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理宗 » 郭元帅勉力抗金蒙,铁木真遣使到南朝。

郭元帅勉力抗金蒙,铁木真遣使到南朝。

    处置完史党叛乱,文武百官见识了赵信的雷霆铁腕,一时间奸邪远遁,正直之士入朝理政。赵信就是自幼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只要不是太会演戏的一般可以一眼辩忠奸。

    接下来的日子赵信除了练功、处理政务、陪妻儿老小之外,经常到龙门山基地,因为他需要大量的火器。显然用硝土提炼硝石难以满足需求,赵信只能再次开启了土法制镁,然后烧制氮化镁制氨,用氨氧化制硝酸,然后制消化纤维素发射药的生产流程。由于前几日物料不足,赵信只是让人调运物料,交待完事情后就回宫里陪伴家人,期间还见了安定郡王以及四大嗣王,了解处置一下宗族事务。

    赵信想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国家,需要有宗族做后盾。此时宗室人口超过十二万,每个年龄段的人预计有一千多的人,如果组建一支精锐军队也能有近万人,但是由于皇族不能太重感情,只能建立新的宗法形成制度才行。赵信知道目前不可行,但还是摸了摸门路。

    宗族中还是有一件事把赵信难住了,这就是赵汝述该如何处置。赵汝述是史党谋逆案的重要一环,是史弥远迎立的皇帝人选,同时也是史弥远一党。但是其并没有参与叛乱,只是受了史弥远欺骗准备进京登基。当得知赵信已平定叛乱后当即解散了随行的护卫,并主动到皇城司投案。这就相当于一个人搭了台子给他当主角,但是人还没到台子被拆了,这就没有了登台的机会,所以赵信难以给他定罪。

    赵汝述虽然并未直接叛乱,但是为官确实算不上清廉,多年来鱼肉地方引起民怨,但根据大宋律例罪不至死。如若不判处赵汝述死罪,有此一事他以后就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会影响以后的皇位继承问题,事关国家安危。最后赵信会集宗室诛王,议定将其开除宗籍流放万里之外,如此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三月初十,王义琛不辱使命从流求运粮回到临安。之所以这么久才回来是因为赵信没有给他调用船只,王义琛自己抖了个机灵,跑到吕宋找田星星借了十几条大船,然后到流求运粮回来。说来也巧,王义琛在吕宋遇见了刚环球旅行回来的耿格,耿格这一出海就是好几年,游历了大部分地方,而且绘制了一张航海地图,取名坤舆百国图,标注了近百个国家和部落。当王义琛告诉他赵信当了宋国皇帝时,耿格说什么都不信,并跟王义琛打赌,说如果这是真的他就跪地给王义琛磕头,并为他办三件事,于是二人同路回了临安。

    当赵信见到耿格时也十分诧异,互相行礼后,耿格竟然真的当众给王义琛磕了三个响头。王义琛这次去流求也算收获颇丰,共筹得稻米五十六万石,赵信直接让他和汲政二人押赴前线,可见赵信对北方的战争有多重视。

    若不是担心朝中不稳赵信就亲赴前线与蒙、金大战一场,赵信这些天也收集了不少北方的形势情报。据说铁木真竟然联合宿敌金国一起攻打大宋,赵信不得不佩服铁木真的能屈能伸。

    赵信和耿格多年未见,以上宾之礼邀请耿格入宫,二人彻夜长谈,听耿格讲这几年的所见所闻。耿格还带回来了赵信没找到的花生种子和甜菜种子,玉米种子更是带回来数十种,红薯和马铃薯也分别带回了几十上百种,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赵信十分高兴,命人尽快种上这些作物,并赏赐耿格黄金千两。

    由于耿格已经漂泊多年,这次回来已经不想出去了,赵信干脆就在秘书省给他安排了一个校书郎的职位让他安心写书,耿格也刚好想把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并准备重新修撰山海经的插图,把自己见过的异兽都画出来,赵信担心他画工不好,专门给他找了一个画师。

    三月二十二日,赵信日盼夜盼的郭仲元终于回到了临安。赵信得到消息后赶紧将手头的生产做完,把可以暂时收起的物料收起立马回宫。半个月时间赵信带领工匠们做了两千多把燧发前膛枪、十五万发子弹、硝化纤维素一千多斤,足够应付一场烈度不大的战争了。

    赵信带郭仲元回宫,仔细打听了这一个月的战况。赵信拉着郭仲元的双臂问道:“郭将军,北方战事如何?这一个月朝臣参你的奏折都堆积如山了,有说你抢掠民财的,有说你杀戮地方官员的,还有说你通敌卖国的,你再不回来朕都快压不住了!快说说这一个月的战况如何!”

