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泥出世

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泥出世

    听到皇帝的安排,朝堂官员顿时炸了锅。在朝堂里周新也有支持者。尤其是和周新同年的户部郎中陈晗、六科给事中言官们纷纷为周新说话,指责金正明公报私仇、伺机报复之类云云,请求陛下要求撤回革去周新功名的圣旨,待查明之后再做定夺。

    之所以户部郎中陈晗为周新说话,是因为周新多年对户部的支持是最给力的,每年的税负款项是最早进户部的,从不拖欠,足额足份。可以说江宁府是为天下所有州府是做了表率的。再加上陈晗和周新都是同一年中的进士,这份香火情谊还是有的。

    天启皇帝对周新的感官印象是不错的,把周新放到江宁府那么多年没有出过乱子。天启帝曾安排官员去过江宁,官员回来之后基本上没有弹劾周新的奏折。只是从去年开始就有几封零散的弹劾周新奏疏,究其主要原因是江宁城南外开设了一些厂房侵占了农民的地,被告周新毁坏农田,与民谋利!

    后来,周新的答辩奏疏也交代了:地是杨家的人花银子买的,双方你情我愿,不存在侵占这一说。周新的奏疏里把江宁县衙主簿登记造册由田改厂的土地结构调整的书一并送来,调整书上清楚写着杨世恭按照每亩按六两银子左右收购城南外二百亩地的地契。

    之前所有对周新的流言蜚语不攻自破,皇帝也没在理会这些破事来。但是,皇帝就是皇帝,已经拟好的圣旨就不可更改。着刑部主事崔健,吏部主事樊凡,兵部主事王郎一同协同到江宁府暗访调查,等确定周新和王明有罪之后再宣读圣旨,将两人一同带回都城三司会审。

    交代完之后,天启帝不在理会身后朝堂上的争论,他头也不回走的。天启帝不想被这些言官们拉扯了半天,他只能找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人先调查再说。天启帝虚弱地不想理会这些文官,登基八年,他每天都要这些天天在朝堂上斗来斗去的官员弄得心力憔悴。

    他司空见惯的是一个个拿着为天下黎民请命、为民族大义的幌子打压对手。天启皇帝很心烦,他曾天真以为做了皇帝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掌控的。没成想他太单纯了。这些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臣子们内心里都住着自私自利的恶魔!

    下了朝,神清气爽的天启帝路过文华殿的时候听到郎朗的读书声。他停下了脚步,通过窗外看到他的皇子皇女们用心攻读诗书,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太傅袁承宗在皇子皇女的桌椅之间来回踱步,时而点头,时而捋一捋花白的胡须若有所思。

    天启帝不由心声感慨:最是无情帝王家!也不知将来的太子能否对付这些朝中的各位老奸巨猾。他不做停留,带着宦官朝着御书房走去。

    江宁,青龙山脚下。

    距离官道不到五里的地方,一块块由树木钉制的篱笆墙竖立起来,深深地扎进土壤里。这一片两人高的篱笆墙已经围了大约有快一里路。王明在朋来酒楼吃完庆功宴之后,坐上了自家的马车来到青灵山下已经是申时,再过不到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

    王明放心不下这里训练的安宁军,毕竟这里什么都没有。容易让一些新兵开小差,再加上这几天要让他们自建兵营,难免会疏忽训练。对于新兵来说随时作战的思维是不能松懈的,如今大环境不太安定,新兵们如果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容易出现一战即溃的现象。

    安宁军的思想建设是需要抓的。王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急需一个政委角色来做这份工作的人,于是他想到第一个人是杨秋。杨秋这段时间还在山寨里休养,之前的营养不足需要好好补回来,才能有力气走路。

    梁超其实是有想法的人,他是个合适的指挥官,但是安宁军的将才太少了,让他来做政委角色人选不合适。岳涛、姜龙和陆宁都是武夫出身,心思细腻程度都不如梁超。

    岳涛的忠诚度没有问题,只是能力都突出在武艺上了,要他带兵训练这些人就已经够吃力,主要吃了没有太多学识的亏。姜龙就是一个武夫,纯粹的武夫,心直口快,有不爽就要发泄出来的那样的人,让他去给新兵做思想工作?估计新兵都要被他锤死了!

    陆宁这个人有些本事,和岳涛一样,认字太少,从小学武。做事能分清是非,只是性格有些柔弱,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容易摇摆不定。不过王明让他打东,绝对不打西的一个人。

    王明在车上在想着自己的这些将领,结论是没有一个特别得力的人帮助支撑安宁军思想教育的。安宁军虽然是新组建的新军,自从安宁军划分了步骑之后,然后就是各方看不上。王明也有些头疼,没有读书的人就是这样,很容易被人影响起哄,军心涣散。

    这就是为什么王明一直想要抓新兵教育读书认字的道理,只有认字读书才能统一思想,有思想的安宁军才有作战能力。王明心想自己又不是YY小说男主,穿越过来就成神?天下无敌?

    谁穿越过来就能全部记住现代的知识?有点尝试的人都知道,所学知识只要不用三个月就能忘光。再加上后世学的知识都是应付考试的,有效期也就半年或者一年时间。王明就一普通的人,他要是成神了,真如无脑小说一样动不动马上身家千万?手里的千军万马都唯命是从?如果那样,王明就不用那么辛苦这样打生打死了,到现在还欠着老丈人几千两银子呢,要是还不上,欠债肉偿!

