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理宗 » 迁都入主紫薇宫,贫富悬殊国势凶。

迁都入主紫薇宫,贫富悬殊国势凶。

    武昌元年闰四月初六,赵信住进了修缮过的洛阳宫。宫殿乃是在唐、周旧宫的基础上修复而来的,由于年久失修有点破败,在迁都之前紧急修缮了一下,赵信准备在这里好好经营国家,恢复大唐雄风。

    迁都终于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要安定百姓,开展生产。生产基地的事情赵信思索了几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基地不仅要交通便利,还要隐秘。经过几日的踏勘,最后决定将伊州和嵩州撤销,由自己派亲信接管。将二州百姓全部迁出,好在两州皆是人口不多的小州。

    生产基地就定在汝水和伊水之间的高地上,这个地方不够隐秘但是交通还算便利。赵信决定将这一块地方用围墙圈起来另建一座城,因为临近汝水就直接命名为临汝,因为在洛阳东南面嵩山之南,所以又叫南城。

    南城说是一座城,实际上只是用围墙围起来的一片空地。由于这片高地是南阳通往洛阳的要道。考虑到不能将通道堵住阻碍交通,只能在少室山南面修十几里长的土城墙。土城墙北侧留下一条宽逾百丈的夹道,给来往两地的行人通过。

    由于城墙为土墙,所以无法修筑护城河,只在东南端修了三十丈宽的石头城墙,在石头城墙上开一水门。水门宽约十丈,供进出船只通过。不过汝水通航不便,赵信不得不为此专门让人疏浚汝水,以通过淮河入海。为转运方便赵信又让人疏浚了伊水,以使物资可以通过伊水运抵洛阳。

    宫殿、土城、疏浚河道等都是大工程,几处同时开工开支将十分巨大,但是又不得不同时开工,这关乎着国家安全。在这个皇权时代,皇帝的安危关乎国家危亡,武力强弱决定着外部环境能否安稳。赵信要尽早将工业基地建起来,以保证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土城是防止技术外泄的屏障,是保障装备领先的重要工程。运河则关系到物资的调运,是保障生产生活的重要工程。

    这些工程必须稳步推进,这将需要大量的人工。宫殿建造需要木材、石材需要买进,砖也需要烧制,疏浚河道则需要船只,最快可以动工的只有土城。土城只需要工部派一些工匠,再招募一些民夫便可以开始筑城。可是招募民夫的工钱如何结算又成了大问题,如果按现在洛阳的最高工价每天两百文,民夫就只能挣够自己的口粮,连养家糊口都是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赵信的改革措施还没有施行。现在洛阳的粮价每斗一千文上下,一人五天才能挣一斗米的钱,仅够自己吃饱饭用。如果工钱发太多,又导致粮价飞涨,如此一来可能原本还吃得起饭的人都吃不起饭了,赵信思索半天陷入两难。

    国库现在钱不多,折合成铜钱也就两百多万贯,还要留一些发军饷购买物料用,实在有点捉襟见肘。国库里虽然没多少钱,但是粮食可不少。郭仲元这些天已经从南洋调来两百万石米,不如用粮食来抵工钱。可是发多少粮食才合适呢?一人一斗可供六人一天所用,如果卖掉可以卖一千文左右,这相当于洛阳目前工价的五倍,而且发给民夫粮食也可能被卖掉。不过赵信转念一想,不如就只管两顿饱饭,这样既可以赈济饥民,又可以省钱,还不会造成物价起伏。

    正思索间忽然有人来报说郑清之回来了,赵信忙让人传召郑清之进来。赵信见到郑清之进来向外迎了几步,拉着郑清之的手问道:“先生,怎么样?这次徽州之行可调查清楚了吗?那黄锦纶在乡里名望如何?有没有什么恶行?”

    郑清之将手收回叹了口气说道:“此人虽没有什么欺压乡里的恶行,但是品行也不甚好!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而已。臣打听了一下,黄家父子就是普通的商人,做些生意低买高卖而已。不过近日在徽州以粮食借给皇上为由,趁机抬高粮价。原本徽州的粮价也是一千文一斗左右,被黄家哄抬至一千二百文一斗,本来当地百姓就难以为继,如今更是苦不堪言。”

    赵信表情逐渐凝固,双目出神大喝道:“他好大的胆子,竟敢以朕为幌子哄抬粮价!朕本以为他能为国分忧,还想嘉奖于他,没想到他竟如此奸诈!”赵信愤怒就愤怒在给黄锦纶当了幌子赚钱,还没办法定他的罪。黄锦纶是既没有欺君又没有违法,可是赵信就是心里不舒服。赵信最讨厌这种奸商,但是却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精力去整治他。

    赵信懊恼了半天后,将自己对现状的思考告诉了郑清之,想让郑清之帮忙参考一下,毕竟郑清之曾经是赵信的老师,师徒之谊还是有一点的。

    郑清之听后说道:“皇上,国库亏空不妨可以多发一些会子以解燃眉之急。至于民夫的工钱,依臣所见还是一日管两顿饭比较好,这样既可以赈济灾民也可以征集足够的民力,实乃一举两得。”