    郭仲元见赵信有点失态的样子,一股被人信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心想这次没有跟错人。郭仲元答道:“陛下,自那日陛下还朝后,属下虚张声势,率汪世显部凉州骑兵杀出塞外。追击八百余里,斩敌八千余级,俘获了牛羊三千余只。”

    赵信问郭仲元道:“斩首八千多都是蒙古人么?”

    郭仲元回答道:“都是西域的钦察人!”

    赵信随后问道道:“那后来呢?”

    郭仲元继续说道:“属下得胜后已经深入大漠,由于兵微将寡并未继续追击,于是收兵回来,让余玠率领孟将军收编的秦凤路兵马驻守五原县及朝那山,汪世显部防守河套及敕勒川,杜杲将军驻守燕京,彭义斌驻守彰德府及涿州,属下亲率兵马守大同府。属下想将去年收编招募的河南河北军士进行整训,以备久守,于是在大同城外进行了训练。”

    赵信突然打断了郭仲元问道:“有人说你抢掠民财擅杀官员是怎么回事?”

    郭仲元一拱手说道:“陛下,属下也是无奈啊,自从陛下走后,军中缺粮严重。虽然臣缴获了一些牛羊,但是毕竟几十万大军睁开眼睛就要吃喝。那三千多只牛羊只不到两天就吃完了,属下已经将每日军粮缩减到正常用量的两成,无奈还是不够吃啊。臣只得行非常之举,还望皇上恕罪!”

    赵信说道:“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嘛,朕怎么会怪罪。朕只是想知道郭将军是怎么做的,日后有大臣再说此时朕也心中有数嘛!”

    郭仲元满脸欣慰的说道:“皇上,因为军粮告急,属下也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于是属下就想到附近州县借粮,属下先到了白登县,那县令拒不借粮于属下,属下不得已只能找当地的牧民借了些羊给将士们充饥。契丹百姓不愿借与属下,属下只能强借了。属下让人打了欠条,说仗打完了双倍赔偿,共借到羊二百多只。属下随后到应州借粮,没想到那州守竟然闭门坚守不让属下入城,属下只能强行攻城,将那州守问罪。那州守还问属下为何白登县令不借粮属下没有问罪,他不借粮就要问罪,臣以白登县令是契丹人,不与我大宋同心实属正常。但是你乃是汉官,竟然拒我大宋王师,岂不该杀!于是属下当众斩了应州州守以儆效尤。”

    赵信说道:“杀的好,作为一个汉人,居然在我与外族交战相持不下之际见风使舵,真是败类,若不杀之后世效仿者益多,如此岂不要灭族!”

    郭仲元继续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属下也是这么想。之后臣每到一处都或多或少借到些牲畜粮草,这才坚守到华将军到来。若非臣早做准备,大同不保。大同若失蒙古人就会南下劫掠,那时河东、河北的百姓又将饱受涂炭之苦。果然,二月底蒙古人就打到了大同城下,属下虽然安排各处凭险据守,但是三十万大军还是伤亡了十多万,罪魁祸首就是汪世显。蒙古人攻打大同时,大同的新军才整训了半月,属下让人去传汪世显救援大同,那汪世显竟然按兵不动。幸亏余玠将军在五原县遥相策应,否则大同几乎不保。直到华将军押送粮草到应州,余玠配合华将军一同解了大同之围。此时大同已经断粮数日,兵无战心人心浮动。有赖陛下平叛迅疾,将粮草送来。不过事后臣得知是史嵩之派遣使者勾连蒙古,并许诺事成将河北之地全部送予蒙古,汪世显也是因为此事按兵不动,只等双方分出胜负再做抉择。皇上,汪氏父子不能重用啊!”

