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热血帝王:不做纨绔做皇帝 » 11.俄罗斯风格的小木屋

11.俄罗斯风格的小木屋

    南京城大明皇宫奉天门前,几把大椅子摆成了一个半月形,南京镇守太监曹化淳,魏国公徐文爵在中间落座。兵部尚书史可法,吏部尚书黄道周,户部尚书高弘图,礼部尚书王铎,工部右侍郎范周,刑部右侍郎谢道乾六人在左首落座。

    安远侯柳祚昌,抚宁侯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诚意伯刘孔昭,平江伯陈治安,忻城伯赵之龙六人在右首落座。目前这十四个人就是南京城的最高权力中心了,他们身后有两百名锦衣卫站立。下边还站立了两百多官员,这些都是资格不够的。

    人到齐之后锦衣卫封了午门,曹化淳站起来冲下边一拱手:“各位大人,这次召集大家来此是魏国公,史兵部和咱家的主意。兵部的邸报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吧?就是灾民马上要到江北这件事咱家想要和诸位议一议,咱家虽然不管朝廷的事儿,可这些灾民毕竟也是我大明的百姓不是?这事儿到底怎么办?诸位大人拿个章程,咱家也好向万岁爷有个交代呀!”

    魏国公徐文爵站起身来:“各位大人,大家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现在朝廷正在用兵平叛,而那些灾民百姓也不能不管,实在是饿急了那就是新的一股叛军,是民变。各位大人我徐某人以个人的名义出大米三千石,以安灾民。”

    兵部史可法也站起身:“各位,现在南京周边的兵力大概有五万左右,我兵部拟调三万兵卒帮助灾民搭建过冬的房屋,希望在座诸位大人配合。”听了这话下边是一片附和之声。

    户部尚书高弘图知道自己绝对是难辞其咎,很出人意料的,这位户部尚书直接从座位上一屁股蹲到地上就开始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诉说着自己的无能,总之就是一个中心思想,户部没钱。

    曹化淳都快被这位给气乐了,在旁边几位的劝说之下,这位户部尚书终于吐口说可以先开官库取两万石粮食。

    接下来这奉天门前就是一片的吆喝之声络绎不绝,说什么的都有,然后大家林林总总除了户部和魏国公府之外,又认捐了一万两千石的粮食,还是几个勋贵拿了大头。

    接下来大家开始议事,这时候高弘图不哭了,面对下边朝他要银子开俸禄的众位官员,他始终就一句话,等税银到了就发俸禄。原来这南京城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就连部分官员的俸禄都在拖欠,更不用说那些锦衣卫和军队的士兵了,都是管口饭吃至于饷银那是根本不用想,最少都两个月没发了。

    史可法沾了出来:“大家静一下,老夫说两句,现在江北是什么状况,诸位大人应该都很清楚,咱们南都虽然掌着江南一带的稅银,可是这稅银可不光是我南京城要用呀!江北的凤阳马士英有驻军五万,江北四镇加在一起有驻军近十万,我南京城的守备军还有三万人,加上各省的驻军。我大明在南几省的军队恐怕还有近百万,这些人的饷银都是要从这稅银里边出的呀!还有要交到京城的稅银也是不能少的,各位请大家体谅呀!高大人他不容易呀!但凡有银子谁不想大家都体面一点呀?望各位回去之后给下边的人多多开释一番,我大明的臣工还是要共度难关呀!”

    朱慈炅这时就站在曹化淳的身后,穿了一身锦衣卫的衣服来听他们议事,听到史可法如此说他知道,这南都是真的没钱了,虽然江南富庶可是那些钱在江南的富商手里,你能管他们要吗?现在朝廷没有商税,开海的税收少的可怜,不是说没有贸易而是因为海盗横行,十之七八的税收都被漏了去。

    大家商议到最后也没个什么结果,只是议定了安置灾民的事情由史可法,高弘图与曹化淳三人共同负责。

    曹化淳跟着朱慈炅一起回到了王府,朱慈炅就问曹化淳:“老曹,今天他们在这小朝会上说的应该都是真的吧,连锦衣卫的饷银都在拖欠吗?江北四镇和凤阳的饷银也是由南都直接派发不用通过京城吗?”