    赵信回答道:“如果发行会子确实可以解决眼下问题,但是那无异于掠夺民财。先说汇兑比例,现在一千文会子在江南只能兑换七百文,江北的百姓少用会子,虽然拉高了会子的价值,一千文会子可以兑换近八百文铜钱。但是如果再多发会子会让贫苦百姓更加困难,这就是对百姓的犯罪。”

    赵信见郑清之提出的建议看来,此人虽然清廉正直,但是治国确实才干真的不够。赵信见郑清之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于是准备明日上朝时朝议这些事情,毕竟集思广益。于是赵信打发了郑清之后,自己拿着纸笔罗列了一下需要商讨的事宜。正在此时,侍卫来报说崔与之的学生来替崔与之送信,赵信当即召见了送信的人。

    稍后一个青年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了殿上,这个大殿是赵信近期上朝处理政务的地方,因此直接挂了一块“政事堂”的牌匾在门楣上面。只见来人正襟危步气宇轩昂,眉宇间透出一股正气和一丝英气。来人走到大殿正中的位置行了一个躬礼说道:“学生李昴英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信见到来人是去年的新科探花,满脸都是赞赏的笑意。赵信说道:“李探花免礼,令师近来身体可好啊?朕国事繁忙,也没时间山高路远的亲自去探望他,李探花可要替朕问候他老人家啊!”边说边动手拆开信函。

    李昴英回答道:“回皇上,家师身体还算健朗,学生替家师谢过皇上!”

    赵信又说道:“朕一直十分敬重令师,自打朕登基后便想委以要职,无奈都被推辞了。朕也知晓崔爱卿是担心史弥远专权,怕朕无法掌控朝政没有发挥的空间。如今史党已经被朕剿灭,令师为何还没有进京赴任啊?”

    李昴英回答道:“回禀陛下,家师未来赴任是因为陛下南征安南之事。郭将军月前曾派人到南海见过家师,家师希望能坐镇两广为收复安南尽一份力,故此命学生持书信进京禀明陛下,待收复安南后家师自会进京面圣为国效力,还望陛下不要怪罪。”

    赵信听后说道:“崔爱卿衷心报国朕哪有怪罪之理,只是朕初亲政,有些政务想请教崔爱卿。即是如此,那便等到平定安南后朕再请教吧!”随后赵信打开崔与之的信函看了起来,李昴英跟谢过赵信后便侍立在殿中等待赵信。

    信中写的内容与李昴英所说大致相同,只是多了一些推荐李昴英的言辞,赵信对李昴英也是非常欣赏,于是便将李昴英留下,任命李昴英为洛阳同知,让他协助宋慈处理洛阳的琐事。

    翌日,赵信想亲自到洛阳街头体察民情,于是带了几个侍卫换了百姓的衣服出了皇宫。由于金国的残酷统治和剥削,洛阳城看上去比较破败,街头散布着三三两两的乞丐,一条街走下来竟然能遇到三十多名乞丐,做生意的人也没有多少,开门迎客的商户也没多少人光顾,显得很萧条。

    赵信来到永福坊的一家粮店,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王记粮铺”。店内正对屋门是一个柜台,一个掌柜模样的人正站在柜台后弯腰在写着什么。伙计见有人进来忙打招呼道:“几位客官,是要买粮么?我们店里有新的麦米、面、粟米、黍米,不知客官想要点什么?”

    赵信指了指一个装着多半满面粉的粮斗问道:“小二哥,你这白面怎么卖?”

    店小二听到赵信发问满脸堆笑的回答道:“客官好眼力,这可是上等的麦面,一升面一百八十文,客官如果买的多还能便宜!”

    赵信闻言问道:“哦?怎么便宜啊,说来给朕……我听听!”赵信发现说错话赶紧改口,那店小二似乎也没听出什么异样,继续笑着给赵信介绍道:“客官如果买一升呢,就是一百八十文,如果买一斗呢,就是一千七百五十文,如果买一石呢,就是一千七百文,这就是最低价,全洛阳也就我们王记粮铺能有这个价,保证全城最便宜。”

    赵信又问道:“那麦米怎么卖?”

    店小二答道:“一千文一斗!”

    赵信心里盘算起来:一斗麦米一千文,出六升面就合一千六百多文一升,出七升面就合一千四百多文,看这个颜色应该是七分面,应该合一千四百多文一斗,这店家竟然卖一千七百文,心中不悦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赵信问道:“麦米才一千文,这面怎么就这么贵了呢?”

    店小二陪笑道:“看客官就是临安来的官人吧!您有所不知,这麦米一斤出面十两,一斤面就要一斤十两麦米,一斗面合一千六百多文,再加上工钱二十文一斗,再算一下这面还贵么?”

    赵信听后也不想拆穿他,只得应付道:“我们先去转转,等下回来再说!”说着就转身离开,店小二在后面喊道:“客官,等下回来啊,在洛阳城除了我们王记粮铺你买不到这么便宜的!”