    赵信沉吟半晌说道:“若非上天庇佑,我大宋几乎要亡国,也不能怪他们隔岸观火。若是平叛失败或者陷入僵局,那么北方战事也将一溃千里,大宋也将不复存在。汪世显乃是新降于我大宋,考虑各人得失,举棋不定也是人之常情啊!”赵信心里想的却是汪世显有凉州精锐数万,若是逼反了他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如让他为自己多出点力,自己不重用他便是。

    赵信继续说道:“好了,此事先放一放。朕此次叫你回来所为何事想必郭将军已经知晓了吧?主要就两件事,第一,你路上也看见了吧,现在举国缺粮,百姓正在忍饥挨饿,前线将士也等着吃饭呢。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筹措粮草,所以此次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南下筹集粮草,当然越多越好。第二件事就是平定安南,安南已经割据了上百年。如今安南权臣篡位,朕正好借此良机平定安南,此乃千秋功业,名垂青史的大功,朕将这个功劳就交给你了!”

    看着赵信殷殷期待的眼神,郭仲元单膝跪地一抱拳说道:“属下多谢陛下!”

    赵信盯着郭仲元的眼睛问道:“怎么?还是不愿做我大宋的臣子么?”郭仲元为赵信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一直以家臣的身份,所以赵信一直没有定他的官爵,因为数次给他封爵派官都被他婉拒了,因为他不想背负二臣的恶名。不过思虑再三后郭仲元双手抱拳碰撞有声说道:“臣郭仲元愿效犬马之劳!”赵信用名垂青史的莫大功绩,终于打动了这名能臣,让其甘愿背负二臣之名。

    赵信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郭仲元听封!”郭仲元铿锵有力的答道:“臣在!”赵信继续说道:“封郭仲元为平南侯,授银青光禄大夫,领广西路、安南路安抚使,兼领南洋诸处宣抚使,统领广西、南洋诸处军马授虎符全权处置平南军政大事,授尚方宝剑,如有不听号令者,可先斩后奏!钦此!”

    说完这些已经是深夜了,赵信随后跟郭仲元闲聊了几句,又交待了南洋筹粮以及安南平乱的事情后就将郭仲元打发走了。赵信心想举棋不定的又何止汪世显一家,他经过涿州时史家也是出工不出力,跟蒙古人眉来眼去的。毕竟关系到家族的成败,这些军事世家选择自保是肯定的。

    翌日清晨,鸿鸬寺来报说蒙古使者求见,赵信直接在早朝上接见了蒙古使者。蒙古使者是赵信的老熟人了,是多次来宋磋商的扎八儿。赵信并没有让郭仲元一起来接见扎八儿,因为现在重中之重是筹集粮草。虽然赵信知道那些世家大族都有存粮,但是总不能硬抢吧,这样逼反了那些世家大族得不偿失。

    赵信眼里,无论贫民或是世家大族都是汉人,如果搞阶级革命将会损失大量的优秀人才。因为虽然世家大族人口不多,但是世家大族的人才绝对比所有贫民加起来都多,而且质量也高。赵信要想办法,慢慢的的将世家大族的兵和粮食一点一点掏出来。

    辰时,早朝结束。赵信让人传蒙古使者进殿,在垂拱殿接待了蒙古使者。只见扎八儿进殿后摘下帽子,右手执帽放于左胸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蒙古式躬礼。口中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蒙古使臣扎八儿拜见陛下,祝皇帝陛下福寿安康江山永固!”

    赵信见扎八儿非常谦逊十分满意,于是说道:“都是老熟人,免礼!不知这次来我大宋所为何时啊?”

    扎八儿见赵信开门见山,于是也不藏着掖着,开口说道:“臣这次来带来了大蒙古国成吉思汗的书信一封,愿与贵国永结盟好共兄弟盟!”说着从后面从者手里接过一封书信作势要递给赵信。赵信见状也不多说,右手一摊简简单单的说了一个字:“念!”