    “回王爷,是的,他们说的基本都是真的,喝兵血的事情肯定也是有的,但是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年来朝廷一直在用兵,收的那点税银入不敷出了。江北四镇和凤阳的大军饷银是有南都直接发放,这是皇上恩准的因为运到京师再往回运费时费力,也不好保证运送的安全,现在路上盗匪也很多。”

    “那好吧,明天你和史公再叫上高弘图一起来吧,我们要安排一下怎么接纳那些灾民。”

    “好,王爷,那老奴告退了!”

    朱慈炅冲他摆了摆手。看来这些南京的官员自己还是要见一见,即使这些人现在有点什么自己也要隐忍,毕竟现在自己这个位置尴尬,贸然去处理一些事情必定会惹怒自己的五叔,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就由着他们去吧。

    一早,曹化淳,史可法带着高弘图一起来拜见朱慈炅。高弘图只是听说这南京城外玄武湖畔有个庆王府,住的是一位身体不太好的小王爷,他为人一项清正从没想过结交王爷。今天听史可法说要来拜见小王爷,而且是为了灾民的事情,他也有点吃惊,看来这个小王爷没那么简单呀!

    见礼过后小荷奉上清茶,朱慈炅还是开门见山:“高大人,咱们既然坐在一起那就把话说明,小王的来历估计史公已经告诉你了,小王没有指导你们做事的意思,我就是想好好的安置这几十万灾民,以免生出民变。”

    “王爷说哪里话,一切全凭王爷吩咐!”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本王已经在南京城内采购了五千石粮食,估计再有十日左右灾民就要到了,七日之后这些粮食运到江北,浦口一带,曹大伴江北安排两千锦衣卫负责维持秩序,还要向江北运输石灰以及防疫病的草药,还要麻烦先生派五千军士现在江北简单的搭建一些棚子,能暂住就行,至少要够八万人挤在一起住个几天。剩余的一万五千军士都到八卦洲去伐树,准备建筑长期的住宅,如何搭建房屋我会派人过去指导,所用的一些铁钉绳子之类的东西我也会吩咐兵仗局准备好。据曹大伴估计先期到得这一批灾民是数量最多的,估计有十万人,十日左右到达,现在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要不了一个月就会下雪,那么我们在二十天之内要盖出两万间房子,你们三位有什么想法?”

    曹化淳,史可法,高弘图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办法?这能有什么办法。盖不出来呗。

    高弘图管理户部多年还是有一些方法的:“王爷,一时之间很难盖的出那么多的房子呀,不如一边命人盖房子,一边再做别的安置,比如让南京周边的寺庙道观开门迎纳一部分灾民,然后再让城内的人家有能力的也可以容纳一些灾民。”

    “嗯,高大人,你说的很对,这些都是办法,其实这南京城还有一间最大院子没有人住,要是能开门纳灾民,那这次的难关就容易度过了。”朱慈炅笑着说

    史可法瞬间就明白了了朱慈炅说的是什么地方:“王爷慎言呀,那里可不是那些灾民能去的地方。”

    曹化淳和高弘图也就明白了朱慈炅说的大院子就是南都的皇城。两人也是脖子一凉,这位爷是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呀!咱就只当没听见吧!

    “呵呵,别怕,这有什么?大不了就是皇上怪罪而已,这要是激起了民变打进了南京城,那时候还不是他们想住哪里就住哪里?”

    “不过也没到那一步,我觉得有的时候造间房子也没那么困难,改天我现造几间,你们看看。说不定能造那么多呢!”

