”

    姚阀拱手后,虚心接受道:“多谢老丈,我便先少种些就是了。只是此物在长安少见,麻烦老丈给传授下种植经验最好,报酬自不会少。”

    “不必不必,举手之劳罢了。公子居然喜食这象鼻辣,倒是缘分,稍后小人遣人将种子和这象鼻辣和这种植方法送去姚府上。”

    姚阀再三表示感谢后询问价格打算付钱,然而这掌柜再三表示公子喜欢象鼻辣是缘分,本身这种子也不值什么钱,死活不肯收姚阀的钱。

    姚阀一边暗爽一边感叹到:“这就是权利的魅力啊。”

    随后姚阀又在姚亦雨的多番央求下,买了许多糕点糖果便回家去了。

    回家后,姚阀发现辣椒种子和一些辣椒已经送到了姚府上,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块写着辣椒种植事项的竹简。

    时间已经来到六月了,现在种辣椒已经太晚了,不过要了一些成熟的果实,倒是可以先做点东西出来看看效果。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姚阀便是在等晒辣椒的时候,委托关系打了两口铁锅,然后听听娘亲和大妹妹弹琴读书,给小妹妹讲着故事,再看些算学书了解一下当前算学发展情况,日子便如那在烈日下晒的小米辣中水分般快速的溜走了。

    姚奕雨曾偷偷尝了一下小米辣,然后便辣哭了去找妈妈说自己吃了毒药,而后在妈妈的安慰中喝了很多水又吃了糖霜才缓过来,从那以后便再也不去碰小米辣了。

    终于,干小米椒晒出来了,虽然目前只有这一种辣椒,姚阀还是决定先吃顿火锅再说,哪怕这火锅不那么正宗。由于红锅的接受度可能不足,姚阀准备做一个红锅之外再做一锅菌汤锅。

    姚阀先是去买了只一年的公鸡和葱姜蒜等调料后,又出血买了些花椒胡椒大料等佐料,买齐了准备红锅的材料以后,又去购买了一些蘑菇和猪骨头作为白锅材料,最后购买了羊肉、羊杂、猪肉、白菜、莲藕、萝卜、秋葵、冬瓜以及各种食材以后,就开始了准备做一顿火锅了。

    将葱姜蒜花椒大料等佐料洗干净放在一旁后,首先是准备菌汤锅底,让厨娘将这公鸡杀了洗干净,加入蘑菇、猪骨、生姜、小葱等等调料放入锅中一起炖。

    往铁锅里倒入清油,随后将油烧热,加入花椒炒至变色出香,随后加入葱姜蒜大料以及干辣椒炒香,随后加入豆豉酱炒香,然后加入一些酱油、冰糖和盐巴,最后完全炒香加水,这一大锅火锅料便炒好了。只是由于没有用过这种小米辣,没有把握好辣度,最后加了许多水才平衡好味道,最后将半只煮好的鸡放进去放进去继续慢慢煮。最后再准备一些蘸料,这一顿火锅便是齐了。

    只是姚阀终究还是粗心大意了,定制两口小铁锅的时候忘记定制专用的小火炉用来煮火锅了。让这一家人真的围着灶房吃饭,那父母肯定是不允的,毕竟实在是不合理数,最后只好做成了冒菜的形式,煮好食材以后以后再端上来。

    红汤火锅那种浓重的气味开始慢慢的在姚府弥漫。等到下午姚弈下衙回来马上就感受到了这一股从来没有闻到的味道。姚阀至今记得前世有一个同学,吃了干锅这种大家都觉得不辣的东西都有些受不了。担心家人们可能受不了这辛辣的味道,特意准备的菌汤锅的。谁知除了最小的姚亦雨以外,大家竟然对红锅颇为好评。平时颇为庄重的大家闺秀姚亦晴,居然吃的满脸通红,边吹气边吃,这真是十分少见。

    姚阀解释道:“本来应该定制那种小锅的,每个人一个,自己想煮什么就煮什么。冬天的时候,热热的这么吃一锅,可以说是人生享受了。”

    平时讲究食不言的姚弈此次罕见的没有瞪姚阀,而是问到:“这一餐花费如何?制作可方便?”

    姚阀低头算了一下花销后表示:“主要还是花椒这种香料贵了一些,其他材料只有这从南诏来的象鼻辣稀少一些,其他的不过寻常材料罢了。明年我也打算让人多种一些这象鼻辣”随后又问道:“咱们家有酒楼之类的店铺吗?以辣椒为抓手,打一手差异化再花些钱请人宣传一下,这火锅或许能够做成大生意。”

    姚弈听到姚阀这互联网黑话,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姚阀的意思,随后摇了摇头:“不必如此。将此法教会一厨子即可,过些时日我将这厨子献给今上,只要今上喜欢,这就是最大的作用。些许财物反倒不必在意。”

    想到前段时间玄宗皇帝亲自批注道德经并让这些人家人手收藏一本这件事,姚阀立马应和到:“那到时候我再请人打一口太极图形状的鸳鸯锅,再讲点故事,想来效果会更好。”

    “孺子可教也!”

    这一顿饭,一家人少有的边吃边聊,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