    扎八儿闻言愣了一下,本来想将书信交给赵信阅读,没想到赵信让他当众读信,只得整理了一下衣服带好帽子,正了正身子读道:“大蒙古国成吉思汗致书于大宋皇帝,昔日汝曾言蒙古大宋皆为炎黄子孙,本可汗深以为然。赵氏乃伯益之后,我蒙古亦为夏后氏之苗裔,蒙宋本为一家,愿蒙宋两国可以共相萌好,效辽宋之谊。如此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望陛下念民生之苦,早日罢兵!”

    赵信边听边思索,这莫不是铁木真见宋朝的粮草源源不断送到前线,连番进攻也不奏效而用的缓兵之计。要知道金国的军队还在围攻燕京,想要多得些好处么。你用缓兵之计那我也用缓兵之计,正好现在大宋也缺粮,真的大打特打会影响北方的农业生产,既然你来讲和不如就先答应你,然后慢慢谈,刚好可以抽出手来先把金国收拾了。

    想到这里赵信直接开口说道:“既然如此,朕也要为天下百姓考虑考虑。朕同意两国结盟,至于结盟的细节不妨坐下来慢慢商议。朕这就回书一封,派人随你去见铁木真,以表达我大宋结盟之诚。还希望外使多多撮合促成此等造福苍生的好事!”

    扎八儿听后笑着回答道:“那是自然,感谢陛下能为天下苍生考虑,外使替蒙古国百姓替大汗谢过陛下!”

    赵信随即下令道:“苟梦玉听命,现在认命你为两国和谈大使,同知枢密院事,明日随扎八儿一道出使蒙古,替朕通好蒙古!”

    苟梦玉出班答道:“臣遵旨!”

    赵信随后打发了扎八儿到驿馆歇息,然后让群臣退朝,只留了几个机要大臣和苟梦玉商议和谈事宜。赵信见其他大臣都出了垂拱殿,于是让侍卫关闭了殿门。随后说道:“苟爱卿,这次和谈事关重大,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拖!尽量拖延时间,至于是否能达成和议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如果达不到朕的期望,朕情愿再战,但是要爱卿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只听大臣一片嘘声:“这……”

    赵信见状问道:“众位爱卿有何疑问不妨直说!”

    右正言糜溧拱手说道:“启禀皇上,有道是人恒有死无信不立,匹夫尚且如此,何况国乎!既然答应和议就当言而有信,条件尚可商议。只是臣以为不可因一言而失信于天下,愿陛下思之!”

    此时盛章、王塈同时出来说道:“臣以为糜大人言之有理,望陛下三思!”

    赵信听后气急不怒反笑:“呵...呵...呵……你们也是这么想的么?”赵信望向其他大臣问道。

    众大臣又是个一阵骚动:“这...这……”

    这时真德秀上前一步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举并无不妥。陛下为天下百姓计,用些许计谋可让天下百姓免受生灵涂炭之苦是大善之举,况且陛下并未许诺又怎能说是失信呢!臣以为该当如此,以解困境!”这时一些大臣纷纷出来附和。

    魏了翁:“臣附议!”

    洪咨夔:“臣附议!”

    乔行简:“臣附议!”

    柴中行:“臣附议!”

    胡梦昱:“臣附议!”

    宋慈:“臣附议!”

    曾汪:“臣附议!”

    只有盛章、王塈、莫泽、朱端常等少数大臣局促的站在一旁,考虑再三才嗫嚅着说道:“臣等附议!”

    赵信见状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朕为天下万民计,用些许计策以保我大宋江山,莫说失信于人,为了我大宋百姓就算让世人耻笑又如何。你们都记住了,为了给百姓谋福祉,朕甘愿千夫所指遗臭万年。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是朕的初衷,是朕的本意。别国百姓我管不着,但是朕要让大宋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勉受战乱之苦。谁若是反对就是与朕为敌,与大宋为敌!”

    说道这里,大臣们呼啦啦跪倒一片。口中高呼:“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正是:君王胸怀首为民,四海承平四夷宾。哪见国民犹饥馁,尚能四海皆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