    王明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八个多月了,到现在一直让银子困扰着,还有人才极度匮乏!虽说他这几个月挣了不少钱,白手起家哪有那么容易?从没有到现在有了一套自己的三进宅子,已经是超越了这里很多人了。有的人家要几辈子的奋斗才能攒钱建起一座宅子留给后人!王明来这里算是很顺利了,这里不像后世那样内卷,自己能发现一些商机赚一些钱,也许这就是信息差的赚钱方式吧。

    下了马车,王明看着每个新兵穿着一件单衣,几个新兵从自己身边走过。这些新兵本想是和王明行礼打招呼的,但是无奈肩头上扛着树木不得已弯腰,王明一脸理解的神情,无所谓的走到临时搭建的帐篷。

    这个帐篷是岳涛所住的地方,进了帐篷一个人都没有。让王铁柱请几个将领和杨秋来这里叙话,结果王铁柱找了半天,看到岳涛的扮相惹得瘪脑壳的王铁柱捂着肚子笑了半天。岳涛光着膀子,满身是泥,脸上也满是泥,如同一只大花猫。

    岳涛在挖茅坑!对,挖茅坑!茅坑里有十多个安宁军挥着锄头挖着,已经挖了有一人高了。估计这个茅坑有些大,按照这个比例是要挖二十个蹲位的样子。得知王明叫他过去叙话,岳涛只能不舍得丢下锄头,从坑里跳上来,洗了把脸,将身上的黄泥一般颜色的衣物穿起来。

    陆宁则比岳涛有出息一些,他在挖水井。已经挖了四口井了,他之前就是这方面的技术师傅。要满足三千人的饮水和用水,水井至少要挖十口左右。王铁柱觉得这里比大院要好很多,大院的生活条件太好了,养出来的兵都是花架子,一天就那点训练强度,能让兵强起来才怪?

    艰苦的条件下次才能养出能战之兵来,为什么李毅带的一群土匪作战那样彪悍勇猛。虽然土匪人不多,但是能打败人数相当的禁军?老爷把这些新兵放在这里磨练磨练是没错的。王铁柱现在越来越发佩服王明的本事了,这才大半年左右时间,当初跟着王明的时候只有一件破茅草屋,如今老爷手里居然有了那么大的家业,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跟错人。

    通过陆宁口中得知梁超和姜龙带着骑哨队员们过了长江去扬州了。王明之前交代过要尽快解决青龙寨余匪,很明显,梁超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王铁柱去到山上寨子里见了杨秋。杨秋恢复了一天之后脸上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身上也有了一些力气,但是看起来还是有些虚弱。王铁柱心想让杨秋这个状态下山很难,只能等他恢复好一些了再让老爷找他谈事。

    岳涛和陆宁两人见了王明,王明看到岳涛和陆宁一身是泥有些吃惊。看到他们先身士卒的方式带兵很是赞赏,王明把自己绘制的军营工事图绘制出来了,一个方形的军营构建图。军营设置两个出口,分为前后两门,军营帐篷处设计排水渠。等到江远的施工队完成了军服厂和军械厂的建设,再来带队这边的一些基础设施做起来,比如营房,伙房,仓库,食堂,马厩,浴室,作战室,讲武堂等等。

    尤其是一百步一个瞭望台设计,王明画得非常用心,画得就像一个观景亭一般,瞭望台设置两名火铳手。安宁军这边是没有弓箭手的,虽然从李子营哪里淘来的过时的火绳铳,三百多杆火绳铳装备下去,火铳手的新兵得到比较饱和的训练。前期训练的是装填速度,以前最快是二十息才能装填好弹药,考核标准是十息内完成。毕竟火绳铳有三十多步的装填流程,装填下来是需要时间的。

    火绳铳的阵法按照七排交替打发,七排一轮是可以装好一发火绳弹药的。如果遇到骑兵冲阵,七排火铳手迅速合成一排,放完火铳就撤,让长枪兵上前,刀牌手殿后是合理的。

    再就是训练的方面,等着军营的围墙和瞭望台建设好了之后,就按照之前的计划苦练三个月,三个月之后王明要看这支军队的战力。尤其是三千人列阵,随时变阵速度,还有火铳手的装填换弹速度。

    和两人交代完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王明本来就不打算回家的,今天晚上就在青龙寨子里将就住下。明日再跟杨秋做做思想工作,看能否留下来帮自己。如果杨秋执意要去杭州去参加春闱,王明也会和上次一样放他去的,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拿着火把,王明气喘吁吁地带着几个亲卫上了山,刚在寨子里坐下不久。就见岳涛气喘吁吁地带来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杨管事。见到杨管事王明心里一惊,难道酒厂出事了?

    等杨管事顺了气之后,杨管事说道:“龚元强在大院等了姑爷半天了,他说是什么水泥的样品做出来了,让姑爷去瞧瞧,验验!”

    王明听到水泥出来了,不由一喜。高兴道:“龚元强果然不负自己所望把水泥做出来!”

    王明迫不及待地要连夜赶回去看看,被岳涛和杨管事两人纷纷劝说天太晚了容易出事,路太远了,等马车到了大院都已经子时了。

    王明也只好按下了回大院的心思,满脸期待地想去看看水泥的样子,以后修工事、城墙、公路都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