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太孙到皇帝 » 第四十一章 说服

第四十一章 说服

    老头子很神秘的眯着眼睛,仔细看了一眼朱英道:“咱昨晚一宿都没有合眼,跟户部大臣商讨出了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那就是大量的生产银票,这样咱们手头的银子不就多了?”

    “你说这个方法靠谱吗?”

    朱英一听,马上眉头紧紧锁,顺口道:“万万使不得!”

    老头子猛然一惊讶,问道:“为啥啊?”

    朱英有些生气的说道:“这是谁想出来到狗屁方法啊?要是真的被当今皇上给采纳了,那还不得祸害百姓?”

    老头子跟身边的人都有些侧目,这方法明明非常高明,为何在朱英嘴里就变成了狗屁方法?

    朱英略微愣了一下道:“为啥不行?这件事皇上知道吗?”

    老头子有些语塞,赶忙敷衍道:“他,他可能是知道的,而且据说他还要求户部去照办了!”

    他有些语塞是因为他觉得为何朱英这次好像火气很大,就连他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的脾气。

    虽然朱英的很多言行举止都跟曾经的自己很像,却在个人眼光上,却运胜于当年的自己。

    “不行,老头子,你现在就速速进宫,将此事禀报于当今天子,让他收回圣旨,这件事绝对不能这么做!”

    朱英拉着老头子的袖子,就准备要出门。

    “稍等等,你是不是脑疾又发作了?”老头子有些疑惑的看着朱英。

    朱英很无奈的翻了一下白眼道“都火烧眉毛了,谁还有心跟你开玩笑啊,老头子,这事可真不能这么干,要真做了,那可就坑害了天下老百姓啊!”

    老头子一听来精神了,他原本就是布衣老百姓出生,说白了,当年他造反就是为了吃饱肚子,因此他发愿不让全天下的老百姓再受穷,要是这个方法落实下去坑害老百姓的话,那他的良心可就...

    想到此处,老头子赶紧拉回袖子,板着脸问道:“你先给咱说清楚,到底是怎么一会事?”

    朱英无奈的撇撇嘴道:“老头子,这个方法要是真执行下去,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也就是你只看到市面上有大量的银票在流通,但实际上它买不了更多的东西,说直白点,就是钱不值钱!”

    “钱不值钱?”老头子听的一头雾水,这是他平身第一次听有人说钱不值钱。

    当然朱英说的后世的说法,他不可能将通货膨胀的原理讲给老头子。

    “对,简单说就是钱不值钱,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之前一文钱买一个包子,要是大量的流通银票的话,十文钱才买一个包子,其实包子还是那个包子,但是流通的中银票就多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朱英知道,尤其是大明处在这个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上,如果真的将这个方法实施下去,最终坑害的还是老百姓。

    也不知道是那个我不懂提出的这个馊主意,皇上竟然也采纳了?

    朱英记得这是洪武年间一个真是事件,而且当时通货膨胀的非常厉害,整个京城市面上都是银票,但就是买不到大米。

    最后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大量的银票流通,刚刚建立的货币体系奔溃,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光顾着睡觉了,也没有提醒老头子,给朝廷的皇上上个奏折。

    此时,老头子眯着眼沿着朱英,满脸的迷惑。

    “你刚刚说的什么是通货膨胀?”这是老头子生平第一次听闻这个新鲜的词语。

    朱英有些无奈的说道:“还是刚才的例子,你自己去想,要是钱不值钱了,物价肯定会上涨,那些原来拿着一两银子的老百姓买一石粮食,现在只能买半石粮食,你能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吗?”

    朱英的神色十分严肃,毕竟他在后世是经历过金融危机的。

    朱英见老头子还是不明白自己的苦心,索性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小学加法。

    “老头子,你可以这样想,你一辈子省吃俭用节约了一百张银票,但是明天朝廷一下子印了几千张一白两的银票,那您手里的这一白两她还值一百两吗?”

    “除非皇帝本意就是为了充盈国库,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那这个方法就能实行。”

    老头子越听脸色变得越难看,他根本就没有想到问题会变得如此复杂,朱英越说越透彻,而他也从中听出了端倪,的的确确如他所说的那样。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愿意将银票放在钱庄,随便去街道上就能捡到银票,这就是简单的钱不值钱的道理。”

    朱英很认真的跟老头子做着分析,此时他说的可全部都是后世的经验。

    老头子听完,脸色变的有些苍白,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幡然醒悟,自己到底犯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

    “可是,可是这银票不是现在还在用吗?”他是想着为何现在市面上大明的银票还在流通着,根本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是在用,现在朝廷印的银票还是很少,容易控制数量,而且能做到定期回收,银票的实用性很强。”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朝廷做才是,那就是对银票的防伪,要是有人钻了这个空子,以次充好的话,就能伪造大量的假银票,到时候可真的就很难收拾了。”

    朱英仔细的给老头子做着讲解,老头子听着连连咂舌。

    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朱英所说的这些,作为农民出生的朱元璋,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银票出现的时间不长,以前历史上也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朱英所说的这种情况。

    但是朱元璋却听的很明白,这种事迟早会发生,而且发生或的后果是很难控制的。

    要是能牟利,哪怕是杀人放火也有人敢冒险,何况在防伪标识不明显的当下,当然就有精明之人能想到这个办法了。

    “老头子,你在想什么呢?”朱英伸出手在老头子面前扰了几下,老头子似乎正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过,朱英很快就将他的注意力转移过来,他猛然脸一红,刚才自己思考的太深,走神了。

    “英儿,你说啥?”

    “我说当务之急,应该是赶紧上书皇上,让他下令阻止这种行为。”

    “对对对,咱差点忘了正事!”

    说完,老头子不顾朱英的拉扯,直接出门朝自己的马车奔去。

    一路上,朱元璋暗暗庆幸,幸亏将这件事告诉给了朱英,要不然,后果还真的不堪设想!

    此时,正在兴致勃勃刊印银票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看到一张张被自己印出的银票,兴奋的满脸通红。

    这皇孙不愧是皇家孙子,竟然能想出如此奇妙的点子,真是造福于民啊!

    户部尚书夏元吉脸上喜色连连,四下无人,户部尚书将手中的银票整理好,便被揣进怀里,心中想着改日找个时机给皇孙朱允炆送一点过去,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虽然之前自己从来没有往东宫送点东西进去,但现在,可不就是最好的时机吗。

    而且,以后说不说还有麻烦人家东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