    赵信出了王记粮铺后又陆续逛了二十余家粮店,其中竟然有八九家叫王记粮铺的,显然是同一个老板开的多家分店。其他粮店十几家,价格也都差不多,最多也就比王记粮铺便宜五到十文钱一斗。看来洛阳的粮价大抵如此,于是赵信便不再逛粮店,转而开始逛各种其他商号。

    经过一天的走访,赵信大体了解了洛阳的物价水平。一斗粟米大概一千八百文左右,一斗黍米大概一千六百文,一斗麦米大概一千文,一斗面大概一千七百文左右,一个炊饼大概二十文,一个肉饼大概一百二十文,一只鸡两斤重大概要十贯钱,一条一斤多的鲤鱼大概七八贯,一匹粗麻布大概十贯钱,一匹罗大概二十五贯,一匹绸缎大概四十贯左右,一匹吉贝大概要八十贯还只有大一点的布庄才有。茶叶上等的一斤要五百贯,中上等的三百多贯,一般茶叶一百八十到二百贯,最差的茶叶也要一百二十贯一斤。柴一担大概一百五十文,官盐一斤八十文,私盐一斤二十到五十文不等,上好的池盐也只要五十文。一个人到普通客栈大鱼大肉的吃一顿要大概三十贯,普普通通吃一顿四个小菜则要三百多文。

    虽然城中百姓大多贫困,但是也有高档会馆。赵信到了一间名叫天香楼的会馆,据说是洛阳城数一数二的会馆,一般都是上等名流才消费得起的地方。赵信到门口竟然被看门的小厮给拦住不给进,就因为赵信自己随从都穿的一身粗布麻衣,虽然是经商的打扮,但是有点小商小贩的感觉。

    赵信被小厮拦住立马会意,从怀里掏出厚厚的一打会子朝小厮眼前晃了晃,小厮看到赵信拿出的会子,上写着十贯文的会子足足有上百张之多,立即改了态度,恭恭敬敬的将赵信几人请进了天香楼。

    一进门十几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就围了上来,中间一个同样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中年妇女,看起来应该是老鸨母,赵信也不拘束,要了一间上房。鸨母随即在前面引路,赵信等人在一群女人的簇拥下走向三楼一间偏僻的雅间,一路上路过的房间以及大厅里各种莺莺燕燕的声音不绝于耳,间杂着男人的笑声以及各种猥琐下流的言语,也有丝竹之声从房间里传出。

    不多时,赵信进了一间不临街的包房。包房内的装饰中规中矩,既不简陋也不十分奢华,一应摆设皆是精美的实木打造,一张长逾九尺的大床上挂着绛紫色绸缎床幔,两个银钩将床幔斜拉着挂与两边。中间是一张漆好的不知什么木料打造的八仙桌,桌一周摆着五个枣木精雕的凳子。

    既然来了不花点钱就走赵信心里有点过意不去,索性点了一个唱曲的姑娘顺便了解一下民情。待一切安排就绪后,护卫识趣的退出到房间门口等候。这唱曲的姑娘叫柳絮,年方十八岁,长的十分文静,一曲琵琶行唱的是梨花带雨,想来是个苦命人。

    赵信见状出言安慰柳絮,两个人攀谈起来。原来柳絮本是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无奈因为战乱家破人亡。七岁便被卖到天香楼,经过鸨母调教也算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谈吐间展露出才女的气质,但是赵信一直都没有什么逾矩的行为,因为家里的四个女人自己尚且应付不过来,再加上赵信本就是专情的人,现在赵信已经深爱上了贾妃,刘青云和杨妙真也只是在感情空虚时的替代品,但是赵信依然不想有负于二人。至于谢道清是杨太后强加给他的,直到如今赵信也未曾动过她一分一毫。赵信想把她介绍给王义琛,一个是被乱情女人所影响不敢有真情,一个是渴望找到能厮守一生的痴情人,虽然年齿有差,但是赵信觉得可以一试。

    闲聊间赵信了解了一下天香楼的消费情况,正常一个姑娘唱曲一个时辰要收两贯钱,像柳絮这样上等之姿则要十贯,吃食要比路边的馆子贵大概五倍到十倍,顶级的花魁一个时辰则要五十贯,若是过夜则要付六个时辰的费用,包场一天则要五千贯,看来洛阳百姓虽然穷,但是这烟花之地的花费可不比临安差,看来有钱人还是富得流油啊!

    赵信在天香楼听曲闲聊了一个时辰出头,离开时已经申时,赵信想了解的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如果再不回宫可能就进不了宫了。在天香楼一共花费了二十贯钱,赵信付了钱带着侍卫快速向皇城而去。

    回到紫薇宫的寝宫内,赵信久久不能入睡。一天的探访让赵信感触良多,即便在经历战乱和女真人的剥削,穷人遍地的洛阳,也还是有那么多的豪强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穷苦百姓面黄肌瘦甚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那些有钱的地主富商还是夜夜笙歌。正是:贫苦百姓无完衣,三餐无着心嘁嘁。豪绅巨贾肥眼眯,挥金如土显奢靡。农夫桑梓却无衣,耕田经年食无米。豪绅日日逞凶意,脑满肠肥娶细姨。