    朱慈炅喝了口茶:“咱们今天要先把接纳灾民的程序定出来,让那些锦衣卫和军士们按着执行,不能乱一定要有秩序,要让那些灾民觉得自己又到了一个守规矩的地方。然后及时把那些混在灾民队伍里的叛军,和煽动不安情绪的家伙先揪出来。”

    几人各抒己见,一直讨论了大半天才订出了一个接纳灾民的章程。订好第二天就各自先去执行。

    朱慈炅做好了这些安排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画了几十张图纸之后,八锭纺纱机的所有零件图终于完成了。这个八锭纺纱机是他根据珍妮纺纱机做了一个小改进,最原始的珍妮机是四锭的,不过这个也没有什么定数,用人力脚踏的话八到十二个纱锭比较合适,那么要是改成水力驱动的话那就是一台机器上有两百个纱锭也没有问题。

    朱慈炅对灾民安置房屋的问题早就有了想法,他又花了一天的时间绘制了几张设计不同的俄罗斯风格的小木屋,为什么用这个是因为现在是冬天,要是用土坯建房那么会干的很慢而且是很容易开裂的,用灰砖建房的话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现在的工艺烧砖仍然很慢,要建那么多房屋的话根本来不及。于是他就想到了风格粗旷制作简单的俄罗斯小木屋,直接用砍伐的原木制作而且不用特别的加工,这样就能做大限度的加快建筑速度。大明的建筑虽然已经大量的用到了砖瓦,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柱,梁,檩这样的结构,出飞檐,斗拱,这些结构都不能少,这些在朱慈炅看来都太过复杂,而且费事费力。

    灾民所求的是一个挡风遮雨的住所,所以朱慈炅觉得小木屋是个非常好的选择,甚至他还在这上边做了改进,原木插接做成墙壁,然后上三角房梁,檩条的上边铺黄泥稻草做房顶,这样一个木制墙壁的茅草屋就出现了,别看上边屋顶是黄泥稻草,照样不会漏雨。

    做好了这些朱慈炅就带着小荷来找卞玉京,路上朱慈炅给小荷买了一个糖葫芦,小荷高兴的举着糖葫芦舔了又舔。朱慈炅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头,小丫头就是这么容易满足。两人来到了庆春园门前,通报之后两人被带到了园里的正堂。

    还没到门前卞玉京就接了出来,身后还跟了十几个人,有老有少,想必就是天机门的长老或者高层了。卞玉京给朱慈炅做了介绍大家一一见礼,落座之后朱慈炅也没有再说客套话,而是拿出了八锭纺纱机的图纸给众人观看。然后整整一个上午就这样默默的过去了,在朱慈炅的解说之下这些大工匠们终于明白了这八锭纺纱机的原理,一个个激动的看着朱慈炅的眼睛都在放光,来之前他们有的人就听了行内一些人的传言,说南京城有个庆王爷是木神珠所化,七窍玲珑之心技艺超群无人能比。今天这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就这一个机器设计出来就真的是无人能及。看小姐的意思咱们这些人今后都要跟着这位王爷,那可真是我们三生有幸了,不光是能见到几辈子也不敢想的东西,而且跟着庆王爷这样的人还能吃亏吗?

    一群人都非常高兴,有几个兴奋地竟然拿着图纸就去后边开工了,天机门的几位长老都在大堂陪着朱慈炅吃饭。朱慈炅又给大家说了河南安徽的灾民要到的事情,拿出了木墙茅草屋的图给几位长老看了,几人都是建筑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个临时的居所。

    宋应升问道:“王爷,您准备让这些灾民在这屋子里住多长时间?”

    朱慈炅想了想道:“应该不超过三年,三年时间就足够给他们分田地,然后在盖固定的住所了,到时候我会让大家都尽量住上砖房。”

    “三年没有问题,最多中间修缮一次就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王爷,你此举可是功在千秋呀!此事怎么能少的了我们天机门的人?有用的着我们的地方请王爷尽管吩咐,我们一定给您办好绝不会出纰漏请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